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doc_第1页
毕业论文--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doc_第2页
毕业论文--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doc_第3页
毕业论文--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doc_第4页
毕业论文--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2009级工商管理本科函授4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教授 2011年5月20日目录1 选题背景32 调查方法33 结果分析43.1 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43.1.1 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43.1.2 农村集体经济结构和收入来源单一53.1.3 社会公益性负担过重63.1.4 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73.1.5 土桥村经济状况与全镇总体水平对比73.1.6 荔横村开展直接经营情况83.2 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83.2.1 封闭的股权结构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活力的根源83.2.2 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法律地位模糊是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93.2.3 对高素质管理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93.2.4 政企合一的组织架构难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103.2.5 社区公共服务责任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背上沉重包袱103.2.6 个人股权与大量非经济责任义务挂钩104 结论104.1 解放思想是关键104.2 改革股权设置114.3 改革公共服务方式114.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1参考文献12英文摘要、关键词12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09级工商管理本科函授4班指导教师:摘 要:本文通过对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概括出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经济稳步增长,但经济结构和收入来源单一、社会公益性负担过重、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分析了当前这种集体经济模式在股权结构、法律地位、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思路:应改革股权设置、改革公共服务方式,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股权结构;东莞市清溪镇1 选题背景不同的制度安排,隐含着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诱导着不同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经济组织的不同绩效。股份制是一种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将企业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进行科学分离,从而在内部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充分调动企业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实现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1。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让符合条件的集体成员成为集体经济的股东,享有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决策权、监督权、收益分配权。通过股份制改造可以明晰集体经济的产权关系,在其内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按照这一思路,为了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东莞市清溪镇从2002年9月开始选择土桥村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2003年扩大试点范围,2004年9月在全镇全面铺开,到2006年4月结束,全镇21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改制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105个村小组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自此,全镇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迈进了股份合作制的新时代。但改制以来,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象当初人们期望的那么好,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特别是在农村城市化转型时期,探讨适合时代发展背景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掌握东莞市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后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找到可行的发展思路,笔者采取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搜集了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2006年以来的财务会计资料,走访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集体。一是前往清溪镇农林水办公室作全面调查。向该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参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股份合作制改革情况以及清溪镇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向该办公室索取有关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文件材料和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06年以来的财务会计报表资料。据了解,清溪镇自1999年起实行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集中委派制,充分保证了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走访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土桥村(也是全市改革的试点之一),详细了解该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具体做法。三是走访清溪镇荔横村,了解该村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后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尝试。四是召开包括镇、村干部代表以及村民代表(即是:股东代表)在内的小型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形式的看法。3 结果分析3.1 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东莞市清溪镇地处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镇辖区面积143平方公里,设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4万人。截止2010年底,全镇农村集体(含村、组两级,下同)总资产32.21亿元,总负债12.01亿元,净资产20.19亿元,资产负债率37.3%。