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最新PPT课件_第1页
逍遥游最新PPT课件_第2页
逍遥游最新PPT课件_第3页
逍遥游最新PPT课件_第4页
逍遥游最新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著名学者南怀瑾,-,2,儒家给我们的中国人的一片心灵的土地,这一片土地需要一步一步丈量过去,它教给我们的是一个人的社会人格的实现。道家给我们的是头顶上一片心灵的天空。人在天地间,头顶苍天,有思想的翅膀可以飞扬做个神仙,在大地上用双脚行走去努力做事,做一个圣贤。,-,3,-,4,庄子何许人也?,-,5,贫困的庄周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6,贫穷但不潦倒的庄周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7,视钱如粪土的庄周宋国有个人叫曹商(曾是庄子小时候的同学),宋康王派他出使秦国。去的时候,他从宋康王这里得到几辆马车;到秦国后搏得了秦王欢心,秦王又赏赐他一百辆马车。返回宋国后,曹商喜滋滋地向庄周摆阔说:住在偏远狭窄的巷子里,窘困地编织草鞋,脸色蜡黄,脖子枯槁如树枝,这些,我曹商可不擅长。我的本领是,一句话把万乘大国的君主说开心了,跟随的马车一下子就变成一百乘。庄子说:我听说秦王有一次生病,能挤破脓疮消除脓肿的,赏车一乘。肯用舌头舔痔疮让他舒服的,赏车五乘。治疗的方式越无耻下贱,赏赐的马车越多。你大概也为秦王舔了痔疮吧?不然得到的车子怎么这样多?,-,8,视权贵如腐鼠的庄子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9,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淡泊名利的庄子,-,10,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精神自由,-,11,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精神自由,-,12,庄子思想为人类超越死亡意识的恐惧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庄子的基本思想是“齐一生死”。“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妻子死的时候,庄子叉腿坐在地上正敲着瓦盆唱歌。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一位思想深透而敏锐的哲人,一位仪态万方的散文大师,就这样以一种浪漫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从容地走向了死亡。,参透生死,浪漫达观,-,13,生死观:鼓盆而歌庄子:“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故事说: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惠施来到庄子家,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呢。惠施很不理解,因而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体都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你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当我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哀呢?可是后来想了想,也就不悲哀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她将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这样看来,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中走出,又回归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面休息,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停止了悲伤,不哭了。”,-,14,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天人合一,-,15,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天人合一,-,16,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2006年高考安徽佳作读感悟,【佳作链接】,-,17,两千年前的庄子独自垂钓在渭水河畔,当赵王想托付庄子于危难时刻时,庄子说:“您是愿意供奉一只死去的乌龟呢,还是让它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呢?”赵王选择了后者。庄子说:“那您就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土里爬吧!”庄子的回答真的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面对权贵那份坚持的拒绝不是常人所为。2005年高考全国卷佳作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佳作链接】,-,18,第一次读庄子,就感到了一阵久违的清凉漫过全身,原本浮华骚动的心在瞬间平静下来。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波谲云诡的心灵画卷,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一把孤独激昂执着之泪。我只能用我的心灵去感悟其想像后的真谛。2006年高考安徽佳作永恒的灵魂,【佳作链接】,-,19,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约公元前369前286),-,20,庄子,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1,一、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名周,战国宋人。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曾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但被拒绝。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游于濠梁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2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一)“寓言”、“重言”、“卮言”相结合的方法,抽象的哲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使哲理文章以文学性见长。(二)想象奇幻、意境渺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三)描写生动细致,比喻精当,形象光怪陆离而生动传神。(四)行文错综变化,语言奇诡雄放。,-,23,关于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24,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25,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26,1、什么是逍遥?2、怎样才能逍遥?3、为什么要逍遥?,-,27,“逍遥”,也写作“消摇”。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28,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9,2、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30,4、接下来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31,5、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2,开篇塑造了的鲲;塑造了的鹏。鲲和鹏有什么联系?变化而成;尔雅:“鲲,鱼子也。”小鱼能长到几千里长,已是非常不易。那么鲲为什么还要变成鹏?鲲不管长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过的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直到他化而为鹏,才能脱离海的范围,上下四方,任其游走。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长;由大而化,是境界的提升。鲲虽大,但不以此自满,化为鹏,向另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南冥”飞去。,形体硕大,气势壮美,-,33,以“鲲鹏”开篇,来谈“逍遥游”,那么“游”是什么意思?何谓“逍遥”?这种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否实现?翱翔、自由自在。不能,要受到很多限制。点拨:文章由鹏及人,鹏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能飞起来吗?所以这里的“逍遥游”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状态。鲲为了高远的理想变成鹏后,达到逍遥的境界了吗?为什么?大鹏想飞就能飞吗?海运风起大鹏飞上高空,就眼界开阔,洞悉了一切吗?受到空间的限制,也有不能认识的东西。,-,34,鹏并不逍遥,但是当蜩鸠嘲笑了鹏后,庄子认为“之二虫又何知”,小虫不知道的道理,你们知道吗?补充:写“杯水芥舟”、“适远备粮”有什么作用?小鸟觉得自己一跃就能飞,不用凭借什么大风,而且能飞多远算多远,是自由自在的,认为鹏鸟一直苦苦追求,还不能想飞就飞,没有它自由。