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_第1页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_第2页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_第3页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_第4页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越轨与社会控制,“不道德、恶行、罪恶、犯罪所有社会学家称为越轨的东西确实具有某种特殊的魅力。街头犯罪、经营犯罪、不正当的性行为、毒品、政治的腐败这类题目充斥于我们的影视屏幕、报刊杂志、简装书和日常谈话中。它们的诱人之处,部分是由于它们的邪恶它们是既遭禁止又令人跃跃欲试的东西,部分是它们的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它们是勾起我们好奇心的东西”。,腐败,吸毒,强奸,.,第一节失范第二节越轨行为第三节西方社会学关于越轨、犯罪的理论第四节社会控制,.,第一节失范,一、失范的涵义二、失范的相关概念,官德失范,学术失范,.,一、失范的涵义,“失范”(anomie),被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称为“少数几个真正的社会学概念之一”。怀特海(A.Whitehead)把它引入到了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里,使anomie(anomy或anomia)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传播,并在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那里被再次引入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迪尔凯姆将失范注释为“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景”。,.,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迪尔凯姆认为失范主要指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因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在这种失范的社会状态中,人们对于什么是适当的规范和适当的行为缺乏一致的看法,从而使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缺乏应有的约束和限制。而欲望在没有任何外力限制的条件下,就会无止境地增长。当人们的行为完全由欲望支配(而不是遵从社会规范)时,社会必然是充满了冲突和争斗的混乱状态。迪尔凯姆把现代社会中的失范看作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结果。他认为,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旧有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已经崩溃,工业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这样,社会就出现了失范状态。,.,默顿的失范理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K.Merton)在社会结构和失范(1938)和社会结构和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1949)这两篇论文中,在进一步阐发迪尔凯姆的理论的,同时又修正了他的观点。默顿指出,在理解失范行为时,应该考虑到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以文化或规范的方式描述的目标,另一种是以结构的方式描述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文化产生目标,社会结构决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当社会成员尽管愿意追求这种目标却得不到制度化手段,或他们能得到制度化手段却对文化倡导的目标不感兴趣,或他们对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都不重视时,目标和手段之间便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便是社会失范,以简单的话来表述即“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或紧张状态”。社会失范使人们体验到失范性紧张。为缓解这种紧张,便可能以创新、仪式主义、隐退主义、反叛等方式表现出越轨行为。,.,二、失范的相关概念,deviance/deviant(越轨/越轨的)、crime(犯罪)、delinquency/delinquent(违法/违法的)、accidence/accident(意外事件/意外事件的)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指失范行为,指人们不认同规范、不遵守规范、破坏规范的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宏观层面的失范是社会解组,它是指规范本身的紊乱、不确定,它表达一种如迪尔凯姆所注释的“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景”。一个社会处于解组状态是失范行为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而失范行为的增多又是一个社会产生失范问题的明显表现。,.,第二节越轨行为,一、越轨的概念二、越轨的类型三、越轨的功能,犯罪,创新,.,一、越轨的概念,越轨(deviance),是指违背一个群体或社会规范的行为。它的中译名很多,有离轨行为、违轨行为、异常行为、差异行为、偏差行为等。“越”指超越、违反、背离、偏离等含义,“轨”形象的是轨道,而在这里是指社会的主导性规范、社会秩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越轨:(1)把越轨与正常相对应,越轨就是不正常。(2)从医学方面下定义,健康的或功能正常的是好的,不健康的或功能失调的则是越轨的。(3)从统计数量方面下定义,认为大多数是正常的,而少数则是越轨的。,.,漏斗形失范定义,道格拉斯在对越轨下定义时考虑到了越轨的层次性,他说:“想象中有一只漏斗,上大下小,其中盛满了各种可能的定义,从上至下,定义的外延顺序缩小。呈漏斗形排列的定义分别是: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2.厌恶、反感的感觉。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4.某种事物违反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5.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我们选择的层次)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在理解越轨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越轨行为的标准是由社会所制订的。第二,越轨要看越的是什么“轨”。第三,越轨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行为而非遗传行为。第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规范本身就有不同的要求。第五,当不同规则出现冲突时,社会承认遵守价值更大的规则的行为。第六,越轨有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类型,对越轨要做出区分。,.,二、越轨的类型,第一种分类方法,按照行为者对规范理解的态度、执行的能力进行分类第二种分类方法,不仅考虑到越轨的外在形式,也考虑到越轨的心理文化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按照越轨的程度来分,这是通常使用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方法,1.革新2.仪式主义3.隐退主义4.反叛,.,第二种分类方法,(1)越轨行动。指那些必须用具体动作或行动才能完成的越轨行为。(2)越轨习性。指一些为社会所不认可的习惯嗜好。(3)越轨心理。指一些心理或精神不正常者。(4)越轨文化。指与社会正规文化所不同的文化,它可能是外来文化,也可能是社会里的亚文化。,.,第三种分类方法,(1)违俗行动,即越出或违反传统习俗的社会行动。(2)违德行动,即违反道德规范的行动。(3)违法行动,即违反那些维护社会治安与公共秩序的规则、条例的行动。(4)犯罪行动,即触犯刑事条例应受到刑法惩罚的行动,如财产犯罪、暴力犯罪等。犯罪是最严重、最高级的越轨,是越轨的最典型的形式。,.,三、越轨的功能,1、越轨的负功能2、越轨的正功能,社会运转,.,1、越轨的负功能,就越轨行为的负功能而言,越轨行为可能减低社会效率和扰乱社会秩序。1.越轨的存在能毁掉他人遵从规范的信心。2.越轨能毁坏人们预期的制度安排。3.越轨会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4.长期的、广泛的越轨则会导致社会功能的失调。,.,2、越轨的正功能,越轨的功能主要是负面的,但它有时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出一些正功能,能帮助确定规范或有助于社会体系发挥作用。