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7.2《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课件2苏教版选修6_第1页
化学:7.2《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课件2苏教版选修6_第2页
化学:7.2《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课件2苏教版选修6_第3页
化学:7.2《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课件2苏教版选修6_第4页
化学:7.2《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课件2苏教版选修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课标基本要求:,1了解阿司匹林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2通过阿司匹林制备实验,初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等方法。3巩固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课标发展要求:,能根据水杨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分析水杨酸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能根据乙酰水杨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分析乙酰水杨酸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让学生领略有机合成的无穷魅力!,切不可让学生“照方抓药”,1、明确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及方案:如何对参考的合成路线进行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优缺点有哪些?还有哪些反应可以达到制备目标?哪种路线更好?,2、指导学生对反应条件进行讨论。3、要重视产品纯度分析,介绍除杂、验纯的方法。,4、重在制备实验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实施的过程,形成解决制备问题的一般思路,以及从哪些角度考虑要注意的问题。,课题2,阿司匹林的合成,课时建议:2课时(或2小时),第一课时:合成方案的设计及问题讨论。第二课时:学生根据方案认真完成实验。,第一课时:合成方案的设计及问题讨论。,【创设情景】:展示几幅唯美的柳树图片,引出有关“阿司匹林”古老的故事。,【化学史话】:阿斯匹林的发展史及其药理作用,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酸的通性,酚的性质,如:与氯化铁溶液的显色、与羧酸(酸酐)的酯化等。,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阿斯匹林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展示样品】:,阿司匹林肠溶片使用说明书(部分)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汉语拼音:AsipilinChangrongPian英文名称:AspirinEnteric-coatedTablets结构式:分子式:C9H8O4分子量:180.16药物组成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阿司匹林0.3克。辅料为。性状本品为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作用类别、药理作用、适应症同片剂。用法与用量整片吞服成人一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同片剂。不良反应,认识阿斯匹林的组成与结构:,阿司匹林的分子式、官能团名称。,C9H8O4羧基、酯基,分析阿斯匹林的重要化学性质:,分析合成阿斯匹林的原料:水杨酸(来源于天然植物)、乙酸(提示:实验中实际是用乙酸酐代替乙酸),水解,酸性,分析合成阿斯匹林所需要的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8590,水浴加热法),设计合成阿斯匹林的方案:,1主反应是:,2副反应是,3乙酰水杨酸微溶于冷水,如何获得粗产品?(冰水溶解、过滤。)4粗产品中主要含有哪些杂质?(水杨酸聚合物、水杨酸),5副产物聚合物能溶于NaHCO3溶液吗?(不能)能用NaHCO3溶液除去副产物聚合物吗?(可以。因为乙酰水杨酸中含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如何操作?(加NaHCO3溶液、搅拌、过滤、洗涤;滤液中加足量盐酸、冷却结晶、过滤、洗涤。),6水杨酸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如何检验水杨酸已被除尽?(取乙酰水杨酸晶体少许,溶解,向其中滴加两滴1%的氯化铁溶液,观察颜色。),具体方案及步骤:1)2g水杨酸5mL乙酸酐5滴浓硫酸,振摇溶解2)8590水浴加热510min,冷却3)加水50mL析出晶体,抽滤,洗涤得粗品。4)粗品加25mL饱和碳酸氢钠,搅拌至无CO2放出5)布氏漏斗过滤,用水冲洗6)15mL4molL110mLH2O滤液,冰水浴,析出晶体7)吸滤,冷水洗2次,干燥,得精品。8)几粒结晶5mL水1%的FeCl3溶液。9)干燥、称量,计算产率。,本课题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乙酸酐的贮备。2、仪器:抽滤设备没有或数量不足。电子天平没有。3、耗时太长。,第二课时,学生根据方案认真完成实验,实际操作:1)2g水杨酸5mL乙酸酐5滴浓硫酸,振摇溶解,0.5mL左右,实际操作:2)8590水浴加热510min,冷却,十分钟或更长些,如果冷却后发现底部是一层红棕色油状物,此实验即已失败。整个实验这一步最难。而正常的应该是乳白色悬浊液。,实际操作:3)加水50mL析出晶体,抽滤,洗涤得粗品。(如果无抽滤设备,就用简易抽滤法吧),实际操作:4)粗品加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至无CO2放出5)布氏漏斗过滤,用水冲洗,实际操作:6)15mL4molL1盐酸滤液,冰水浴,析出晶体,实际操作:7)抽滤,冷水洗2次,干燥,得精品。,实际操作:8)几粒结晶5mL水1%的FeCl3溶液。9)干燥、称量,计算产率。(理论产量2.6g,实际产量1.1g,产率42.31%),注意事项:1、要按照书上的顺序加样。否则,如果先加水杨酸和浓硫酸,水杨酸就会被氧化。2、本实验的几次结晶都比较困难,要有耐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