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doc_第1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doc_第2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doc_第3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doc_第4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学生姓名:王静王指导教师:高小强高小强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门类:管理学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O一四年四月 A Study on Recognition of Knowledge Roles of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Based on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Masters Degree of ManagementByWang JingSupervised by Prof.Gao XiaoqiangSpecialt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1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实践活动日渐复杂,人类逐渐认识到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至关重要,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应运而生。会计学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标准,通过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1。从初至今,对于会计学的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会计学理论、会计学原则、在不同企业中的具体实证等方面,而将学科领域作者之间的互引网络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活动、以及识别作者在该领域的位置。目前对会计学的研究大多是理论与实证方面,从作者互引网络角度进行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选取 CNKI(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试图通过一定方法查找出会计学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 50名作者,整理得出 50名作者相互引用构成的关系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网络密度、距离、凝聚力指数等指标,以及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聚类分析等。从以上各项指标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会计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 50名作者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但彼此之间引用频次偏低,构成的引文网络密度较小,紧密程度不高。通过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及接近中心性三个指标,我们基本可以找出网络中的核心点以及边缘点,并且这三者得出的结论是相互佐证的。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得到该引文网络中具有几个明显的小团体,根据在知识交流过程中的位置和角色,将他们区分为知识源、知识传播中介和知识汇,以及边缘位置。无论对于中心性分析还是聚类分析,得到的结论都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会计学领域作者的引文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证明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此问题上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会计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关键词:会计,引文网络,引文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知识角色识别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ly complicity of practiceactivities ,people realize that management of economic activity is essential, under thisbackground, accounting arises at the moment. By far,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faccounting is primarily of accounting theory, accounting principles, specific empirical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enterprises and so on.But the analysis of citation network ofauthors in a field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 knowledge exchangeactivities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uthor in thefield.Currently,It is lacking in the study of accoun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authorscitation network. Based on data source of CNKI ,the author tried to find the top 50 highcited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form the citation network of 50 authors,thenstudy the network structure from aspects of network density , distance, centrality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using the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Through the above index analysis,we can get th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thetop 50 high cited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have established extensiveconnections,bue mutual citation frequency is low, on the overall network,the density issmall and the authors are not tightly connected.