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登泰山记(第4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登泰山记(第4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登泰山记(第4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第4课时) 教学目标:1、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赏析品读语句,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中的中考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品读语句,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文学常识、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二、复习重点词句:1、阳谷皆入汶 2、自京师乘风雪 3、越长城之限 4、道皆砌石为蹬 5、余始循以入 6、须臾成五彩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 绛皓驳色 10、而皆若偻 11、生石罅 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余始循以入东:济水东流/循东谷入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其远古刻尽漫失 或:或曰/或得日或否当: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三、思路整理:1、重温作者二日登山行程:作者从哪里开始登山?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见之景。交流:作者从南麓登山。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越中岭,经天门,再循西谷到达极顶,观看山顶景色。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2、总结全文脉络:交代地理形势记叙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写人文景观补记自然景观。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游踪)作者以登览为主线,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摹了四幅气韵俱佳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泰山地势图雪后登山图泰山日出图泰山景物图。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四、细读课文泰山日出图,体会语言魅力和写景手法(一)齐读课文第三段,快速回答下列问题:(1)观日出的时间?(2)观日出的地点?(3)观日出的人物?(3)观日出的写作顺序?(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二)赏析景物特点:过渡:古希腊有位学者说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景物也是如此,世界上是不会存在相同的日出景色的。一篇写景散文要让人印象深刻,首先要抓住的就是景物的特征。平原上看日出有平原上的特色,海上观日出有海的特点。那么,姚鼐笔下的泰山日出呢?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吧!(1)“大风扬雪击面”。问题设计1:点评语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修辞手法,关键词动词、形容词、颜色词等等,句式)这句话的关键字是什么?问题设计2:点评语句点到何处?(字词的含义,表达效果,对人物情节的作用) 这是写气候恶劣,“扬”点出风之急,“击”点出雪之多之猛。作者调动视觉和触觉,突出风力的强劲,高处不胜寒。但气候越是恶劣,也就越能反衬出作者观日出的虔诚和急迫。问题设计3:这种观日出的虔诚和急迫的心理还可以通过前面哪个字表现出来?“待”(2)“亭东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给人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显得气势磅礴,写出了泰山的宏伟。“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这就像戏曲开始前的猡鼓一样。(近景远景相结合,突出泰山的宏伟巍峨,为写日出起到烘托作用) (3)“极天,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这时夜色已退,晨曦初蔬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很快这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成五彩纷呈。天宇散绮铺锦,一派灿烂夺目。这满天霞光的背景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写云彩颜色变化之快,为日出出场蓄势)(4)日上正赤如丹,下由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承”有红日升空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赤”“丹”显示无限生机。它把泰山日出的雄浑气势、斑斓色彩写得淋漓尽致(5)“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所陶醉折服了。(侧面烘托)3、齐读,体会泰山日出的宏伟(壮)之感。4、那么,泰山日出除了表现出“壮”之感?还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色彩绚丽(雪白,五彩,正赤,丹,红光,绛皓)5、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从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景物描写中,你能否总结一下我们写景时该如何描绘好景物呢?1)抓好景物的特征(壮,绚丽)2)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3)侧面描写巧烘托(通过山的壮烘托日之壮)4)写景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时间顺序)五、总结: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