2010年总收入48183万元,经营费用总额20718.6万元、占总收入的43.0%,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支出总额15550.1万元、占总收入的32.3%,股东分红总额7888.7万元,占总收入的16.4%。已经全面建立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村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统计数据表明,全镇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经济稳步增长,但经济结构和收入来源单一、社会公益性负担过重、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等特点。3.1.1 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根据清溪镇农林水办公室提供的2005-2010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报表,整理得到清溪镇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表。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的五年时间,资产积累一直呈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其中,总资产2006年以来的增长率分别为16.7%、15.2%、12.1%、6.6%、6.2%,净资产2006年以来的增长率分别为12.0%、15.3%、10.3%、8.8%、7.7%,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38%左右。收入方面,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总收入增长缓慢,2009年则比上一年度下降9.8%,其余年份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表一:清溪镇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表 单位:万元年度总收入与上年相比(%)总费用与上年相比(%)纯收入与上年相比(%)200534395/9721/24674/200640397+17.512293+26.528104+13.9200745833+13.515217+23.830616+8.9200848471+5.818304+20.330167-1.5200943701-9.818650+1.925051-17.0201048183+10.320719+11.127464+9.6(续表一)年度总资产与上年相比(%)总负债与上年相比(%)净资产与上年相比(%)资产负债率(%)2005188697/67782/120915/35.92006220199+16.784774+25.1135425+12.038.52007253650+15.297505+15.0156145+15.338.42008284357+12.1112084+15.0172273+10.339.42009303266+6.6115811+3.3187456+8.838.22010322073+6.2120128+3.7201945+7.737.3*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指:村委会一级的股份经济联合社和村民小组一级的股份经济合作社。3.1.2 农村集体经济结构和收入来源单一清溪镇曾经以农业为主,197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43万元,工业仅有粮油加工厂、副食品加工厂、农机厂等半机械化的小工业,工业总产值仅7万元2。改革开放后,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农业迅速萎缩,代之以全面工业化。短短三十年,全镇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迅速转为以工业为主。2010年,全镇一二三产业比重为0.38:66.08:33.54。农村集体也在这一时期顺应时代潮流,一方面通过转让土地给外商投资办厂,村集体收取工厂管理费和工缴费分成,积累一定资金后,集体自建厂房物业出租,收取物业租金。通过这种方式,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收取工厂管理费、工缴费、还是租金,都来源于物业收入,都不是直接经营收入。干部群众也看到了这种“物业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也经常讨论、迫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但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来,这种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并没有改变。五年来,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直接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1%2.9%之间,而物业收入一直占90%左右,其他收入来源包括镇财政下拨的废品收入分成、零星税源分成等。据了解,直接经营收入的行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九乡、罗马等比较偏僻的村,集体自办简易自来水厂,自给自足; 二是荔横村集体办幼儿园。荔横村还通过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和属下村民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荔横物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方式,从事厂房等物业的投资经营。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自营项目。全镇村、组两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收入构成情况见表二。 表二:清溪镇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收入构成变化趋势表 单位:万元年度总收入其中:直接经营 收入物业收入其他收入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其他收入中的零星税源收入20064039710952.737178.492.02123.65.367.020074583313322.941048.689.63452.47.5189.720084847113152.736155.674.6*11000.422.7264.92009437019772.230466.069.712258.028.1249.22010481839912.129685.961.617506.136.3323.8*从2008年开始东莞市统一调整农村集体经济部分科目核算口径,将转让土地给投资人投资办厂而本村收取的管理费收入作为土地使用收入(列入其他收入),导致收入构成在数据上发生变化,但实质没有改变。3.1.3 社会公益性负担过重按照清溪镇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设置集体股和个人股,集体股属于全体股东共同所有,其收益主要用于社区行政管理费用以及社区治安、环境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文体活动、办学补贴、优抚补助等公益性支出。同时还规定,“目前无经营性净资产或集体收入不能维持社区行政管理费用和公益性开支的村、组,不划分集体股和个人股,也不量化股值,只确定股东资格,固化股权”。根据这一规定,股改的结果是全镇共有12个经济联合社和86个经济合作社实行股权量化,有9个经济联合社和19个经济合作社暂不量化股权。从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制要首先保证集体公共开支和公益开支。统计数据显示,这类开支已经超过总收入的30%,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以来的五年时间,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和干部报酬两项合计占总收入的比重依次为:29.7%、28.9%、31.9%、32.9%、36.9%。而五年来的股东分红占总收入的比重则从19.9%下降到16.4%,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具体见表三。 表三:清溪镇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经营费用及收益分配构成变化趋势表 单位:万元年度总收入其中:经营费用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干部报酬股东分红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20064039712292.030.410401.225.71607.04.08023.919.920074583315218.333.211557.625.21688.03.79142.119.920084847118303.237.813571.428.01912.43.99290.219.220094370118650.342.712606.128.81805.54.18098.118.520104818320718.643.015550.132.31927.74.07888.716.43.1.4 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清溪镇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资产收益率变化趋势见表四。