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知识精华_第1页
心理统计学知识精华_第2页
心理统计学知识精华_第3页
心理统计学知识精华_第4页
心理统计学知识精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的特点首先,钟形对称分布其次,的概率是951;的概率是99;将称为决策水平005上的小概率事件,196X258X196X将称为决策水平001上的小概率事件2。其中,X是总体中的随机抽取的一个数值;为总体平均值,258第三,曲线两端无限靠近横轴。2应用(1)某学校三年级学生的平均智商是100,其标准差为15那么,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学生,其智商大于等于130的概率是多少其智商小于等于85的概率是多少(2)某企业生产的产品重量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质检人员从市场上随机抽取一件,发现其重量为115,仅从质量上看,如何用统计学视角来判断此产品是否属于这一企业(决策水平为005)。(3)在上题中,如果质检人员从市场上发现一个产品的重量为140,那么,仅从质量上判断,此产品是否属于这一企业(决策水平为001)。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1如无特殊说明,皆为双侧检验。实际含义是。以后类似情境皆如此。196X05,XZ双侧2同上,实际含义是。以后类似情境皆如此。258X0,Z双侧2将总体的平均值记为,标准差记为,将其中的数据或个案记为X。那么,使用公式,就可以将正态分布转XZ化为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个特例,因此,第一节的内容皆可以标准正态分布进行直译。思考题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是多少其平均值又是多少对于标准正态分布而言,为决策水平005上的小概率事件,将为决策水平001上的小概率事件196Z258Z思考题某地三年级学生的身高是一个总体,并且是正态分布,均值为160厘米,标准差为5厘米。研究者随机抽取一个学生,其身高为170厘米。那么,此生在标准正态分布中的身高数值应该为多少这次抽到他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吗为什么第三节样本均值的分布1存在一个非常数总体,无论其为何种分布。并且此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差已知。用(放回式)随机抽样,获得无数个容量相等的样本,当每一个样本容量大于30时,样本均值的分布就是正态分布。2将样本平均值记为,标准差记为S,容量记为N,则此分布的标准误。XXN3样本均值分布的特点首先,是正态分布,第二,此分布的理论均值()等于总体均值。X第三,其标准误XN第四,即的概率是953;将称为决策水平为005上的小概率事件;的概196196X258X率是99。将的事件称为决策水平为001上的小概率事件;258X3实际上首先应该写成的概率是95。但因为,所以就省去了这一步。X3第五,用公式将其标准化,则得到标准正态分布。那么,为决策水平005上的小概率事件,将XZ196XZ为决策水平001上的小概率事件。258XZ第四节统计检验的逻辑某地区90年代的14岁儿童的平均身高为厘米,标准差为厘米。现在来考察这一地区14儿童的身高是否与90年代同龄儿童的身高一致。思路如下。H0现在儿童的身高与14年前的身高一致(此样本依然能代表90年代14岁儿童的身高),那么,在005的决策水平上,就有。196XX只需要证明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认为H0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不成立(即小,196XN即证明概率事件发生),即H0是错误的4。在上面的逻辑过程中,H0的表述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先假定此样本是能够代表这个特定总体,才能套用公式。如果上去就将H0表述为“现在的儿童与90年代儿童的身高不一致”,那么,你计算的时候,和就变196XXX成了未知数,那还能计算吗理解H0与否,关系着统计检验的理解与否。第四节T分布存在一个总体(已知,标准差未知),无论其为何种分布。用(放回式)随机抽样,获得无数个容量相等的样本(容量不小于30),样本均值的分布就是T分布。XT分布的特点如下表述。首先,T分布为对称分布,并且左右对称其次,T分布是一簇曲线,并且每个DF(即自由度,DFN1)皆有自己的分布形态。DF越大,T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4在H0是错误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思维只是一次随机抽样,就发生了小概率事件,那么我宁愿在005的水平(95的把握)上相信H0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此样本不能代表90年代的那个特定总体,而是代表了另一个未知的总体。4第三,在此情况下,样本均值分布的标准误。其理论均值等于总体均值。,1XSSNN其中是样本的标准差,X第四,的概率是95,而则为005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05,DFXXTS双侧,05,DFXTS双侧的概率是99,而则为001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01,DFXTS双侧01,DFXXTS双侧T检验练习某心理量表的常模均值是14分。100名被试经过测试发现平均分为164(标准差为144)。请检验以上样本是否与量表的常模均值有显著差异。决策过程首先,提出虚无假设如果此样本是从(均值为14的)特定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那么,在005的决策水平上,应该有0H。05,9DFXXTS双侧,第三步,计算。14,。查表,发现当DF100199时,X1642140XSN052T,双侧因此,05,9208DFTS双侧,08可见,是不成立的,这样,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决策结果是,此样本(均值为164)不是从(均05,9DFXXTS双侧,值为14的)特定总体中随机抽取来的,而是从另一个均值显著大于14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进一步推断,这100名学生代表着一个智商远远大于14的总体。第五节独立样本T检验总体一和总体二的平均值相等,但它们的标准差皆未知。用(放回式)随机抽样,分别从两个总体中得到两个独立的样本,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与,标准差分别为与,样本容量分别为与1X21S21N25当与皆较大时,的分布为T分布,自由度DF1的分布为T分布,自由度DF1。当两个总体的方差一1N21X1N2X2N致(或同质)时,两个样本均值之差()也是T分布,相关的结论表述如下12X首先,均值之差的分布具有自由度DF2DF12其次,均值之差的分布的理论平均值120U其次,均值之差的分布的标准误为,其中,112XSSN联合联合212SDF联合第三的概率是95,的概率是5,称为005水平上的小概12112205,DFXUT双侧,112205,FXXT双侧,率事件。