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特殊儿童行为管理,主要内容,行为的涵义、分类以及行为的特点行为改变技术的产生背景、界定以及其特点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领域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操作原则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第一节行为及其特点,一、行为的涵义(一)行为的界定1.传统行为论者如华生与斯金纳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内隐性的心理结构、意识过程以及记忆、心像等,都不被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行为。2.新行为论者如赫尔与托尔曼等将行为的定义放宽,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之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过程;因而中间变项、中介过程、假设构念等概念都在考虑之内。,3认知论者将行为视为心理表征的过程,对外显而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太重视;其所研究者集中在注意、概念、信息处理、记忆,问题索解、语言获得等复杂的心理过程。4行为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广义用法,已包括内在的、外显的、意识的与潜意识的一切活动。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行为是指机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环境两者互动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二)促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1生理成熟与衰退世界上所有动物都有一种使得种族延续的循环活动,人类也不例外。2偶发事件疲劳、疾病、药物、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等都会导致个体的行为发生变化。3学习学习是影响个体行为的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反复地练习或经验学习会引起行为发生改变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改变具有相对的持久性对人类而言,学习就是生活,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习。人类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不良行为,增进自身的社会适应功能。,二、行为问题的产生,(一)适应与发展1.适应适应:通常是指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顺应。这个概念包含着两个稍有差别的意思。第一,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的过程。第二,适应是指个人环境关系的一种状态,即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适应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综上所述,适应是个人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因此,个体的适应主要是指个体对现实生活环境的适应。,2.发展,适应和发展无法分开,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心理学中,发展指的是个体的身心机能及其品质在时间上的变化(积极变化)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生长和成熟;另一方面的发展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发展和适应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个体适应与发展中出现的行为问题教育条件的好坏以及童年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生活环境、教师态度、学业以及同伴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时,个体就会成长为能自我克制,容易与人相处,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乐于工作以及享受生活的人。但是当这些因素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时,个体就容易成为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或退缩,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患得患失的人。,三、行为的分类,人类的行为可分为两大类: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正常行为:通常是指那些普通人能做到的,与个人的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体相适应;并与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基本相符合的行为。不正常行为:也称异常行为、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一般指那些和普通人的行为相比,在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处于许可范围之外的行为,例如,多动、缄默、逃学等。借助行为改变,正常行为可以进一步得到维持与加强,而对于不正常行为则能有效加以减弱或消除。,四、行为的特点,(一)行为的特点人类的行为,不论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都具有如下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2.行为具有可塑性3.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5.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6.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7.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8.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二)行为举例,普通行为:例:玲玲坐在书桌前做数学家庭作业这是行为,因为做作业时用笔写字(1)是一种行动;(2)写字的姿势通过训练可以改变;(3)写字的姿势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不变的;(4)具备自然尺度(写字频率、写字的持续时间);(5)是可观察和测量的;(6)对环境产生影响(在作业本上显示出汉字和数字);(7)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先前已经学会了写字);(8)写字的姿势、方式是公开的。,分析实践:小雨早晨起床后自己刷牙小雨早晨起床后,走到盥洗间准备自己刷牙。他先从牙缸里拿出牙膏和牙刷,然后拧开牙膏的盖子(2秒钟拧了4下),接着把牙膏挤到牙刷上,当牙膏挤好后,他又把牙膏的盖子拧上,把牙膏放在一边,拿起牙缸开始接水,问题行为:例:旦旦躺在摇篮里大声哭闹旦旦躺在摇篮里大声哭闹,于是她的母亲抱起她,给她喂奶。