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北京版.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北京版.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北京版.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北京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北京版教学目标: 1、 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新授内容: 一、上课开始时介绍作者、背景及显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当过店员,做过教师。孙犁的作品大都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的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我国不同革命时期农村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描写逼真,刻画细致,语言清新优美,富于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在文坛上别具一格。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1945年写作的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优秀的短篇。关于历史背景: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发表于1945年5月,但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件?请看84小节:“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可见本文反映的是1941、1942年的冀中根据地的现实,当时是日寇扫荡最凶的地区。二、检查预习:(学生回答)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明确: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 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五、练习: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