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南石油大学熊友明2010年9月,水平井找水技术研究,-,2,熊友明简介熊友明,男,1984年华东石油学院采油专业毕业,1987年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1993在美国进修完井、防砂和压裂酸化技术,现为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学科“海洋油气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学科“油气井工程”完井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现代完井理论与工程,防砂技术,水平井技术、分支井技术,压裂、酸化技术,油气层保护技术等几个专业方向的研究。为我国现代完井工程的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电话mail:xiongym,-,3,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油井开始出水,要准确探测出水平井的出水层位非常的麻烦和费时、费钱,目前可以使用的方法如下:1、利用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2、利用连续油管下入井内探测,则要压井,而且要把连续油管送到水平井指端、然后一段一段后拉探测,费时、费钱,而且还有损害油层的风险。3、以上2种方法均要停产。,目前的水平井找水方法,-,4,爬行器输送方式测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公司,-,5,TK926H井裸眼完井,前段1-2号段占总产液的44.57,也是主要的产油段;尾段56号段占总产液的33.81,以产水为主。水平段的后半段渗透率相对较高,产水也主要来自后半段,产水量占到总产水的64.69%。,斯伦贝谢测井仪器,-,6,因此,我们急需研究实现不停产、仅从生产数据就能准确判断出水层位的低成本的智能完井找水技术。所以,要开展如下的研究工作:1、井下压力/温度计的选择、与完井管柱的尺寸配套、改装、发射信号频率的改制、井下压力/温度计安放位置的优化;2、新井完井方法优化研究以及盲管、打孔管合理比例和合理位置优化研究;,-,7,3、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用实际地层原油和水,模拟不同含水率情况下、不同产量的摩擦阻力测定;为找水软件提供支撑。4、不同层段出水以及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5、室内生产动态监测与出水层位判断软件(找水软件)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技术关键:第3、4、5部分研究内容。技术保障:1)成熟的多相管流理论(节点系统分析的一部分);2)智能完井物理模拟实验,实验测定的摩阻。,-,8,1、井下压力计的选择与井下压力计安放位置的优化调研国内各种类型的井下永久式压力/温度计的特点、型号和技术参数:根据目标油田的特点选择井下压力/温度计井下压力/温度计安放在打孔管内位置的优化井下压力/温度计安放在盲管内位置的优化井下压力/温度计与完井管柱尺寸配套改装井下压力/温度计发射信号频率的改制2、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用实际地层原油和水,模拟不同含水率情况下不同产量的采用实际尺寸完井管柱的摩擦阻力测定;,一、主要研究内容,-,9,2、物理模拟实验研究1)模拟井眼,用8英寸的玻璃钢管;2)完井管柱,用5英寸的套管,按设计进行盲管和打孔管的组装;3)带井下压力/温度计的内油管系统,用3英寸的油管和井下压力/温度计组装;4)配套泵系统,配套测量、辅助系统;5)模拟实验装置的尺寸分布:A段(出油段)B段(盲管段)C段(出油段)D段(盲管段)E段(出油段)80米。出油段:套管和油管上打孔。,-,10,今后实际确定的完井方法和分段将根据油藏情况合理优化A、B、C、D、E段的长度(内容3),A段打孔管B段盲管C段打孔管D段盲管E段打孔管,-,11,3、目标油田新井完井优化研究以及盲管、打孔管合理比例和合理位置优化研究根据实际钻井资料,选择2口井进行新井完井优化研究以及盲筛管合理比例和合理位置优化研究;并合理配置井下电子压力温度计,与后续研究的软件接口,进行出水层段的判断与堵水作业;主要研究内容为:1)从产能的角度研究最佳盲管长度;2)从延缓底水的角度研究最佳盲管长度;3)盲管、打孔管合理比例优化;4)盲管、打孔管合理位置优化。5)封隔器调查与选型。,-,12,4、不同层段出水以及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1)A段出水时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含水率为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1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2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3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4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5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6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7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8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9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13,2)C段出水时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含水率为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1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2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3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4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5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6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7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8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9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14,3)E段出水时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含水率为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1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2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3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4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5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6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7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8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9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15,4)A段和C段出水时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含水率为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1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2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3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4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5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6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7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8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9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16,5)A段和E段出水时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含水率为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1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2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3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4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5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6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7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8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9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17,6)C段和E段出水时不同含水率情况下水平井筒内压力分布规律与井下压力计实测压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含水率为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1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2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3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4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5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6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7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8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含水率为90时,水平井筒内流动压力分布关系与实测值的对比与数学模型修正,-,18,5、室内生产动态监测与出水层位判断软件的研制将以上研究的数学模型软件化,利用物理模拟实际测定的流动压力数据修正软件计算结果,然后利用软件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日产动态数据和取出的井下压力温度计的数据回放,判断出水层位,从而实现智能完井的目标和生产动态的实时监测以及为水平井后期堵水提供准确位置。,-,19,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采用的完井方式见图。,A段筛管B段盲管C段筛管D段盲管E段筛管,图3-1带ECP的筛管压力计安放位置示意图,-,20,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以A段出水时水平井内流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例说明。,图3-2A段出水,井底流压沿井筒分布曲线,-,21,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图3-3A段出水,压力点1流压随含水率变化曲线,-,22,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图3-27不同段出水压力异常对比图,-,23,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图3-28不同段出水压力异常对比图,-,24,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图3-29出水压力异常对比图,-,25,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图3-30井底温度随含水率变化实际测量曲线,-,26,二、水平井找水软件研究,结论:1、不同段出水,井下3个压力测试点P1、P2、P4的压力会发生异常。因此用井下压力温度计记录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海乡中心小学高危人员信息共享管控措施
- 基坑支护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 人工智能与教育产业融合合作合同
- 品牌广告营销推广合同
- 2025中药学(中级)模拟试卷及答案
- 养殖产业合作开发协议书
- 2025年厨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试卷(餐饮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纤维比表面积影响-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厨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试卷:餐饮企业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高级案例分析试题
- 固态电池成本控制-全面剖析
-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秋季学期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计划
- 《企业财务舞弊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9000字
- 医院感染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 《食源性疾病与营养健康》课件
- 2025年威海桃威铁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视觉检测》课件
- 手足显微外科护理常规
- 2024少儿体适能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