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_第1页
NYT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_第2页
NYT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_第3页
NYT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_第4页
NYT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T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 .) 2011布 2011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2032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01)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 树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玉芬、胡红菊、江用文、田路明、田瑞、董星光、杨晓平、熊兴平。 2032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属( ) 优异种质资源评价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鉴定方法和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梨属( ) 优异种质资源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194 水果、蔬菜可溶性糖测定法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13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梨 1388 梨果肉中石细胞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3 术语和定义 1307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良种质资源 要经济性状表现好且具有重要价值的种质资源。 异种质资源 状表现特殊的、稀有的种质资源。 异种质资源 良种质资源和特异种质资源的总称。 4 技术要求 样品采集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鉴定数据 每个性状至少应在同一地点进行 3 年的重复鉴定。性状观测值取其 3 年平均值进行判定。 指标 优良种质资源指标 优良种质资源指标见表 1。 表 1 优良种质资源指标 序号 性状 指 标 1 单果重 秋子梨50 g;白梨、砂梨、西洋梨150 g 2 汁液 多(参照种质:砀山酥梨*) 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早熟种质11%; 中熟种质12%;晚熟种质13% 1 20322011 表 1(续) 序号 性状 指 标 4 石细胞含量 每百克果肉石细胞含量0.5 g 5 果心大小 果心横径与果实横径比值13 6 贮藏性 贮藏期120 d 7 始果年龄 3年 * 提供参照种质的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不代表对该种质的认可和推荐,任何可以得到与参照种质结果相同的种质均可作为参照样品。 特异种质资源指标 特异种质资源指标见表 2。 表 2 特异种质资源指标 序号 性状 指 标 l 树姿 下垂 2 节间长度 2.0 花冠直径 5.0 花瓣层数 双层以上 5 单果重 500 g 6 果面颜色 全红 7 果肉颜色 红色 8 香气 浓(参照种质:南果梨*) 9 种子数量 0 10 果实发育期 80 d 11 自花结实率 30% 12 可溶性糖含量 13 可滴定酸含量 14 褐变度 5 石细胞含量 每百克果肉石细胞含量g 16 染色体数 2n34 17 梨黑星病抗性 病情指数(8 梨黑斑病抗性 病情指数( 9 梨腐烂病抗性 发病率(x) 0 梨轮纹病抗性 病情指数( 1 耐盐性 盐害指数(2 耐旱性 旱害指数(3 耐涝性 涝害指数( 提供参照种质的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不代表对该种质的认可和推荐,任何可以得到与参照种质结呆相 同的种质均可作为参照样品。 5 鉴定方法 树姿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节间长度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花冠直径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花瓣层数 2 20322011 在盛花期,观察记载发育正常的花朵花瓣的层数。 单果重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果面颜色 在果实成熟期,选取 10 个典型果实,用标准比色卡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果面颜色。 果肉颜色 在果实成熟期,选取典型果实,将果实切开,用标准比色卡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果面颜色。 