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编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本篇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探讨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展趋势、内在矛盾、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问题,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1,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一、科学(1)科学的性质和特征1.科学的涵义科学(science),Scientia(拉丁文),wissenschaft(德文),science(法文),“学问”(拉丁文),16世纪引入中国,“格物致知”,来自秦汉礼记大学。日本福泽瑜吉首次译为“科学”。1893年,康有为把科学引入中国。梁启超变法通义、严复天演论、原富.中都有“科学”一词,2,(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3)科学是一般生产力(4)科学是一种方法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史的研究已经明白地指出,科学不是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科学是一种有待研究和叙述的程序,是一种人类活动,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其他人类活动,而且不断地和它们相互作用着。,3,2.科学的特征,客观性系统性探索性重复性继承性物化性,4,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实验是近代科学区别于古代科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近代科学称为实验科学。,5,(二)、科学活动的规模,伽利略时代(15641642):个体牛顿时代(16421727)松散群众组织爱迪生时代(18471931)实验工厂的集体组织今天的国家组织和国际合作规模,科学渗入到政治经济生活中,成为第四大产业。,6,(三)、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1科学以客观事物为研究对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人文精神:人文价值,文化意蕴(科学与人格,科学与道德)。1999年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7,2伪科学指用伪证装扮成科学的各种反科学的东西。分类:(1)凭空胡诌型;(2)乔装假昌型;(3)编造篡改型界定科学与伪科学的方法,(1)从科学概念判别和界定。(2)从科学内容及认识过程判别和界定。(3)从科学的进步性和神出鬼没会效果。,8,二、技术,(一)技术的涵义技术源于古希腊语JBXRJ(techne),技艺、手艺、技能本领。中国:百工日本武谷三男:技术是客观自然规律在生产实践中有意识的运用。,9,(二)技术的特点,1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2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3是直接生产力。4技术的商品属性。,10,(三)技术和科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任务不同;(2)形态不同;(3)目的不同;(4)选题方法不同;(5)管理方式不同;2.联系:,11,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一科学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16世纪: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18世纪中叶:建立起物理,化学等系统性科学;20世纪:向微观和宏观,科学分化又综合,完整的科技结构;,12,二、科学分类的原则:古代、近代、现代,19世纪未,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一)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二)科学分类的辅原则,13,三、科学的体系结构,(一)整体结构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科学(二)层次结构(功能结构)三个层次:门类结构、科学结构、分支学科结构,14,层次结构,一级结构:门类结构按照科研目的、侧重点不同分为:1基础科学2技术科学3应用科就二级结构:科学结构三级结构:分支学科另外还有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15,四、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一)技术结构的形成原则和联系方式1整体性原则2联结方式:a、横向联结方式,b、综向联结方式,16,(二)技术的复合结构和专门结构,主体技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相关技术复合技术结构五、研究科学分类和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意义,17,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19世纪40年代,威廉惠威尔:科学家(scientist)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美)默顿科学的规范结构,18,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1普遍主义(universalism)2公有主义(communalism)3不谋私利精神(disinterestedness)4有条理的怀疑精神(Organizedscepticism),19,二、科学的社会组织,科学共同体分为:1社会内在形式(1)学派(2)无形学院,20,2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国家和社会领导下的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实验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21,三、科技发展的社会整体能力,(一)科技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1经济支持系统2信息支持系统3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4教育支持系统,22,(二)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形成,1社会对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持能力2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教育储备能力3社会对科技发展的信息和科研设备保证能力4社会对科技发展的政策指导和组织管理能力5社会对科技发展的教育储备能力,23,第十章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和趋势,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的矛盾1科学实验是科学理信纸的直接来源(1)科学实验所积累的事实材料是建立科学理论的直接根据(2)科学实验是推动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3)科学实验是验证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直接手段,24,2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实验,(1)科学理论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2)科学理论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3)科学理论为加工整理科学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提供理论指导。,25,3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科学不断发展。,(二)科学的继承与创新实验理论实验继承是指科学知识的连续性、累积性。创新即突破,指科研中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26,1继承是科学连续发展的保证科学上的继承包括(1)科学理论;(2)科学思想;(3)科学方法;(4)科学事实;(5)科学问题,27,2创新是科学发展的质变形式创新:(1)科学实验的创新1)创制新的实验仪器设备2)改进实验技术方法3)开辟新的研究领域,28,(2)科学理论的创新:1.淘汰错误理论建立新理论2.用全面的理论代替片面的理论3.用整体的理论代替局部的理信纸4.在内容和形式上促使某种理论体第更完善,继承-新新-继承,29,(三)不同理论、学术观点及学派的争论1在争论中,双方都办图寻找有利的论据和科学事实来论证自己的理论,揭露对方的错误。2可以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最后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3可以活跃学术思想,激发科学新思想的萌芽,推动科学思想的深入发展。,30,(四)科学的分化与综合,1科学分化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2科学综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31,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一)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二)技术转移与技术综合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一)科学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三)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32,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1)纵向发展模式渐进飞跃(2)横向(空间轴)分化综合,33,(二)科学发展的经验规律,(1)科学发展加整理论(指精逻辑增长模型)美普赖斯Y=AektY-七年后某一学科的知识总量A-初始量B-年增长率T-时间Y的倍增周期1020年,50年增加一个数量级,34,(2)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理论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周期80年。,35,(3)带头号学科更替理论a)近代自然科学以来:机械力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观物理学控制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学。b)带头学科交替出现c)带头学科延续时间逐次倍减。