表四:清溪镇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资产收益率变化趋势表 单位:万元年度总收入总资产资产收益率(%)20064039722019918.320074583325365018.120084847128435717.020094370130326614.420104818332207314.9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物业收入,除继续投资建设厂房、收购旧厂房外,几乎没有新的投资渠道,没有新的经营项目。由于厂房建设成本不断上升,厂房陈旧之后维修费用不断上升,而厂房租金多年来保持稳定,再加上有时厂房空置、重新出租需装修等因素,直接导致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的5年时间,资产收益率已从18.3%下降到14.4%。3.1.5 土桥村经济状况与全镇总体水平对比土桥村是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唯一设置募集股的村。对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股改之后该村更注重经营管理,更注重压缩公共开支。该村2006年以来的5年时间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3%、13.4%、14.5%、16.0%、17.2%,跟全镇同时期的25.7%、25.2%、28.0%、28.8%、32.3%相比,分别低12.4、11.8、13.5、12.8、15.1个百分点。从中可以说明,土桥村通过在股改中设置募集股,吸收社会资金入股之后,股东更注重自己的权益,更重视参与管理、监督管理,促使管理者在社区治安、环卫等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注重改进方式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使得公共事务管理费用支出相对偏低。股东分红总体上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其中2007、2008年分别比全镇平均水平高7.6、8.7个百分点。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部分厂房空置,土桥村2009年的总收入、股东分红等指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也显示出单一的物业经济的脆弱性。该村2006年以来的收益分配构成变化情况见表五。表五:清溪镇土桥村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经营费用及收益分配构成变化趋势表 单位:万元年度总收入其中:经营费用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干部报酬股东分红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2006200973536.626813.3793.941520.72007231797241.931013.4682.963827.520082476121649.135914.5903.669027.920091952140371.931316.0643.31929.820102176138363.637417.2833.830313.93.1.6 荔横村开展直接经营情况荔横村是清溪镇除物业收入之外少数具有其他项目经营收入的村。分析该村直接经营情况,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该村对直接经营项目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包括集体举办幼儿园、村与组之间共同出资成立“荔横物业投资有限公司”,走出荔横投资经营物业。统计数据显示,该村自2006年以来的五年时间的直接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介于2.2%到8.4%之间,特别是2008年达到8.4%,是全镇平均水平(2.7%)的3.1倍。二是该村直接经营收入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两年,直接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从2008年的8.4%猛跌到2.5%、2.2%。显示出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自营能力偏弱。该村2006年以来的收入构成变化情况见表六。 表六:清溪镇荔横村村、组两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收入构成变化趋势表 单位:万元年度总收入其中:直接经营收入物业收入其他收入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200643701653.8389089.03157.2200748662054.2405883.460312.4200847053978.4361176.769714.8200942291052.5329177.883319.7201047471052.2359275.7105022.13.2 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虽然清溪镇已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已将过去笼统模糊的“集体所有”明确界定给村民。但由于改革方式的渐进性、改革目标的稳妥性等前提,使得这种改革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束缚,也使得这种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很快就面临着许多困境,特别是封闭的股权结构问题、经营效率问题、农村公共服务的责任问题等。3.2.1 封闭的股权结构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活力的根源调查数据表明,改制五年来,全镇农村集体经济仍然表现为单一的“物业经济”,虽然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不少的村以新建或购置旧厂房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除此之外,似乎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发展经济方式。究其原因,封闭的股权结构是农村集体经济难以取得突破的根源。表面上看,虽然是已经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但距离真正的股份制企业还相距甚远。这次股份合作制改革,最大的成果是将产权固化。根据改革实施方案,这次改革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设立集体股和个人股,其中个人股针对本村集体符合条件的村民采用一刀切的股权平均配置方式,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迁入不增,迁出不减”,股权可以继承,但不得用于抵押,不得抽资退股,股权暂不允许转让,以保持集体经济的相对稳定。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股权只有收益分配权,没有处置权,股东失去了“用脚投票”这样一种重要的表态方式,这种股权是残缺的,不完备的。再者,除先行先试的土桥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时设置了募集股之外,其余20个村都没有设置募集股,也就是说股权全部平均分配,村民虽然变成了股东,但本身并没有资金投入、没有技术投入、没有劳动投入(物业经济只需少数人管理即可),因此,改制前后的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还是那些资产,管理还是那几个人在管理,动力从何而来?活力从何而来?由于股权结构的平均性和封闭性,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分配刚性,即不仅年年要分红,而且分红年年要增长,分红的要求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个别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迫于股东的分配刚性压力,即使盈利不多、甚至亏损,也要安排分红,让集体经济发展陷入缺乏资金的窘境。