汁液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香气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果心大小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种子数量 在果实成熟期,从树体的不同方位,随机选取 10 个典型果实,将果实切开取出种子, 计数每个果实 种子数量,计算平均每个果实种子数目。 果实发育期 盛花期至果实成熟期所经历的天数。 自花结实率 于大蕾期,对 100 个花序进行套袋;落花后 4 周摘袋,调查统计花序坐果的百分率。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在果实成熟期,从树体的不同部位随机取鲜果 20 个。 按 T 1307 的规定测定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糖含量 在果实成熟期,根据果实大小,从树体的不同方位随机取鲜果 20 个。 按 T 6194 的规定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 在果实成熟期,根据果实大小,从树体的不同方位随机取鲜果 20 个。 按 T 12456 的规定测定可滴定酸含量。 褐变度 参见附录 A。 5. 18 石细胞含量 按 T 1388 的规定执行。 始果年龄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染色体数 参见附录 B。 梨黑星病抗性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梨黑斑病抗性 按 T 1307 的规定执行。 3 20322011 梨腐烂病抗性 按 1307 的规定执行 梨轮纹病抗性 按 1307 的规定执行 耐盐性 参见附录 C。 耐旱性 参见附录 D。 耐涝性 参见附录 E。 贮藏性 参见附录 F。 6 判定 优良种质资源 符合表 1 中 7 项指标中任意 5 项以上(含 5 项)指标的梨种质资源。 特异种质资源 符合表 2 中任意 1 项以上(含 1 项)指标的梨种质资源。 4 203220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梨种质资源果实褐变度测定方法 A1 试剂与材料 A试剂 90%乙醇。 A材料 梨成熟的果实。 A2 仪器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 200 nml 000 A 高速组织捣碎机:转速 10 000 r 2 000 r A 离心机:转速 10 000 r 2 000 r A 电子天平:精密度 g。 A 移液器:1000 L5 000 L。 A 量筒: 100 A3 采样 于果实成熟期, 选择生长势中等、产量较一致的植株 10 株,根据果实大小,从树体的不同方位随机 取鲜果 10 个 20 个(单果重 200 g 取 10 个果实,50 g 单果重200 g 取 15 个果实,单果重50 g 取 20 个果实)用于测定。 A4 分析步骤 去掉果皮, 采用四分法称取果肉 50 g,加入 100 馏水,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将匀浆离心 20 置 30 取上清液 10 入 90%乙醇 15 匀,离心 10 上清液。用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测定 420 上清液的 。 A5 结果计算 数值测定重复 3 次,结果取平均值。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三位。 5 203220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梨种质资源染色体数鉴定方法 B1 试剂与材料 B剂 B1. 8 L) :称取 0.3 g 8 00 馏水中。溶液避光保存。 B秋水仙碱溶液。 BL 氯化钾:称取氯化钾 于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 1000 B甲醇冰醋酸固定液:甲醇和冰醋酸按体积 3:1 配制而成,现用现配。 B混合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 胶酶溶液 1 1 混合。 B磷酸盐缓冲液(0.2 :0.2 L 的磷酸氢二钠 49 0.2 的磷酸二 氢钠 51 合而成。 B吉姆萨染色液:称取吉姆萨粉末 1g,甘油 66 将吉姆萨粉末溶于少量甘油中,在研钵 内研磨 30 上,至无颗粒为止,再倒入剩余甘油,于 56恒温箱中保温 2h 后,再加入 66 醇, 搅匀后保存于棕色瓶中,即成吉姆萨母液。取吉姆萨母液 1 入 0.2 L 磷酸盐缓冲 液 9 释。 B材料 梨幼叶或幼芽。 B2 仪器设备 B 显微镜。 B 眼科镊子。 B 刀片。 B 载玻片。 B 照相机。 B 移液器:1 000 L5 000 L。 B 电子天平:精密度为 0. 001 g。 B 容量瓶:50 100 B 量筒: 100 B2. 10 恒温培养箱。 B2. 11 酒精灯。 B3 采样 在新梢生长期,上午采集幼叶或幼芽。 B4 分析步骤 将采集的幼叶或幼芽,置于 8 羟基喹林的 水仙碱溶液里浸泡 3 h5 h,进行 6 20322011 前处理;将材料切碎, 约 1 液里处理 30 掉 入新配制的 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固定 30 上;去掉固定液,用蒸馏水冲洗 2 次 3 次,加入 合酶液, 25 条件下酶解去壁 2 h 3 h;用重蒸水冲洗酶液,材料在重蒸水中停留 10 15 行低渗处理;弃 去重蒸水,加入新配制的甲醇冰醋酸固定液;涂片,将材料放在预先在冷水中预冷的载玻片上,加一滴固 定液,用镊子涂片,火焰干燥;用 401 的 8 酸缓冲液稀释的 染色 3 h 4 h;流水 冲洗;空气干燥。 