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1.战国时代,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稷下学宫模式A. 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B. 符合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C. 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D. 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时代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统治者需要通过稷下学宫模式招徕人才,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稷下学宫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而是强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需要,故A排除;儒家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但稷下学宫有众多流派,故C排除;稷下学宫模式并不等于社会管理方式,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战国时代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统治者招徕人才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人常以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诏令诸官“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为科举制之始,但唐会要载开元二十五年敕文:“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直至明代,仍有“(汉)贤良、孝廉举以任用似今之科目”之说。这说明A. 科举制的出现早于隋朝B. 古人比附古制的文化心理C. 科举制根植于历史传统D. 年代久远使历史莫衷一是【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明代,仍有贤良、孝廉举以任用似今之科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代的贤良、孝廉等选官依据在唐代、明代仍然被沿用,说明科举制根植于历史传统,故C正确;科举制的出现于隋朝,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不是反映古人比附古制的文化心理,故B排除;历史事实并非会因为年代久远而莫衷一是,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贤良、孝廉举以任用似今之科目”,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发展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北宋时期,商业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去除了经营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了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这折射出北宋A. 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 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C.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D. 官商勾结现象很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经营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政府允许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导致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A正确;宋代并未取消重农抑商政策,故B排除;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C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宋代官商勾结现象很严重,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经营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政府允许以资买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明末清初,一批学者猛烈抨击心学,如王夫之指出心学是佛教禅宗的虚无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是“以知为行”,实际上就是禅宗的“悟”。这反映了A. 佛学与心学已融为一体B. 心学已经不适应统治需要C. 士人对理学学术的反思D. 实学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明末清初,一批学者猛烈抨击心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心学属于理学,这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理学学术的反思,故C正确;佛学与心学是不同的思想,并没有融为一体,故A排除;当时理学与心学仍然是官方哲学,适应统治需要,故B排除;实学思潮是儒学的批判继承,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故D排除。5.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内地,一部分乡村由于获得了开矿设厂、通商开埠的机遇,变化日益明显。17961802年,松江、苏州等四个州府共辖城镇235个,18751908年增加为341个。这充分说明A. 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城市化进程B. 外国经济入侵导致农村的凋敝C. 南方城镇化趋势明显高于北方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内地松江、苏州等四个州府共辖城镇235个,18751908年增加为341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城镇数量增加,说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城市化进程,故A正确;材料反映了一部分乡村获得了开矿设厂、通商开埠的机遇,并不是农村的凋敝,故B排除;材料没有将南方城镇化趋势与北方比较,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是说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促进城市化进程,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内地松江、苏州等四个州府共辖城镇235个,18751908年增加为341个”,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城市化的关系入手,即可得出答案。6.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 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 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批判孔子帝王专制、思想专制、伦理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通过批判儒家思想当中的封建专制的内容,来达到文化启蒙和觉醒的目的,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故A排除;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仍然是为了思想启蒙,故C排除;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故D排除。7.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纪念鲁迅的大会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参加纪念大会的大部分是进步青年、文艺工作者、工人、学生和广大的市民群众,甚至以前不愿正视、不愿面对鲁迅的人也以“一致的步调迈入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会场”。由此可见,当时纪念鲁迅的大会A. 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决心B. 是凝聚抗战力量的有效方式C. 有助于国民政府的抗日宣传D. 扩大了中共在国统区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纪念鲁迅的大会几乎每年都会举行一致的步调迈入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会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精神是勇于抗争的精神,这有利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凝聚抗战力量,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抗日的信息,故A排除;国统区纪念鲁迅的大会并不是国民政府的行为,是群众自发,故C排除;鲁迅并没有加入共产党,材料与中共在国统区的影响没有直接联系,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纪念鲁迅的大会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时期鲁迅精神凝聚抗战力量的作用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书影,这些书影能够反映我国小学教育A. 体现了扫盲教育特点B. 有鲜明的苏联教育印痕C.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 关注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苏联化倾向,1968年语文教材强调阶级斗争,2000年后语文教材体现学生新时代精神面貌,这说明我国小学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C正确;扫盲教育并不仅仅针对小学生,故A排除;B选项只符合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故B排除;D选项只符合2000年后语文教材,故D排除。9.共和国建立后不久,罗马平民便联合起来,掀起了延续两个世纪之久的反对贵族的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逐渐作出让步。撤离运动使罗马法A. 从习惯法过渡到成文法B. 从零散走向系统C. 从公民法过渡到万民法D. 不断地发展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共和国建立后不久,罗马平民掀起了延续两个世纪之久的反对贵族的撤离运动迫使贵族逐渐作出让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撤离运动促进十二铜表法诞生,并且延续两个世纪之久,使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故D正确;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诞生,这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但不符合材料“延续两个世纪之久”,故A排除;罗马法从零散走向系统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故B排除;从公民法过渡到万民法也是在帝国时期,故C排除。10.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指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明了性感到高兴。”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种认识A. 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B.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兴起C.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 消除了人们的宗教信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结合所学可知,笛卡尔的认识有助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摆脱教会神权的束缚,从而推动思想解放,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数学是其方法之一,这不是自然科学的本质;B选项错误,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是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D选项错误,笛卡尔的学说并没有消除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说明A. 