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PPT课件_第1页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_第2页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_第3页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_第4页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重阳节.,-,2,杜甫,登岳阳楼,-,3,学知人论世,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三吏”,杜工部,少陵野老,-,4,学知人论诗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年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5,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1、听读登岳阳楼朗读,-,6,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2、齐读,-,7,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3、表演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8,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4、自由读背,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9,整体感知,思考:结合律诗特点,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首联:照应题目,点出登楼一事;记叙颔联:登楼所见之景;写景颈、尾联:登楼所感。抒情,-,10,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现景呈现诗中所绘之景,析景分析特点,摹形描摹形象,溯情推求感情,-,11,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辽阔雄伟开阔博大孤单漂泊,-,12,缘景明情,自我形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不定,忧国伤时情感: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感,忧念时局的爱国之情。,1.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会颈联尾联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并缘景明情,推求诗句中蕴含的情感。,-,13,缘景明情,现景: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中一般。析景: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溯情: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诗人有济世的博大胸襟。,2.颔联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缘景明情体会其中的深意。,-,14,景,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情,孤独凄苦漂泊忧国忧民,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情因景生,景以衬情,深入探究从全诗看,景与情是什么关系?,-,15,深入探究,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昔”“今”对照,更多的表现了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后的百感交集,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叹惋之情。,2.首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16,诗歌小结,-,17,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悲愤。,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18,迁移拓展,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19,作品展现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20,1、前两联的景有何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可感知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2、后两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可感知到诗人在楼上什么样的形象?,思考,-,21,1、前两联的景有何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可感知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渺远辽阔。“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22,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特,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2、后两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可感知到诗人在楼上什么样的形象?,-,23,两位诗人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在风格上是否相同?,李白:夸张、想象、拟人、融情入景潇洒自如、超脱豁达心情轻快欢乐豪放飘逸浪漫主义杜甫:触景生情基本写实意旨深厚老病漂泊忧国伤时心情辛酸凄苦悲愤沉郁顿挫现实主义,-,24,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25,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3分。每点1分。),(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26,(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分。),-,27,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江村作者: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28,【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29,【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抒情。“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30,(3)尾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解析】作者的情感总的来说是安闲的,为什么尾联转为凄清。要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扣住文本,还要联系作者身世。“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但有”,只要有。只要有老朋友的接济,就能过上安闲的日子,心愿已足,不复他求,由此可见生活的窘迫凄苦。为何这样?联系诗后注解,可知诗人漂泊他乡,经济窘迫。,【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31,(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诗眼是“幽”。颔联景物“幽”自在和谐,颈联人事“幽”闲适恬淡,尾联心情“幽”自得其乐。,-,32,(5)后人评价这首诗“照应紧凑,结构严谨”,试作具体分析。(4分),答:照应:后三联紧扣“幽”,中间两联分别扣题目中的“江”“村”。对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颔联除上下联对仗外,还当句自对,“自去”对“自来”,“相亲”对“相近”。严谨:全诗由景物人情,结构严谨,天衣无缝。(以上三点答对任意两点即给4分),-,33,6这首诗中的哪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答“幽”字。诗的前三联紧扣“幽”字来描写物态人事,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颔联写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颈联写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享受着难得的安闲悠然,首联“幽”字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可谓一字经纬,统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