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八年级上册,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1.西方列强的侵入;2.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3.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徐寿,华蘅芳,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徐寿、华蘅hng芳改进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随后江南制造局还制造出军用的铁甲船和钢甲船。,轮船招商局上海总局,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垄断。中国传统的靠风帆、人力驾驶的旧式船舶开始被机器轮船替代。,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1910年广州至九龙铁路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20世纪30年代),新式交通工具具有方便与快捷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晚清电话机(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早期的电话机,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中国使用电话始于清朝末年,当时只限于官方使用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事业,在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清朝末年有了邮政事业(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中外新报报纸原样复印件,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创办。它既是侵略我国的工具,又是西学的传播者。1858年香港出版中外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第一份报纸。咸丰八年(1858),中国第一家近代中文日报刊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它改变了以往中国报纸所采取的书本形式,第一次采用西方的报纸形式进行编排。初为晚刊,两天出版一次,后改日刊,以四开白报纸单张印刷。内容多以广告及各种商业消息为主。创办人伍廷芳,时任英商孖刺报译员,借用孖刺报所购中文活字创办中外新报。代价是每月向孖刺报交纳印费,并免费为孖刺报刊登部分广告。1912年后,报纸进行改革,增聘各地访员,开辟“谈瀛”、“粤声”等栏。因对军阀龙济光进行抨击,受到粤人欢迎,销数逾万。欧战时,反对中国参战,遭到港府从轻处罚。经此波折,稳健股东不想续办。1919年停刊。,上海申报馆旧址,1872年上海申报创办,夏瑞芳18711914江苏青浦人,鲍咸恩鲍咸昌,商务印刷馆旧貌1897年创办于上海,中国近代出版事业起步于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期。,娱乐方式的变化,拉洋片,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1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上海虹口大戏院中国第一座电影院,北京天桥电影院,照相技术和电影技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传到中国。,定军山剧照1905北京丰泰照相馆我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京剧舞台片,歌女红牡丹剧照1931第一部有声电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旧上海摩登女郎,渔光曲剧照我国第一部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剪发辫,康有为剪发康有为逃亡日本后,仍留着他那大清帝国的大辫子,所以出出进进招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梁启超和许多华侨都劝他把辫子剪了,他死活不同意,后来他自己也感到太被日本人取笑了,只好同意剪掉。在康有为剪辫子的那天,好像举行什么盛大典礼一般,他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宣读了一篇奏文。奏明圣上自己着满服在日本的种种苦衷,乞求圣上恩准削发。接着又读了一篇给祖宗和生身父母的祭文,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每念完一篇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行礼完毕才坐下来。康有为请来的日本理发师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已经问了好几次是不是要理发。等理发师刚拿起剪子,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把手上的剪子都吓掉了。,“三寸金莲”,禁缠足,“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缠足妇女穿的小鞋,中山装,易服饰,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20世纪初穿西装戴领结的青年,20世纪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鞠躬、脱帽握手,跪拜、作揖请安、拱手,礼节,先生、君、同志,大人、老爷老太爷、少爷,称呼,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前,改称呼废跪拜,1.社会生活随着近代化的开始而转变2.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带来的影响3.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传入中国,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1.中国人自办的近代第一份报纸2.申报的创办及其意义3.最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1.照相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传入及其意义2.中国的第一座电影院3.舞会等西方娱乐方式传入中国,娱乐方式的变化,1.从留辫到剪辫2.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的流行3.服饰变化的意义4.礼节、称呼的变化及其意义,社会习俗的变化,三、课堂小结,1.商务印书馆创办于()。A.上海B.北京C.香港D.广州2.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A.民报B.苏报C.申报D.文汇报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B.广学会C.上海格致书院D.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4.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有什么意义?,A,答:由于剃发留辫象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