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6人与文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6人与文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6人与文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6人与文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6人与文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画面描述】一位酒后驾驶者,因肇事被送往医院救护,头裹绷带,神志不清,当医护为他诊疗时,还醉眼蒙眬,“意犹未尽”地要求医护:“小姐,给给俺上瓶高度的。”让医护张口结舌。 【寓意点评】讽刺酒驾者丑态百出,告诫人们:酗酒不开车,开车不酗酒。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与其易也(“易”同“益”,太过,过分)(2)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同“叛”)第2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1)蔽(2)易(3)质(4)文(5)兴第3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谨而信(名词作动词,讲信用)(2)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名词作动词,面对着)(3)泛爱众,而亲仁(形容词作名词,仁善的人)第4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尝独立古义:一个人站在那里。今义:不依靠他人。(2)则以学文古义:学习文化知识。今义: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3)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学生们。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第5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2)一言以蔽之(宾语前置)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3)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状语后置)译文: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核心理念是培育健全的人格。它是我国古代美育理论的典范,并融入民族美育传统,世代延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倡导的美学教育思想。“礼”指规范、守则,“克己以复礼”,就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规范。比如:要吐痰之前,先约束一下自身行为,不能随地乱吐。“乐”指道德完善,“致乐以治心”,陶冶性情,以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有这一美誉,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其中就是包含民族的美育的传统。本板块立足于传统文化对一 个人成长的意义,侧重谈到了“诗”、“礼”、“乐”在君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孔子认为“诗”能启迪性情,启发心智,使人开始走上人性健康之道;学诗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仁人君子的必备条件或先决条件,从学诗起步,然后才能进一步学习“礼”和“乐”。“礼”使人行为规范,知所进退、处世合宜,树立人格;“乐”则使人怡情养性,去芜存菁,得到人性的美满。这实际上就是君子精神成长的三个阶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第11、14章中,孔子对诗经的内容的总评价是什么?这从他对关雎这首诗的评价中得到怎样的验证?_答案“思无邪”,这是孔子对诗的内容的总评价。在孔子看来,诗三百篇的内容是纯正的、没有邪恶的。这种“思无邪”的见解,可以从他对关雎这首诗的评价中得到印证。第14章中,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欢乐热烈和苦恼哀伤都不过分,表现了孔子追求中和之美的倾向。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这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像这样一种内容纯正、体现了中和之美的诗歌自然对人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引导、激发和教化的功能。2在第2224章中,孔子充分肯定了诗歌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_答案这几章都突出了读诗的意义。孔子教伯鱼,不学诗,无以言。换言之,学诗,就可以有比较好的能力来修饰言辞。在孔子时代,诸侯国之间交往,多采用赋诗见意的方法,如果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讲话的艺术,难以承担社会交往尤其是外交的使命。孔子是从维护“礼”的目的出发,来教育学生和自己的儿子的。孔子还充分肯定了诗歌的社会作用,认为读诗具有“兴”、“观”、“群”、“怨”的效果;如果把它读通了,运用得当,就能侍奉长上,为官从政。周南、召南这样的诗篇包含着夫妇之道,是君子齐家之本和修养的基础。所以,孔子教育伯鱼要学习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否则只能面壁而立,不仅视线被挡住,看不见东西,而且寸步难行。3第13、25章中,孔子认为“礼”有什么特点?“礼”和“仁”有什么关系?_答案“礼”如同花朵,也需先有白绢(心理情感)做底子才能画出。“礼”是内在情感的体现,仁内礼外,从而仁先礼后,总之,内心情感(仁)是外在体制(礼)的基础。孔子又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也是强调外在形式的礼乐,都应以内在的心理情感为真正的依凭,否则只是空壳和仪表而已。阅读课文2325,完成后面的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连词,于是,就。B项,第一个“其”可译为“这样”,表示强调语气;第二个译为代词,“他”。C项,第一个是介词,“用”;第二个是连词,“因为”。D项,第一个是语气助词,“吗”;第二个是介词,“此”。答案A常见文言虚词词义推断法(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朗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的基础上,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推断虚词用法的技巧和方法。1代入筛选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两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后一句是我们熟悉的句子,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表示“的原因”。把“的原因”代入前句,显然不适合,此处“所以”表“的凭借”。2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根据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就可以确定“焉”是语气助词,无实义,可不译。3对号入座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这样对号入座,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副词,译为“怎么能”、“怎么”、“多么”等;通“呵”,呵斥;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让合适的义项对号入座,就不难确定“多么”这个义项了。4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文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么“以”也应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做宾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做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10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论语学而第一11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论语为政第二12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过分,宁可悲哀。”论语八佾第三13子夏问道:“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白素的底子上绘着文采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绘画先打粉底,再画文饰。”子夏道:“那么,礼乐的产生是在(仁义)以后吗?”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论语八佾第三14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论语八佾第三15孔子评论韶,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评论武,说:“美极了,却还不够好。”论语八佾第三16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论语雍也第六17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论语雍也第六18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道:“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到了这种境界。”论语述而第七19孔子说:“由诗而兴起,由礼而自立,由乐而成就道德。”论语泰伯第八20棘子成道:“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够了,要那些文采(那些仪节、那些形式)干什么?”子贡道:“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若把虎豹和犬羊两类兽皮拔去有文采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很少有区别了。”论语颜渊第十二21曾子说:“君子用讲习礼乐文章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论语颜渊第十二22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问道:“您在老师那儿能得到特别的教诲吗?”答道:“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快步走过。他问我道:学诗没有?我道: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诗。过了几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快步走过。他问道:学礼没有?我答: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退回便学礼。只听到这两件。”陈亢回去非常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知道了学礼,又知道了君子不偏爱他的儿子。”论语季氏第十六23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