(2)Trough the indicators of pointcentrality,betweenness centrality and closeness centrality, we can basically point out thecore and the edge points in the network, and the conclusions we get from this threeindicators are corresponded.(3) Trough cluster analysis,we find that this network can bedivided into several distinct smal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knowledge exchange process,we divide them into knowledge source, knowledgecommunication, knowledge intermediary,as well as edge position.(4) both centrality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By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citation network of authors in accounting field.On one hand,it proves the prove thefeasibility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n this issue, on the other hand,it provides a newperspective for the analysis of accounting.Keywords: Accounting,Citation network,Citation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Knowledge roles identification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 . 11.2研究现状 . 11.2.1引文分析类型 . 21.2.2引文分析主要测度指标 . 21.3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4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31.4.1研究方法 . 31.4.2研究工具 . 31.5研究内容 . 42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 . 62.1社会网络概述 . 62.1.1社会网络起源与发展 . 62.1.2社会网络内涵 . 62.1.3社会网络类型 . 72.1.4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 . 82.2社会网络理论 . 92.3社会网络基本概念 . 102.3.1与“关联性”相关的概念 . 112.3.2与“距离”相关的概念 . 112.4社会网络分析原理 . 122.5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分析角度 . 122.5.1中心性分析-权力的量化分析. 122.5.2凝聚子群分析 . 162.5.3网络位置和社会角色:对等性思想 . 172.5.4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182.3社会网络分析的独特之处 . 192.4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 . 203会计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 . 22I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3.1研究对象 . 223.2社群图. 233.3数据分析 . 253.3.1图论基本分析 . 253.3.2中心性分析 . 263.3.3凝聚子群分析 . 304研究结论与展望. 354.1研究结论 . 354.2研究不足与展望 .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8附录. 41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1B.部分图表 . 42IV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 绪论1.1研究背景引文分析是指利用各种统计学、数学及逻辑方法,分析研究期刊、文献等对象的引文情况,揭示其引文数量特征及内在规律,评价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这一概念归属于文献计量学的范畴 2。目前对于引文分析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论文与期刊之间的学科联系研究,文献引证时序研究以及通过统计引用频次及被引频次,发现以及评价学科领域内相关人才的影响力研究等。相比之下,我国在引文分析方向上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世纪 8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从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上都日渐成熟。廖金波撰写的论引文分析的由来与发展3以及俞培果所撰论引文分析方法的发展4等都系统探讨了引文分析的产生及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引文分析的研究从理论与方法上都渐进成熟,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在于将其中的某些方法应用于具体领域的分析。如邱均平、李江通过引文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内“参考咨询”的研究现状5。会计是通过一些专门的方法,对任何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从而有效的提高实体的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6。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正向服务的效用越来越突出,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广泛。以往的会计研究旨在于对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证的研究,本文试图对会计领域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 50名作者构成的网络通过一定方法分析其知识角色,进而得出该领域的知识流动情况以及当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等。1.2研究现状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家 S.C.Bradford(布拉德福 )所撰的 Sources ofInformation Specific Subjects拉开了阐释文献离散规律的序幕7。直至 1955年美国著名情报学家 Eugene Garfield(尤金 加非尔德)发表的“ Citation index forscience: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 through associate of idea”文章,开始运用引文文献追踪科学发展8,至此真正开启了引文分析的大门。引文分析适于探索科学的微观结构,通过对文献分析的量化反映,我们可以从时间、空间、跨学科跨领域等多层次上对文献之间及文献作者之间产生更深的理解。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探索,引文分析技术已日渐成熟,应用层次和范围也在进一步深入和扩大,目前引文分析的应用已经逐步扩展到测定学科影响力、研究学科结构及信息源分布、确定核心期刊、评价人才等方面。