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三渔父(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专题三渔父(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专题三渔父(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专题三渔父(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专题三渔父(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父 课题: 渔父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能流畅地翻译文本;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认识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3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 2探讨不同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部分【课前预习】一、人物简介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政治家,名平,战国时楚人。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屈原被放逐。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开创新诗体“楚辞”,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二、背景知识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前后矛盾。自此,或论为屈原之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之作,聚讼纷坛。令人持后说者居多。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土。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故而屈原江畔遇渔父之事,亦当为民间传说、楚人口碑,本文则应当作为一篇虚 拟的寓言来读。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将此文全部照抄,用以赞扬屈原人格则可,用为史实则不可征信。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部分装订线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课堂探究】第一课时一、整体性阅读,疏通文本(一)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二)对照注释,疏通文本并整理相关知识。1读准下列字音憔悴(qio cu ) 餔糟( b ) 歠醨(chu l ) 汶汶(mn) 渔父(f) 三闾(l )鼓枻(y ) 莞尔(wn ) 濯缨(zhu)2请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颜色憔悴( 古脸色 ,今多指色彩 ) (2)形容枯槁(古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 圣人不凝滞于物(古拘泥、执着,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古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5)何故至于斯(古义到,同义词连用。今指表示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3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1)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递进)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并列) (2)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介词,在) (3)以 :是以见放(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用) 可以濯吾缨(用来) (4)与: 非三闾大夫与 (通“欤”) 秦王与赵王会饮 (介词,和,跟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替,给)则与一生彘肩( 动词,给予,赐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联合) 4.特殊句式(1)行吟泽畔( 省略句 )(2)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3)屈原既放( 被动句 )(4)是以见放( 被动句 )(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句 )5、翻译句子(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译文: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译文: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译文: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当堂检测:1. 文学常识填空。屈原(前339?前278?)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和 。名 ,字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 ”。“ 、 ”是中国诗歌史上 和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憔悴( ) 餔糟 ( ) 歠醨( )汶汶( )三闾( ) 鼓枻( ) 莞尔( ) 濯缨( )3.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4.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5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6翻译下列句子。(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参考答案:1战国 政治家 爱国诗人。名平,字原。 楚辞,“风、骚”,“风、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四大文化名人”2qio cu b chu l mn l y wn zhu3A 点拨:B项 洗头, C项 变化,D项 江水。 4C 点拨:凝滞: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5B 点拨:连词,表转折。6(1)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