另外还有一个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这次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股权配置方式是平均股权,平均股权对于一个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合作组织来说有它的合理性,然而,它本质上没有脱离小农经济平均主义的巢臼。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之后,这种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就显得软弱无力。因为,一是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没有效率。公平和效率是天生的一对悖论,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不讲贡献大小,股权和收入一律平均分配,这种产权制度在实现公平的同时也牺牲了效率,调动不了个人的积极性,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就难以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效率。其二,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按一人一票的方式来决策,降低了经济组织的经营决策效率。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董事会在日常经营中有决策权,而清溪镇目前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凡重要决策必须通过全体股民投票,董事会成员也是一人一票,无法通过董事会的风险承担机制来提高经济组织的决策效率,因此也造成了集体经济基本上是保守型、物业出租型的经营方式,基本上无法开展多元化经营,平均股权的弊端显露无遗3。3.2.2 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法律地位模糊是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虽然全镇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但并没有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只是在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领了组织机构代码证。究其原因,是这类组织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如果硬要将这类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定位为股份制企业,按照公司法注册登记和纳税,同时又支付社区公共开支,将导致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权利和义务的严重不对称4。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法律身份的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一连串的法律障碍,经营活动空间必然会受到限制。3.2.3 对高素质管理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同样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改善人力资本构成5。然而,调查显示,清溪镇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来源于本村村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村干部和村民普遍认为现在的村集体经济就是出租物业、收取租金、收取管理费,没必要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在思想上没有冲破现有经营方式的意识,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这种状况使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人才匮乏,经营能力薄弱,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3.2.4 政企合一的组织架构难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使农村在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俗称“两委”)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经济管理组织,而且基本上采取了“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交叉任职”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政企不分”现象。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清溪镇村、组换届工作中仍然强调交叉任职,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倡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长由村(居)党支部书记兼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兼任; 股东代表大会与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与村民主理财小组一套人马管理”。历史经验表明,“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机构在小生产的农业经济时代,有着它精简、节约、便于协调的优点。但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三个组织机构的性质、职能毕竟不同,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政企不分,不能各自分工运作,就必然会互相牵扯,互相制约。以行政干预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以企业的方法来管理社会,也会造成社会管理公平、自治原则的丧失。社会管理是追求公平、关爱、和谐,而经济合作社则要以追求赢利为目标,不同的职能和目标的组织合在一起,随着管理幅度和深度的加大加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互相掣肘的负效应3。再者,人的素质、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样样都精通的通才是少有的。这样一种管理者身兼多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责任的组织架构,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转换角色,受累的是村干部,受损的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前途。3.2.5 社区公共服务责任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背上沉重包袱如前面所述,目前清溪镇农村的公共服务资金主要靠集体经济承担,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已超过30%。这里面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形。从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的关系来讲,谁掌握税收和公共财政,谁就应该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性质,不是政府组织,没有征缴税收的权力,没有能力也不应该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3。另一方面,从税收分成体制看,除东莞市本身从2006年实行的零星税源征缴方案有少量分配到村一级外,目前的税收分成从上到下只分配到乡镇一级,没有分配到村。而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既要自行承担本村的公共管理费用,又要对自有物业承担上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的义务,但税金却没有返还给村集体使用。简而言之,村一级“三块牌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义务,这是压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上的重担,严重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3.2.6 个人股权与大量非经济责任义务挂钩将个人股权(主要是年终分红)与股东是否履行社会义务结合起来,这也是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一大特色。