的概率是99,的概率是1,称为001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10,DFXTS双侧,1120,DFXTS双侧,练习112200X5S6780一个研究者对双性化心理特征感兴趣。他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选取了名双性化和名非双性化对其施测双性化量表。名双性化学生在量表上得到的平均分是,;名非双性化学生的平均分是,。这些数据能否表明两组间存在差异()决策过程如下表述。首先,确保两个总体的方差具有同质性(方差同质性检验以后再学)。现在我们暂且认为两个总体方差同质。其次,提出虚无假设如果两个总体的平均值相等,那么,在001的决策水平上,就应该有0H112201,8DFXXTS双侧,计算过程。,701,82763DFT双侧,在时,612221216701/28603XSSSDFN联合联合联合,10,839FXTS双侧,可见是成立的。我们宁可相信,两个样本并来自同一个总体,双性化学生(总体)的均值与非双性12201,DFXTS双侧,化学生(总体)的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第五节独立样本T检验中的方差齐性检验首先介绍F分布。从方差相同的两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两个独立的样本,它们的方差分别为与,是F分21S2211SFS将较大者视为布。的概率是95;,就认为在005的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122105,DFS122105,121DFSFNDF,在001水平上的情形类推。在方差同质性检验中,当小概率事件发生时,就可以认为是两个总体方差不同质。练习1122102010X5S6702X18S,一个研究者对双性化心理特征感兴趣。他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选取了名双性化和名非双性化对其施测双性化量表。名双性化学生在量表上得到的平均分是,;名非双性化学生的平均分是,。请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同质(假定两个总体是正态分布)。下面是决策过程。首先,提出虚无假设如果两个总体为正态并且方差同质5,那么,就应该有。0H122105,DFSF计算过程。22116704,31899SSDFDF21745385关于分布形态为正态分布的检验,以后再学。这需要卡方检验。7查表,在分子的情况下,。所以,在001的决策水平上,是成立的,因129,19DFF分母1205,3DFF122105,DFSF此接受。所以,在001的决策水平上,两个样本各自代表的总体具有一致的方差。0H例题理学家今年来发现,应用心理意象能显著改进记忆。以下两组是虚构的实验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心理学家可否做出结论,心理意象增进了记忆2,12,10221212121210505221100126095,6,999,38,6DFDFSSXSSSSFSFDFFFF首先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两个总体方差同质。,所以可以接受。再次,进行总体平均值检验。心理意象不能改121121212122201,01,029687PPXDFDFXXSSSDFNXTSXTSH双侧,双侧,进记忆,所以所以在的水平拒绝,即心理意象能够显著改进记忆。第六节相关样本T检验从某一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N),然后测量其打字水平,对这一样本培训一段时间,再次测量其打字水平。回忆单词数目第一组(无心理意象)第二组(有心理意象)24182319162317291930133117292026152126248计算出每个被试前后测量的差异D。当D所代表总体的分布为正态分布6并且培训没有任何效果时,平均数差异的分布有如D下特点第一,它为自由度为的T分布,这样,在001的决策水平上,应该有1DFN第二,此分布的理论均值0DU第三,DSN2221SNDF第四,是001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01FDTS双侧,例题很多研究报告观看暴力影视节目会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一位研究者选取9名儿童。分布别记录他们观看暴力录像前后的攻击行为频率、程度等,并参照一定的标准给以评分。分数越高,攻击行为越强。请根据样本数据说明观看暴力影视节目是否会显著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假定两次测验分数之差的分布为正态分布)。(用作为决策标准)01被试前测后测1676926373367744647056170666757607386368963696与独立样本一样,相关样本T检验也需要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有能力的同学可自己查阅其它教材,如参看王孝玲编写的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答案被试前测后测D2167692426373101003677474946470636561709816667598176073131698636852596369636总和67581100812220135674816729210878694351069DDDDDFDTSNSFSNUTS双侧双侧,提出假设观看暴力影视节目不会增加儿童暴力行为,小概率事件发生71254389MSD了,所以抛弃虚无假设。报告结果观看暴力节目后的攻击行为水平(,)显著大于观看之前的攻击行为水平(,;P,双侧检验)例题2启动效应是认知心理学关于无意识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们发现,不仅仅是文字具有启动效应,图像也可以产生语义启动。为了对词语和图像的语义启动量进行比较,一位心理学家使用了等量并且具有相同意义的图片和词语作为启动材料,要求被试完成随后的语义归类等任务,并测得12名被试词语和图片的平均启动量。结果如下表。请问这两种启动材料的启动量是否有显著差异05的决策水平被试图片词语15054242483363545558115586264045749488535195856103843112532124855答案被试图片词语D2150544162424863633635114555839558624166404552574948118535124958562410384352511253274912485574946M489235D2123510SD029062917D02152221,3591735132970830831DDDDTSSNNDFSTS双侧观测值研究采用的是被试内设计,因此按照相关样本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即词语和图片的启动效应相同,10529701464892029,05TTMSSTDFP观测值双侧观测值因为,所以抛弃虚无假设。