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2.1引文分析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引文分析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引文数据取得方式上看,引文分析具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之分。直接法是指直接从原始论文中查找被引文献,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文献引用情况;间接法是随着科技发展逐渐发展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科学文献索引”等工具搜索引文数据的一种方法。从引文分析的内容上看,可以将引文分析区分为引文数量分析、引文网状分析以及引文链状分析三类。引文数量分析主要用于评价论文、期刊以及研究文献情报流的规律等方面;引文网状分析主要用于揭露科学内在结构、学科相关度、检索文献,并对学科前景予以展望和预测;引文链状分析主要研究引证文献和被引证文献展现的主题相关性,从而可以揭示科学结构、发展过程及学科前景。此外,引文分析还可以从引文的语种、年代、国别等方面加以分析。1.2.2引文分析主要测度指标对引用文献的分析一经开始便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统计发现,近几年引文分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下 5个角度。“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作为一个期刊评价指标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其测度值用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的比值表示9,通过比率的分析可以避免一些大刊论文发表的数量优势。“期刊引证率”: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某期刊的全部参考文献数量与该期刊全部刊载文献数量的比值,是反映期刊吸收文献的能力的一个指标。“期刊自引率与自被引率”:期刊自引率是指某期刊引用自身发表的文献的数量与其全部引证文献的比值;自被引率是指某期刊被自身引用的次数占该期刊全部被引频次的比例。“文献耦合”:当两篇文章具有相同的参考文献时,我们就说这两篇文章具有引文耦合关系。其联系强度称为耦合强度。“同被引”:当几篇文献同时被其他的文献引用时,我们就称这几篇文献具有“同被引关系”,同被引强度可以用同被引的频率来衡量。可见,上述研究侧重于对引文的测度指标的探索,主要在于理论的研究,但在现实中,任何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是实践,本文就是将引文关系看成是一个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会计领域的引文关系,以此对人才进行评价,确定知识角色,发掘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一定的预测。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3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以会计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前 50名作者之间的互引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分析,研究意义如下:首先,按照被引频次搜寻前 50名作者,并整理他们之间的引用情况,绘成网络,从直观上了解成员之间的内在隐性关系。其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网络进行分析,了解成员之间的引用关系强度,区分知识角色,识别哪些作者处于核心位置,控制能力较强,哪些处于边缘位置,与外界联系较多等。最后,本论文的分析结果是对会计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证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该引文分析领域的可行性。1.4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1.4.1研究方法社会网络理论始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以来主要被用在研究社会学问题上,近几年来,该理论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引文关系的分析中 10。本文试图通过以会计领域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 50名作者的引证关系构成的网络为依据,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整个网络的密度、距离、中心度、中心性和聚类性等。1.4.2研究工具可用于网络分析的软件有很多种,如 UCINET、PAJEK、STRUCTURE、Multi-Net等通用程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常规的网络数据分析中,其中, UCINET可能是最受欢迎、使用范围最广的软件包,为许多网络分析方法的实现提供了综合的解决方案。本文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网络分析软件 UCINET和可视化工具 Netdraw绘图软件。UCINET软件。对整体网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网络分析软件,其中最常用的是 UCINET软件,UCINET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由 Borgatti、Everett及 Freeman共同开发的9,它包括如中心度、位置分析算法、派系等大量的的网络分析指标,还包括诸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一般的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工具,此外,它还提供了大量数据管理和转换的工具。Netdraw绘图工具。Netdraw是用来进行可视化的操作方法,绘制网络图。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5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主要篇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该选题研究的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结合本文的实证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以及具体的研究内容,构建了本文的基本的研究框架和结构。第二章为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具体介绍了本文运用的基本理论的特性、方法及应用。首先是社会网络的基本概述,包括社会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网络内涵、类型以及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其次,介绍了社会网络的 5个理论以及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具体阐释了社会网络的分析原理以及一般的分析角度;最后,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社会网络的应用范围。