持股人如果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犯罪判刑入狱、逃避兵役、或者其他不遵守村规民约的,都要依据章程的有关规定扣减股份分红。这种制度安排客观上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降低社区管理成本,但与“股权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相违背,从长远看,不利于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本身的发展。4 结论4.1 解放思想是关键通过对清溪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笔者认为,要冲出当前的发展困境,解放思想是关键,特别是干部必须解放思想,要有一批敢闯敢试的人作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头羊。调查发现,村干部对于村组股份制经济如何向纵深发展主要存在两种思维定势,一是敢想不敢试,思想顾虑重重,要么怕领导不支持,要么怕村民有杂音,担心下届选不上。二是既不想也不试,照搬照套,得过且过。从改革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的处理方式看,关键是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正如小平同志所说,要敢闯敢试,要允许犯错误。有了轻松的思想状态,具备了创业的精神,其他改革思路才有可能付诸实施。简言之,解放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付诸行动。4.2 改革股权设置要增设募集股。首先要根据资产负债及经营业绩状况量化股值,以此作为依据,对新增人口希望入股的允许其采用募集股的方式有偿取得股份,不再以天赋股权的方式配股。让个人股不仅具有收益权,还具有可计量的集体资产价值,从而使得股份流转有了价值基础。其次要对老股东希望增持股份的允许其购买募集股。再次要逐步打破股权社区封闭性,引入外来生产经营要素,逐步允许社区之外的组织、个人以资金、技术入股,让本地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与外部生产经营要素充分结合,取长补短,促进社区经济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要在条件成熟时允许股权流转。产权的自由流动和明晰,有利于增加农村股份合作制的透明度,促进经营管理规范化6。打破股权社区封闭性关键在于允许股权合法流转,包括继承和转让等。方法包括: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股权流转机制,促使股权在企业内部流转,拉开持股比例。二是建立地方股权流转市场。通过市场既可以吸引社区外部的资金及其他要素,又对企业形成“以脚投票”的压力,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7。通过一系列的股权设置改革,让股东对自己的股权拥有完全产权,即:不但拥有收益权,还拥有处置权,可以转让,经营亏损还要承担亏损风险,这样就能够让股东更真实地感受到股权的存在,才会让股东更珍惜他的股权,更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4.3 改革公共服务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3。探索将政府管理职能向村延伸,例如可考虑在农村建立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站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而分离社区管理功能,让原来由村集体承担的农村公共管理费用调整为由财政承担一部分、村承担一部分,再过渡到全部由财政承担,减轻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公共服务费用负担,让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朝现代股份公司改革成为可能。4.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即公司法人制度。二是合理的组织结构。三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7。这里有一个法律地位问题。目前的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并不是企业法人。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法律地位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会成为空谈。解决这个法律地位问题,从根本上讲只能依靠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法人地位并规范其设置、经营运作、法律责任等事项。在此之前,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广州市天河区的做法可资借鉴。该区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中采取的是以“股份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组织运营集体资产。这种组织形式先对传统的经济合作社进行股份化,成立股份合作社,再以股份合作社作为出资人,参照公司法规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由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和经营集体资产8。这样就可以变通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化经营中的法律地位问题。法律地位解决之后,就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并逐步健全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以总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各司其职,规范运作。特别是要聘用事业心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家型人才担任公司中高层管理职务。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单一的厂房等物业经营尽管风险小,但收益低。而且近年来的资产收益率一直呈下滑趋势,必须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还面临着资源瓶颈,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的客观现实。因此,要从物业经济中走出来,形成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投资并存的经营局面。在条件成熟时,要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在企业规范运作后,一方面有效地吸引外部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进入到企业中,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或直接对外投资等方式,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现跨村、跨镇甚至更广泛的经营发展,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实现资本扩张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如王德祥、张建忠所认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那些超越了村级范围,并具有较大包容性与开发合作性的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或发展模式最可能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9。参考文献1 罗必良.农业经济组织的效率决定个理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4(8):49.2东莞市清溪镇志编纂委员会.东莞市清溪镇志M.中华书局,2010.3 李秋阳.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与对策探析J.岭南学刊,2010(5):93.4 孔善广.珠三角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与社区治理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1(1):31.5 傅晨.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J.农村经济管理,2008(11):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