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82-道路交通安全概论资料包汽车维修学习课件第四章_第1页
28282-道路交通安全概论资料包汽车维修学习课件第四章_第2页
28282-道路交通安全概论资料包汽车维修学习课件第四章_第3页
28282-道路交通安全概论资料包汽车维修学习课件第四章_第4页
28282-道路交通安全概论资料包汽车维修学习课件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mc4,主编,第一节汽车行驶性能与交通安全第二节一些重要装置的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第三节车辆驾驶环境与行车安全第四节汽车安全技术与交通安全1.1ABS技术1.2BAS技术1.3ASR技术1.4ESP技术1.5EBD技术1.6盘式制动器结构,2.1电子控制悬架2.2速度控制动力转向4.1驾驶员视野4.2驾驶室人机界面4.3自动感应前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第一节汽车行驶性能与交通安全,一、汽车的制动安全性二、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一、汽车的制动安全性,1.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2.汽车制动原理3.路面附着系数4.汽车的制动过程5.汽车的制动距离和制动非安全区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1)制动效能。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效能。,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2.汽车制动原理,1)制动力矩M(也称摩擦力矩)。2)制动器制动力F。3)地面制动力Xb。4)附着力F。5)地面制动力Xb、制动器制动力F、附着力F之间的关系如下:对于制动器而言,F是主动力,Xb是从动力。F随踏板力线性增加不受限制(图5-2)。Xb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F,但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力F的限制(不能大于附着力)。,2.汽车制动原理,图5-1汽车制动时车轮的受力状况,1)制动力矩M(也称摩擦力矩)。,2)制动器制动力F。,3)地面制动力Xb。,4)附着力F。,5)地面制动力Xb、制动器制动力F、附着力F之间的关系如下:,对于制动器而言,F是主动力,Xb是从动力。,F随踏板力线性增加不受限制(图5-2)。,图5-2制动过程中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之间的关系,Xb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F,但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力F的限制(不能大于附着力)。,3.路面附着系数,1)路面质量越高,则附着系数越大,如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附着系数就明显高于砾石路面、土路路面。2)对于同样材料的路面而言,路面处于干燥状态时的附着系数就明显高于处于潮湿状态时的附着系数。,3.路面附着系数,图5-3附着系数随滑转率的变化关系曲线1纵向附着系数2横向附着系数,3.路面附着系数,表5-1不同路面上的附着系数,1)路面质量越高,则附着系数越大,如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附着系数就明显高于砾石路面、土路路面。,2)对于同样材料的路面而言,路面处于干燥状态时的附着系数就明显高于处于潮湿状态时的附着系数。,4.汽车的制动过程,()驾驶员反应时间t1是指驾驶员从接收(感知)到紧急情况的信息至开始出现反应动作将右脚移动到制动踏板上所经历的时间。()制动系协调时间t2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制动踏板到汽车制动减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制动系传递迟滞时间t2与制动力增长时间t2两部分,即t2=t2+t2。()持续制动时间t3是指驾驶员在使汽车保持最大制动减速度j条件下,即汽车以最大制动效能进行制动直至汽车完全停止所经历的时间。()制动解除时间t4是指驾驶员放松制动踏板至制动力消失的时间,此时制动减速度为零(j=0)。,4.汽车的制动过程,图5-4汽车的制动过程,()驾驶员反应时间t1是指驾驶员从接收(感知)到紧急情况的信息至开始出现反应动作将右脚移动到制动踏板上所经历的时间。,()制动系协调时间t2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制动踏板到汽车制动减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制动系传递迟滞时间t2与制动力增长时间t2两部分,即t2=t2+t2。,()持续制动时间t3是指驾驶员在使汽车保持最大制动减速度j条件下,即汽车以最大制动效能进行制动直至汽车完全停止所经历的时间。,()制动解除时间t4是指驾驶员放松制动踏板至制动力消失的时间,此时制动减速度为零(j=0)。,5.