B5 结果计算 在 100 倍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取形态清晰,数目完整的分裂相,对单个细胞中分散良好的染色体进 行计数。每一份种质计数 20 个细胞以上。染色体数精确到“ 条” 。 7 20322011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梨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方法 C1 试剂与材料 C试剂 C材料 试材为种子,处理与对照各 100 粒200 粒。 C2 仪器与设备 有遮雨设备的栽培槽。槽底部应保持不渗漏水。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C3 采样 在果实成熟期,采集待鉴定及对照种子各 100 粒 200 粒,经层积处理,备用。 C4 分析步骤 将通过层积解除休眠的种子,播种于有遮雨设备的栽培槽中,常规管理,待实生苗长至 30 时, 测定土壤含盐浓度,并向槽内土壤均匀浇人可使土壤盐含量达到 相应 液。以不浇 液并含有相同土壤水含量槽的实生苗木为对照组。保持土壤中水的含量和盐的浓度至 2 个月。 目测观察方式,按表 C1 分级标准调查记载实生苗木受盐害的状况。3 次重复。 C5 结果计算 C盐害级别 盐害分级按表 C1 的标准确定。 表 C1 盐害分级标准 级别 0 1 2 3 4 5 分级标准 与对照无明 显区别 个别叶缘出 现浅褐色 多数叶缘出 现浅褐色 30%以下叶 片枯死 30%50% 叶片枯死 50%以上叶片枯死 C 盐害指数 盐害指数以 示,按式(C 1) 计算。 ()1005(C 1) 各级盐害株数,单位为个; 各级盐害代表级值; N总株数,单位为个。 盐害指数以 2 次 3 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计。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2 位。 C耐盐性 8 20322011 依据盐害指数按表 C 2 的标准确定耐盐性。 表 C 2 耐盐性评价标准 级别 极强 强 中等 弱 极弱 分级标准 30 3050 5060 6070 70 9 2032201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梨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方法 D1 试剂与材料 试材为种子,处理与对照各 100 粒200 粒。 D2 仪器设备 有遮雨设备的栽培槽。池底部应保持不渗漏水。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D3 采样 在果实成熟期,采集待鉴定及对照种子各 100 粒 200 粒,经层积处理,备用。 D4 实验步骤 将通过层积解除休眠的种子,播种于有遮雨设备的栽培槽中,常规管理,待实生苗长至 30 时, 停止灌水,停水 50 d 后调查旱害情况,以正常浇水的植株为对照。3 次重复。 D5 结果及计算 D旱害分级标准 旱害分级按表 D1 的标准确定。 表 D1 旱害分级标准 级别 0 1 2 3 4 5 分级标准 生长发育与 对照无异 叶片轻度 萎蔫 叶片中度 萎蔫 叶片严重 萎蔫 叶片部分 脱落 叶片全部 脱落 D旱害指数 旱害指数以 示。按式(D 1) 计算。 ()1005(D 1) 式中: 各级旱害株数,单位为个; 各级旱害代表级值; N总株数,单位为个。 旱害指数以 2 次 3 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计。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2 位。 D耐旱性 依据旱害指数按表 D2 的标准确定耐旱性。 表 D2 耐旱性评价标准 分级标准 30 3050 5060 6070 l 0 10 20322011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梨种质资源耐涝性鉴定方法 E1 试剂与材料 试材为种子,处理与对照各 100 粒200 粒。 E2 仪器设备 有遮雨设备的栽培槽。槽底部应保持不渗漏水。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E3 采样 在果实成熟期,采集待鉴定及对照种子各 100 粒 200 粒,经层积处理,备用。 E4 实验步骤 将通过层积解除休眠的种子,播种于有遮雨设备的栽培槽中,常规管理,待实生苗长至 30 时, 灌水进行水浸处理,水量保持超过土表面,以正常浇水植株为对照,处理后 50 d 目测受害情况。 E5 结果及计算 E涝害分级标准 涝害分级按表 E1 的标准确定。 表 E1 涝害分级标准 级别 0 1 2 3 4 5 分级标准 生长发育与 对照无异 少数叶片 叶缘出现棕色多数叶片 叶缘出现棕色30%以下 叶片枯死 30%50% 叶片枯死 50%以上 叶片枯死 E涝害指数 涝害指数以 示。按式(E 1) 计算。 ()1005(E 2) 式中: 各级涝害株数,单位为个, 各级涝害代表级值; N总株数,单位为个。 涝害指数以 2 次 3 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计。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2 位。 E耐涝性 依据涝害指数按表 E2 的标准确定耐涝性。 表 E2 耐涝性评价标准 级别 极强 强 中等 弱 极弱 分级标准 0 3050 5060 6070 0 11 20322011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梨种质资源贮藏性鉴定方法 F1 试剂与材料 梨成熟果实 50 F2 仪器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