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九講:明清詞,卓人月寒夜录引言云:“我大明诗不如唐,词不如宋,曲不如元。不过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纹线等小曲,可謂我大明文艺之特创。”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三云:“金元工于小令套数而词亡。论词于明,并不逮金元,遑言两宋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云:“词至于明,而词亡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词至于明而词亡矣。伯温、季迪,已失古意。降至升庵辈,字琢字炼,枝枝叶叶为之,益难语于大雅。自马浩澜、施阆仙辈出,淫词秽语,无足置喙。明末陈人中能以秾艳之笔,传凄婉之神,在明代便算高手。然视国初诸老,已难同日而语,更何论唐宋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九云:“明自刘诚意、高季迪数君而后,师传既失,鄙风斯煽。误以编曲为填词、故焦弱侯经籍志备采百家、下及二氏,而倚声一道缺焉,盖以鄙事视词久矣。”,王昶明词综序云:“盖明初词人犹袭虞伯生、杨仲举之旧,不乖于风雅。及永乐以后,南宋诸名家词皆不显于世,惟花间、草堂诸集盛行,至杨用修、王元美诸公,小令、中调颇有可取,而长调则均染于俚俗矣。然一代之词,亦有不可尽废者。”,陈匪石宋词举:“词肇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而南有乐笑(张炎晚号乐笑翁)之流风,北有东坡之余响;亡于明,则祧两宋而高谈五代,竞尚侧艳,流为淫哇;复兴于清,或由张炎入,或由王沂孙入,或由吴文英入,或由姜夔入,各尽所长,其深造者,柳、苏、秦,周,庶几相近。故治词学者遂以唐、五代、宋为矩矱(yu)。”,明代词衰落的原因:一、词创作偏于冶艳流俗,词论延续花间、草堂侧艳余风,文人以此相尚而无所建树。二、八股文盛行。焦循云:“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归熙甫、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騷、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立一门户。”(易馀籥录)三、南曲盛行,词曲界线不分,影响词体主委婉含蓄的特质。,三、词坛没有专门名家为领袖。全明词收录1390多人,金元两代僅280余人,明詞人人數与两宋词相近。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明词无专门名家,一二才人如杨用修、王元美、汤义仍辈皆以传奇手为之,宜乎词之不振也。”王世贞艺苑卮言:“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而词亡矣,非乐府与词之亡,而调亡也。”四、主情说风行,理与情相互冲突,拿捏不定,不是流于刻板造作、食古不化,便是流于滥情浮靡。,清詞:吴宏一清代词学四论、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張宏生認為清詞流派有以下幾個特點:.明確的文學主張;.公認的領袖;.領袖週圍有一個創作群體;.這個群體有相同或大緻相同的風格。,一、雲間詞派1.成員:陳子龍、李雯、宋徵與;2.主張:宗法晚唐、北宋,薄視南宋;3.風格:婉麗、含蓄。二、陽羨詞派1.成員:陳維崧、史惟圓、曹亮武、蔣景祁、萬樹2.主張:宗法蘇、辛;尊體“存經存史”。,三、浙西詞派1.成員:朱彞尊、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龔翔麟;2.尚南宋姜、張;3.標舉清空。四、常州詞派.成員:張惠言兄弟、週濟、譚獻;.尊詞體“意內言外”、“比興寄託”說。,清末四大家及王國維清詞發展到四大家時期,南北宋之爭漸趨融合。面對西方理論入侵,人間詞話融合中西方哲學美學思想。龍榆生認為清末四大家為:王鵬運、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朱孝臧尚在世)另有人认为清末四大家为:周祖謀、况周頤、王鵬運、鄭文焯。,王鵬運:以南宋為階梯,以北宋為理想。況周頤:北宋庶幾醇雅,南宋近于厚矣。以“重”“拙”“大”論詞,強調性情感發与醞釀深厚的重要性。鄭文焯:北宋詞主深美,獨賞白石清空。四大家:“治南北宋而一之”王國維:以境界為本,廓分兩宋。詞論發展至王國維,已呈現出与傳統中國印象式、禪喻式批評不同的論述方式。王國維拈出“境界”一說:主觀美感經驗的判斷。,一、“境界”必出於真實所感。人間詞話(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人間詞話(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所謂“境界”實在乃是專以感覺經驗之特質為主的。換句話說,境界之產生全賴吾人感受之作用,境界之存在全在吾人感受之所及,因此外在世界在未經吾人感受之功能而予以再現時,並不得稱之為“境界”。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上),頁240,人間詞話中所標舉的“境界”其涵義應該乃是說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鮮明真切的表現,使讀者也可得到同樣鮮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上),頁240,二、“隔”與“不隔”是通達“境界”之階梯人間詞話五十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街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文藝創作者有了美感經驗,接下來的動作是書寫,於是創作者與作品發生關係。但是“境界”絕非作者對外在環境的全盤複製,不是像攝影般地將所見所感一對一拷貝至作品中。境界應是當作者與外物以最純粹的狀態遇合時,所激發的火花、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實在是一全新產物,非為原始成分的累積加總。,葉嘉瑩:“如果我們對於人間詞話這種境界說的基本理論有了認知,我們自然便會明白靜安先生所提的隔與不隔之說,其實原來就是他在批評之實踐中,以境界說為基平來欣賞衡量作品時所得的印象和結論。”