汽车的制动距离和制动非安全区,表5-2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的检验标准,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跑偏制动跑偏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当转向盘居中且保持不动时车辆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2)制动侧滑制动侧滑是指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车轮同时发生横向滑移的现象。,(1)制动跑偏制动跑偏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当转向盘居中且保持不动时车辆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前轮定位失准、车架偏斜、装载不合理或受路面的影响。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前轮定位失准、车架偏斜、装载不合理或受路面的影响。,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2)制动侧滑制动侧滑是指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车轮同时发生横向滑移的现象。,路面附着系数。汽车在低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很容易发生侧滑,这是因为低附着系数限制了最大地面制动力,与此同时,在低附着系数条件下制动特别是紧急制动时地面制动力又很容易达到附着力,一旦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即使微小的侧向力就可以引起侧滑。制动时车轮抱死的程度及前后轮抱死的顺序。车轮完全抱死后,承受侧向力的能力大大降低,在一定侧向外力的作用下,便会发生侧滑;后轮较前轮先抱死时且时间超过0.5s,车速超过一定值后轴容易发生严重侧滑。制动初速度。当汽车以较高的初速度制动时,如果后轮较前轮先抱死,在侧向力作用下将产生严重侧滑。,(2)制动侧滑制动侧滑是指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车轮同时发生横向滑移的现象。,荷载及荷载转移。汽车制动时由于重心前移将使前轴负荷增大,后轴负荷减小。装载量不同将使汽车制动时前后轴转移的负荷不同,而转移的负荷不同将导致制动时前后轮抱死的顺序不同,一旦在一定车速制动时出现后轮较前轮先抱死则容易发生侧滑。侧向力源。在有侧向力源作用于汽车的条件下,当侧向力超过侧向附着力时,发生侧滑则不可避免。,路面附着系数。汽车在低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很容易发生侧滑,这是因为低附着系数限制了最大地面制动力,与此同时,在低附着系数条件下制动特别是紧急制动时地面制动力又很容易达到附着力,一旦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即使微小的侧向力就可以引起侧滑。,制动时车轮抱死的程度及前后轮抱死的顺序。车轮完全抱死后,承受侧向力的能力大大降低,在一定侧向外力的作用下,便会发生侧滑;后轮较前轮先抱死时且时间超过0.5s,车速超过一定值后轴容易发生严重侧滑。,图5-5一重型载货车在雨天路滑路况下侧翻现场,制动初速度。当汽车以较高的初速度制动时,如果后轮较前轮先抱死,在侧向力作用下将产生严重侧滑。,荷载及荷载转移。汽车制动时由于重心前移将使前轴负荷增大,后轴负荷减小。装载量不同将使汽车制动时前后轴转移的负荷不同,而转移的负荷不同将导致制动时前后轮抱死的顺序不同,一旦在一定车速制动时出现后轮较前轮先抱死则容易发生侧滑。,侧向力源。在有侧向力源作用于汽车的条件下,当侧向力超过侧向附着力时,发生侧滑则不可避免。,二、汽车的操纵稳定性,1.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主要表现2.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3.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汽车行驶稳定性,1.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发飘。当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时,在驾驶员未发出任何改变当前运动状态指令的情况下,车辆自行不断变换运动方向使驾驶员及乘员感到漂浮不定。反应迟钝。在驾驶员对汽车实施转向操作后,车辆或是没有及时响应,或是转向动作迟缓。丧失路感。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在转弯时驾驶员能通过转向盘以及车身的侧倾及时感知转弯状态,而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在车速较高或急剧转向时会使驾驶员丧失这种感知性,从而会影响驾驶员对汽车转弯瞬时运动状态的准确判断。,1.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失去控制。操纵性差的汽车在车速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可能会出现驾驶员完全不能通过转向盘指令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情况。