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侣俸中学教案 设计者:侣俸中学 陶鸿中 执教者:侣俸中学 陶鸿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9三峡教案设计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过程与方法:1. 在诵读中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导学重点:1.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2. 初步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导学难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疏通文意。 2. 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导学课时:4课时导学方法:朗法读、点拨法。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导学要点:1、三峡风光图片、影像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整体感知,诵读积累。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1、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2、话说三峡请你说说你所了解的三峡。提示: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人文风光、三峡 工程3、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长江穿过条条深谷,绕过座座高山,流贯丘陵,横跨平原,汇百川,联千湖,以气吞万里之势,滚滚向东,直入东海。 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4、三峡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公里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峡谷之一展示三峡示意图。5、观看三峡风光图片。各位旅客:欢迎你们三峡参观,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你们欢迎常游此地6、播放三峡风光片1、三峡风光片2。7、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二、整体感知,诵读积累。1、走近作者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3、文体概述 本文是一篇日记体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生动、轻松的笔调记述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范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5、识记字词阙处 qu 重岩叠嶂zhng 襄陵xing 曦月 x御风 y 沿溯 s 素湍 tun 绝巘 yn长啸 xio 属引 zh 涧肃 jin 飞漱sh 6、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略无:完全没有。 亭午:正午。曦月 :太阳 月亮。 乘奔 :骑着飞奔的马 襄陵:漫上山陵。 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 :极高的山峰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属引:连续不断。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7、抽读或齐读课文。三、作业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并在合作中理解这些字词。批 注教学反思:朗读不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在于它不只是“读”能力的一部分,而且能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导学要点:1、利用注释、工具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2、在诵读中疏通文意、翻译全文。一、齐读课文二、疏通文意(一)学习第一段1、逐句疏通文意(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在。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嶂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太阳。 翻译: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齐读第一段。简析填空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七百里”可见其长;“略”可见其多。第二句写山的 陡、高,以及江面的 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二)学习第二段1、逐句疏通文意(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 襄陵:漫上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或:有时。 虽:即使。 奔:飞奔的骏马。 疾:快。翻译: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齐读第二段。简析填空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顺上层山势高、江面窄,写的是最盛的 夏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襄陵” 、“阻绝”,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三)学习第三段1、逐句疏通文意(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甚,很。翻译: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 古柏,悬挂着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2、齐读第三段。简析填空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文气由紧张 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是作者由衷的感叹。(四)学习第四段1.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1)晴初霜旦:天刚放晴,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翻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高处常常有一些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引:连续不断。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绝:停止。翻译: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所以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齐读第四段。简析填空第四层写三峡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的生活。三、归纳段意领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1、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2、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而急。3、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四、作业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批 注教学反思:我抓住文言文新课改的特点,在课堂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主,以读为主,多读少讲,以读求知,以读悟情,以读明理,以读启智,“读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得到体现。第三课时 (总第3课时)导学要点:1、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1、一、导入你从雪山走来,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东海奔去,巨浪荡涤着尘埃”一曲长江之歌曾叫多少中华儿女激情飞扬。如今,盛世高歌,长江三峡工程顺利实施截流,“高峡出平湖”,令全世界为之惊叹:中国人,好样的!身为炎黄子孙,面对此情此景,亲爱的同学们,你心中涌动的是骄傲,还是神往?你或许去过三峡,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或许没有去过,却喜欢吟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三峡-让你一见钟情。(播放课文朗读视频)二、研读赏析(一)提出问题组、讨论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交流1、概括:本文写三峡的壮丽风光,各节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依次为三峡两岸的山三峡的夏水三峡的春冬景色三峡的秋天景象2、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山水的壮美。(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 (三)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三、课堂练习1、说说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山 水 春 秋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雄壮美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奔放美春:素湍绿潭;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悠美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凄婉美 2、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3、说说三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4、体验与反思怎样写山水游记。