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最新考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5年7考),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有,无,有,无,(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死亡,不死亡,死亡,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2)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R型细菌,(3)实验过程及结果,(4)结论: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DNA+DNA酶,DNA,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提示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2.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其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转化实质为“基因重组”。,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A.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实验过程中,组加入的蛋白质和组加入的荚膜多糖不能促进R型细菌的转化,说明二者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组加入的DNA能促进R型细菌的转化,组加入的经DNA酶处理的DNA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说明DNA是转化因子,C正确;B、D均不能得到证明。答案C,2.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该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A.实验2只出现R型菌落B.实验1、3均出现R型和S型菌落C.DNA是转化因子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解析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培养基加入的酶种类,实验1中加入RNA酶,由于R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加入的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所以RNA酶不起作用,R型菌可能发生转化,出现R型和S型菌落,同理推出实验3也出现R型和S型菌落。实验2中加入DNA酶,破坏了DNA,R型菌不发生转化,只出现R型菌落。三个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本实验未涉及DNA纯度这种变量,故不能得出“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的结论。答案D,关注格里菲思实验(实验一)与艾弗里实验(实验二)3个“不同”,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DNA,P,外壳,S,寄生,(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2.实验方法,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和DNA,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噬菌体,(2)侵染细菌,高,低,低,高,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进入细菌细胞中,而留在外面。(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遗传的。,5.结论,是遗传物质。,DNA,蛋白质外壳,DNA,DNA,“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于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课标,2B)()(2)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3)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5改编)()(5)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尽管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你能否具体指出?提示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2012经典高考)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解析组成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特有元素35S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15N,故C项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P,故D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正确。答案D,关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2个关键环节“保温”与“搅拌”,(1)侵染时间要合适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会使32P组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或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2)“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充分,35S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综合考查两大经典实验及其比较,1.(2013新课标,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A.B.C.D.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X光衍射实验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答案C,2.(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B.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C.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不确定是DNA,A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噬菌体侵染实验需要先标记噬菌体,然后将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C正确;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答案C,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的比较,注:两个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三生物遗传物质综合判断,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RNA,蛋白质,遗传物质,蛋白质,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科学家通过广泛的实验探索,得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只有少数种类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1.下列内容为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分别对应的结论是什么?,提示内容依次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不同生物的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的比较,请填写相应内容:,DNA或RNA,DNA和RNA,DNA和RNA,4种,5种,5种,4种,8种,DNA或RNA,DNA,DNA,1.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A.1、3B.1、4C.2、3D.2、4解析因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答案B,2.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解析从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TMV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B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TMV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错误;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没有主次之分,D错误。答案A,“遗传物质”探索的4种方法,易错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误认为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误认为艾弗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点拨(1)格里菲思实验仅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具体证明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2)艾弗里实验所用方法为“化学分离提取法”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所利用的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易错点2未明确“标记”对象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点拨“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易错点3不能正确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误差,点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易错点4误认为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为RNA或认为某一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点拨(1)真核生物(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中)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纠错小练,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和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解析题中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D正确。答案D,2.某同学重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于对其中一组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其他操作正确),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如下:,以上两组实验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元素分别是()A.32P、35SB.35S、32PC.32P、14CD.32P、32P,解析用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然后对比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第一组是正常的,该组是用32P标记的一组。另一组应为用35S标记的一组,但因对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出现了异常。将第二组正常的实验结果与异常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可知: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有较高的放射性,其原因一定是用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对噬菌体进行了标记,如14C或18O或3H或15N。答案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型材料在焊接中的运用及前景
- 电力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规划
- 广元调整薪资政策通知书
- 广西职业师范通知书
- 庐江城中路停电通知书
- 建宫医院停诊通知书
- 建筑工程变更通知书
- 开元公馆停水通知书
- 张家港疫情返程通知书
- 徐州停课离校通知书
- 公路运输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金融机构2025年反洗钱培训与案例分享
- 输血过敏反应课件
- 中国招投标协会招标采购从业人员招标采购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 《形势政策教育教程》(2025年·秋季)课程标准
- 同心共育静待花开-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家长会
- 2025高考历史全国I卷真题试卷(含答案)
- 《地方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护理学(副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职业技能(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资格证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测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