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教案.doc_第1页
前赤壁赋教案.doc_第2页
前赤壁赋教案.doc_第3页
前赤壁赋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赤壁赋教学目标1、感悟作者泛舟赤壁而流露的情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2、学习苏轼在人生失意时豁达的心胸。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苏轼“乐”与“悲”矛盾的情感世界,感受苏轼豁达的心胸。教学难点“变“与“不变”的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在词作赤壁怀古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多么壮丽雄奇的图景。面对赤壁,让人心潮如波涛般起伏。那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前赤壁赋。二、初步感受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感上节课我们疏通文意后,你觉得作者在赤壁泛舟时的感受如何? 情感变化:乐悲乐。 三、品读鉴赏,感悟苏轼的精神世界(一)品味美景之“乐”1、作者刚开始时是快乐的,那么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泛舟时赤壁的景美,让作者暂时忘却不快。2、鉴赏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1)这些景物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净、平淡、开阔)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皎洁、幽静、动态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朦胧、开阔)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梦幻神奇、浪漫)(2)这些描写衬托出作者怎样的心理世界和精神追求?快乐的心情,“遗世独立”的追求。(道家追求超脱的思想)(二)感悟人生之“悲”1、作者“悲”又从何而来?从歌词中来:政治失意,理想悠远;从箫声中来:箫声哀怨,倾诉悲苦;从历史中来:人生苦短,功业未成;从自然中来长江无穷,人生短暂。2、所唱的歌表达的是怎么样的情感呢?(反复诵读品味歌词)(联系作者人生经历,参考导学案)悲中有乐,乐中有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及时行乐的愉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好理想悠远渺茫的惆怅(拓展: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的惆怅)。3、诵读第二段描写箫声的语句。箫声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特点:凄婉。写法:拟声词“呜呜”和叠词“袅袅”,比喻“不绝如缕”,侧面描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衬托出哀怨的箫声感染力之强。4、“如怨如慕”中的“慕”怎么理解?呼应歌词中的那一句?“慕”的理解应为“思慕”,呼应“望美人兮天一方”。(由此可知,“客”是受苏子歌词的影响“倚声而和”, “客”之悲就是苏子之悲)5、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并想起了曹操,表达了“客”怎样的心理感受?(补充曹操短歌行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短暂的生命、无常的人生流露出消极悲观的人生观,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6、第三段除了由历史人物间接表达出心中的“悲”之外,还直接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悲情,请找出并诵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三)领悟胸怀之“乐”1、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对人生哲理的领悟:A.变与不变: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B.取与不取:莫取功名利禄,共适清风明月。2、怎么理解“物与我皆无尽也”?参考:A.代代相传,永不停息;B.佛家思想:“生死轮回”;C.道家思想:“比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秋水),人由“气”变成,死后回归自然。D.精神、贡献(成就)无穷无尽,如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3、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喜而笑”,转悲为喜。要像享受清风、明月那样,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达观处世,进退坦然,随遇而安,顺从自然。(四)小结 苏轼的心中是悲苦的,但却表现出豁达乐观,这在中国文人身上比比皆是,如以前的李白、杜甫,后来的陆游、辛弃疾等。这种痛苦来自于传统思想中儒道两家的斗争:一方面是兼济天下、建功立业的儒家入世抱负;另一方面是在人生失意时追求精神超脱、遗世独立的道家人格理想。但儒道又有互补的一面,二者相互调和、补充,共同构成了苏轼既心怀苍生兼济天下又善于自我调节、胸怀豁达的伟大人格。(五)拓展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今天,我们对话苏东坡,可否从他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营养呢?生1:对于我们遭受的不幸与挫折,与苏东坡先生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们应该学习他面对苦难,笑对人生的态度,给自己一个微笑,给他人一个微笑。凡事想开一点,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生2:美丽的风景常有,为何苏轼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因为他有一颗闲心,能在困苦时依旧坦然、释然,豁达乐观。在我们悲观失落时,我们可以学习东坡先生主动发现美,寻求乐趣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没有乐趣,只是没有寻求乐趣的那份闲情逸趣。生3:苏东坡先生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那么我们如果有“错综复杂之情思,不凡也将其写在日记本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师总结:被罪之人,谪居的境遇,就像一副无形的镣铐,但是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直面惨淡的人生”,“带着镣铐跳舞”,用记承天寺夜游展现了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和东坡先生对话,感受他特殊的心境,领悟他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同学们,就让我们来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吧,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苦难不屈服,让平凡的生命闪耀美丽的光芒。五、作业设计1、反复朗诵,争取背诵全文。2、以苏东坡,你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了一篇命题作文。附:板书设计乐悲乐 理想悠远思慕明君功业无常人生苦短物我无尽共享清风歌景色优美饮酒唱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