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 检查预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致地分析一下这个单元的第二篇新闻一篇享誉世界的新闻稿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快速地回顾一下我们导学案上对于集中营的简介,一会儿我找个同学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情况。(写标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组织在波兰建立的一所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营。二战期间,这座杀人工厂夺走了上百万条生命。而在二战以后,1947年7月2日,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让我们现在的人能够有机会去参观这座集中营,纪念这座集中营中的死难者。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记者罗森塔尔才得以进入到这座集中营中,写下了这篇几十年后仍然为我们所称颂的新闻名篇。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总结出来,这篇新闻的主事件是什么啊作者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介绍。那在介绍这座集中营的过程中,他重点强调了几个地方,都有哪几个地方啊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长廊绞刑室。二、检查作业那之前,我们留了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写一篇简介,主要是关于这几处的。好,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你们再对照这原文,小组讨论、校对一下你们写的介绍,看符不符合我的三个要求:客观的,每一处用一句话介绍,介绍的内容要根据课文得出。好,找一组来汇报一下。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从大家的介绍当中,老师能感觉到,我们同学基本上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新闻所介绍的客观内容了。同学们注意,我们读新闻的一个重点、我们深入分析的基础,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住一篇新闻对于新闻主体的客观介绍。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对于一篇新闻来说,客观介绍一定要秉承一个原则:真实性。它所报道的内容一定要是真实准确的。这一点同学们清楚了吗?三、分析语言好,那老师认为,这篇新闻的难点在于,作者是如何把他的主观情感渗透到他对于这座集中营的客观介绍中的。那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你在原文里找一找,作者通过哪些对于这座集中营的描写,来表达了他的感情。好,我们在学上一篇新闻的时候学过,新闻的主体内容包含着客观事实,还包含着哪两方面的内容啊?背景材料、主观情感。那我们先看背景材料。我们学过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它的背景在什么位置啊?穿插其中。这篇新闻的背景在什么位置啊?4、5段。它是集中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所以说,新闻背景的位置,在一篇新闻中是比较灵活的。那我们再来看主观情感。其实,抒情的方式也并不是单一的。比如,大家看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参观者感到这个地方“特别恐怖”,使他们“终生难忘”。这一句就是比较典型的“直接抒情”。那有“直接抒情”,对应的就有“间接抒情”。既然我的情感不能被直接的抒发出来,那么我就只能把它蕴含到我对客观事实的叙述中了。至于如何把主观情感安插到客观事实的叙述中,这其中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就涉及到一个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问题:对于重点语句、重点词汇的分析。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上一个单元,散文单元就开始强调了。我们在学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包括我们刚刚学过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几篇课文的时候,已经分析过很多重点语句了。那在这里,我们先不回顾这种题的答题要点,我们直接来做一道题,检验一下咱们同学有没有掌握回答这类问题的技巧。同学们看导学案第二页的第二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中“雏菊花在怒放”这一细节该如何理解?两分钟时间,独立的思考一下。下面,把你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和你学习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一下,完善一下你的答案,一会儿我找同学来说。好,先讨论到这。找一组先来汇报一下。1、 疏通语句:雏新生的生命2、 结合语境:在废墟中生命不息,战争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3、 特殊写法:对比,将新的生命与过去毁灭性的打击对比,突出了法西斯的残暴。好,那我们注意这几个要点,再来分析一句话,看书上:第七自然段,来我们一起读一下。同学们注意,这里写参观者,有一个动作上的变化,先是“很快的”望上一眼,下一行:不由得“慢了下来”。咱们同学来把这个一快一慢的动作分析一下。先自己思考一下,一会儿我找同学来说。1、 疏通语句:快、慢2、 结合语境:听不到惨叫了,就很快地望上一眼,说明这个地方有没有引起人的注意啊没有。接着,通过把这些刑法联系起来,人们的脚步慢了下来,说明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深思。3、 特殊写法:对比说明集中营给人的震撼,侧面描写表现集中营的恐怖残忍。其实,在这篇新闻当中,有很多运用了写法,包含了深意的语句。比如说,我们看导学案上的第三题,让我们分析“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还有第四题,让我们分析囚徒照片中,那个二十多岁、金发碧眼的姑娘的笑容。这两个地方实际上是非常值得分析的两处,时间原因,老师就不领着同学们在课堂上分析了。那同学们在课后,按照我们今天强调的,分析语句的要点,把你对这两处的分析写到导学案相应的位置上。其实我们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既能说明客观事实,又蕴含了主观情感的语句的存在,这篇新闻在我们读来才是觉得别有一番韵味的。四、总结其实 ,比较特别的不仅仅是这篇新闻报道的语言,还有它的题目。来,同学们抬头看黑板。这篇新闻的题目很特别,相信有同学已经学完了这一课还是存疑。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其实从字面上理解,这个题目非常好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现在已经对外开放了,它里面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新的,都变成了我们所熟识的“旧闻”了。但是作者来到这里,还说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一定要写下这篇新闻。那到底什么是新的呢?(让同学说!)跟着老师一起回想这篇新闻的内容:新闻一开始就写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场面,天气很好,孩子们在玩笑。参观者路过这个场面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轻松。然而,当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参观之后,当他们参观过做过无数活体实验的毒气室,执行绞刑的地下室等等,我们说,他们的心情还能够像一开始那么美好吗?我们之前讲过,这篇课文有一个独特的角度,就是罗森塔尔是站在“参观者”的角度为我们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以,他也就抓住了参观者参观前后心情的变化:虽然奥斯维辛的一切设施,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参观者来这里,通过重温历史而得到的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永远不会变旧,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所以,作者通过这篇新闻,想要说明的“新”就在于,历史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震撼应该永远是新的。对待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应该去回味、去咀嚼,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新的一面。那,同学们,我们虽然不是波兰人,但是我们的民族也曾经遭受过侵略,甚至到了现在,在国际上,还有一些民族矛盾没有解决。我看很多同学都在随笔中,对现在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民族矛盾,一些争议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关心国事,非常好。但是我觉得,没有历史的未来,是完全被架空的未来。所以,要想关心眼前事,做好未来人,首先,我们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对待历史的态度。而什么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呢?这个问题很关键,刚才我也做了简单的陈述,我希望咱们同学,能在课后梳理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通过你们自己的思考,通过再次重温这篇新闻的内容,得到一个最能让你们自己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