这个行为具有上述所有的八个特征(是具有自然尺度的行动,是可以改变的,是相对稳定的,是公开的、可被他人观测的,对环境产生某种影响,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所不同的是哭闹行为的影响是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她的妈妈回应的方式是抱起她并给她喂奶。过去每次哭闹行为发生时,都带来妈妈抱起和喂奶的结果。这样,当旦旦饿了的时候,哭闹行为就继续出现。这里,在哭闹和母亲喂奶的行为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实践:小华语文作业迟交了一天小华因为星期天晚上看电视睡晚了,星期一早晨没能按时起床,结果上学迟到了。她跟班主任解释是因为早晨起床后肚子痛,妈妈带着去医院看病,所以才来迟了。老师接受了她的解释,并且还在班上表扬小华带病坚持到校上学。星期三早晨小华上学又迟到了,她告诉老师,因为自己吃完早饭后肚子痛的非常厉害,又上医院了。老师又接受了她的解释,也没有给她任何惩罚,并且又在班上表扬了她,让其他同学向小华学习,生病也要坚持上学。,分析实践:丽丽在课堂上捣乱丽丽是一个6岁的智障儿童,在培智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当老师正在帮助其他学生而注意不到她时,丽丽就开始用手敲打桌子和邻座同学并尖叫。只要丽丽一尖叫,老师马上就停下手里的事,过来哄她。老师让她安静下来,并且表扬她很乖很听话,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第二节行为改变技术及其特点,一、行为改变技术的产生背景如何处理人类适应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如何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障碍?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适应环境、融入社会?.正是在这一系列需要的呼唤中,行为改变技术孕育而生了。20世纪50年代:强调科学研究、重视成果应用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behaviormodification(行为改变)这一个专业术语,最先出现在美国学者华生196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上。1965年乌尔曼与克拉斯纳合作、出版行为改变的个案研究、行为改变研究,二、行为改变技术的界定,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旨在减少、消除个体不良行为,塑造、增进个体良好行为的各种原理、方法。应用行为改变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三、行为改变技术与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的辨析,(一)行为改变技术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精神分析疗法、患者中心疗法、心理疏导法和行为疗法等多种方法。它是根据心理学原理,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改变患者的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使之获得康复的一类治疗方法的总称。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以患者内隐的心理冲突为对象如精神分析疗法、患者中心疗法以及疏导疗法等;另一类则以患者的外显的失常行为为对象,对异常行为进行直接治疗,如行为疗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为改变技术,就属于这一类心理治疗。,(二)行为改变技术与行为治疗,行为改变技术与行为治疗的区别:1.准确地说,行为改变技术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凡是系统地应用了行为原理来处理人类的行为,并使行为发生变化的,都可称之为行为改变技术。它包括行为的养成、维持、削弱与消除三个方面。而行为治疗则是一个较为狭义的诊疗性术语,系指应用行为原理去处理儿童或成人的各种心理障碍或失常行为等。可以说,行为治疗只是行为改变技术的一部分。,2.行为改变技术概念主要由从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其他行为科学工作的教师、心理学工作者所使用。而行为治疗术语则主要由那些从事医学诊疗工作的临床精神病医生或临床心理学专家所采用。3行为改变技术概念多为美、洲国家所接受,而行为治疗术语则在欧洲国家较普遍使用。,四、行为改变技术的特点,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积极应用实验心理学的原理注重客观系统的行为处理方法强调分析当前环境事件并重组个体的环境以解决个体问题、增进个体社会适应为最终目标,第三节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有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对行为改变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该领域中的重要人物、出版物和组织。对行为改变技术所基于的科学原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有:巴甫洛夫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效果定律的描述;华生行为可观测性、行为都是受环境事件所控制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并将行为分析的原理应用于人类行为,他的工作构筑了行为改变学的基础。,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创建了很多专业组织、科学刊物,出了很多论著。,此图显示了行为改变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从20世纪30年代斯金纳对行为原理的基础研究开始。此表包括了主要的书籍、杂志和专业组织。SEAB=行为实验分析协会,JEAB=行为实验分析协会杂志,AABT=行为治疗发展协会,JABA=应用行为分析杂志。,(一)国外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行为改变技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工作。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生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并首次提出“消退”、“类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等概念。巴甫洛夫的研究启发了美国的研究者们,桑代克就是其中的一个。桑代克让饿猫学习打开门栓取食的迷笼实验(PuzzleBox,1898),开创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1.20世纪20-40年代行为改变技术的产生,20世纪20年代1920年,华生雷诺通过配对呈现小白鼠和锤打钢棒发出的尖锐噪声,使11个月的小男孩艾伯特(Albert)养成对小白鼠的惧怕,从而证明,婴幼儿的惧怕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获得的。1924年,琼斯借助“引导条件反射法”、“社会模仿法”等,帮助一个34个月的男孩彼得(Peter)解除了对小动物(如小白兔)的惧怕反应。这一实验报告,成为行为疗法的一篇经典作品。这一时期也就成为行为改变技术的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30年代,由于斯金纳的加入,行为改变技术逐步在发展。