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建立,第一节维新派的教育实践第二节“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思想第三节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第四节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第五节严复的教育思想第六节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政策第七节清末的留学教育,第一节维新派的教育实践,一、兴办学堂(了解识记)最早:18911894年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代表:湖南时务学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等,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开“办学会”之先。其他:上海强学会、粤学会、蜀学会、南学会等地方学会,务农会、圣学会、医学善会等。维新派以学会为阵地,讲西学、论国事,宣传变法主张,抨击封建势力,以新学“开民智,新民德”。,二、兴办学会(了解识记),广设报馆“去塞求通”。中外纪闻报、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湘学报等。报纸的出版,在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势、介绍和传播西学、开通民风等方面都起了一定作用,扩大了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三、发行报刊(了解识记),第二节“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政策,一、创办京师大学堂(重点难点)(一)创立:首倡于1896年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重申此议。光绪帝为开办京师大学堂一事六下谕旨,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遂委托梁启超草拟学堂章程奏上,光绪帝准奏,派孙家鼐为管学大臣,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二)章程:大学堂既是实行教育的机构,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大学堂教育原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学并重会通。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大类,普通学为必修,修完后选习专门学一至两门。考核方法依西例,用积分之法。,(三)发展历程:筹办时,因政变失败,规模较原计划大为缩减。1898年11月,正式开学。设仕学堂和附设小学堂。学生为5品到8品的官员和举人。1900年8月,因义和团入京停办。民国初年,改为北京大学。,(四)意义:1.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既说明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引起清廷朝野的广泛重视,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2.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学生入学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订提供了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一个新起点。3.所开创的统辖各省学堂的规制适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作用。4.京师大学堂所确立的师法日本的办学方针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令废除八股取士之制,改试时务策论,规定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设经济特科,并议设法律、财政、外交、物理等科,以选拔新政人才。,二、改革科举制度(了解识记),学习中西学问书院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三、实力讲求西学,普遍设立新式学堂,第三节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一、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了解识记)1.变科举,废八股2.兴学校,育人才请开学校折3.派游学,译西书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4.倡平等,重女教,大同书是康有为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变法失败后经修改发表。内容:一是人本院和育婴院。妇女怀孕后入人本院实施“胎教”,儿童出生后转入育婴院,脱离母亲实施“公育”。二是小学院,儿童6岁入学,“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功课宜少,游戏宜多,同时又要“以德育为先”。三是中学院,学生11岁入学,中学为“一生学根本”,德、智、体三育均不得废,以德育为重。四是大学院,招收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学是专门之学,“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学习什么专业,可由个人自由选择。大学应特别重视实验,必须有自己的工厂、农场、商店、医院等。,二、大同书的教育思想(重点),简评: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其学前教育、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还保留着较为明显的封建色彩。,二、大同书的教育思想(重点),第四节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一、“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了解识记)教育的作用在于“开民智”,继而“伸民权”。“开民智”的方法是“开于学”、“立于教”,“欲求新政,必兴学校”,民智的开发靠教育来实现。把教育视为关系到国家兴衰和强弱的重要大事,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试图通过教育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典型的“教育救国论”。,二、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了解识记),他认为传统教育最大缺点是培养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新民”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及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的精神。,三、论学制(了解识记),模仿日本,把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5岁以下为“幼儿期”,受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6-13岁为“儿童期”,受小学教育;14-21岁为“少年期”,受中等教育或相应的师范教育、实业教育;22-25岁为“成年期”,受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分文、法、师范、医、理、工、农、商诸科。,四、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重点),(一)论师范教育论师范师范教育是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制度表:寻常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师范大学。兴学次第:师范教育应先于大学之前与小学同时开办,首先培养小学师资。对日本寻常师范学校课程设置详细介绍,作为我国办师范学堂的参考。,四、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重点),(二)论女子教育论女学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中国女子不学是造成国家贫弱的原因之一。开展女子教育,可以增加社会生产,可以和睦家庭。女子教育应与男子教育平等。起草女学堂试办章程,学堂计划开设算学、医学和法学,另设师范。招收815岁良家闺秀40名,功课中文、西文各半,学成后发给文凭,与男性平等地参与社会职务。