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独者”(by陈冰)_第1页
关于“失独者”(by陈冰)_第2页
关于“失独者”(by陈冰)_第3页
关于“失独者”(by陈冰)_第4页
关于“失独者”(by陈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失独者-,.,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超过百万个。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有失独者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当他们年老体衰,需要孩子照顾时,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在被毫无选择地“计划”之后,国家不是他们的依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目前已过千万!,.,.,.,失独者之困-经济之困,北京市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多达七成的“失独”家庭月收入在1500元至3000元。而2012年北京市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人均值约为41100元,可见“失独”家庭的经济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而北京市在全国的经济水平属于领先水平,可想而知,在经济较落后地区,“失独”家庭的生活会更加困苦。另一方面,“失独”群体年老后不仅没有儿女所给予的生活费,而且由于承受了丧子之痛,身体状况往往每况愈下,有很多“失独”者都要常年靠药物维持身体状况,医疗方面的开支较一般有子女绕膝、晚年幸福的老人更大。更有部分“失独”者仅仅依靠国家的“低保”补助度日,想要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都己经十分困难,虽然他们有心想通过再生育或领养子女弥补心灵上的痛楚,却也无力负担抚养一个孩子的经济开销,只能在贫困与凄凉中度过残生。,.,失独者之困-养老之困,而对于那些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摆在眼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养老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院分为公办养老院与民办养老院。对于管理较规范、收费低廉的公办养老院,现存的普遍问题就是“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不仅管理不够规范,而且收费颇高,条件稍好的收费都在两三千元以上,对于本就处于经济困境中的“失独”家庭來说难以承担。而对于“失独者”们来说,有一个问题更为严峻:即使找到收费合适、有床位的养老院,却没有赡养人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签字。养老院的理由也颇有道理:一來没有子女的老人住养老院的费用无人承担;二來倘若老人在养老院出现问题也无人负责,甚至连老人去世时都无人在火化协议上签字。,.,当孩“子”失去“孝”也无所依傍,.,失独者之困-再生之困,我国婚姻法规定,鼓励“晚婚晚育”,“晚婚”是指男性二十五岁以上、女性二十三岁以上,“晚育”指女性二十四周岁以后生育第一胎。加之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女性生育年龄逐渐增大。同时,现代医学一般认为,四十九岁是女性生育的极限年龄。由此可以推断,独生子女在二十岁以后遭遇不测的,其母亲很难再生育子女。即使通过试管婴儿等高科技手段受孕,成功的几率也不太高,同时,其高昂的费用也令许多“失独”家庭无力承担。,.,.,而对于那些无法再生育的“永久性失独”家庭,若想改变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只有通过收养子女來解决。然而目前我国的收养体制仍很不成熟,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对收养子女的收养人及被收养人作了严格的限定,处于一种“限制收养”而非“鼓励收养”的境地。因而现实的状况是,一方面有大量希望领养子女的人,特别是“失独”的人,没有机会找到合适的领养对象,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无人认养的儿童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失独者之困-精神之困,对于失独者来说,他们的人生在失去子女的那一刻就变成了灰白色,有许多失独夫妇常年在家不外出,尤其是逢年过节,躲避客來客往成了他们的常态。对“失独”家庭健康情况的调查显示,多数“失独”家庭的成员面临较为严重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其中,有约77%的人患有抑郁症,心理状态完全正常的失独者仅占被调查者的11%。同时,有约63%的人表示不愿意出门,更害怕与人交流,而这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状态更是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精神问题。,.,失独母亲迪妈,.,失独老人无处安放的余生.,.,什么时候,死亡不再可怕?,.,帮助失独者-制度最重要,失独者每个国家都会有,但在我国之所以存在如此数量庞大的群体,不能不归因于国情国策而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几代独生子女家庭。由此而言,失独者的个体创伤也是为了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付出的家庭牺牲。在此意义上,抚慰失独家庭,令失独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社会与国家的整体责任,其中政府更是应该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帮助失独者-制度最重要,现有财政救济力度远远不够!2012年,国家将失独家庭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尽管如此,对比较低的基础金额和持续上涨的物价水平,现有的扶助力度依然无法满足失独家庭的实际需要。华中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慈勤英教授认为:“针对部分失独家庭收入低、欠债多的特点,国家应进一步提高经济补贴标准,避免孩子的离去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帮助失独者-制度最重要,法律保障和关怀更近乎空白就目前而言,我国法律对“失独”群体的关注明显不够:在立法上,仅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提到要对“失独”群体给予“必要的帮助”,此外再无具体的规定;在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方案中仅提到对其的经济补助,而对于随着“失独”所产生的各类相关问题再无规定,并且扶助方案作为国务院的部门规章而言,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立法层次较低。同时,在收养法、养老院福利院的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利于保障“失独”群体的规定。,.,“失独家庭”暴露的根本问题是计划生育的软肋、“单独二胎”政策,可视作一项根本性的政策“利好”。类似针对计生政策的自我完善应该不断推进,继续放宽生二胎的限制,乃至将生育权完全还给民众。这样既可以遏制独生子女家庭增长的势头,减少今后“失独”家庭的数量。也可以增强社会应对“失独”危机的能力,帮助失独者-制度最重要,.,“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法律,在孤独的时候,失独者不能开口要求国家给予补助。名人、富人、官员等群体超生所上交的罚款属于“社会抚养费”,与失独者毫无关系。失独者能做的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