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30/2020,乡土中国读后感,2011级行政管理2班20110704310088许宇刚,4/30/2020,在开篇之前,笔者要说明一点:对于费老的乡土中国,笔者认为是一篇一气呵成的艺术品,分其而论,会有种破坏美感的难忍之感,故14章一一而浅谈。,4/30/2020,第一章:乡土本色,费老反复提一个词“乡土”,他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认为这样的一句话突出了乡村和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最有乡土气息的当然是乡村,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9亿多。农民无疑是与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与其说是中国的社会具有乡土性,倒不如说是中国的农民或是乡村。土对与农民来说也是命根,因为扎根土中,他们才能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费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子说明了“土”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4/30/2020,“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正是农民劳作和住宿的固定性,才会形成无数的聚集地,人与人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才不是孤立排斥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往来,增进了感情。这与现代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人们的生活变得忙碌单调,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4/30/2020,第二章:文字下乡,不知何时起开始有了城市人与乡下人的间隙,城市人多半看不起乡下人的,嫌弃乡下人脏、愚、穷。说乡下人愚是以什么为评判依据?其实,费老所说“乡下人与城市人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他们的知识比不上城市人,而并不是智力有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抵制“扫盲”运动。,4/30/2020,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文字的产生是因为人与人在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然而中国的乡村又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文字的重要性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人们在传递信息上的阻隔除了空间上的,还有就是时间上的。对于时间上的阻隔,乡下人也并不一定是采用文字的形式。乡村社会的生活是很固定的,他们不同于游牧民和工人,所以祖先们耕作劳动的经验也必然是子孙们的经验。他们可以口耳相传,而不一定就要用文字记载。,4/30/2020,第四章:差序格局,费老从“差序格局”这一角度探究了中西方的不同点,“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的清楚不会乱”。“中国社会则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取得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4/30/2020,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人与人之间讲的是交情;而西方社会争的是权。,4/30/2020,第五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中国的“差序格局”与西洋的“团体格局”造就了这两个社会不同的道德观念。差序格局下的中国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团体格局下的西洋人的团体意识很强。中国的“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一格局的道德体系往往是克己复礼。,4/30/2020,而西洋社会则如费老所说的“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究其所上,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重人伦,等级分明,而西洋社会经过两次文化思潮,平等自由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注定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格局。,4/30/2020,第六章:家族,费老认为在中国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都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西洋社会就显得不重要了。为了避免混淆,费老提出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家”角度来研究。我们中国人的乡土情结,这其实也就是对家和故乡的依恋之情。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春节来临之际不畏旅途劳累,纷纷归家与亲人团聚?就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家,家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4/30/2020,第七章:男女有别,费老提出“感情定向受文化规定”的观点。对此,我产生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感情的定向不只是受文化的规定也许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自身的内部原因。受外部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我国古语有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就验证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4/30/2020,第八章:礼治秩序,社会的形成必然会产生相关的社会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法律就是其中一种。通常,我们认为,西方社会是法治社会,我们则是人治或者是礼治社会。如果非要比较礼治和法治到底哪一个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我或许会选择礼治。因为礼治是主动的,它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而法治是被动的,是法律强迫的。,4/30/2020,第九章:无讼,观察一个社会的变迁不一定要找显著具有标志性的官方的东西,反而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风俗更能体现出社会的变迁。正如讼师的称呼的变迁折射出社会性质的变迁。这是进入法治社会的表现之一。但现代都市与乡土社会在这点上引发了冲突:在现代都市里是以法治为主,乡土社会以礼治为主,在伦理道德上差异很大。所以费老说:“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4/30/2020,第十章:无为政治,费老提出了两种权力,一种叫横暴权力,另一种叫同意权力就概念来看,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权力。但是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在人类社会中这两者都存在并且没有起冲突。所以,在我看来,费老提出的无为政治,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乡土社会,因为在我们的乡土社会里,经济水平不高,抵抗能力较弱,不能形成横暴权力的基础。如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即可反映出来。,4/30/2020,第十一章:长老统治,这是对上一章无为政治的扩展,较于上章所提的两种权力外,其实在中国社会还存在着在这两种权力之间的权力:教化权力。费老最后总结说用民主和非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不太全面。于是他自命名为“长老统治”。这样的总结有些似曾相识,其实我觉得这就与我之前所提的我国有些少数实行的原始民主制度相似。例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所实行的长老制,都是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统治制度。,4/30/2020,第十二章:血缘与地缘,我认为乡土社会很大程度上就是所谓的血缘社会,因为血缘社会的基础是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而在现代经济发展的社会里,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于是他们与新地区的人们的联系就只在于地缘,而没有血缘,没有归属感。,4/30/2020,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费老认为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相比较时是静止的,“但是事实上完全静止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乡土社会不过比现代社会变动得慢而已。”在环境变动的过程中,“文化英雄”随之产生,使用“时势权力”的领导阶层能追上社会变迁的速率则可避免发生混乱,反之则混乱不堪,就可能引起名与实的分离。,4/30/2020,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费老说到“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为人们的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他认为人的计划是不自觉的,欲望产生了“要”,为了满足“要”,人的行为就由欲望控制了,当人的行为变成自觉的,那就是需要了,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费孝通先生说:“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这句话很经典,在此我想表达的意思也正是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国考行测题库(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行测国考答案及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最接近国考的行测题库【历年真题】附答案详解
- 航天常识国考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江苏国考行测题库【夺冠】附答案详解
- 最接近国考的行测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贵州行测国考题库【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国考行测题库比例带答案详解(达标题)
- 国考题库综合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航天常识国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建筑垃圾现场分拣作业流程方案
- 2022利达消防LD6901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Linux)使用说明书
- 8.2 守护正义(课件)-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储能电池产品售后服务与维保方案
- 胃肠镜检查课件
- 8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新疆电网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药品及制药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审计专硕复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2025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