(1)越轨者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2)越轨能够增强群体团结。(3)越轨能带来某些规范与制度的变化。(4)越轨行为有时可以提高一个组织的效率。(5)越轨行为给社会提供一个缓冲的余地。,.,第三节西方社会学关于越轨、犯罪的理论,一、社会病理学观点二、社会解组论三、价值冲突观点四、偏差行为观点五、标示论,理论,.,一、社会病理学观点,盛行于1890年至1910年即社会学早期。其主要观点有:(1)具有正常社会功能的社会是健康的,而妨害社会正常机能的个人或情况则被视为是有毛病的,这种毛病就是社会问题。(2)既然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并且以社会关系加以联系,那么社会病态就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协调的现象,而社会病理则是指社会象生物有机体害病一样,其生理功能处于失调状态。(3)造成社会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4)早期的社会学者认为所有麻烦都是那些在遗传上具有缺点的个人造成的。意大利犯罪学家塞扎尔龙布罗索(CesareLombroso)是把生物机体的特征同越轨行为联系起来的代表。他认为在天生的罪犯中,有33的人显示出隔代遗传的身体特征。在天生的罪犯中随时可以发现野蛮种族所具有的诸多身体特征,例如,毛发系统发育不良;头骨容量低;前额后塌;高度发达的额窦;沃姆士骨出现率极高;头盖骨缝闭合早;骨缝单纯;颅骨坚厚;上颌骨和颧骨显著前凸;颚部前凸;眼眶倾斜;皮肤色素较为沉着;卷曲丛生的毛发;大耳朵;耳朵畸形;牙齿间隙大,.,二、社会解组论,流行于1918年至1935年。其主要观点为:(1)一个常态的社会是组织严密,结构有序,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而一个解组的社会则相反,它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分裂,某些部分的功能丧失,表现为社会凝聚力衰退,传统习俗与舆论的控制作用丧失,旧的规范遭到破坏,新的规范又未建立。(2)社会解组就是失去规则或乱了传统的规矩。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无规范,即社会生活中没有一个现存的社会规则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行动;二是文化冲突,即社会生活中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范同时并存,使人们无所适从;三是价值崩溃,即规范和原则完全紊乱。(3)究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变迁。(4)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三、价值冲突观点,价值冲突观点流行于1935年至1945年,这时正是社会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混乱和经济的不景气引发了人们对冲突理论的兴趣。其主要论点有:(1)社会冲突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主要事实,而且也是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分之一。(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产生竞争,并且该群体以特殊方式与另一群体接触时,冲突便不可避免。(3)社会问题包含了客观情况和主观定义两方面的内容。,.,四、偏差行为观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1954年,美国社会学界逐渐形成了两派,一是哈佛学派,注重社会结构;二是芝加哥学派,注重社会过程。但两派都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在两派的学术交汇中形成了偏差行为的观点。哈佛学派的默顿与芝加哥学派的苏德兰对此观点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的主要论点是:(1)偏差行为就是违反社会规范所期望的行为。(2)在社会结构变迁的时候,社会秩序都会遭到破坏,都会出现社会失范和价值冲突,以致个人在顺从社会规范上发生困难,这就是失范。(3)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是由于不恰当的社会化,是个人在其所属的首属群体中社会化学习的结果。(4)解决偏差行为的主要办法是重新社会化。,.,亚文化理论,亚文化理论是对偏差行为的一种代表性解释。这一观点把亚文化群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解越轨行为时的一个解释性变量。亚文化群体是指某一国文化的分支,它是由阶级地位、种族背景、居住地区(城市或乡村)、宗教渊源这类社会情境因素的结合构成的,但是它们一经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某种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对有关个人产生一种综合的影响。遵从亚群体的观念也许会产生同主体社会法律或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越轨行为。芝加哥的实地调查人员所研究的越轨者一再声称,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在违反社会准则,而是信奉不同的价值观念、遵循不同的准则而已。,.,五、标示论,标示论(labelingtheory)又称作标签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源于符号互动主义,即认为人的意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识别自己的。标示论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问题的主观方面而不是偏差的起因和由来。其主要观点是:(1)社会通过创造一些新的准则而创造了越轨行为。(2)某人或某种状况被认定是有社会性的问题或越轨而被加上某种称呼后,将会导致人际关系重组。(3)标示论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办法。一是改变定义和消除指称所带来的利益。改变定义,就是提高“犯规”的标准和条件,要求人们更加容忍,这样才不至于将某些人或状况指控为是有问题的。消除指称所能带来的利益,就是为了减少指称别人的机会,减少因指称而自己可以从中捞到的好处。(4)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标上越轨者的标志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第四节社会控制,一、控制的社会意义二、控制的功能与形式,.,一、控制的社会意义,控制(control),具有支配、调节、抑制、管理等含义,社会控制是按照管理者的一定目标与意图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E.A.Ross)在190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社会控制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控制”这个概念。罗斯认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一种“自然秩序”,它包括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三个组成部分。罗斯认为,正因为人性中存在着这些自然秩序,人类社会才能处于自然秩序的状态,大家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约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避免了人们之间因战争、争夺引起的混乱现象,也就无需社会控制。,.,可是,美国社会的这种“自然秩序”状态,被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都市化和大规模的移民破坏了。由于初级群体和社区迅速解体,人们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因而人性中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坏,对人的行为不再起约束作用。于是,出现了越轨和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罗斯认为,必须有一种新的机制来维持社会秩序,这种新的社会机制就是社会控制。,.,控制对象的分类,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对象就是全体社会成员。一是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的约束,要求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按规范行事。二是对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三是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引导与控制,关键是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控制。,.,广义和狭义的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