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1(1).ppt_第1页
八纲辨证1(1).ppt_第2页
八纲辨证1(1).ppt_第3页
八纲辨证1(1).ppt_第4页
八纲辨证1(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八纲,主要内容,概述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八纲各证的特点和临床表现教学难点:八纲证候间的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辨证、八纲及八纲辨证的含义熟悉八纲辨证的内容和方法熟悉八纲各证的定义、成因掌握八纲各证的特点和临床表现掌握八纲证候间的关系,概述,(一)辨证的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的当前病理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过程。辨证的依据即四诊等各种诊察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起因、病史资料、症状、体征、社会及自然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二)证、病、症的区别,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三)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总纲:八纲辨证,(四)八纲概念,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五)八纲辨证概念,通过四诊取得病情资料后,根据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的辨证方法。,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表里(病位、病势)寒热(病性)虚实(邪正的盛衰)阴阳(病证的类别),(六)八纲辨证的源流八纲辨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内容已有论述。,2、东汉年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进行辨证论治。,3、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为许多医家所接受。明代医家张景岳称八纲为“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4、清末祝味菊正式提出了八纲辨证的名称。在其伤寒质疑一书中写道:“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5、广州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院校二版教材中医诊断学正式将八纲辨证列为专章讨论。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完善并在全国普及。,18,(七)八纲辨证意义,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八纲是认识疾病的要领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八纲辨证是临床各种辨证的基础,亦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19,张景岳说:“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阴阳篇)并称: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他说:“六变者,表、里、寒、热、虚、实也”“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六变篇),20,笔花医镜:“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不离乎表、里、寒、热、虚、实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辩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21,(八)八纲之间的关系,八纲间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表现为:相兼、转化、夹杂、真假。,22,【参考书籍】金寿山医论集、岳美中医话集等焦树德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上海中医学院编辨证施治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脏腑辨证疑似病证的鉴别与治疗脏腑证治与用药等,23,八纲,第一节表里,24,一、概述,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主要适用于外感病辨证,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理变化趋势。,表里的含义:事物内外层次关系的概念,中医诊断学中表里的相对性(广义)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具体性(狭义表里),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27,28,读过伤寒论:“盖从表面透入一层,层层是里,不言里则言内;从里面透出一层,层层是表,不言表则言外。”前人云:“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29,表里辨证的意义,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理变化趋势。表里辨证的意义主要有:一是辨轻重,表证邪浅而病轻,里证邪深而病重;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二、表证(Exterior),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临床特点:感受外邪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1、表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主症舌苔薄白脉浮头身疼痛次症鼻塞流涕或喷嚏咳嗽气喘(寒、热、痛、塞、咳),32,表证发热恶寒,表证舌苔薄白,表证脉浮,表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2、表证的病因病机,病因:感受外邪基本病机:邪犯肌表,卫阳被郁外邪袭表,阻遏卫阳,郁而发热(或邪气入侵,正气抗邪,正邪交争)发热卫气被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表证辨证要点: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起病急,病程短,病变轻;以恶寒发热并见,苔薄,脉浮,无内脏见证(或内在脏腑症状不明显)为诊断要点。,3、表证的治疗,治法:辛散解表法(即八法中的汗法)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益气解表玉屏风散,取微汗避风寒慎饮食,八纲辨证表证治疗,(二)里证,泛指病位在里,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应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临床特点:病位深(气血、脏腑、骨髓)病情重病程长,41,病在腑、在上、在气轻浅病在脏、在下、在血深重祝味菊伤寒质难云:“邪之中人,在表为微,在里为甚,入腑者重,入脏者危。”,1、里证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无恶风恶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象改变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舌红苔黄,壮热、面红,舌淡白边齿痕,面白无华,舌苔厚腻边齿痕,腹胀大如鼓,2、里证的病因病机,里证成因有三:(1)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入里;(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外邪直中)(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液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证候。,辨证要点:,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就热型与寒象而言:无新起寒热并见,其热为壮热、潮热或微热;其寒则为畏寒、恶寒;以内部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苔厚、脉沉,3、里证的治疗,和里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里虚证补里实证攻里寒证温里热证清,附:半表半里证,外感病邪由表入里,正邪交争互为进退,病变特点不同于表证,又有别于里证的特殊证型。,1.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2、病因病机:,(1)外邪由表传内,尚未入于里;(2)里邪透表,尚未透于表,邪气居于半表半里之间;(3)邪气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因病机分析:,*邪客少阳,正邪分争寒热往来;*邪客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胆火内郁,脾胃失运不欲饮食;*胆火上扰,心神不宁心烦;*胆火内扰,胃失和降喜呕;*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口苦咽干;*少阳肝胆病可见脉弦。,辨证要点:(1)必见寒热往来之症;(2)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3、治疗,和解表里法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参、夏、姜、枣、草,(三)表里证的鉴别,寒:恶寒:寒自外来,留于肌表,得衣被不缓表畏寒:寒自内生,阳虚不达肌表,得衣被可稍减里热:恶寒发热并见,或手背及额头热胜于手心表但热不寒,或手心热胜于手背(或但寒不热)里寒热往来,寒来热往,热来寒往半表半里,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寒热恶寒发热并见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舌象质无变化、苔薄白质、苔均有变化质、苔均有变化脉象浮沉弦兼证头身疼痛、鼻塞咳喘、心悸胸胁苦满微咳等腹痛等口苦等病位皮毛、肌腠脏腑、气血表里之间区域浅在部位骨髓等病程新病、短久病、长长/短病势轻重轻/重治法辛散解表和里和解,57,五、表证与里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病因病机是:邪盛或正虚,初病病邪袭表又直中于里;(两感于邪)表证未愈,病邪又内传于里(表证入里,表里同病)。如:发热六七日不解,心烦,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这是由于表邪不洁,邪气随太阳经气入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以致水气上逆。本病未愈,又加标病。如本有内伤,又加外感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58,病案举例:某男,50,感冒三天,发热不高(37.8度)又增腹泻,一日夜七、八次,泻下稀薄,体力疲乏,曾服理中汤一剂未止,脉浮数,舌苔腻黄,泻时腹内隐痛,兼有胸闷恶心。此为:湿滞内阻,复感外邪,肠胃传化失职,遂使表里同病药用:紫苏、枳壳、竹茹、陈皮、木香、神曲、煨姜等,59,2、表里出入:表证入里: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相争,表证不解,内传于里,称为表证入里;里邪出表:某些表证,病邪从里透达向外,称为里邪出表。意义:藉以测知病势进退表证入里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表示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里邪出表一般是邪有出路,在里之邪毒有向外透达之趋势,预示病情向愈。,60,思考题,一、何谓表证?二、表证有何临床特点?三、里证各有哪些临床表现?四、何谓半表半里证?其特征表现是什么?,61,八纲辨证表里辨证病例分析,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寒,曾服“百服宁”,效果不显。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