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5/1,-,1,第六章病因,主讲教师:王斌胜,2020/5/1,-,2,概述,病因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又称为病原古做“病源”)病因学说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学说。,2020/5/1,-,3,病因学说的发展,1、内经理论形成时期,主要运用了三部分类法及阴阳分类法。2、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分类法。3、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病证方论“三因学说”。4、目前则主要根据病邪的来源及致病特点,可将病因三大类或四大类。,2020/5/1,-,4,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一是根据发病时的客观条件;二是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2020/5/1,-,5,(一)六淫,1、六淫及六气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同时也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2020/5/1,-,6,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2020/5/1,-,7,2、六淫产生的因素,(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机体适应范围。(2)机体适应能力低下。,2020/5/1,-,8,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2020/5/1,-,9,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2020/5/1,-,10,4、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为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仅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以发生。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内风多为肝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为头目眩晕、四肢抽搐、肢麻、动手、强直、乃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外风多为自然界风邪为患。外风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塞等,脉象浮缓。,2020/5/1,-,1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2020/5/1,-,12,(2)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为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外寒和内寒区别:外寒指外感寒邪。其致病又有伤寒、中寒之别。寒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于脏腑阳气,由为“中寒”。“伤寒”和“中寒”是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而定义的。内寒则是指机体阳气不足虚寒内生。,2020/5/1,-,13,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2020/5/1,-,14,(3)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致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外湿和内湿的区别: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界湿邪而致;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偏停聚而成。二者相互影响,外湿发病,易于伤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招致外湿。,2020/5/1,-,15,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易兼他邪;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020/5/1,-,16,(4)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为秋季主气。秋季敛肃,气候干燥缺乏水分,人体易感燥邪而发病。由于兼邪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由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由燥与寒合所致。,2020/5/1,-,17,外燥与内燥的区别,外燥由于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所致,可见发热、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而不爽。内燥为津伤血少,机体失其濡润所致,是津伤液耗的一种表现。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津过多或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内伤等原因引起。多见口咽干燥、皮肤干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2020/5/1,-,18,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2020/5/1,-,19,(5)火(热)邪,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为阳盛所生,故火热可以混称。外火与内火的区别: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是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无明显外感病史。但外火与内火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2020/5/1,-,20,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邪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热邪易致疮痈;,2020/5/1,-,21,(6)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故有“暑属外邪,并无内暑”之说。,2020/5/1,-,2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挟湿。,2020/5/1,-,23,(二)温疫邪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在中医文献中,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导致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2020/5/1,-,24,2、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区别于其它病邪最显著的特征)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020/5/1,-,25,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气候因素: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隔离工作不力;社会因素:疫疠的流行,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有关。,2020/5/1,-,26,第三节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是诱发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的一类病因。,2020/5/1,-,27,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是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不会致病或诱发疾病。七情内伤: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2020/5/1,-,28,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内在生理学基础。异常情志活动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2020/5/1,-,29,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一)直接伤及内脏1、七情分属五脏,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立场表现的病证。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2020/5/1,-,30,(二)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2020/5/1,-,31,(三)多发为情志病证(1)因情志刺激而发病证,如郁证、癫证、狂证等;(2)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3)其他原因所致,但随情志变化而加重,如恶性肿瘤等。,2020/5/1,-,32,(四)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但怒而不过,当悲则悲,但悲而不消沉,均有利于病情康复。