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昕《产业地理学》01绪论_第1页
童昕《产业地理学》01绪论_第2页
童昕《产业地理学》01绪论_第3页
童昕《产业地理学》01绪论_第4页
童昕《产业地理学》01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地理学,时间/地点:周一上午3-4节(三教205)(双周);周四上午3-4节(三教205)考试时间:2015年第1周周一(2015.01.05)上午授课教师:童昕E-mail:tongxin助教:李竞妍lijingyan办公室:逸夫二楼3462答疑时间:周五下午3-5点电话:62752835,第一讲绪论:变化的全球产业空间,主要内容,工业地理学的性质、范围与任务影响中国工业地理学的思想渊源重要概念与产业分类课程安排与要求,第一节工业地理学:性质、范围与任务,世界制造业分布,5,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5,世界制造业的增长,6,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5,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区位转移,制造业增值与GDP增长的关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工业地理学的关键问题,产业活动在哪里?(过去、现在、未来)不同地方的产业活动如何相互联系?(贸易、分工、价值分配)产业区位为什么会改变?产业区位变化给区域带来什么影响?,第二节工业地理学渊源,影响中国工业空间布局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方工业地理思想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苏联生产力布局思想后三十年:融合与创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四大原则:A、选最有利之途,以吸引外资。B、应国民之所最需要。C、必期抵抗之至少。D、必择地位之适宜。,西方工业地理的早期影响,区域主义传统:浙江省政府.浙江之纸业.1920.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1934.杨克毅,钟功甫.北川铁路沿线煤铁区区域地理.1942.林超.嘉陵江三峡煤炭地理,1941.李承三.西北矿业概要与复员计划,1942.区位论早期论述:任美锷.钢铁工业的区位问题,1940;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计划,1943;工业区位的理论与中国工业区域,1944.陈振汉.战前工业区位的评价,战后工业中心的区位,1941.吴承洛.战后工业建设区位之研究,1942.周华章.工业区位理论修正说,决定工业区位的实际方法,1947.,前苏联工业地理思想,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平衡布局原则国防导向原则,西方工业区位论的重新引入,系统介绍:陈振汉王守安致力融合:魏心镇陆大道积极创新王缉慈,西方工业地理学研究发展线索,区域主义传统新古典经济学传统行为主义传统结构主义传统,新古典主义传统,缘起:马歇尔产业区基本假设:只考虑距离、成本等经济要素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经济人理想的空间格局是自由市场竞争下的最佳效率配置发展的两条线索:以距离为中心:工业区位论以产业组织为中心:地方生产系统空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博弈论,行为主义传统,企业家有限信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信息搜索和学习过程企业的生命周期新企业诞生企业的成长、兼并、扩张企业关闭、重组,结构主义传统,技术变动资本积累阶级斗争调节方式,第三节概念与分类,概念企业产业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产业体系(生产系统)分类不同的产业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概念:,企业(厂商、公司或组织):市场经济下的基本决策主体将各种投入(资本、劳动原材料、企业家才能等)转变为可销售的产出产业活动单位: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并独立掌握收入-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概念:产业,产业(工业、行业):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一)生产结构分类方法(二)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标准产业分类法,(一)生产结构分类方法,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对产业分类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部类)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部类)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二)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人们生产活动的发展阶段性为主要依据,以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把产业分为三个层次。,(三)标准产业分类法(sIC),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1971年颁布,1988年第三版)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及其修订版(GB/T4754-2002)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建筑第三产业:交通运输等15个大类参考: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说明,(四)其他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性分类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其他产业特点分类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第四节课程安排与要求,时间安排教材说明成绩评定,课程结构图,基本教材,安德鲁索等,产业经济学与组织:一个欧洲的视角,王立平、尹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杨公仆,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推荐阅读,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普可仁,创新经济地理学,童昕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贺灿飞,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科学出版社,2009.柴彦威,曲华林,马玫,开发区产业与空间及管理转型,科学出版社,2008.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王缉慈,现代工业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陆大道,中国工业布局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1990.李文彦,中国工业地理,科学出版社,1990.魏心镇,工业地理学(工业布局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刘再兴,工业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7.陈振汉,工业区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2.,成绩考核,平时成绩:课程参与:20分(教学网)学期作业:40分期末考试:闭卷笔试:40分,学期作业,全班组成6个研究小组,选择北京市的一个产业区,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产业区的产业定位、生产规模、空间组织方式和企业区位策略。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以下问题:该产业区的就业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是否有可能将该产业区或其部分功能转移到北京以外的地区?什么样的政策有利于这种转移?10月9日,各组确定人员组成并汇报选题12月25日课上汇报讨论,课后作业,阅读第三次工业革命,并结合中国当前产业升级和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