报告结果图片的启动量(,)显著低于词语的启动量(,;,双侧检验)。第六节单因素方差分析J个正态总体,其方差同质,平均值相等。从每个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独立的样本,那么,是F分布。SM组间组内051DFFFF组间组内组间组内,为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为水平上的小概率事件。13222,1,JTJJJTSMNXDFDFFFSSDFFDF组间组间组间组间组间组内组内组内组内组内总总和总组间总组间组内组内总,组数一,各组容量之处一组数,为第J个样本的容量,为第J个样本中的观察值,为第J个样本的平均值,为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JNJXJXTX案例为了检验不同规格产品在直径上的异同,从每一规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四个,得到的数据如下表。规格A规格B规格C041132362130040计算过程规格A规格B规格C0411323621300401461S15NX22654SNX334512TSNX012322222222222545130,/01143631JTJJHSNXDFMSDF组间组间组间组间组间组内提出假设(组数一2222,1052,1052226/6/3058,3042JTMSDFFFFSX组内组内组内组间组内总()在的水平上这样所以,三种规格的产品在直径上有显著的差异。2222363410661414SSDFFMDF组间组内总总组间总和组内总,15方差分析结果变异来源SDF)(方差MSF组间30215组内16121333总和4614251注释表示在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例题被试A,B,C,D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对被试分别测量了练习1次,2次,3次后反应正确的次数,试分析练习次数对问题解决成绩有无显著的影响。练习次数被试1次2次3次A336B222C114D246/,OBSSDFMSFSSDFFDFNKFN组间组间组间误差误差误差误差组内被试间误差组内被试间组内被试间组间变异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误差变异,16来源SDFMSF处理间(组间)14277组内189被试间123误差661总的3211方差分析中的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的前提是,(每个样本来自的)总体为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同质。因此,进行方差分析之前必须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以后学)与方差同质性检验。2MAXAINMAX,1,SFDFNF临界值,05虚无假设为总体方差同质。查表时,需要使用分组数K、自由度其中,为最大容量的组的人数。当大于时,就说明虚无假设不成立,即总体方差不同质。02222123222224534118,394342SNXDFKSDFNKSKDFN组间总每列组间组组组组内组内总被试间每行被试间假设H练习没有任何效应。,2605816,936/2747,OBSSDFFDFF误差组内被试间误差组内被试间组间组间误差误差(,)(,)决策,因此,拒绝虚无假设。即练习有显著效应。17事后检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无论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从整体上检验了几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在整体上不相等的情况下,到底哪几个总体的均值具有显著差异,这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是看不出来的,这需要用事后检验。只要求大家会能够使用SPSS进行事后检验。积差相关一、积差相关计算积差相关使用的条件是两个变量皆为连续变量,并且总体皆为正态分布,两个变量呈线性相关,样本不小于30。为了确保两个变量为线性相关,就要先先画出散点图,看是否为直线相关,此外,遇到非常值时,应该另作处理。练习用散点图发现下列变量的关系二、积差相关的解释1相关算法只能说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不能确定因果关系。2数据的分布范围影响相关的大小3相关和非常值4相关系数是一个数值,这说明,一个变量的变异能够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异的量为相关系数的平方值。三、积差相关的显著性检验20120RRRTSDFNNTS5双侧,DF当两个总体的相关系数为,即时,的抽样分布为分布,标准误是。这个分布的平均值为,自由度为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等级相关XY1235477902,XYSPRSXY其中18SPEARMAN相关使用的条件1当两个变量值以等级次序排列,或以等级次序表示,2两个变量的对应的总体分布不要求是正态分布;3样本容量不要求大于30SPEARMAN相关计算的步骤1把原始数据转变为等级型数据,最小的值的等级为1,第二小的值的等级为2,依次类推反之,也可。2然后用PEARSON相关(即积差相关)的公式计算。3,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做下面练习,计算X和Y两个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并检验。XYXRANKYRANK98255143251205111914414425一般的2匹配度检验例题在某校学生当中调查对一个新的教学方法的态度,赞成、反对以及无所谓的比例为211。随机抽取了其中的一个班级共60人,赞成的学生有37人,反对的学生有14人,无所谓的有9人。那么这个班级的三种态度的比例是否与全校的比例一样解题过程。虚无假设这个班级的三种态度的比例是否与全校的比例一样。22OEOEFFF卡方的计算公式为,字母的含义观测值的频次,为理论上的频次。19这个班级的三种态度的比例是否与全校的比例一样。22205059,41()()观测值,所以,虚无假设成立。即注意练习题一位研究者发现,在T型迷津中,大白鼠有强烈的向右转弯的偏好。在20次系列实验中,一只大白鼠右转17次,左转3次。用适当的检验方法验证大白鼠在T型迷津中向右转弯的偏好是否在统计上显著。正态分布匹配度检验120个11岁男生身高的频数分布如表,问其总体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样本均值1399,标准差75)222223701459116304OEF观测值551EFDFC卡方匹配度检验的条件观察之间彼此独立;每个单位格的理论次数都不小于,也即是说。卡方的自由度为2021练习某研究者在一次问卷调查后,统计了所有100被试的年龄分布,如表。另外,知道该样本的平均值38,标准差为8,那么,该样本的总体为均值为38,标准差为8的正态分布22224054055039DFC观测值观测值虚无假设年龄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在正态分布检验中,自由度,所以,。