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研究_第1页
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研究_第2页
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研究_第3页
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研究_第4页
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内 容 摘 要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关键词:贸易互补性 贸易互补性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The Researchon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ofChina and Southeast AsiaABSTRACTChina and most of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each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two sides gai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acit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intra-industry.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ak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KEYWORDS:Trade complementaritie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Trade complementary index正文目录第一章 前言.1第一节 选题意义.1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现状.1一、双方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2二、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2第二章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4第一节从两个专业术语看贸易互补性.4一、两个专业术语4二、对典型的进出口商品的分析4第二节 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差额来分析6第三节 从产业内贸易来分析.8第三章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的总结和建议.10参考文献.12致谢.13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选题意义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的互补。自然资源是形成产业间互补的主要原因,东盟的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如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出口,而中国的自然资源正逐渐减少,有些资源由于地域关系也不是中国所长,正好可以通过进口,缓解资源压力;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可以和我们交流技术,互补不足。随着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的逐步高涨,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受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欢迎。单就产业结构而言,新加坡可能更希望与中国开展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打开中国的市场;印度尼西亚等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东盟国家,可能更希望来自中国的投资;柬埔寨等欠发达东盟国家,可能更需要与中国合作进行资源开发,需要中国的先进技术。伴随着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将使得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得到发展。仅以消费类电子和电子配件为例,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牞电子产品均为出口的主导商品,并形成了各自的电子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东盟国家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处于相对优势,而中国在家用电器出口方面却占有较大优势。在各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东盟国家工业电子厂商可以在中国找到潜在的巨大需求,同时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也将大量进入东盟国家市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将大大刺激双方的贸易量,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现状东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家集团,其内部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经济结构上,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很相似,又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相同性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但是在动态中的竞争格局中,相互的互补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成为又方贸易高速境长的主要动力。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多边贸易和中国与东南亚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还说明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也正是这种很强的贸易互补性构成了双方贸易持续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年比一年增加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双方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这几十年间,主要是从91年到现今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双边贸易额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双边进出口额从1991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的1303.7年亿美元,以年均22.05%的高速增长,超过了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额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长速度。下表1-1 表1-1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显示了1991年至2005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情况。表1-1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情况年份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中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99179.613571992851655.3199310719571994132.12366.21995184.52808.61996203.92898.81997243.63251.61998234.83239.51999270.43606.32000359.247432001416.15096.52002547.66207.72003782.58512.120041058.811547.420051303.714221.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由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上都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8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以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增长。二、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表1-2 1993年、1999年、2001年东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单位:出口额:亿美元、比重:%)1993年1999年2001年产品出口额比重产品出口额比重产品出口额比重矿产品147324计算机及设备194203机械电器设备1525483木材及木制品103226机械、电器设备171179矿产品446141机械、电器设备56124燃油109114塑料21869油脂3884油脂5254化工产品20966金属及金属制品2453木材5151纸浆及纸10333合计368812合计577603合计2502793资料来源:李光辉,“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从表1-2 表1-2数据来源李光辉,中国与东盟的经贸易关系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之间的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不断优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正是因为贸易上的互补性,才能使双方能够深化彼此间的合作,这也是双边贸易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第二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分析第一节 从两个专业术语看贸易互补性一、两个专业术语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说明该国某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该国在这类商品的出口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则相反。二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指出口国在某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与进口国在这类商品上的比较劣势的乘积。当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不一致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小。一般来说,如果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值大于1,我们就可以判断两国之间在商品上存在着贸易互补性;如果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值小于1,则结论相反。二、对典型进出口商品的分析一能源、资源性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表2-1 数据来源:郑晓辉,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东盟主要产油国原油和主要产气国天然气出口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见下表表2-1东盟主要国家的原油和天然气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情况原油产品天然气产品年份文莱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2000N/A463188076N/A9572922001102745122007440978503022002119546621807943009542862003146152725611137909213072004N/AN/A235153N/A280365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通过表2-1们可以看到,在原油产品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方面,文莱都是显性比较优势最高的国家,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远远大于1,在出口上显示了很强的比较优势。原油、天然气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就占到了该国出口份额的9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是该国的经济支柱可见一斑。