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环境保护.doc_第1页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doc_第2页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近十年来,西方国家悄然出现一股范围广泛的社会运动,这就是绿色运动,它包括生态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平运动、反战和反核运动等等,参加者大部分是不满社会现状而主张变革的人。许多国家出现了绿色运动的组织,号称绿党,也有的称环境党。绿色运动和绿党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因时因地而异,但也有一些共同观点,其中在环境方面的观点是,强调必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有一个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自下而上的空间。认为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在日益恶化,现在的情景令人担忧:不少动物遭到灭绝、大量植物和原始森林已被砍毁、化学废物堆积如山,有毒物质大量泄露、河流和海岸正变为阴沟,气候反常,酸雨出现等等。人类在一个成熟的工业消费社会中,正濒临精神和理智崩溃的边缘。人类的当务之急,应是立即制止这种危险现象继续发展和蔓延,否则将导致人类的自杀。人们认为,生态高于一切,要采取各种行动,维护生态平衡。当然,人们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杞人忧天,事实是人类与地球共存亡。我国的环境污染现也令人担忧,污染程度已相当于发达国家5060年代的严重时期。1990年,大约有77%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约在58%左右;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水域,造成城市河段水体污染严重;湖泊的富营养化加剧;原来清澈透明的水体,变得污黑混浊,臭气熏天;原来鱼儿漫游,现在鱼虾减少,从受到污染的河中打捞上来的鱼,人根本没法吃,有的鱼做熟了以后,满锅都是机油味。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河水污染发臭,鱼虾绝迹,变成了举世闻名的臭河。我国的环境质量近年来逐年下降,再加上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特别是一些生产医药、染料、农药、造纸、化肥、电镀等项目纷纷上马,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危害很大,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很多企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限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加强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是一项关系到子孙的大业。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利用微生物在处理环境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有奇特的作用。当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时,就会被异养微生物分解利用,其代谢产物又会被自养微生物利用,最后捕食性原生动物也会迅速发展,通过它们的共同作用,最后使污水得到净化。然而,它们的生命活动要消耗氧,而氧的消耗速度要比补充的速度快,因此,有机物的污染对自然水体的基本效应,就是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减少。污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一般可用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时间和温度下,微生物好氧过程中氧化一升污水中的有机物所需氧的毫克数。生化耗氧量值的大小取决于水中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数量,常用它判断水的污染程度,以及水处理过程中基质分解的速度和水的净化水平,也作为水质的监测指标而被广泛应用。生活污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各种洗涤水和粪便水等渗入地下或流入自然水体,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有机物、无机物、有毒物不卫生的物质,还有微生物,尤其是可引发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这些污水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都会使水质受到污染,从而使生活用水丧失了可饮性,水生生物遭受毒害,水产资源受到破坏。生活污水处理就是创造条件,加快自然水体的自然净化过程,消除污染物,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天然水源,以保证水资源循环使用。处理方法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好氧法是目前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重要方法,它又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过滤法、氧化塘法以及土地灌溉法等,其中每种方法都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的联合作用,而生物法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胶状物、可溶性有机物、无机物及各种毒物,并使病原微生物死亡。由于生物法效率高、费用低,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时被广泛采用。另外,微生物对化学农药也有降解作用。各种除莠剂、杀虫剂、杀菌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等农药,在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对环境有很大污染。我国每年要使用50多万吨农药,其利用率只有10%,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中,有的被土壤吸附,有的附着在农产品上,有的则经水、气传播和扩散,引起全球性环境污染。化学合成的有机农药一般都很稳定,甚至能在土壤中残留十年之久。但环境中的农药仍可被微生物降解。试验表明,绝大多数有机农药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只是降解快慢不同。降职降解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霉菌、酵母和少数放线菌。有机农药中含砷者对人畜毒害是很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