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1.ppt_第1页
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1.ppt_第2页
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1.ppt_第3页
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1.ppt_第4页
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2,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第三篇红细胞及其检验第四篇白细胞及其检验第五篇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临床检验血液学目录,总结及要求,3,第二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第三章造血细胞检验方法第四章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4,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第一节造血器官和微环境第二节血细胞的生长与发育*第三节造血的调控,5,第一节造血器官和微环境,造血器官造血微环境,6,一、hematopoieticorgan,Hematopoiesis:造血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Hematopoieticorgan:能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造血器官起源:中胚层的原始间叶细胞造血器官分两大类:胚胎期和出生后造血器官,7,胚胎期造血示意图,8,出生后造血器官,骨髓造血其他器官造血髓外造血,9,1.骨髓造血,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能生成淋巴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髓和黄髓,10,红髓,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肉眼呈红色成年后仅存在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近心端有各种血细胞和血细胞岛,11,黄髓,由红骨髓脂肪化后所形成的骨髓,肉眼呈黄色它无造血功能但具有造血潜力在一定条件下,黄髓可向红髓转化,恢复造血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逐渐向近心端发展而成,12,幼红细胞岛,幼红细胞造血岛(erythroblasticisland):各阶段幼红细胞成堆存在,其中心有1-2个巨噬细胞,幼红细胞从巨噬细胞中摄取铁。增多见于红系增生旺盛。,13,浆细胞岛,浆细胞岛(plasmacyticisland):成熟浆细胞成堆存在,其中心有1个巨噬细胞。多见于免疫性疾病,14,2.其他器官造血,胸腺:是形成T细胞的场所,在出生后此功能很快终止,青春期后逐渐萎缩。脾:淋巴细胞生成场所,也是T细胞、B细胞在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也是造淋巴细胞的器官,淋巴结中含有T、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由胸腺迁移而来),15,3.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hemapoiesis),胎儿出生二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贫血,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除肝、脾、淋巴结外,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导致相应器官肿大。,16,二、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microenvironment),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cell)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17,基质:含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等细胞因子(cytokine):白介素3、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基质和细胞因子,18,造血微环境模式图,19,第二节造血细胞生长和发育,造血干/祖细胞造血细胞生长发育,20,一、造血干/祖细胞,胚胎的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全能干细胞)血液组织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非造血干细胞间质干细胞血管干细胞,21,各种造血干/祖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progenitorcell,HPC),22,造血干/祖细胞的基本概念,造血干细胞: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的能力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有一定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干/祖细胞在形态上无法区别,23,1.造血干细胞的主要特点:,多数细胞处于G0期或静止期绝大多数表达CD34和Thy-1(CDw90)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缺乏系相关表面标志,主要分布骨髓、肝、脾、外周血和脐血,24,2.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点:,分为多向和定向祖细胞CD34表达弱而表达CD38,25,3.造血干/祖细胞的应用-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分自体和异体)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PBSCTCord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CBSCTFetalliverstemcelltransplantation,FLSCT,26,二、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血细胞的增殖血细胞的生成(包括分化)血细胞的成熟,血细胞的发育包括增殖、分化、成熟及释放,27,(一)血细胞的增殖,指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与母代相同特性的子细胞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为各种原始细胞、大多数幼稚细胞和个别成熟细胞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下一页,28,细胞增殖周期,G0期G1期S期G2期M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静止期)(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分裂期),29,有丝分裂的分期(主要根据核形),前期(单丝球期)中期(单星状期、赤道板期)后期(双星状期、两极期)末期(双丝球期),30,点击,单丝球期,核膜模糊不清核仁消失核染色质由细变粗,聚集成染色体,宛如线团,前期,31,点击,核膜完全消失染色体移向赤道面,呈辐射状、星状排列在赤道线上。