他以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研究。1933年出版有机体行为的实验分析。30年代末,提出强化与消退概念,并有个案研究证明,正强化和消退可以使行为朝满意方向改变。在20年代后的将近二三十年期间,有关行为治疗的研究和发展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中断时期,弗兰克斯(Franks)称这一阶段为行为治疗的“休耕期”。,20世纪40年代1943年,赫尔出版行为原理,认为学习就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活动历程。后来道拉德和米勒(Dollard&Miller,1950)使用他的观念来解释精神分析疗法的各种现象,并出版人格与心理治疗法专著,被认为是行为治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48年以后,斯金纳一方面采用鸽子继续开展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另一方面又与林斯利、法斯特和所罗门等人合作,在医院设置实验室,研究如何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去矫治精神病患者。1949年,索尔特出版了条件反射疗法一书,其内容已接近于今天的行为疗法,而且在理解和治疗病人方面,更直接地运用了巴甫洛夫的应答性条件反射原理。,2.20世纪50-70年代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50年代,是行为改变技术的重要历史性发展时期,它已扩展为国际研究,同时在3个国家出现:在美国,斯金纳和他的同事继续从事操作性制约研究;在南非,沃尔普进行系统脱敏法的开始工作;在英国,艾森克由于对传统心理疗法不满,从而推动行为改变技术运动。,在美国1950年,凯勒和舍恩费尔德写了一本心理学原理的导言性教材,对行为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1953年,斯金纳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解释基本行为原则如何影响人们在各种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行为。1953年,林斯利、斯金纳和所罗门等3人在一所医院里,应用操作性制约原理去治疗精神病患,开始采用行为治疗(behaviortherapy)一词,并将其意义界定为:“应用制约学习原理去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后来,这一术语逐渐在巴甫洛夫赫尔沃尔普学派中推广。,1955年,格林斯藩(Greenspuon)证明:一个简单的社交语言(如唔!唔!)能够影响大学生说某种类型的言词。1956年,斯金纳和他的两个研究生阿斯林(Azrin)和林斯利(Lindsley)研究发现:用豆形胶质软糖作为强化物,能够使小孩合作玩简单的游戏。其中每个实验都证明以可预见的方式,影响人类行为的结果。1959年,艾伦(Ayllon)和迈克尔(Micheal)发表了第一篇涉及实际应用报告,证明工作人员如何能够应用增强、削弱、逃脱或躲避制约等程序改变行为。,总之,行为改变技术在美国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代表人物应首推斯金纳。斯金纳对行为改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有:(1)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有关操作性行为的理解和矫正很有帮助;(2)倡导了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与概念,即斯金纳所称的“行为实验分析法”。斯金纳的这些贡献对行为改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南非在南非,对行为疗法最感兴趣、研究最力、贡献最大的是著名神经精神病医生沃尔普(JWolpe)。他的工作的进行,主要借助于巴甫洛夫、赫尔、华生和琼妮及谢灵顿(Sherrington)的研究结果。自1947年起,沃尔普用猫做实验对象,开始了自己的“实验性神经官能症”实验研究,提出“系统脱敏法”原理。1958年,沃尔普在总结了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相互抵制心理治疗一书,总而言之,沃尔普在行为治疗的实验研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有:(1)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动物的各种神经症行为确实是习得的行为;并进而推论,人类神经性焦虑和恐惧也是习得的。因此,他坚信学习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2)他开创性地使用了“相互抵制原理”和“系统脱敏原理”来治疗人类神经官能症,运用肌肉松弛法、肯定反应和性欲反应来矫治焦虑、恐惧、过度紧张、人际关系障碍以及性行为不适等,取得了远比传统精神分析疗法好得多的疗效。,在英国在英国,推动行为改变技术发展的代表人物首推艾森克。二战结束后,艾森克和夏皮罗带领一个临床研究小组在精神病研究所和曼斯里医院一面着手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以实验的方式,将学习原理应用到个别案例的治疗中去。1952年,艾森克发表文章心理治疗法的效果:评价,针对反社会行为,艾森克创立了“对抗性条件反射法”又称“厌恶疗法”。1959年,艾森克发表论文:学习理论与行为,首次在英国介绍“行为治疗”这一专门术语,并抨击心理分析论。,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是行为改变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帕特森称这段时间是行为改变技术发展中的“大喊大叫”年代。这一阶段,出现了文献大突破,有关论文和专著急速增多,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延伸,临床治疗策略不断创新,应用领域日益扩展。1960年,艾森克出版著作行为疗法和神经机能病。书中病例都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相互抑制和条件反射原理。行为疗法的反应性制约作用研究方向,有时被认为是沃尔普艾森克学派。1961年,艾伦和阿兹林在伊利诺州的安娜州立精神病院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疗法实验研究,发展了代币制原理。,1961年,凯勒到巴西旅行,在那里首次开设操作性条件反射课程,同时和巴西同事布拉兹林(Brazilian)首创PSI(Personlizedsystemofinstruction),这是一种改变大学教育,用于大学教学的行为改变技术。1963年,艾森克和他的同事主办了行为治疗领域中的第一本杂志行为研究与治疗,该杂志后来成为致力于推广行为治疗的学术刊物。1968年,在美国还出版了应用行为分析杂志,作为传播和推广行为分析方法的学术刊物而出版。在60年代,沃尔普移居美国,在Temple大学开始一项计划,按他自己对行为治疗的特有观点训练治疗者。,60年代后期,操作性制约研究方向在整个北美洲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一些大学建立了训练中心,许多大学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至少12门行为改变技术课程,并且把它应用推广到正规的学校环境、大学教学工作、家庭和其他人类环境中。60年代,行为改变技术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还出现了两项新的突破。即认知行为改变理论的诞生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出现。