d)带头学科总是处在该时代人类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交叉点上。,36,(三)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问题1)TT(猜测性理论)EE(除错)P2(问题2)(四)库恩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学。,37,(五)拉卡托斯理论,(五)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退化段-进化取代退化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38,二、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动力模式社会需要-技术的开发和发展-新的社会需要-新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二)生命周期模式:初创时期-加速时期-成熟时间-饱和时期-另一新技术的产生。(三)扩张模式1技术递度递进模式2技术跃升发展模式,39,第三节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大科学与高技术(一)高技术及其特点1高技术的涵义2高技术的特点高创造性和高智力性、高效益性、高战略性、高风险性和高时效、高增殖性、高渗透性、高投入性、高设计性、高加速性,40,(二)大科学及其特点,1大科学的涵义1942曼哈顿工程大科学思想1961温伯格科学大科学1963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41,2、大科学的特点,(1)大科学使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2)大科学使科学整体化和技术群体化(3)大科学使科学技术管理现代化,突破了传统思想界限。,42,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一)整体化趋势1新的综合性学科不断涌现2综合性的“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3科学观念、科研方法和科技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43,(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集成化(五)社会化1科研活动的社会化2科研条件的社会化3科学、技术、生产日趋一体化生产科学技术,44,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一、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经济体制的影响1计划调控对科学技术的作用。2市场竞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二)经济实力的影响,45,(三)生产水平的影响,1社会生产是科的支产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社会生产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技术装备与经费3社会生产是检验技术成果真理性与可靠性的最终标准。,46,二、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社会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二)科技政策和体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三)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对科技发展的影响,47,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教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科技的发展状况(二)教育普及的程度决定科技成果在社会中的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的程度。(三)教育具有实现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职能,48,四、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导向作用,(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二)哲学思潮的影响(三)宗教的影响(四)道德的影响,49,第十一章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方式的改变(三)科学技术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人类劳动条件。,50,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科学技术同劳动者相结合,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2科学技术物化在生产工具中,为社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科学技术渗透到劳动对象中,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4科学技术为日益复杂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51,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1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进步2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进步3科技推动着社会民主的发展。4科技推动着文化的繁劳,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的现代化。,52,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结构变革,(一)科技促进经济结构变革(二)科技促进生产关系变革(三)科技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53,四、“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一)“科教兴国”战略方针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科教兴国战略的总体目标和任务,54,(二)国家创新体系,功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包括: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等)的配置,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制度的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55,任务:大力促进和提高知识的生产,传播。知识应用的水平、规模和效率。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56,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一、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科技社会价值反思)1技术“乐观主义”(美)物理学家、数学家卡恩今后二百年(1977)。,57,2技术“悲观主义”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962寂静的春天1968.4“罗马俱乐部”3技术“现实主义”综观世界全局回答未来挑战4科技是一柄双刃剑,58,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一)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二)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杠杆(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须对它产生的消极后果进行辩证分析,59,第三节科技、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途经(一)思想前提1确立科技、经济、社会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念2确立新的协调发展观念3确立全球意识,60,(二)科学技术前提,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2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3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口生产相适应,促进人的现代化。4以现代科技革命为先导,建立一种真正造福于人类的经济,结束肓目力量左右社会生产的局面。(三)社会前提,61,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三)可持续发展是明智的选择(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五)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经济,62,1972.6瑞典斯德哥欠摩只有一个地球1987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申明生物多样性公约,63,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1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I 459-2024刀片用经济型含氮马氏体不锈钢带
- 电动车经销协议5篇
- 2025年区块链行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安全办主任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电影产业全球市场格局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旅游行业全球旅游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宜宾市2025四川宜宾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次招聘雇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圈安全培训资料内容课件
- 产品开发生产合同8篇
- 篮球场围网施工方案
- 盘柜安装施工方案
- 中医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水基路用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 快递柜租赁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车刀与切削原理》课件
- 2024高考物理全国二卷
- 2024-2030年中国猎头公司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注塑检验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