越南原油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也很高,2000年至2002年每年的数值都超过了4,2003年达到了5.27。原油产品的出口一直是越南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其出口份额常年保持在20左右,是该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印度尼西亚方面,天然气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数值要远高于其原油产品的指数值,表明该国在天然气出口上的竞争力更大。马来西亚原油产品在2000年至2002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小于1,到了2002年之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逐渐增大并超过1,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则在几年之中都保持了2至3左右的水平,2004年更是增加到3.65。从我国进口能源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原油商品进口方面,我国原油进口的需求也是逐年增长。这表明:我国在原油产品的进口方面是处于比较劣势的,而且这种比较劣势在近几年逐渐地明显。这刚好和东盟主要国家原油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较大,出口比较优势明显相对应。结合各国原油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和中国原油产品进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与东盟主要产油国在原油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见下表2-2数据来源:郑晓辉,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表2-2 中国与东盟产油国的原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年份文莱越南印尼马来西亚2000N/A584423680962001106746882286076820021229479802410811200319467024341014792004N/AN/A45872996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通过表2-2们可以看到:在双边原油产品的贸易方面,除了我国同马来西亚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小于1之外,我国同东盟四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是显著大于1的。我们可以做出推断: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在石油特别是原油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可以在这一领域深化和扩展彼此间的合作。二橡胶及其制品互补性分析下表2-3数据来源:郑晓辉,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在天然橡胶产品出口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同中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表2-3 东盟主要国家的天然橡胶贸易指数分析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年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与中国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与中国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与中国贸易互补性指数20003717846242355111662652001395283427215741099232200239689144658772178829620033983124428008751030322200460131445493010452215398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从表2-3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天然橡胶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很高,表明三国在天然橡胶产品的出口方面显示了很强的比较优势。其中,泰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最高,其次是印尼和马来西亚。三工业制成品分析在中国同东盟工业制成品的双边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已经成为彼此之间贸易的第一大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在1999年和2004年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4和57,年平均增长率为45.7,超过了所有商品贸易的增长率。表2-4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机电产品的贸易情况。表2-4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的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中国从东盟进口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中国从东盟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200110069548109444712002128543161516200316638538267856620042366552365758820053045547263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从表2-4的情况可以看到,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在双方近几年来的贸易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还是从中国从东盟的进口来看,机电产品都是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商品。每年占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总额和中国从东盟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超过了50,产业内贸易的现象十分明显。第二节 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差额来分析以下表 2-5 数据来源:何正全,中国与东南亚贸易逆差分析是选取中国对东盟国家19902005年贸易差额共 16年的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 ,从总体来看 ,中国对东盟从 1993年开始一直保持着贸易逆差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贸易逆差为 5位数的是 19941997年 ,贸易逆差为 6位数的是 19982002年 ,贸易逆差为 7位数的是 20032005年 ,所以从总体来看 ,贸易逆差有扩大的趋势。具体看每个国家 ,则差别很大 ,中国对东盟新成员1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16年以来一直保持贸易逆差。对文莱、菲律宾整个 20世纪 90年代都保持着贸易顺差 ,但从 2000年开始却一直保持着贸易逆差。对泰国 1996年以前一直是顺差 ,自 1996年起连续 10年是贸易逆差 ,且逆差值越来越大。对新加坡 16年的贸易中 ,有 10年是顺差 ,6年是逆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1993年和 1994年中国对东盟贸易差额波动较大。1992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顺差5732万美元 , 1993年一下子变成贸易逆差 131250万美元 ,差额为 136982万美元。到了 1994 年 贸 易 逆 差 却 突 然 减 少 到46090万美元 ,差额为 85160万美元。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中国一下由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的呢?表2-5 中国与东盟贸易差额统计表国家年份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东盟19904411194650870-42422375-5014912507112408452444978029199184218025169-92220893-276111230195165426151057310921992514127901259-1082822417-18466544579494470273365573219931064159871911-759683361-379686784-400651490315336-13125019941626225773427-537343159-504372032866392948815022-4609019953445468294590-614024132-7896175437102811409838823-3710219963844383715650-852401852-872836425814829-6353453367-9971919973332496713068-832591711-57322101277-14142-5128472264-291341998913456826551-12848993-10716298921-29425-12647381107-1639921999810304854854-1271841260-19318447175441132800872000-48333716210457-1340132800-291513-2129170141-21375460811-4840332001-131083631617085-1052184695-298288-3261066243-23767478699-4838602002-220795878622701-1081904466-432209-117492-6234-264225103249-7612272003-278487407026865-1265088704-784552-321414-162108-499893172603-16400812004-203177315042184-959258823-1008868-479072-130687-573893177804-20068012005-154596605350870-86187783-948932-81821511618-617138309256-1962782资料来源:何正全,“中国对东南亚贸易逆差分析”根据国际贸易理论 ,各国利用资源 ,技术或规模效应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采取专业化生产 ,然后通过贸易满足多样化需求就可以为该国带来福利。中国和东盟在自然禀赋 ,生产传统 ,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并且各国基于自身比较优势 ,在东亚产业转移过程中都选择了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出口产业 ,这种出口商品较高的重合度导致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出口竞争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在与东盟的自由贸易中 ,自身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对东盟的出口面临压力 ,而从东盟进口则表现出依赖加强的趋势 ,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 ,必须出现与东盟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现象。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可能会扩大中国与上述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中国与东盟之间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上存在着竞争关系。由于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而且在主要制造业上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明显 ,因此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不会对中国制造业带来大的冲击。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的天然气、石油、木材和粮食的需求将会增加 ,中国与东盟各国结成自由贸易同盟对改善东盟国家的贸易条件有利。由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与中国进口之间的互补性大于中国出口与上述国家进口之间的互补性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关系发展可能会导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逆差扩大。第三节 从产业内贸易来分析产业内贸易体现的贸易互补性以机电产品为例)在这里,得引进一个专业术语那就是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其公式是:产业内贸易指数=1-某类商品的出口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