,发飘。当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时,在驾驶员未发出任何改变当前运动状态指令的情况下,车辆自行不断变换运动方向使驾驶员及乘员感到漂浮不定。,反应迟钝。在驾驶员对汽车实施转向操作后,车辆或是没有及时响应,或是转向动作迟缓。,丧失路感。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在转弯时驾驶员能通过转向盘以及车身的侧倾及时感知转弯状态,而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在车速较高或急剧转向时会使驾驶员丧失这种感知性,从而会影响驾驶员对汽车转弯瞬时运动状态的准确判断。,失去控制。操纵性差的汽车在车速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可能会出现驾驶员完全不能通过转向盘指令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情况。,2.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图5-61/R随变化曲线,2.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图5-7汽车转向几何关系图,2.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图5-8()随的变化曲线,2.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图5-9汽车的稳态圆周运动轨迹,3.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轮胎侧偏。2)转向悬架系统的弹性。3)侧倾转向效应。4)车轮侧倾效应。5)空气动力影响。,1)轮胎侧偏。,2)转向悬架系统的弹性。,3)侧倾转向效应。,4)车轮侧倾效应。,5)空气动力影响。,4.汽车行驶稳定性,(1)汽车纵向稳定性汽车纵向稳定性是指汽车上(或下)坡时抵抗绕后(或前)轴翻车的能力。(2)汽车横向稳定性汽车横向稳定性是指汽车抵抗侧翻和侧滑的能力。,(1)汽车纵向稳定性汽车纵向稳定性是指汽车上(或下)坡时抵抗绕后(或前)轴翻车的能力。,(2)汽车横向稳定性汽车横向稳定性是指汽车抵抗侧翻和侧滑的能力。,图5-10汽车在有横向坡度的道路上作转向行驶时的受力图,第二节一些重要装置的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一、汽车制动系统二、汽车转向系统三、汽车行驶系统四、汽车车身,一、汽车制动系统,1.概述2.汽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1.概述,(1)制动系统组成(2)制动系统分类汽车按其作用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等4种不同形式。,(1)制动系统组成,1)制动器。2)制动传动机构。,1)制动器。,2)制动传动机构。,(2)制动系统分类汽车按其作用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等4种不同形式。,1)行车制动系统。2)驻车制动系统。3)应急制动系统。4)辅助制动系统。,1)行车制动系统。,2)驻车制动系统。,3)应急制动系统。,4)辅助制动系统。,2.汽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1)汽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主要有制动失效、制动不灵、制动跑偏、制动拖滞。,2.汽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2)制动系统故障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首先,汽车制动系统的任何故障都直接影响制动效果,其具体表现或使汽车制动时不能迅速减速和停车,或使汽车制动距离明显增加,或使汽车制动时偏离正常行驶的道路,或使制动作用不能迅速解除或解除缓慢从而影响下一次制动过程的效果,而其中任何一种故障都对行车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轻则毁损车辆,重则引发车毁人亡的恶性交通事故;其次,汽车制动系统的任何故障都直接对制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其直接表现是使制动性能恶化,制动效果下降,如制动不灵则直接导致制动距离延长,在紧急情况下制动距离延长就可能不可避免的引发交通事故;,2.汽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第三,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多发生于行车过程中且带有突发性,而许多驾驶员往往又缺少相应的心理准备,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措手不及或操作不当,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第四,汽车制动系统产生故障易对驾驶员心理构成压力,使驾驶员情绪发生突变,引发操作错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这在驾龄较短、驾驶经验缺乏、以前又从未碰到过此类故障时的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1)汽车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主要有制动失效、制动不灵、制动跑偏、制动拖滞。