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_第1页
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_第2页
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_第3页
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_第4页
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去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明确指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协作。这是中央高层首次正式提出“泛长三角”的概念。“安徽参与泛长三角的合作与分工可谓恰逢其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把泛长三角合作的概念推出去,形成广泛共识,叫响喊热。”省委书记王金山的一番话,更是让一个承载着安徽人太多期待的“泛长三角”呼之欲出。去年底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专门拿出一个章节详细对以安徽为主的“泛长三角”进行规划,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增提了“泛长三角”概念。这意味着长三角区域规划正式吸纳安徽,作为长三角企业向西发展的大门,显然是看上了安徽有着能源、劳动力、土地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已进入操作层面的泛长三角时代,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目前的发展趋势,结合县的地域情况、经济现状等,就县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如何承接产业、角色定位、如何扬长避短、对接共赢作出思考。2/5一、参与分工,规律势所必然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XX年,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总值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平均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产、三产比重分别高出全国和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为,高出全国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的3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1、能源瓶颈促其扩容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瓶颈开始让长三角感到“饥渴”,从“煤荒”到“电荒”再到“油荒”,能源频频告急,其生产成本大约高出安徽3040。XX年末,长三角人均土地面积亩,相当于全国的18;人均耕地面积亩,远低于亩的全国平均水平。XX年,上海、江苏人均水资源分别为立方米和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用水警戒线。XX年,上海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自给率为,浙江一次能源自给率为。几近饱和的空间和环境容量,长三角扩容乃大势所趋。长三角最初是上海市和江苏、浙江的15个城市,XX3/5年在浙江台州的争取下,范围扩大到“151”。这是长三角第一次扩容。XX年,长三角扩容为“21”的两省一市。在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了“21”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理解为长三角预留了再一次扩容的空间。也就是说长三角到了“泛”的时刻。什么是“泛”,按照江苏社科院院长宋林飞的说法是长江下游入海口周边地区的16个城市是“小长三角”,苏浙沪两省一市是“大长三角”,安徽等邻近省份是“泛长三角”。2、政策走向导致呼应安徽是全国的“居中靠东”,大约是安徽的“居中靠东”,与苏浙沪可谓“共饮一江水”。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是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XX年年末,合肥提出建立包括安庆在内的沿江9城市的“91”城市圈发展战略。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界定出“皖江城市带”,把安庆市作为安徽中部崛起第一方阵的四个核心城市之一,4/5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排头兵。XX年,安庆市公布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纲要,提出一核两带两轴六组团的规划方案,其中一核指的就是“宜城怀宁”集聚核。XX年11月10日,在皖江城市带发展论坛上,专业人士称已成为江北岸线开发条件最好的县份之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应该水到渠成。可以说,从国家到地方,开发长江流域的方针政策由来已久,安徽沿江城市呼应长三角的愿望也由来已久。3、经济规律迫其就“泛”根据区域经济学,如果把长三角视为中心点,则为其提供资源支持并接受其辐射的周边地区就成为该中心点的腹地。腹地是中心点发展的支撑和后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的竞争就是腹地的竞争。近年来,中国的三大经济圈的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的发展正是通过延伸腹地而再续发展的。通过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使经济区土地面积达到全国五分之一,人口、GDP、进出口总额均达到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通过构建环渤海两侧区域的大地域空间城市群,已使新经济区土地总面积达到长三角的倍。5/5这两大经济圈的发展经验给长三角的启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