因此,虚无假设成立,即年龄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2223其余自己计算,并得出结论。双因素独立性2检验案例模型在研究抑郁和居住地两个变量的关系的时候,随机抽取样本,发现有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独立与否。抑郁人数非抑郁人数24解答过程首先提出虚无假设为抑郁与居住地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或者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抑郁人数非抑郁人数行的和城市38(30)82(90)120农村12(20)68(60)80列的和50150200曼惠特尼U检验一、应用情境两个独立样本,不满足T检验或者Z检验,比如,两个总体可能不成正态分布,或者两个总体的方差不同质。城市3882农村1268,RCERCEMNFROWCOLUMNNFR当两个变量都分为多个水平时,每个格子里的理论频次计算公式为其中下标表示,行的意思;下标表示,列的意思。就是第行的和,就是第列的和。就是第行和第列交叉形成的格子里的理论值(期望值)222222210510503891680711384OTOBSOBSFDFRCH,这样被拒绝,两变量相关。25二、当两个样本皆小于10时,取较小的为查表使用的统计量。小样本情况的例题。下面是某个班级学生一次生物考试的成绩,分数是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请检验男生和女生考试成绩有无差异。分数并不满足正态分布男生8757457333163560女生856262756570683764018,90518198,95322988,921OBSOBSHHNTTUTNUTU男女男女男男男男女女女女男女双侧因为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用非参数检验。男生女生成绩相等男生女生成绩存差异同理,所以,8,905双侧接受虚无假设,即男生和女生成绩无差异。211,2NNUTUTNU2121126三、当每个样本容量皆大于10,或者至少一个样本容量大于20时,为大样本情况。此时ABABNN10519622U其理论平均值,抽样分布的标准误为在水平上,小概率事件的条件为某研究从两个分布形态未知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样A14人,样本B10人,并发现两总体在变异上不同质。请分析两总体的均值有无差异。数据如下。已排好顺序。U较小的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01BBBABAABNR95UR02NN40713,1969608342UHH两个总体的平均值相等两个总体的平均值不相等。因此,接受虚无假设,也就是说,两个总体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27青少年肥胖感、羞耻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摘要青少年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并且会基于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消极情绪体验与消极自我评价。本研究以296名初中生与高中生为被试,发现(1)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有更为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在感觉肥胖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减肥欲望维度上,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在羞耻感的身体羞耻维度上,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2)从整体趋势上来看,青少年从初中年级到高中年级时,其核心自我评价是缓慢上升的。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肥胖感的两个维度上皆没有显著的差异。从整体上来看,初中年级青少年的身体羞耻感要高于高中年级的青少年,而在其余三个维度上,6个年级的青少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3)对于青少年而言,其核心自我评价与肥胖感的两个维度皆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羞耻感的的四个维度也皆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肥胖感的两个维度与羞耻感的四个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4)青少年的肥胖感与羞耻感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核心自我评价。关键词青少年,肥胖感,羞耻感,核心自我评价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体力劳动却大幅减少,但人们的运动量却并没有得到适度的增长,导致肥胖症越为越普遍,而青少年也没有能够例外。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更为关注自己的形象与美感,对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青少年而言尤其如此。研究已经表明,对于青少年而言,身体的形象与其自尊心、人际交往、学习成绩甚至是心理健康都有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肥胖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自己感知的主观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尤其是女性)总是觉得自己肥胖(但实际上并没有超重),并且因此而产生了消极的自我评价与内心感受,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将重点探讨青少年肥胖感28与内心羞耻感对其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2文献综述21肥胖感知在简述肥胖感知之前,很有必要从肥胖这一概念开始。人体进食量多于运动的消耗量时,多余的热量就是被存储于体内,并且当这些储存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上时,就会转变为脂肪,从表面上看,体型就会向外扩展,脂肪积累到一定水平时,就会成为肥胖,而医学上通常称之为肥胖症。而肥胖感知与肥胖有紧密的关系,但前者是一个主观评价,而后者是一个客观评价。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会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社会地位、身体形象等进行不断的感知或评价,并且形成一个基本的态度。