,1)制动失效。2)制动不灵。3)制动跑偏。4)制动拖滞。,1)制动失效。,2)制动不灵。,3)制动跑偏。,4)制动拖滞。,(2)制动系统故障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首先,汽车制动系统的任何故障都直接影响制动效果,其具体表现或使汽车制动时不能迅速减速和停车,或使汽车制动距离明显增加,或使汽车制动时偏离正常行驶的道路,或使制动作用不能迅速解除或解除缓慢从而影响下一次制动过程的效果,而其中任何一种故障都对行车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轻则毁损车辆,重则引发车毁人亡的恶性交通事故;其次,汽车制动系统的任何故障都直接对制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其直接表现是使制动性能恶化,制动效果下降,如制动不灵则直接导致制动距离延长,在紧急情况下制动距离延长就可能不可避免的引发交通事故;第三,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多发生于行车过程中且带有突发性,而许多驾驶员往往又缺少相应的心理准备,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措手不及或操作不当,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第四,汽车制动系统产生故障易对驾驶员心理构成压力,使驾驶员情绪发生突变,引发操作错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这在驾龄较短、驾驶经验缺乏、以前又从未碰到过此类故障时的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汽车转向系统,1.概述2.汽车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1.概述,2.汽车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1)汽车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主要有转向沉重、转向不灵敏、车辆发飘。(2)转向系统故障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上面所述汽车转向系统的三种故障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这三种故障均是通过影响转向操作效果继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只是相对制动系统而言没有那样直接而已。,(1)汽车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主要有转向沉重、转向不灵敏、车辆发飘。,1)转向沉重。2)转向不灵敏。3)汽车发飘。,1)转向沉重。,2)转向不灵敏。,3)汽车发飘。,(2)转向系统故障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上面所述汽车转向系统的三种故障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这三种故障均是通过影响转向操作效果继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只是相对制动系统而言没有那样直接而已。,三、汽车行驶系统,1.概述2.汽车行驶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1.概述,2.汽车行驶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与行车安全,(1)汽车行驶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主要有行驶跑偏、前轮定位失准、车轮不平衡、行驶轮胎爆胎。(2)行驶系统故障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这几种故障的共同特点是使驾驶员对在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方向可控性变差,而行驶方向可控性的变差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是十分清楚的。,(1)汽车行驶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主要有行驶跑偏、前轮定位失准、车轮不平衡、行驶轮胎爆胎。,1)行驶跑偏。2)前轮定位失准。3)车轮不平衡。4)行驶轮胎爆胎。,1)行驶跑偏。,2)前轮定位失准。,3)车轮不平衡。,4)行驶轮胎爆胎。