本章为我们描述了关于社会网络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为实证分析,也是本文的主要部分。首先确定了会计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前 50名作者,构建他们之间的互引关系矩阵,并对此网络绘制了社群图;然后,对数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一方面从图论分析,研究了整个网络的密度、平均距离以及凝聚力指数,另一方面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以及接近中心性三个中心性指标角度进行了中心性分析,再者,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划分了大网络中的小群体,并根据每个子群的性质对子群进行了知识角色的划分。第四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首先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然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如下图所示: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第一章绪论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研究内容第二章社会网络概述及技术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原理及分析角度第三章案例分析社会网络基本概述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图 1.1技术路线图Figure 1.1 Technology Roadmap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2 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2.1社会网络概述2.1.1社会网络起源与发展19世纪后期 mile Durkheim与 Ferdinand Tnnies二人首次提出用非个人主义来解释社会现象,由此开始出现社会网络的发端,而社会网络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他在社会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在相对非技术的层次上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思想,此时的研究较为简单。从 20世纪 30年代到 20世纪 70年代,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根据布朗的“社会结构”概念,开始认真思考“社会结构”、“社会网络”这些概念及其隐喻,这些结构化的隐喻目的就在于理解“相互缠绕”和“关联在一起”的关系。直到 1988年,Wellman将社会网络阐释为由不同的社会关系组成的系统,由此对社会网络的理解和定义才开始走向成熟完善,“社会网络”的概念和隐喻才真正走向学术殿堂。随之而来的,社会网络的一些关键概念也应运而生,例如“密度”、“中心度”、“中心势”、“块”等。2.1.2社会网络内涵与网络界定相类似,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间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该集合中,点指代社会行动者,连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的研究对象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通过分析网络内行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发现他们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等。用点和线来表达网络,这是社会网络的形式化界定11-15。根据研究形式不同,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具有整体网络研究、局域网研究以及个体网络的研究之分。“整体网络”是从网络的整体性即网络中所有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研究网络,主要关注小群体内部的关系,并提出一系列诸如紧密性、中心性等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 16-17;“局域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体网,另一部分是与个体网成员有联系的其他点,两者合并起来构成的网络就是局域网 18;“个体网”是由一个个体及与它有关的某些个数量的个体构成的网络,它关注的是个体行动者而非作为一个整体的网络。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是对整体网和个体网的研究,对局域网的研究相对较少。“社会网络”这个概念着重强调“每个行动者都或多或少的与其他行动者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一事实,下面我们对社会网络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阐释。点:社会行动者社会网络分析中,“点”代表每个社会行动者,“边”表示行动者之间存在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的关系。在社会网络研究领域中,点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指代任意一个社会单位或社会实体,比如说,“点”可以是个体、机构、团体、研究室,也可以是乡村、城区、国家等,并不要求“行动者”一定要有具体的“行动”或意志力。关系:行动者之间的联系在网络中,网络内部行动者之间的联系都是基于某种特定的关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多种形式的表现类型,可以是基于友情的朋友关系、基于权力的上下级关系,也可以是基于利益追求的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城市间的距离关系等。目前,在社会网络分析中,诸如物质资本的传递关系、行为上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意义上的关系等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通常的网络数据只关注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关系,但行动者之间有时具有多种关系,即存在“多元关系”的情形。例如,两个个体既在生活是中友好的朋友关系,还在工作中具有经理与员工的关系。随着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益成熟,研究者们已经逐步开始关注行动者之间的多元关系。根据不同的研究重点,测度的“关系”也会不同。若研究对象是整体网络,研究者可能侧重分析诸如互惠性、关系传递性等具有整体意义的关系特征,;如果研究的是个体网络,研究者可能着重分析如关系的密度、同质性等与个体有关的关系特征。从测量层次上来看,网络数据分类与传统的社会统计学中的数据分类相似,包括把关系分为“有”和“无”的二分类网络数据,将“多分类”的数据进行“二分化”处理的多分类网络数据,将关系分为“很好、较好、一般、不好”的定序关系强度数据,以及对“关系”进行定距层次上的测量后得到的定距网络数据。此外,符号图数据虽然不包括在此分类体系中(这种数据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赋予一定的符号,如+表示喜欢,表示不喜欢),但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2.1.3社会网络类型根据行动者的不同性质以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属性,社会网络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就涉及到“模”的概念。