,认知行为改变理论成果:1962年,埃利斯开创了“理性情绪疗法”;1965年,霍梅提出了“内隐操作控制法”;1966年,柯蒂拉创用“内隐敏感法”等。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者主要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他在6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创造性地运用了社会学习理论来阐明行为改变的观念,如:1963年,出版社会学习与人格;1969年出版行为改变原理等。,20世纪70年代70年代,行为改变继续迅速发展,其范围和影响不断增长。与60年代相比,它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向”。这主要体现在:(1)行为改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有机体的“内部”,开始重视研究行为变化过程的自主联系和神经学功能。1972年,米勒开创生物反馈疗法,该法通过条件反射教会“内脏学习”,让个体学会有意识控制自己的心跳、血压、呼吸、脑电波、皮肤电、胃肠蠕动以及肌肉活动等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血管、消化道、情绪紧张、癫痫发作、头痛等疾病的目的。,1976年,贝克著书推广其“认知疗法”。1977年,梅成保著书倡导其开创的“自导训练法”。这两者都是认知行为改变技术取得新进展的成功范例。(2)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开始对生态关系,给予更大的注意,如鼓励节省能源、控制乱倒垃圾、奖励公众多使用公共运输工具等,而且更倾向于广阔的社区教育和预防计划,并获得相当成功的应用。,(3)行为改变技术开始广泛地用于训练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以及其他非专业人员,并越来越多地用来训练那些和他们的学生一起使用“代币制”等方法来管理教室的教师。(4)为了推动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70年代有两大国际组织相继在美国成立,它们是行为治疗促进协会和行为治疗研究会。前者还出版了自己的杂志行为治疗。总之,70年代是行为改变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的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期。,3.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为改变技术的完善与成熟80年代,行为改变已逐渐变成心理学家用来处理儿童及成人问题的主要方法。例如,在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资助的有关心理一社会治疗研究论文中,约有70属于行为治疗的研究计划,约有59的美国儿童临床心理学者倾向于采用行为治疗方法来处理儿童的问题,而愿意应用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来处理儿童问题的只占39。这一时期,有关行为改变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发表的有关学术报告以及出版的专著越来越多,学术会议的召开日渐频繁。,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中的心理学、精神病学、特殊教育、幼儿教育、企业管理等专业,以及各级师资培训计划,几乎都将行为改变列为必修课。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行为改变技术在近30年来已被应用于各种人类社会的问题。概括地说,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体现了如下特点:(1)从关注矫正个体不良行为到重视塑造和增进良好行为。(2)从关注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到重视内在认知的多因素的改变。(3)从关注个体行为的改变到重视群体行为的改变。(4)从应用在特殊机构扩展到普通场合(如普通学校)。,(二)我国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我国行为改变技术发展的整个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1.1978年以前空白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引进了程序教学,并做了大规模的实验研究;70年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程序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自学辅导的新教学体系;后经反复验证,表明新教学体系效果显著,但此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行为改变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1978年以前,虽然在临床医学中也有过一些以解释、安慰或疏导为主的支持性治疗措施,但根本谈不上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由于心理治疗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因此,行为改变技术在我国的程序教学以外的领域起步艰难,发展缓慢。,2.1978-1985年准备阶段1978年以后,随着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在我国逐步开展,一些心理医生率先在医院开展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尝试。如苏州市广济医院马维贤医生采用暗示疗法治疗多种精神疾病,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医生开创疏导疗法来处理各种心理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团校〔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招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考核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研究生秘书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中国人保财险开封分公司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辽宁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秋季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掌握现代文学研究
- 丽晶品牌全面解析
- 生物等效性法规更新-洞察及研究
- 手指点画绿萝课件
- 机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班组级)(精)
- 电梯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 python校内选拔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综合培训试题(附答案)
- 储能电站项目实施方案
- 墙布工厂工程定制方案(3篇)
- 2025年工勤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鲜的牛肉采购合同范本
-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