,(2)行驶系统故障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这几种故障的共同特点是使驾驶员对在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方向可控性变差,而行驶方向可控性的变差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是十分清楚的。,四、汽车车身,第三节车辆驾驶环境与行车安全,一、驾驶视野二、汽车灯光三、车辆的仪表及信息显示系统四、驾驶员工作环境,一、驾驶视野,1.驾驶视野的分类及作用2.影响前方驾驶视野的重要因素3.影响汽车间接视野的主要因素,1.驾驶视野的分类及作用,(1)按位于驾驶员所在位置前后的不同可分为前方驾驶视野和后方驾驶视野前方驾驶视野是指驾驶员处于正常驾驶坐姿时透过风窗玻璃和侧面门窗玻璃所能看到的眼睛所在平面的前方范围。(2)按是否利用后视镜分为直接驾驶视野和间接驾驶视野直接驾驶视野是指驾驶员通过车窗能够直接看到的外界范围。,(1)按位于驾驶员所在位置前后的不同可分为前方驾驶视野和后方驾驶视野前方驾驶视野是指驾驶员处于正常驾驶坐姿时透过风窗玻璃和侧面门窗玻璃所能看到的眼睛所在平面的前方范围。,(2)按是否利用后视镜分为直接驾驶视野和间接驾驶视野直接驾驶视野是指驾驶员通过车窗能够直接看到的外界范围。,2.影响前方驾驶视野的重要因素,(1)驾驶室前窗上部窗框位置驾驶室前窗上部窗框位置决定着汽车前方视区上限。(2)驾驶室前窗的下部窗框位置在车辆头部形状一定时,驾驶室前窗的下部窗框位置决定汽车前方视区下限。,(1)驾驶室前窗上部窗框位置驾驶室前窗上部窗框位置决定着汽车前方视区上限。,表5-3驾驶员看清交通信号灯所需的前上方最小视角与车速之间的关系,(2)驾驶室前窗的下部窗框位置在车辆头部形状一定时,驾驶室前窗的下部窗框位置决定汽车前方视区下限。,3.影响汽车间接视野的主要因素,二、汽车灯光,1.前照灯2.其他车灯,1.前照灯,2.其他车灯,三、车辆的仪表及信息显示系统,1.车辆仪表2.信号显示,1.车辆仪表,2.信号显示,四、驾驶员工作环境,1.驾驶室内的活动空间2.驾驶室内空气调节3.噪声,1.驾驶室内的活动空间,2.驾驶室内空气调节,3.噪声,第四节汽车安全技术与交通安全,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及其装置,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及其装置,在提高和改善汽车制动效能方面,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辅助系统(BAS)、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或电子稳定装置(ESP)、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多种装置和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广泛应用。在改进汽车悬架特性和转向系统性能方面,有电子控制悬架、速度控制动力转向等装置。在车速控制方面,有车速自动控制系统。在改善驾驶员视野与人机界面方面,有更加人性化的驾驶员视野及防眩镜等装置。在车辆间距控制方面,有安全车距自动控制装置等。1.ABS、BAS、ASR、ESP、EBD技术,在提高和改善汽车制动效能方面,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辅助系统(BAS)、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或电子稳定装置(ESP)、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多种装置和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广泛应用。,在改进汽车悬架特性和转向系统性能方面,有电子控制悬架、速度控制动力转向等装置。,在车速控制方面,有车速自动控制系统。,在改善驾驶员视野与人机界面方面,有更加人性化的驾驶员视野及防眩镜等装置。,在车辆间距控制方面,有安全车距自动控制装置等。,1.ABS、BAS、ASR、ESP、EBD技术,1.1ABS技术,1.2BAS技术,1.3ASR技术,1.4ESP技术,1)实时监控。2)主动干预。3)事先提醒。,1)实时监控。,2)主动干预。,3)事先提醒。,图5-11ESP系统在弯道上的作用效果示意图,1.5EBD技术,不是所有的车辆都有必要配置这些装置,如果你想追求赛车手那样的驾驶快感和刺激,则可以肯定地说你的需求不在这些安全装置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些装置不是万能的,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保持安全性的最关键措施是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培育良好的驾车习惯,文明驾车。,不是所有的车辆都有必要配置这些装置,如果你想追求赛车手那样的驾驶快感和刺激,则可以肯定地说你的需求不在这些安全装置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些装置不是万能的,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保持安全性的最关键措施是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培育良好的驾车习惯,文明驾车。,1.6盘式制动器结构,2.电子控制悬架及速度控制动力转向装置,2.电子控制悬架及速度控制动力转向装置,2.1电子控制悬架,2.2速度控制动力转向,3.