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9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_第1页
2016学年9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_第2页
2016学年9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_第3页
2016学年9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_第4页
2016学年9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学年9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活动时间:2016.09.14活动地点:教室活动形式:班会主办单位:肇庆市第九小学活动对象:全校学生登革热预防因季节气温逐渐升高及降雨量增多,进入了登革热高发期,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对全校学生开展了登革热预防教育活动以普及登革热预防知识,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一、 目标: 1、向学生介绍登革热的传染原因、传播途径以及症状: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以发热、皮疹和出血及轻度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潜伏期314日,平均为4至7日左右。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2.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4天痊愈。 3.重型登革热 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2、向学生传授预防登革热的要点: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涂布昆虫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二、总结: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切实保障了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