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请回答: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弊端?,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回顾这段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斯大林逝世,一、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赫鲁晓夫(18941971),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2、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阅读课文P60小字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失败:,1、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3、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材料一:1957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与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类增加33%,奶类增加27%,蛋类增加44%,羊毛增加91%。材料二:1953年到1964年,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少为38300个,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个。农场是集体劳动,吃大锅饭。,旧经济体制未根本变化,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项措施的实施成效呢?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材料(二),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在通过的新党纲中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模仿斯大林个人专权的做法,制造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这样,赫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表象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离了改革的目标,,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口号不切实际,个人崇拜再度出现。,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未根本改变,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1、开始:,经济改革,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政治改革:,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平反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工业: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2、内容,二、勃列日涅夫(19061982)改革,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阅读材料:,经济停滞各种矛盾突现,背景:,三、戈尔巴乔夫改革,阅读归纳: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改革的?结果如何?,对外:搞“缓和”,不断迁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利于他们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对内:鼓吹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否定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的基本原则。,戈尔巴乔夫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原则为核心的“新思维”,“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理解:,1988年苏共二月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赋予革命性改革以新的思想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了“苏共支持舆论多元化”的思想。此后苏共不再以马列主义为唯一的指导思想,致使各种思潮泛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90年月苏中共央扩大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并通过了实行总统制的设置;随后,年月非例行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确立了多党制原则。,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2、结果?3、影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四、苏联的解体,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1、苏联解体的时间?2、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1991年底,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苏联解体,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启示)?,克服体制上僵化;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实践训练,一、单项选择:1、斯大林去世后,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B,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东欧剧变,A,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A、政治B、经济C、军事D、外交,B,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苏联立即解体A、B、C、D、,C,5、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经济制度的变化B、社会制度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B,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D,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2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假若没有这件事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根本原因是什么?,阻止苏联解体,加速了苏联解体,不会,苏联僵化的体制阻碍了产力的发展,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水处理技术指南
- 2025至2030中国超级计算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化工企业废弃物处理方案
- 增加销售额的利器大揭秘
- 农学领域水稻种植管理规程
- 化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企业员工薪酬调整方案
- 品牌管理制度的建模方案
- 2025台州路桥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病学全科综合护理实践考核答案及解析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亮点解读
- 四高人群的膳食营养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课件
- 8 《大卫科波菲尔》课件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美术的世界课件
- 《第1课 身边的数据》参考课件3
-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 污水处理中回收磷资源的研究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第2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一年级看图写话专项练习及范文20篇(可下载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