车速自动控制系统(Electronic4.驾驶员视野与人机界面,3.车速自动控制系统(Electronic,4.驾驶员视野与人机界面,4.1驾驶员视野,4.2驾驶室人机界面,4.3自动感应前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5.安全车距自动控制装置二、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及其装置三、社会公众需要正确对待汽车上的主、被动安全装置的作用,5.安全车距自动控制装置,二、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及其装置,1.乘员室及其设计2.安全带3.安全气囊4.儿童安全座椅5.其他被动安全装置,1.乘员室及其设计,(1)提高乘员室结构强度的现实意义汽车上的乘员室,对于载货车是指驾驶室,对于轿车和客车是指与驾驶室相关的乘员空间。(2)对安全车身的结构要求环绕乘员周围的车体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制车体的变形,以减少车内乘员受伤的风险。(3)提高碰撞条件下车身安全性的措施提高乘员正面碰撞发生时的保护能力,在车身骨架结构的材料配置方面通过不同材料的合理配置可达到提高保护能力的目的。,(1)提高乘员室结构强度的现实意义汽车上的乘员室,对于载货车是指驾驶室,对于轿车和客车是指与驾驶室相关的乘员空间。,(2)对安全车身的结构要求环绕乘员周围的车体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制车体的变形,以减少车内乘员受伤的风险。,(3)提高碰撞条件下车身安全性的措施提高乘员正面碰撞发生时的保护能力,在车身骨架结构的材料配置方面通过不同材料的合理配置可达到提高保护能力的目的。,1)碰撞发生后使乘员室的变形量极小或者不变形。2)发生碰撞后车门能够顺利打开。3)高效的碰撞能量吸收机构可以降低对成员造成的二次碰撞撞击力。增加车门强度。包括增加车门门板的厚度或增加防撞横梁等。增加侧围物件的强度。包括增大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的截面形状及板厚等。增加门槛梁强度。增强措施包括增大承载面积,在车身中柱高度上安装横梁系统,在地板下面以及后风窗下面安装加强横梁。,(3)提高碰撞条件下车身安全性的措施提高乘员正面碰撞发生时的保护能力,在车身骨架结构的材料配置方面通过不同材料的合理配置可达到提高保护能力的目的。,合理设计门锁及门铰链。这有利于将车门所受的撞击力有效地传给。,1)碰撞发生后使乘员室的变形量极小或者不变形。,图5-12汽车碰撞的理想变形区域(图中黑色阴影部分),2)发生碰撞后车门能够顺利打开。,3)高效的碰撞能量吸收机构可以降低对成员造成的二次碰撞撞击力。,增加车门强度。包括增加车门门板的厚度或增加防撞横梁等。,增加侧围物件的强度。包括增大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的截面形状及板厚等。,增加门槛梁强度。增强措施包括增大承载面积,在车身中柱高度上安装横梁系统,在地板下面以及后风窗下面安装加强横梁。,合理设计门锁及门铰链。这有利于将车门所受的撞击力有效地传给。,2.安全带,(1)碰撞事故与安全带的防二次冲撞效果车辆发生严重的撞车(一次碰撞)事故时会产生很大的减速度,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内由高速运动状态变为停止运动状态,巨大的惯性力使得车内驾乘人员无法自控而向前运动碰到转向盘、仪表板或前排座椅的背面(二次碰撞),这种二次冲撞可能导致驾乘人员身体受到致命撞击,严重时甚至还会撞碎风窗玻璃飞出车外,与前方障碍物再次相撞。,2.安全带,(2)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及保护作用汽车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缓拉时无阻力,急拉式则锁紧,即当车辆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因乘员的惯性运动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时卷收器的自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被甩出车外或遭受猛烈碰撞而。(3)安全带的类型与性能提高安全带是一条高强度的纤维编织带,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耐磨性、耐水性、耐热性和能量吸收性。,(1)碰撞事故与安全带的防二次冲撞效果车辆发生严重的撞车(一次碰撞)事故时会产生很大的减速度,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内由高速运动状态变为停止运动状态,巨大的惯性力使得车内驾乘人员无法自控而向前运动碰到转向盘、仪表板或前排座椅的背面(二次碰撞),这种二次冲撞可能导致驾乘人员身体受到致命撞击,严重时甚至还会撞碎风窗玻璃飞出车外,与前方障碍物再次相撞。,(2)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及保护作用汽车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缓拉时无阻力,急拉式则锁紧,即当车辆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因乘员的惯性运动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时卷收器的自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被甩出车外或遭受猛烈碰撞而。