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明 PPT课件_第1页
唐宋文明 PPT课件_第2页
唐宋文明 PPT课件_第3页
唐宋文明 PPT课件_第4页
唐宋文明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唐宋文明,2,时间:613世纪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高峰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思想:宋明理学形成;科技:发展高峰,3,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隋唐,4,隋唐时期(1)政治: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经济: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出现曲辕犁,农业发达;制瓷业分南青北白两大类,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出现“唐三彩”;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大运河开通,“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兴盛,长安,洛阳成为世界性大都市。(3)文化科技:三教融合;唐诗鼎盛;城市文化繁荣,唐传奇出现;书法绘画艺术进入新高峰;火药被发明并用于军事,发明雕版印刷术。,5,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材料一隋文帝即位后,建立起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官僚体系。为分割宰相事权,隋文帝确立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体制,尚书省的令、仆射,门下省的纳言,内史省的监、令,都称为宰相。材料二唐袭隋制,又有所变革。此后,三省官署及长官名称屡有变更,但仍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常制。三省职事也基本沿袭隋制,中书取旨决策,门下审议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共同负责中枢政务的制度日臻完备。材料三自隋朝开始,尚书省分为六部。六部顺序屡经变更,最后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一直沿用到清朝。,1、依据材料一分析,隋文帝建立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三省的职权是什么?并分析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的影响。,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成熟。,6,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科举制,材料一随着封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加强,人数不断增多,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相应的地位,按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堵塞了他们进入仕途的道路。加上这种作法容易造成世家大族长期操纵地方政权,称霸一方的弊病,因而越来越不适应封建王朝的统治利益。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各州每年以文章华美为标准选拔三人,荐给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荐举人才。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又创置了进士科,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考取的就可以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中作官,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开始。,1、依据材料一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科举制,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全球通史材料四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稳固了政权的统一,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隋唐科举制的作用。,8,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科举制,材料五“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五权宪法民权初步材料六科举考试虽然在唐代有较大发展,但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隋唐科举制的作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人类文明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破除世家大族垄断选举的政治特权,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9,二、隋唐时期的经济坊市制度与城市经济,材料一大商人利用水陆交通的方便,往来于全国各地,从事贸易活动。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太原长江流域的益州、扬州以及西北的凉州、西南的桂林,都是商业发展的城市。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城内有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划分为108个坊。其中东市与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区仍用围墙与坊隔开。材料二“诸非州县之所不得设市”;“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太府寺,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形成坊市制度;管理严格;有时间和空间限制。,10,二、隋唐时期的经济坊市制度与城市经济,材料三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夜看扬州市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汴路即事材料四中唐以后其表现为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如长安城的中宣坊、延寿坊都相继设店肆。至晚唐甚至出现的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里坊内也经常出现穿坊墙而对街开门的情况。到五代时,工商业已突破空间的限制,集中的市制濒于瓦解,临街设店铺已无法禁止。,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唐朝中期后商业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11,二、隋唐时期的经济货币的发展,1、图一中货币的发行有什么影响?依据材料分析唐朝行开元通宝钱有什么意义?,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形制和重量上树立了中国货币的标准形象。“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实现了中国书法与钱币的完美结合。,政治: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经济:标志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天下一体观念的形成;历史:后世货币形制;中国金融文化。,12,二、隋唐时期的经济货币的发展,材料三大历(唐代宗年号)七年,销千钱为铜六斤,铸器则斤得钱六百,故销铸者多,而钱益耗。大历十年,诏天下铸铜器,每器一斤,其直(值)不得过百六十,销钱者以盗铸论。然而民间钱益少,缯帛价轻,州县禁钱不出境,商贾皆绝。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凭据)乃取之,号“飞钱”。摘自新唐书食货志,2、依据材料三,指出“飞钱”出现的原因。飞钱的功能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货币数量不足;贷币流通不畅;飞钱”便于携带。,功能:汇兑。作用:商业来往更加方便,有利于商业的繁荣。,13,三、隋唐时期的文化唐诗,材料一唐诗是在诗歌的历史发展沿革中最为辉煌的高峰。汉代以来,五言、七言诗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题材走向、格律形式、艺术手段、风格倾向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唐诗除继续使用前代的五、七杂言古体诗外,又变化出乐府诗和新乐府;又创造出近体诗律诗和绝句。材料二唐诗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唐诗如一座璀璨夺目的艺术宝库,永远值得我们骄傲。,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诗歌在唐朝臻于极盛?,14,1、(2011年福建省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D,15,2、(2011年广东省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D,16,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17,4、(2011年上海市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C,18,5、(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A,19,6、(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4分)(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3分)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3分),20,(2011新课标)(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1,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课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