金融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B. 垄断资本获得发展C. 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 资本主义性质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发生新变化,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对工业发展作用重要,金融家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资本,包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但材料侧重说明的是金融资本的发展;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本已经离不开金融资本,不是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选项错误,金融资本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性质,这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局部调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1966年,荷兰公主比亚特丽克斯(后为荷兰女王)与德前外交官阿姆斯伯格亲王举行婚礼,随后,两国进一步在各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但此桩婚事引起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的抗议,原因是德国在二战期间曾入侵荷兰。这一婚姻引发的抗议活动反映了A. 二战唤醒了荷兰人的民族意识B. 欧洲一体化以德荷为中心C. 西欧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阻力D. 荷兰民众反对同德国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德国与荷兰在联姻基础上深化交流合作,但遭到了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的抗议,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欧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阻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荷兰民族意识不是在二战中才觉醒的;B选项错误,西欧一体化以法德为中心;D选项错误,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反对合作,并非全体民众。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形象材料二 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果沿着时间轴继续划分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话,你认为应如何划分?试举一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就中国崛起,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答案】(1)划分:重视阶段(1972年或1979年之后)。理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发重大;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表现:一方面希望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谋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看作潜在对手,进行防范与遏制。背景: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美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3)因素:美国的国家利益及战略需求;中美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国际形势的发展等。【解析】【详解】(1)划分,根据材料一“1949年中美关系敌对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划分至1972年或1979年之后。理由,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美苏争霸、两国共同利益等方面说明理由。(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正常关系、防范与遏制等方面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格局变化、美国单极世界的政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意识形态差异等方面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3)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利益、战略需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等方面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隆重表彰了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刘汉章刘汉章,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改革开放之初,他思想敏锐,抓住机遇,大刀阔斧地开始邯钢领导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世纪90年代,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抓住成本管理“牛鼻子”。创立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扭转邯钢被动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利润总额连续4年保持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连续8年稳居河北省第一位。“邯钢经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模式革命,被誉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袁庚袁庚,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原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率先在深圳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突破思想束缚、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改革口号,创办培育了我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并由此催生出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一批优秀企业。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解说词中提取信息,指出其中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信息:“邯钢领导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历史现象:国有企业改革。评价: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1987年后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发挥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利于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析】【详解】信息,据材料“大刀阔斧地开始邯钢领导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世纪90年代,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即可从上述解说词中提取信息,例如:“邯钢领导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历史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指出其中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简政放权、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经济主导、市场化要求等方面进行概述和评价。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古代的专卖制度“禁榷”始于汉武帝,其时对外征匈奴、削弱王国,开支主要依靠“兴盐铁,设酒榷”,中央政府强力保证对某些商品实施的国家垄断生产、经营和管理,目的在于解决中央的财政收入问题。与前代相比,宋代进行了变革。首先,对于收入直接归中央的盐、茶等,中央政府的专卖机制转为以管理和发行钞、引等有价证券,即出售特许经营权代替直接经营。商人贩茶首先领取买引,引价统一,以引计量,国家不干预茶叶的生产过程,不切断商人同茶叶生产者的关系。其次,以往主要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禁榷项目,中央政府则采取了逐步加强管理,逐步占夺支配的措施。上述改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始终挣扎在财政危机中的宋政府而言,唯一的目的就是敛财,而这与地方官员以及大商人不谋而合,其背后是官、商、权、利的互相勾结。摘编自朱舸宋代专卖制度变革及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专卖制度变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专卖制度的变革。【答案】(1)内容:由中央直接经营改为出卖特殊经营权,加强对地方专卖项目的管理。(2)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稳定中央财政收入,体现出宋代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存在官商勾结等弊端。【解析】【详解】(1)据材料“中央政府专卖机制转为以管理和发行钞、引等有价证券,即出售特许经营权代替直接经营”等信息可知,由中央直接经营改为出卖特殊经营权;据材料“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禁榷项目,中央政府则采取了逐步加强管理,逐步占夺支配的措施”等信息可知,加强对地方专卖项目的管理。(2)据材料“对于始终挣扎在财政危机中的宋政府而言,唯一的目的就是敛财”,可知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据材料“这与地方官员以及大商人不谋而合,其背后是官商、权、利的互相勾结”,可知“存在官商勾结等弊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这些变革体现出宋代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适应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需要。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的外交重心集中于维护欧洲均势。俾斯麦判断,法国只有在找到同盟的情况下才可能对德复仇。当时奥地利积极向巴尔干扩展势力,与沙俄发生严重冲突。1871年,俾斯麦拒绝了与奥国结盟的建议,认为“这足以引起俄法两国缔结反德同盟的危险”。在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国把受挫原因归咎于俾斯麦,会后,俄国沙皇明确地向德国发出警告。俾斯麦认为:“如果我们把奥地利人搞定的话,那俄国人就要来拜访我们了。”在俾斯麦的大力推动下,德奥于1879年10月订立同盟。与此同时,俾斯麦强调必须和俄国保持睦邻关系,因为德国不能确实地保证它所选定的联盟不会翻车,1887年,他又与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摘编自俾斯麦传铁血首相一世枭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奥同盟建立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外交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德国建立德奥同盟的意图。【答案】(1)时代背景:普法战争导致法德关系恶化;柏林会议后,德俄关系恶化;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的矛盾激化。(2)特点:务实、灵活的外交风格;现实的外交态度。意图:孤立法国;稳定德俄关系;保障德国安全【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法国只有在找到同盟的情况下才可能对德复仇。当时奥地利积极向巴尔干扩展势力,与沙俄发生严重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德关系、德俄关系、俄奥矛盾等方面说明德奥同盟建立的时代背景。(2)特点,根据材料“在俾斯麦的大力推动下,德奥订立同盟俾斯麦强调必须和俄国保持睦邻关系,因为德国不能确实地保证它所选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