,(3)安全带的类型与性能提高安全带是一条高强度的纤维编织带,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耐磨性、耐水性、耐热性和能量吸收性。,3.安全气囊,(1)碰撞事故与安全气囊的气垫效果虽然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一样,也是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但其具有明显的高技术特点。(2)安全气囊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安全保护安全气囊的结构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系统等三部分组成。(3)安全气囊的使用状况与碰撞安全系统的发展装备安全气囊的轿车已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快速向中低级轿车发展。,(1)碰撞事故与安全气囊的气垫效果虽然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一样,也是一种车内乘员保护装置,但其具有明显的高技术特点。,(2)安全气囊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安全保护安全气囊的结构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系统等三部分组成。,图5-13气囊安全保护作用的5英寸理论,(3)安全气囊的使用状况与碰撞安全系统的发展装备安全气囊的轿车已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快速向中低级轿车发展。,具有更强的交通事故识别能力,能准确识别事故的严重程度。具有乘员室内传感系统,该系统不只是能静态识别,而且还能动态地感知出乘员乘坐位置、以及乘员身体大小和体重等,即智能安全气囊。能通过采用多级气囊气体发生器或者可调节气囊排气装置等来改变气囊充气时的压力。能根据要求改变安全带限位器的限力大小,更好地发挥安全带在交通事故中的效能,更好地同安全气囊系统一道保护车内乘员。,具有更强的交通事故识别能力,能准确识别事故的严重程度。,具有乘员室内传感系统,该系统不只是能静态识别,而且还能动态地感知出乘员乘坐位置、以及乘员身体大小和体重等,即智能安全气囊。,能通过采用多级气囊气体发生器或者可调节气囊排气装置等来改变气囊充气时的压力。,能根据要求改变安全带限位器的限力大小,更好地发挥安全带在交通事故中的效能,更好地同安全气囊系统一道保护车内乘员。,4.儿童安全座椅,(1)儿童安全座椅是我国轿车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座位上的附属设备,供婴儿、幼儿或儿童使用以保护其人身安全。(2)儿童安全座椅的分类及其使用状况儿童安全座椅目前有三类:第一类是婴儿专用座椅(InfantOnly),必须放在后座上且婴儿面向后方;第二类是婴儿面向前方带专用安全带的座椅(ForwardFacingOnlywithHarness),适合1岁以上、且体重超过20磅的幼儿;第三类是提升座椅(Booster),使用成年人的安全带但必须是肩带式(ShoulderBelt),而不是横向安全带(LapBelt),这种座椅适合34岁、体重在4080磅之间的儿童。,(1)儿童安全座椅是我国轿车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座位上的附属设备,供婴儿、幼儿或儿童使用以保护其人身安全。,(2)儿童安全座椅的分类及其使用状况儿童安全座椅目前有三类:第一类是婴儿专用座椅(InfantOnly),必须放在后座上且婴儿面向后方;第二类是婴儿面向前方带专用安全带的座椅(ForwardFacingOnlywithHarness),适合1岁以上、且体重超过20磅的幼儿;第三类是提升座椅(Booster),使用成年人的安全带但必须是肩带式(ShoulderBelt),而不是横向安全带(LapBelt),这种座椅适合34岁、体重在4080磅之间的儿童。,5.其他被动安全装置,(1)防撞溃缩机构目前,汽车上的防撞溃缩机构包括溃缩式转向柱、溃缩式制动踏板等。(2)乘员头颈保护系统高速运动车辆突然撞车停止,因惯性力作用会使车内乘员身体冲向前面而受伤,而静止车辆被后部车辆强烈追尾撞车时,车内乘员的头部因惯性力作用而迅速倒向后方也会受伤。(3)安全玻璃汽车安全玻璃也是汽车被动安全设施之一,必须满足以下安全因素:良好的视野,足够的强度,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玻璃破碎后不应对乘员造成大的伤害。,5.其他被动安全装置,(4)侧门防撞杆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5)仪表板等车内部件、设备对驾驶室内仪表板等部件、设备的外形材料选用及布置从保护车内乘员的角度讲,一是如仪表板、车门内衬板等采用无棱角的柔性材料制作;二是如变速杆、驻车制动杆、点火钥匙等尽量布置在事故发生时不易碰到驾驶员及其他乘员的地方。,(1)防撞溃缩机构目前,汽车上的防撞溃缩机构包括溃缩式转向柱、溃缩式制动踏板等。,1)溃缩式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