模指的是行动者的集合。模的数目是指网络中社会行动者集合的类型数目。依据模的不同数目,我们主要将社会网络划分为 1-模网络、2-模网络、隶属网络三类。当然,3-模网络也存在,但这种网络太复杂,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对它进行研究和设计。1-模网络。1-模网络要求作为研究对象的行动者处在一个集合当中,研究集合内各个行动者之间的联系。同样,1-模网络的行动者可以是单位、城市,甚至民族、国家。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2-模网络。一个网络中,其研究对象是两类行动者群体间的关系,或是一类行动者与一类事件之间的关系,这种网络就称为 2-模网络。隶属网络。隶属网络是 2-模网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该网络中,一个模态是“行动者”,而另一个模态属于事件,是行动者所属的“机构”或“部门”。2.1.4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从数学角度上看,我们一般采用社群图法和矩阵代数法两种方式来对社会网络进行描述。社群图法社群图起先是由莫雷诺使用的,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网络中,是一种比较基本的标记行动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计法,对于描述凝聚子群、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尤其重要,经常被应用于研究结构对等性和块模型。网络分析中的图主要由点和线组成,网络分析者把基于这种思想得到的图称为社群图。社群图中的点集可以用集合 N=n1,n2,n3,ng表示。因此,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由点和线组成的图来表示社群成员间的关系。根据不同标准,社群图可划分为多种类别。首先,根据关系的方向,可以将社群图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有向图表达的是关系的方向性,如借贷关系、上下级关系等;而无向图仅仅表现的是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存在性。其次,根据关系的紧密程度,社群图可以分为二值图、符号图和赋值图三种。二值图是指用箭头线表示“是”或“否”这种二择一的关系的网络图;符号图是指用“+”“-”等符号表示行动者之间关系的网络图;赋值图是一种对结果进行定比层次的测量方式,如用 3表示非常满意,2表示满意,1表示比较满意,0表示中立,-1表示不怎么满意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非常不满意,这类情形下,我们都在图中的箭头上加上关系的强度,这就是赋值图。再次,根据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度,社群图又分为完备图和非完备图。矩阵表达形式如果社群图涉及的点很多,图形就会相对复杂,社群图法很难分析出行动者关系的结构,此时最常用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矩阵方法来表达关系网络。矩阵就是一系列元素的排列。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常涉及的几类矩阵有邻接矩阵、发生阵、隶属关系矩阵、有向关系矩阵和赋值关系矩阵。邻接矩阵又称社群矩阵,它是对称矩阵,行元素和列元素表示的行动者完全相同,矩阵中的元素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二值的,表示两个点是否具有连接性,对角线上的数字全部是 0。如果行动者 nj和 nk之间是邻接的,则 xjk=1,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反之为 0。上述是我们所讲的目前最常见的无向二值网,若在有向关系网络中,我们常常约定在有向网络的矩阵形式表达时,行元素代表的行动者为特定关系的发送者,列元素代表的行动者代表特定关系的接受者,之后的分析方法如同无向网。发生阵中的行代表各个点,列代表各条线,若 j点位于 k线上,则 xjk取值为1,反之为 0。隶属关系矩阵中各行代表行动者,列代表所属的“组织”,若第 j个行动者隶属于第 k个组织,则 xjk=1,否则为 0。有向关系矩阵和赋值关系矩阵在形式上与上述矩阵类似,有向关系矩阵一般是不对称的。2.2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于七十年代以后逐渐成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外被应用于企业研究,得到极大关注和发展。社会网络理论具有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两大分析要素。关系要素强调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而结构要素则关注行动者在该网络中的所处位置,这两大要素在知识及信息的传播流动中起着重大作用。具体的讲,社会网络理论主要包括强弱联结理论、社会资源理论、结构洞理论、“二对一”理论以及结构角色理论五大类。强弱联结理论1973年,Mark S.Granovetter在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发表了“Thestrength of Weak Ties”一文,提出了联结强度的概念。他指出,两个人的关系的重叠程度是随他们与外界的关系强度变化的,基于这种信息和影响扩散的原理,流动机会、社区组织就被发觉探索出来了,由此提出了强联结和弱联结 20。他认为传统意义上对个体间相互关联的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接触时间、感情强度、亲密度以及表征相互关系的互惠性服务。强联结情况下,行动者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在社会认知、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他们之间通常具有高度的互动频率、亲密的接触关系、对待事物的看法思想较为接近,也就是说他们具有较高的群体相似性。行动者通常是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等。同样,因为群体之间高度的相似性,往往导致强联结群体中资源和信息产生冗余;再者,强联结群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与外界联系较少,这样往往限制了新知识的流入。而弱联结就能避免这种现象,弱联结是跨群体间的,能够在不同群体间快速高效的传播不同讯息,这样不仅克服了资源冗余,还可能降低信息传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弱联结比强联结显得更为重要。社会资源理论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社会网络概述与技术分析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在“弱关系强度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他认为,社会资源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权利、财富,这种资源的获取,不是个人直接占有,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一个网络中,个体或组织拥有的社会资源数量直接决定了其在网络中的地位。社会地位越高,个体的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越高,弱关系的对象相较行动者的地位越高,获得的社会资源就越多,在网络中的地位就越大。结构洞理论1992年,罗纳德伯特(RonaldBurt)提出了结构洞的理论。他认为“非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