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上),頁273。,王國維,一、王國維.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人,初名國楨,字靜庵,又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以所居命名曰永觀堂,因更號觀堂,又號永觀。王國維是備受注目的近代學者,其生之特異色彩,不僅出於昆明湖自沉一事,更來自其宏觀創新的學術成就。在經、史、小學、甲骨、金石、歷史地理和文學理論皆有貢獻,尤以文學理論、文藝美學上的觀點為時人所不及。2.哲學救己、文學救人、史學救國、學術救文化的努力。,3.王國維自殺之因:陳寅恪云: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憂傷,繼之以死。其所傷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於一時間一地域而已,蓋別有超越時間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時間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時間地域之眾人所能共喻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概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鉅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為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也!,二、王國維之文學觀:中國近代文學史的突破王國維在許多關鍵問題上,如文學起源、文學的目的和價值,文學的縯變,白話和文言的性質,戲麯,小說,悲劇等,都有革命性的見解。.文學起源1906年提出游戏說和势力說,說文学源于人剩餘精力和游戏的冲动。“文學者,遊戲的事業也。人之勢力,用於生存競爭而有餘,於是發而為遊戲。”文學小言“詩人視一切外物皆遊戲之材料也。然其遊戲,則以熱心為之,故詼諧與嚴重二性質,亦不可缺一也。”人間詞話,2.文學的價值和目的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云:“美之性質,一言以蔽之,曰可愛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雖物之美者,有時亦足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視為美時,決不計及其可利用之點。其性質如是,故其價值亦存於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王國維認為詩歌、戲麯、小說點“目的在描寫人生”(紅樓夢評論),他們“所慾解釋者,皆宇宙人生上根本之問題。”(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孔子之美育主义:“美之为物,不关于吾人之利害者也。吾人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德意志之大哲人汗德(康德)以美之快乐不关利害之快乐。”“我中国非美术之国也,一切学业,以利用之大宗旨贯注之。治一学,必质其有用与否;为一事,必問其有益与否。美之为物,为世人不顾久矣。”,.肯定小说戏曲1904年王国维將戏曲、小说和诗歌并举,云:“美术中以诗歌、戏曲、小說为其起点。”(紅樓夢評論)“抒情之詩,不待專門之詩人而後能之也。若夫敍事,則其所需之时日長,而其所取之材料富,非天才而存暇日者不能此。此诗家之数之所以不可更仆数,而叙事文学家,殆不能及百分之一也。”(文学小言),4.王国维云:“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之命运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紅樓夢評論)王国维认为红楼梦“足为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而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红楼梦耳。”(紅樓夢評論),.白話与文言王国维云:“吾人所断为古雅者,实由吾人今日之位置断之。古代之遗物,无不雅于近代之制作。古代之文学,虽至拙劣,自吾人读之,无不古雅者。若自古人之眼观之,殆不然矣。故古雅之判断,后天的也,经验的也,故亦特别的也,偶然的也。”(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诗;律诗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想。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人间词话),.文学的先验性和文学性王国维认为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抽象的概念(具普遍性的主题),然而他们的手法,却是一种具体的描写。红楼梦评论云:“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美术之特质贵具体而不贵抽象,於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善于观物者也,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现人类全体之性质。”,紅樓夢評論所運用的詮釋觀點與方法源于叔本華哲學,是以西方理論來研究中國小說,在中國文學批評史或紅學發展史上都是首創之舉。余英時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一文介紹了“索隱派”、“自傳派”、“鬥爭論”,指出:“從文學的觀點研究紅樓夢的,王國維是最早而又最深刻的一個人。”,葉嘉瑩評紅樓夢評論云:第一,以哲學與美學為批評之理論基礎,屬開山之作。二,具備中國文學批評一向缺乏的理論體系。三,使紅學家擺脫舊日猜謎式的附會,為胡適及俞平伯諸人指出一條辨妄求真的途徑。但它卻有一個根本的缺點:“從哲學觀點來批評一部文學作品,其眼光乃是完全正確的,只不過當批評時,乃是應該從作品本身尋找出它的哲學含義來,此一哲學含義與任何一位哲學家的思想雖大可以有相合之處,然而卻不可先認定了一家的哲學而後把這一套哲學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