在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中,对自己身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领域,特别是认为自己是瘦还是胖,是苗条还是臃肿,可见,个体对自己身体体重的主观评价就是个体的肥胖感知。个体的肥胖感知既与自己的真实的肥胖程度有关,也与自己的理想自我、追求目标以及文化因素有关。一般而言,个体在自己客观上超出标准体重时,总会认为自己有点儿或者过于肥胖了;而对于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女性)而言,其肥胖感经常来自于不健康的预期或者病态的自我要求。广告中骨感的模特是这一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之一。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在交往中,基于身体形象的第一印象对人际的吸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青少年都会很关注自己体重与基于体重产生的外形。因此,肥胖感对于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22羞耻感个体在出生后,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情绪体验。自豪感、羞耻感、内疚感等等,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1。这些情绪体验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与环境适应都非常重要,当一个儿童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感时,他在人际交往中就不会持以恰当的礼节,从而带来人际交往的不适应。GILBERT认为,个体的羞耻感是指个体在行为上不符合社会习俗、文化要求或者自己的价值观而导致的内心消极体验2。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被要求要与一定的观念(如道德观、价值观、习俗或法律等)保持一致,当某一个体的行为低于这些观念的要求时,人们就会给予其消极的评价,甚至是取消他在群体中的资格,在这种情境下,个体感受到的体验就包括羞耻感。WIGINTON认为,羞耻感来自于个体观念的内化,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良好意识,当个体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内化的观念时,就会感受到羞耻3。国内学者李健芳认为,个体的羞耻感是高级的社会化情绪,是个体把具有消极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主观意愿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这种体验对自我是一种否定,并且有助力在将来这种行为获得抑制4。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羞耻感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在西方社会中,当一个人能力低下或者懦弱时,更可能感觉到羞耻感,但在东方文化中,当一个个体做出了与风俗29或伦理观念相违背的行为时,更倾向于感受到羞耻感5。基于以上文献的回顾,本研究将羞耻感定义为个体由于自己能力、性格、身体形象等等自身因素达不到社会的预期(或者自认为达不到)时,产生的羞愧与耻辱感,这是一种消极的、痛苦的、指向自我的内心体验。23核心自我评价个体的自我评价很早就受到了学者的考察,比如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根据某些内在线索与外在的线索给自己画一个像,即形成自我的意象。SIMSEK指出,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综合自己各个方面的特征,如人格、智力、人际关系状况、事业追求、身体形象等而得到的整体评价,这种评价具有主观性,但并非没有一点客观基础;SIMSEK认为,一个健康的个体,在核心自我评价上更可能将自己适当的“拔高”一点,而抑郁症个体或者严重自卑的个体,更倾向于将自己“压低”;成长中的儿童具有显著夸大的核心自我评价,如小孩子总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家;而经历过失败与成功的成年人,更可能对核心自我有更符合实际的评价6。KACMAR在研究中指出,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并不总是一个感知、思维与判断的过程,也包括情绪与动机过程。比如,当个体在挫折感的时候,更可能较为消极地评价自我;而当个体成就动机很强时(无论目标能否实现),个体都可能形成较为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同时,在个体在生活与工作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刺激的变化,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也会发生变化7。JOHNSON在回顾以往的文献时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核心的自我意象,它包括着个体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以及基于此评价而体验到的情绪特征(如自豪或自卑);JOHNSON同时认为,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对自我价值感有支撑作用,当个体有消极的核心自我评价时,也意味着他或她否认自己的存在价值8。基于以上的文献回顾,本研究将如此定义核心自我评价个体在整体上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它不包括具体的领域(如数学领域或者体育领域),而是一个宽泛的自我感知。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并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23肥胖感、羞耻感与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青少年肥胖症以及其肥胖感对自我评价有着显著的影响。个体的肥胖感与羞耻感也会有紧密的关系。GILMORE研究中以西班牙裔、美国以及日本裔的124名15岁到81岁的女性为被试,来考察文化、羞耻感与身体形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无论是哪一种文化中,女性的羞耻感与消极的自我评价经常由较差的身体形象(特别是肥胖)而引起,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者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其次,青少年(15岁到18岁)的女性在因为身体形象较差而体验到更多的羞耻感与消极自我评价,而中年女性或老年女性却更多地因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者行为能力低下而消极评价自我;最后,对于青少年女性而言,那些自认为自己肥胖的个体,即使在独处时也更多地感觉到羞耻感以及消极的自我评价。