,单星状期,中期,32,点击,核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平均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成两个星状团胞浆中间可略收缩,双星状期,后期,33,点击,双丝球期,胞浆中间部位收缩呈哑铃状核染色体逐渐形成两个线团样核,末期,34,点击,细胞有丝分裂的分期,前期,单丝球期,单星状期,中期,后期,末期,双星状期,双丝球期,赤道板期,两极期,35,分裂象图片1,36,分裂象图片2,37,点击,无丝分裂(直接分裂),38,(二)血细胞的生成,早幼C中幼C晚幼C,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成熟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获得了新的功能同时失去了某些潜能的过程,具体指的是干细胞至定向祖细胞的发育过程。,39,血细胞的生成图(1),造血干C,髓系干C,髓系祖C,(非淋)各系原始C,淋系干C,淋系祖C,原始淋巴C,40,原始C幼稚C成熟C早幼中幼晚幼粒C系列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粒C红C系列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红C单核C系列原单幼单单核C巨核C系列原巨幼巨成熟巨核C淋巴C系列原淋幼淋淋巴C原浆幼浆浆C,血细胞的生成图(2),41,粒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单核细胞系列淋巴-浆细胞系列巨核细胞系列,(三)血细胞的成熟,成熟:指的是原始细胞至成熟细胞的发育过程。,42,粒细胞系列,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粒分叶核粒,43,红细胞系列,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红细胞,44,单核细胞系列,原单细胞幼单细胞单核细胞,45,淋巴-浆细胞系列,原淋幼淋淋巴C原浆幼浆浆C,46,巨核细胞系列,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裸核、血小板,47,原始细胞特点,48,成熟细胞特点,49,胞体大小胞核大小核仁染色质核形胞浆量嗜碱性颗粒,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大小大小有无细致粗圆形椭圆形肾形杆状分叶少多强弱、消失无有,50,原始细胞形态学共同特点,胞浆嗜碱性胞浆常无颗粒核染色质细致核仁有、清楚高核浆比,成熟细胞特点与之相反,细胞特点,52,造血的正向调控因子造血的负向调控因子,第三节造血的调控,造血的基因调控造血的体液调控,53,造血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配体)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s,CSF)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白细胞介素1-18(interleukin1-18,IL1-18),(hematopieticgrowthfactor,HGF),54,造血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s,TNF)干扰素(interferon,IFN),(hematopieticinhabitfactor,HIF),55,第三章造血细胞检验方法,第一节造血细胞形态学第二节细胞化学染色第三节骨髓活体组织检验(自学)第四节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自学)第五节造血祖细胞培养检验(自学)第六节血细胞遗传学检验(自学)第七节分子血液学检验(自学),56,第一节造血细胞形态学,正常血细胞形态学血象检验骨髓象检验,57,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其它细胞,58,(一)红细胞系统,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中幼红细胞,早幼红细胞,原红细胞,晚红细胞,红细胞,59,原红细胞(pronormoblast)早幼红细胞(earlynormoblast)中幼红细胞(ploychromaticnormoblast)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normoblast),1.各期幼红细胞形态特征,60,图17,61,图1,62,图4,图1,63,图8,64,图14,65,图2,66,图3,67,图5,68,图6,69,图7,70,图9,71,图10,72,图12,73,图131,74,图14,75,图15,76,图16,77,图161,78,图162,79,2.红细胞系统形态总特征,胞体:胞核: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圆、居中由深蓝色蓝灰、灰红淡红色,胞质中无颗粒,80,图173,81,各期有核红细胞特点,82,图17,83,3.各期幼红细胞的划分,原红与早幼红早幼红与中幼红中幼红与晚幼红,核仁、染色质染色质、浆色、大小染色质、浆色、大小,84,有核红细胞占所有核细胞,以为主,中、晚幼红各占10%其中原红,早幼红,,20%,中晚幼红,1%,5%,4.红系细胞在正常骨髓中的参考值,85,(二)粒细胞系统,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早幼粒,原粒,粒系祖细胞,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粒C,分叶核粒C,86,1.各期粒细胞形态特点,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杆状核粒细胞(stabgranulocyte)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granulocyte),中性(neutrophilic)嗜酸性(eosinophilic)嗜碱性(basophilic),87,各期粒细胞,88,图18,89,图20K,90,图27,91,图30,92,图29,93,图32,94,图26,95,图25,96,图21,97,图22,98,图23,99,图38,100,图28,101,图40,102,图31,103,图33,104,图35,105,图34,106,图36,107,图37,108,图39,109,图41,110,各期粒细胞图,111,2.粒系细胞形态总特征,胞体:颗粒:核形:,形态无明显变化,为圆形或类圆形无颗粒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仅有特异性颗粒圆形椭圆形核一边扁平肾形杆状分叶状,112,各期粒细胞图1,113,各期粒细胞形态特点,114,原粒与早幼粒早幼粒与中幼粒中幼粒与晚幼粒晚幼粒与杆状核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3.各期粒细胞的划分标准,有否非特异性颗粒有否特异性颗粒两种颗粒多少、染色质、核形核形核形,115,核凹陷程度核凹陷程度核最窄核假设圆形直径核假设直径核最宽中幼粒细胞1/2/晚幼粒细胞1/2-3/41/21/2杆状核粒细胞3/41/21/2-1/3分叶核粒细胞核丝核丝1/3,图42,116,图43-四种颗粒图,117,4.四种颗粒的鉴别,118,图44-四种颗粒,119,图51,120,图45,121,图24,122,图46,123,图47,124,图48,125,图49,126,图50,127,图52,128,图53,129,图54,130,图55,131,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嗜酸性颗粒呈嗜碱性染色反应,颗粒呈深褐色,尤其见于中幼粒阶段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图56,132,图57,133,图58,134,图58,135,图58,136,嗜碱性粒细胞,小的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其胞体小,核浆分不清,核染色质结构也不清,核上可见少许嗜碱性颗粒成熟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很难确定为哪一个阶段,可统称为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小的嗜碱性粒细胞要注意与小淋巴细胞鉴别,137,4.粒系细胞在正常骨髓中的参考值,粒系占有核细胞的%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约占8%中性晚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