其实,小鸟也有所凭借,它飞也要依赖风,只是它的体积小,正如坳堂中的草芥一般,不用多少水就能浮起来。,-,35,归纳第一部分段意,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生物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万物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自由,-,36,第二段又例举了很多形象: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大鹏、斥鴳意义何在?万事万物虽有所待,但也的的确确存在着差异,有小大之辩,-,37,悲:庄子为什么觉得众人可悲?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寿命没有彭祖长,而没有看到其实彭祖的寿命相对于冥灵、大椿还是很短的,而即使大椿、冥灵能活很多万年,它们的寿命仍然是有尽的,而不是“无穷”的。所以,庄子认为人们可悲的地方在于不懂得彭祖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样受到“年”的限制。正所谓“小年不及大年”。视野狭窄是无法达到逍遥的。笑:斥鴳为什么笑鹏鸟?庄子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此亦飞之至也,它不理解鹏鸟的远大志向,其实它自己受空间的限制也不逍遥,正所谓“小知不及大知”。驳斥。,-,38,蜩鸠、斥鷃与鹏相比,“小大之辩”是什么?是形体吗?既然从原则上否定了鹏鸟,为什么还反复描绘鹏鸟奋飞的壮美形象?庄子驳斥蜩鸠、斥鷃的用意何在?,是精神追求、是境界。,肯定鹏鸟高远的追求,意在说明万物皆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的差异;安于现状、短视近利不是逍遥是消极。,-,39,归纳第二部分段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彭祖众人鹏鸟斥鴳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小大之辩,-,40,第三段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自居(蜩、学鸠、斥鴳),宋荣子列子,淡泊名利、犹有未树超脱于世、犹有所待(大鹏),未达逍遥之境,-,41,顺应天地万物自然规律驾驭大自然的变化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中生存,未逍遥游,宋荣子修养还不够,列子要凭借风逍遥,逍遥游,“效、比、合、征”四种人,被世俗所累,-,4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如何做到“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43,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44,圣人: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神人: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外的人。,至人:思想修养完美的人。庄子理想中的逍遥人格形象,根本特征是“无己”,不会计较外在的功名利禄,不在乎自己的存亡得失,自然是无待逍遥。,怎样的人才可能做到逍遥?,-,45,归纳第三部分大意:,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46,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47,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怎样才算“逍遥游”,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8,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49,第一部分: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部分: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部分: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课文思路,-,50,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放在社会的需求之中,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的理想人格。有什么不好吗?庄子为什么提出逍遥学说?,-,51,对于庄子:作者肯定了鹏高远的精神追求,但是如果没有大风,鹏想自由飞翔便不可得,那么,一面是欲飞的理想,另一面是无法飞走的悲哀,它的心情会怎样?矛盾苦闷。这种状态便是庄子自己的状态。庄子生活年代:战国中后期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操吴戈兮披犀甲,严杀尽兮弃原野。国殇庄子生活状况: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做过短暂的蒙地漆园吏;家境贫困。士之失仕尤农之失耕“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屡,槁项黄馘(x)(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列御寇“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庄子学识情况:“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2,可见,庄子也是个平凡人,有感情、有需求、也有欲望,但他生不逢时,又傲视王侯富贵,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目睹人间苦难又不能无动于衷,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是继续痛苦还是从痛苦中寻求慰藉呢?我们把他和屈原作一下比较:时代:同处战国中后期国别:庄出生在宋国,但后来宋为楚灭;屈是楚国人学派: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拯救精神。庄冷眼旁观、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结局:屈几遭放逐,投汨罗而死庄安然活了83岁,思想光照后世,-,53,对于庄子:逍遥是面对人生痛苦指出的精神出路。当进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人们赞扬屈原,实际上是赞扬儒家的进取,但是进取的道路是艰苦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当人们在一条道路上走不通,如果没有其它的道路,那么会陷入绝境。就像屈原一样,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河边儿,楼顶)。好在中国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能找到心理上的安慰。建功立业的人可以以儒家思想鼓励自己,追求自主生活的人仍可以找到庄子,作为自己的精神依靠。在精神疲惫或失败的时候调节我们的心理。所以儒道是两种人生意义,两种人生价值的不同体现。这恰恰正是中国哲学的智慧所在。,-,54,感悟庄子,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一种生命境界。,-,55,我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顺其自然;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名逐利时,常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要坚守自我、淡泊名利,方能超然物外。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精神处于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疗救一下疲惫的心灵。,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56,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绝对的自由?,逍遥游,总结文章主旨:,-,57,1.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独立。2.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3.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4.为了享有自由,我们必须控制自己。所以,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自由!,-,58,因此,我们都是“有所待”的,我们要在有所待中培养能力,担当责任我们要在无所待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59,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欲望驱使,使罪案频发;压力过大,使心灵扭曲。如果能读懂庄子的逍遥,一方面可以鼓励我们洁身自好,另一方面可以调解我们的心理,使我们在人生旅途身遭厄运之时,能生活下去,并活的自在,活的坦然。从这个意义上说,逍遥也是一种拯救。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儒家的进取是主流,因为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以其圆融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为其每一个成员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