这种现象在在美国文化、西班牙文化以及日本文化中是一致的9。很多研究表明,电影、文学、广告以及其他媒体中对女性模特或男性模特的展示也会引起青少年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消极评价,30并导致相应的消极情绪体验,如羞耻感、不满意甚至抑郁。比如CASH在研究中发现,当青少年看了强调身体苗条甚至骨感的广告后,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意识水平就会增高,并且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肥胖,从而体验到自卑与一定水平的羞耻感10。CROCKER在研究中以284名女性为被试,发现女性的身体自我概念(PHYSICALSELFCONCEPT)与羞耻倾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CROCKER具体而言,当女性经常认为自己身体形象不好时,对自己的评价也更倾向于消极,并且,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线索的提示而产生羞耻感;而那些有着积极身体自我概念的女性,即使经历自己某方面行为上的不足,也会较少体验到羞耻感。CROCKER认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评价是构成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一个有消极身体自我概念的女性,也会更为关注自己在其他方面(如智力与性格)的不足,从而有较高水平的羞耻感倾向,而这又导致其消极的自我评价11。罗伦在回顾以往的研究时发现,对于青少年而言,身体外形上的不足(包括肥胖、残疾与移动笨拙)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损害到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自我评价;面对自己的这些缺陷,个体不仅仅感受到自卑、抑郁,在获得别人对自己消极评价的线索时,还会深深体验到内心的羞耻感;即使身体外形上不足的个体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如智力活动)上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身体外形缺陷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如耻辱感)与消极的自我评价依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交往行为12。国内学者阙敏调查了1818初一与初二年级的学生,发现被试的实际肥胖与体重自我评价皆与自我意识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认为自己体重超出自己预期初中生,更倾向于有消极的自我意识,也更倾向于有较高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同时,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体重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或者认为自己“更肥胖”,在人际交往中也更多地因为身体形象而感受到消极情绪。阙敏认为,初一与初二年级阶段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外形、人际吸引能力更为关注,也更为敏感,特别是女性,由于受到广告、时尚等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够苗条,从而较为消极地评价自我13。刘淑娟在研究调查了200多名大学生,发现男性与女性对自己的身体体重有着不同的认知,男性即使认为自己超出了健康标准,也会有较少消极的自我评价;而女性则不同,她们对自己的体重更为敏感,并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肥胖或过于肥胖,也更多地因为自己体重而消极地评价自己的身体形象。刘淑娟认为,对于女性而言,苗条的身材是她们获得同性积极评价的重要来源,也是吸引异性的重要条件;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认为力量感才是获得同性与异性积极评价的关键之一14。人际吸引方面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身体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那些身材较好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有自信,也更能够获得积极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深入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身体形象较差者(包括肥胖或者认为自己肥胖的个体),则在交往过程中更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的交往行为,也较少主动地去结交交往对象,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很消极的,更希望能够独处,而不是将自己的(主观认知上的)不足展现在别人面前。此外,基于相近领域的文献回顾,并没有研究者发现不同年级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很多同类研究中,也没有将年龄或者年级当作一个重要的变量来考察。基于这些文献的回顾,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与男性青少年相比,女性青少年有更高水平的肥胖感与羞耻感,并且有更低的核心自我评价;31假设2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肥胖感、羞耻感与核心自我评价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假设3对于青少年而言,其肥胖感与羞耻感显著正相关;肥胖感与核心自我评价显著负相关,羞耻感与核心自我评价有显著的负相关。假设4对于青少年而言,其肥胖感与羞耻感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核心自我评价。3研究方法31研究被试本研究将从上海北郊、上海中学获得被试,发放问卷350份,以班为施测单位,最终得到有效被试296人,有效率为85;所有有效被试的年龄平均值为1476岁,标准差为208。