明确:(1)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2)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3)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5、思考: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提示:三峡工程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水位上升,会出现更多的景点材料链接:三峡工程利与弊l 大坝高185米,库容量达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的水库容量210亿立方米以上。每年发电847亿千瓦时,主要供应华中、华东等地,发电量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工程将使长江的航道能力大大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l 每年水库容量将由于淤泥沉积而减少7亿立方米,130年后三峡大坝将淤为平地!而三峡工程的投资是2800亿元。三峡地区有许多古迹,大坝建成后,都将位于水下,例如白帝城等。四、作业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批 注教学反思: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第四课时 (总第4课时)导学要点:1、本文知识归类2、巩固拓展练习一、文言词语归类(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二).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四).一词多义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五).重点词语解释1.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升到高处)3.则素湍绿潭(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 ) 5.良多趣味(良:甚,很) 6.属引凄异(属:连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解释下列词句 重岩叠嶂: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二.理解性默写1.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6.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三、有关三峡的诗句n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n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n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n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n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思考: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2.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引用。强调了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3、修辞互文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应并成一句。如:重岩叠嶂重叠岩嶂;隐天蔽日隐蔽天日;林寒涧肃林涧寒肃。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示例1: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故以“寒” 字修饰“林” 字,以 “肃”字修饰 “涧”字。示例2: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示例3:“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五:作业:背诵课文。批 注教学反思: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背诵并默写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 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进入文本情景交融的境界。 2. 背诵并默写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把握作者情感脉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导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感悟,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导学难点: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诵读,理解,感悟。第一课时 (总第5课时)导学要点:1、初读课文;2、疏通文意。一、情景导入、感知乐曲山水女子十二乐坊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播放风景名胜九寨沟音乐风光。欣赏一组山水图片(乐曲高山流水古筝)解题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注释: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粱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写作背景简介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二、朗读课文范读(答谢中书书mp3音频课文朗读)、抽读、齐读。要求:准确流利,富有感情。注音: 颓( tu) 与(y)三、疏通文意 批 注教学反思:在备课的同时,我搜集了大量的优美风景视频及图片,精挑细选,稍作加工将其融入到我的课件中去,目的在于授课时能够借此引发学生美的享受。第二课时 (总第6课时)导学要点:1、理解结构、体会感情;2、品味探究,感悟背诵。一、导入播放桂林山水山歌好比春江水视频欣赏动态山水图片。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理解、探究写作思路探究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顺序,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一)理解文章思路结构(二)体会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三、品味探究,感悟背诵 1、以“从 ,我看到了 美”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四美: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小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昏的变化、动静的相衬。2、背诵比赛:最快最好的一组为优胜。 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 四、巩固与拓展(一) 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拓展延伸1、背诵描写山水的诗句。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2、四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描山绘水山是巍峨的山,水是明净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 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巍峨峥嵘连绵逶迤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潺潺淙淙涓涓汩汩奔腾咆哮澄清(澈)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万丈狂澜烟波浩渺碧波荡漾飞瀑溅玉4、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五、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翻译课文(乐曲漓江情宋祖英)批 注教学反思:虽然注重了学法的指导,但学生并没有在具体的赏析中实践运用好,反而局限了他们的思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势利导做得不够好,应该多做多练。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2.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正确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心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2.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第一课时 (总第7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感知2、疏通文意一、导入 承天寺风景(欣赏图片)(阿弥陀佛古筝曲 )苏轼小资料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阅读感知1、朗读课文(范读,播放记承天寺夜游朗读音频)、抽读2、给加点字注音。解( Ji )衣 藻荇( zo )( xng )遂( su )至 未寝( qn ) 3、读出节奏(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自由朗读课文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5、本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说说你的看法。三、疏通文意(一)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可查工具书自行解决,也可询问同学或老师。 看注释,释词。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二)逐句翻译,注意重点词义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这就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 四、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用文中词语)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批 注教学反思: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教学文言文在这一点上无一例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古人的情感。第二课时 (总第8课时)教学要点:1、合作学习,读懂文本2、练习拓展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清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我们继续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二、合作学习,读懂文本(一)讨论:参照背景,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1)、课文哪些语句是描写月光美景的?