,四、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重点),(三)论儿童教育论幼学重视儿童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开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中西兼学;课程编排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改革教学方法,以激发儿童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反对体罚,强调减少课时,开展有益于儿童身心的课外活动。把儿童应读的书分为认字书、文法书、歌诀书、问答书、说部书、门径书、名物书等七类,主张学以致用。为812岁儿童专拟了一张教学程序表,把孩子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全部活动分为11项。,第五节严复的教育思想,一、“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了解识记)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取决于民力、民智、民德,中国最大的忧患是民贫、民愚、民弱,以愚为最重。中国提高和改善国民素质的途径是“唯急从教育上着手”,依靠教育“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实现三育救国。“鼓民力”就是发展体育,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禁止吸食鸦片,革除女性缠足的陋习。“开民智”就是废除八股,学习西学,开发国民的智慧,使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兴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伦理纲常。,第五节严复的教育思想,二、“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了解识记)对“中体西用”思想,严复持否定态度。把“中学”和“西学”看成体用关系、主辅关系不妥,体和用本不可分。“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第六节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政策,一、“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了解识记)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制定颁布的第一部系统的学制,未实施。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并正式实施。纵向看,整个学程26年,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设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三级;第二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第三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分科大学堂、通儒院三级。横向看,有直系各学堂、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个系统。,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改革科举内容;第二步是递减科举中额;第三步是完全废止。1905年8月,清廷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小学主要是利用原来的书院、义学和私塾改建。直隶1901年就下令将所有义学改为小学。京师的八旗学校改为八旗高等小学堂,并相应配置初等小学堂。私塾改良,将私塾分等级改为简易小学、初等和高等小学堂。学部于1909年开始向全国推广。,二、废科举,兴学堂(了解识记),1905年底,正式建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下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五司,设司务厅负责内勤。学部的直属单位还有编译图书局、京师督学局、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会议所。1906年4月,各省裁撤学政,改设提学使司,统辖全省学务。办公机构称学务公所,下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图书、会计六科。1906年5月,在各厅、州、县建立劝学所,管辖本地学务。,三、建立教育行政体制(了解识记),1906年3月,确定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中体西学”精神的延续前两项强调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礼教,体现封建教育的根本性质。后三项分别与德育、体育、智育对应,但出发点都是国家本位的。“尚公”强调国家利益和公民道德,“尚武”的目的是强兵,“尚实”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四、确定教育宗旨(了解识记),第七节清末的留学教育,一、留日教育1.留日的原由2.留日的概况:1901年,清政府多次倡导留学。1903年颁布约束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明确了对留学毕业生给予相应的科名奖励办法,留日学生逐年增多。1905年,废科举后,士人为求新出路纷纷涌向日本,达高峰。1906年形成规模盛大的留日高潮,最多达8000名以上。,第七节清末的留学教育,一、留日教育3.留日学校及专业:以进入初、中等学校为主,以法政、武备科占大多数。4.意义:充实了新式学堂的师资,壮大了实业技术人才的队伍,翻译了大量日文西学书籍,较广泛地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以留日学生为骨干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群体,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七节清末的留学教育,二、“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庚款兴学”:即由列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始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处理庚子事件善后事宜,提议将山西省应摊派的赔款银50万两用于设立学堂。因此于1902年建立山西大学堂,经费由赔款开支,学校大权由李提摩太掌管,直到辛亥革命后方收回。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即1078万多美元“退还”中国,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之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学预备学校,即清华学堂。经费使用由美国派员监督。随后其他列强也退还部分赔款,以这笔资金建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用于给在华文化团体开展活动的资助。,第七节清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推销学试题及答案c
- 珠江航道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七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低碳水早餐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流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流采购主管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舞蹈教练技术水平评估试题及答案解析
- 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入职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四川省射洪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托管班入股协议书
- 郑远元加盟合同协议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汇报课件
- 石化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口腔科病历书写规范课件
- 2025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社会工作伦理》课件:实践原则与案例分析
- 建筑工程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 采购作业流程管理细则
- 泥工 清包合同
- 儿童肥胖症心理干预-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