下面是被试其他重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31有效被试的性别与年级分布情况频率百分比男152514性别女144486初一73247初二63213初三46155高一44149高二39132年级高三3110532研究工具本研究的肥胖感知量表来自于曲丽丽的研究,量表原本为青少年身体不满意感知问卷中的一部分,在此用来测量青少年对自己身体肥胖程度的感知。量表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感觉肥胖,二是减肥欲望,每个维度皆为三个项目15。其次,本研究使用亓圣华编制的青少年羞耻感量表来测量被试的羞耻感水平,该量表由22个项目构成,分为4个维度,即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身体羞耻与能力羞耻16。本研究将使用7点量表法,被试在量表上得分越高,表明其羞耻感越强烈。第三,本研究同时使用JUDGE等人编制、杜建政修订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量表包括10个项目,为单维度测量17。在本研究中,被试在量表上的平均值越高,表明其核心自我评价越积极。32以上量表皆为7点量表法。下表是三个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情况肥胖感、羞耻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的信度量表维度克隆巴赫系数肥胖感知064肥胖感减肥欲望085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087能力羞耻065行为羞耻077个性羞耻063羞耻感身体羞耻083基于量表的效度,本研究认为,这些量表都经过以往研究者的深入考证,因此,三个量表的效度是良好的。33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4研究结果41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得分首先报告所有有效被试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得分,如下表所示。表41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得分N均值标准差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296437086肥胖感知296355121肥胖感减肥欲望296367142能力羞耻296323105个性羞耻296352108身体羞耻296345117羞耻感行为羞耻2963361113342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本研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42男性与女性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性别N均值标准差TDFSIG男1524508412737294007核心自我评价女144423086男152353126403294687感觉肥胖女144358117男1523471382572294011减肥欲望女144389143男1523141091576294116能力羞耻女144333101男152356108528294598个性羞耻女144349108男1523301162232294026身体羞耻女144360117男152330105940294348行为羞耻女144342116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而言,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有更为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在肥胖感上的感觉肥胖维度上,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减肥欲望维度上,两者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在羞耻感的身体羞耻维度上,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在羞耻感的其他3个维度上,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43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本研究使用方差分析的方式来考察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34表43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N平均值标准差DFFSIG初一734110975002241050初二63439078初三46441083高一44450082高二39446085核心自我评价高三31462076初二63381112初三46359121高一44375117高二39336133肥胖感知高三31306125初一733911455001519184初二63375156初三46380152高一44361117高二39338141减肥欲望高三31322109初一73339124500870501初二63324110初三46323086高一44314091高二39298115能力羞耻高三31326075初一73350114500547741个性羞耻初二6334910735初三46370110高一44360095高二39350117高三31332100初一733721335002676022初二63349115初三46364118高一44332080高二39306108身体羞耻高三31309122初一733611315002184056初二63345111初三46332105高一44339081高二39306104行为羞耻高三31298097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青少年而言,其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有显著的差异,并且高三年级的青少年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而初一年级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则较低。从整体趋势上来看,青少年从初中年级到高中年级时,其核心自我评价是缓慢上升的。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肥胖感的两个维度上皆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羞耻感的身体羞耻维度上,不同年级的青少年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初一年级的青少年有着较高的身体羞耻感,而高二年级的青少年有着最低的身体羞耻感。从整体上来看,初中年级青少年的身体羞耻感要高于高中年级的青少年。