你认为写得好吗?为什么?(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看文中哪些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二)深入探究: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交流。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赏析:“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2、精彩赏析:说说你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景物描写的理解。语言美:运用比喻修辞。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是明喻,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 意境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藻荇交横” 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3、体会情感: (1)讨论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2)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3)“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闲: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通达乐观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两层意思: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4、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五、品味语言读第一段,体会苏轼散文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的特点。品析语言的小窍门: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传神、严谨义丰。三、背诵比赛四、练习拓展(一)和苏轼面对面:面对苏轼,你想和他说点什么?(二)比较阅读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三)本文写月突出其_,写境突出其_,写影突出其_,写人突出其_,写情突出其 _。(请各用一个字)(明、洁、疏、闲、达)(四)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五)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松:坚韧不拔;竹:高风亮节;梅:凌寒傲骨。(六)展示收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歌曲:韩红月亮)思家时它能给你以慰藉烦恼时它能抚平你受伤的心闲暇时请你也来赏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五)欣赏新诗 邀友夜游承天寺记 晚风轻轻 微微吹临 颤动着这周遭的景物 侧耳倾听 似乎是天籁之佳音 我正想解衣就寝,上床安睡就盼望着一个美梦的来临呀! 真想不到那如霜如碧的月光,脉脉含情 悄悄的透进窗纱,一眼晶莹不禁令我意念迷盈 又从梦乡边缘乍醒 于是,只好挺起腰身 想想这良辰美景 该与谁共享共分 才不会任它空来虚设,辜负良辰 走着,走着 就来到了承天寺 找找老友张怀民吧! 想不到他也还未就寝 就邀他来携手同行,共赏良辰月景 怀民,怀民 难道你不为此刻触景生情 瞧,这庭院积水空明 看那松柏竹影 真像水中交横的一片藻荇 涤荡着你我的心灵 啊! 何时没有月亮? 却偏偏在此时照临! 何处没有竹柏? 却偏偏在此地留影! 怀民,怀民 如果没有两颗默契的心 又怎能孕育这份纯真悠雅的闲情 我俩 真不愧是神仙的化身!八、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翻译课文3、请同学们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发挥想象,以散文化形式,对文章进行扩写或改写,用自己的语言描摹那个月夜,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播放张燕MTV月亮女儿月亮女儿)批 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就是教会了学生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不足之处是语言运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扬顿挫,影响了表达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不足。11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本文按总分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 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用审美的角度分析课文。 2. 运用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从而领悟本文的意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导学重点:1. 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从审美的角度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 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导学难点:1. 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领悟本文的意境。 2. 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 (总第9课时)导学要点:1、熟读课文 2、疏通文意一、导 入:“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又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二、指导朗读播放视频南方富春江龙门揭题,欣赏图片。题中“书”:书书信,一种文体。这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选,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骈体文: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南朝时盛行这种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本文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 (xing) ,吴兴故鄣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其骈文成就较高,有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传世名作。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风格清新挺拔,人称吴均体 范读课文(与朱元思书FLASH朗读陈晓松)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缥(pio)碧 轩邈(mio) 泠(lng)泠 嘤(yng)嘤千转(zhun) 鸢(yun)飞 戾(l)天 经纶(ln)横柯(k) 急湍(tun) 窥(ku) 谷反复朗读: 跟读与朱元思书Flash 三、疏通文意方法提示:疏通文意三步曲。独立思考: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质疑答疑: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合作学习,集思广益: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疏通语句 四、作业:熟读课文批 注教学反思:细致的预习指导,让学生在预习中就自己积累了一定相关知识,给课堂听课学习打好了基础。第二课时 (总第10课时)导学要点:1、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一、继续疏通文意 二、练习:三、整体感知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四、作业:翻译全文。批 注教学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脑、口、手)的参与是充足的,并却在实施中我能把各项设计落实到位。第三课时 (总第11课时)导学要点:1、理解探究 2、练习拓展一、理解探究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写出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小舟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问题研究: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作用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 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王利民课件
- 春招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 叉车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培植新质生产力的例子
- 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动能
- 浙江新质生产力专题讲座:理论与实践探索
- 车展活动方案
- 新质生产力赋能非遗文化产业
- 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 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方案讲解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离婚协议书下载电子版完整离婚协议书下载
- 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大众Polo 2014款说明书
- 新媒体运营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
- (完整word)某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YS/T 843-2012预焙阳极用石油焦原料技术要求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 招标投标法9个课件
- 风疹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