二是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七情异常波动均使病恶化,2020/5/1,-,33,(二)饮食失宜,1、饥饮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2020/5/1,-,34,一、饮食不节(一)过饥(1)气血亏虚而脏腑组织失养,功能衰退,全身虚弱;(2)正气不足,抗病力弱,易致外邪入侵,继发其他疾病;(3)长期摄食过少,也可损伤胃气;(4)抑制饮食,可发展为厌食等身心疾病;(5)儿童饮食过少致营养不良,影响发育。,2020/5/1,-,35,(二)过饱过饱轻者致食积:过饱甚伤脾胃;营养过剩致消渴、肥胖、心脉痹阻等病证。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所致病变以胃肠病为重,如泄泻、痢疾、寄生虫病、食物中毒等。临床可见某些传染病,甚者导致死亡。,2020/5/1,-,36,三、饮食偏嗜1、寒热偏嗜:2、五味偏嗜:3、食类偏嗜食类偏嗜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瘿瘤(碘缺乏),佝偻病(钙、磷代谢障碍),夜盲(维生素A缺乏)等。过食肥甘厚味:可聚湿生痰、化热,易致肥胖、眩晕、中风、胸痹、消渴等病变。,2020/5/1,-,37,(三)劳逸失度,1、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2、过逸,2020/5/1,-,38,劳力过度,(一)又称“形劳”,致病的特点:(1)过度劳力而耗气,损伤内脏精气,导致脏腑功能减退。(2)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2020/5/1,-,39,(二)劳神过度(又称“心劳”)致病特点:(1)劳神过度,指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2)劳神过度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三)房劳过度(又称“肾劳”)致病特点:房劳过度易伤肾精耗肾气。,2020/5/1,-,40,二、过逸致病特点:(1)若长期安逸少动,则人体气机失于畅达。(2)过度安逸,阳气失于振奋,以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3)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糜、健忘、反应迟钝等。,2020/5/1,-,41,(四)禀赋异常,禀赋不足: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致使精气血虚弱,发育障碍、不良或畸形而言。禀赋缺失: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偏颇或不足,致使出生时即存在的某脏器组织的缺失;或各种形态和结构异常,可以是某一脏器、脏器的一个部分或人体较大区域的异常。,2020/5/1,-,42,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的作用,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失调、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变化,可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经产生,又可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而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2020/5/1,-,43,(一)痰饮,1、痰饮的概念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一般较稠浊的成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2020/5/1,-,44,金匮痰饮水气篇“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水饮游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者,谓之溢饮;水走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水走膈上,咳逆倚息,不得卧者,谓之支饮”。“溢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支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慢阻肺;“悬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膜炎;“痰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病和一部分心衰后遗症,,2020/5/1,-,45,2、痰饮的形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导致肺、脾、肾、肝、三焦等功能失常肺失宣肃,水津不能敷布下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肝疏泄失常;肾气化失司,水湿不化;三焦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基础)聚而生成水湿痰饮。,2020/5/1,-,46,3、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阻碍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2020/5/1,-,47,4、痰饮致病的病证特点,痰饮形成后,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无所不至,可影响多个脏腑组织,致病广泛,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状。虽然痰饮水湿病证繁多,错综复杂,但舌苔滑腻,为其共有特点之一。,2020/5/1,-,48,2020/5/1,-,49,痰饮案例,张某,女,39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伴脘腹喜温畏冷,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证机概要: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治法:温脾化饮。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2020/5/1,-,50,痰饮案例,李某,男,52岁,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伴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干呕,口苦,咽干。舌脉: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证机概要: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治法:和解宣利。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2020/5/1,-,51,(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衃血、蓄血等。瘀血指体内血液停积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既包括停滞于脉管和脏腑组织内的血液,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2020/5/1,-,52,瘀血和血瘀的区别,两者涵义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的双重性,因病致瘀,因瘀又导致新病,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为病机学概念。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2020/5/1,-,53,1、瘀血的形成,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外伤导致气血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出现:出血致瘀;气滞血瘀;因虚血瘀;血寒致瘀;瘀血热成,2020/5/1,-,54,3、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影响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2020/5/1,-,55,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疼痛;肿块;出血;色紫黯;肌肤甲错、涩脉,2020/5/1,-,56,常见的瘀血病证,瘀阻于脑瘀阻于心瘀阻于肺瘀阻于肝瘀阻胃肠瘀阻胞宫瘀阻肢体经脉,2020/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含答案-第7单元 登泰山记
- 2025年函电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2025年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卷
- 2025年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文默写测试卷
- 2025年药学药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福建省公务员行测真题汇编试卷
- 电子元件安装公差控制办法
- 2025年杭州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风湿免疫试题及答案
- 商务楼租赁合同范本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
- 成品化粪池施工方案
- 山西省三晋联盟山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考试 化学试题
- 藏毛窦的治疗及护理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育婴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公安涉警舆情课件
- 品三国论领导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