在其余三个维度上,6个年级的青少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44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相关本研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考察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44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之间的相关36核心自我评价感觉肥胖减肥欲望能力羞耻个性羞耻身体羞耻行为羞耻核心自我评价1感觉肥胖3431减肥欲望5692901能力羞耻3371693591个性羞耻2422922692921身体羞耻5902976625123411行为羞耻4291914635614026691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青少年而言,其核心自我评价与肥胖感的两个维度皆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羞耻感的的四个维度也皆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肥胖感的两个维度与羞耻感的四个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45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对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回归本研究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青少年肥胖感与羞耻感对其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即将肥胖感与羞耻感视作自变量,对核心自我评价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45青少年肥胖感与羞耻感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B标准误差BETATSIGFSIGADJR2常量63381783553300033723000B40感觉肥胖1200351683460001减肥欲望1650432713852000能力羞耻028046034599550个性羞耻011041014266790身体羞耻196063267313200237行为羞耻0620520791193234从上表可以看出,整个回归模型是非常显著的(F33723,P01,ADJR240),青少年肥胖感的感觉肥胖对核心自我评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BETA168,T346,P01),减肥欲望对核心自我评价也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BETA271,T385,P01),羞耻感中的身体羞耻维度对核心自我评价有着显著负向预测效应(BETA267,T1193,P01),而其他三个维对的预测效应有显著。基于此,可以认为青少年的肥胖感与羞耻感可以显著负向影响其核心自我评价。5讨论51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在上面的分析中,本研究发现,对于青少年而言,男性比女性更为积极的评价自我。本研究认为,这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在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中,男性应该更具有竞争性,也应该表现出坚强与聪明,并且胜过别人;而女性则应该表现出温柔、关爱他人以及合作的行为;在整个社会化的过程中,男性与女性总会受到这样区别性的文化期望,因此,在生活与工作中,男性会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而女性则更为谦虚或者保守地评价自己。其次,男性可能更为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优点,而女性则不同,她们更倾向于客观地认知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在量表测量时,男性更可能报告较高的分值。同时,本研究发现,在肥胖感上的感觉肥胖维度上,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减肥欲望维度上,两者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这一点与阙敏,2007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媒体宣传中(如广告与时尚的宣传),男性要表现出有能力的一面,并且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而女性则要表现出漂亮的外表、性感、温柔与体贴的一面,因此,女性要比男性更为关注自己的体型与体重,即使认为自己的不超重或不肥胖的情况下,女性也更倾向于要求自己拥有更为苗条甚至是“骨感”的身体外形,所以,女性的减肥欲望更强。最后,本研究发现,在羞耻感的身体羞耻维度上,女性要显著高于男性。在羞耻感的其他3个维度上,男性青少年与女性青少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同样可以由上述的原因加以解释,即对于女性青少年而言,由于文化的要求,她们比男性更为注重自己的身体形象,所以更倾向于体验于身体形象不够好而带来的羞耻感。52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核心自我评价、肥胖感与羞耻感上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对于青少年而言,其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有显著的差异,青少年从初中年级到高中年级时,其核心自我评价是缓慢上升的。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在生理上更为成熟,他们的活动范围会不断扩大,也有更多的机会来自己安排日常活动,而不是受到老师与父母的约束与管教,因此,他们更为自信,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而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家长与老师对他们有较多的照顾或者约束,他们自由探索环境的机会较少,能够探索的范围也较小,所以有较低的核心自我评价。38同时,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肥胖感的两个维度上皆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是因为,个体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非常关注,在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