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水资料.ppt_第1页
农业用水资料.ppt_第2页
农业用水资料.ppt_第3页
农业用水资料.ppt_第4页
农业用水资料.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农业用水,二一年十一月,概述,本次水利普查中农业用水调查的目的是摸清我国各地和各流域农业用水状况。农业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和畜禽养殖用水两大部分。用水数据均为2011年的实际数据。,工作流程,(清查),(台账建设),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农业用水,第一部分:农业灌溉用水,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指标获取,调查表填报,数据分析及汇总,工作流程,提纲,摸清我国各地和各流域农业灌溉用水状况。,1、工作流程,1、工作流程,灌区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指标获取,调查表填报,调查表审核,数据分析及汇总,(台账建设),(县级普查机构),(县、地级市普查机构),(省、流域、中央普查机构),农业灌溉用水通过灌区用水调查获得。,2、调查对象确定,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收集现有灌区名录,对于边界不明确的灌区(如井灌区、井渠结合灌区和南方河网灌区),以行政村为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灌区处理,整理后形成灌区用水调查对象的初始名录。,组织机构及初始名录确定,2、调查对象确定,跨县灌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规模以下非跨县灌区,逐一调查,典型调查,本次普查以村为单元临时划分形成的灌区全部作为规模以下非跨县灌区处理。,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实例,某县为一普通农业县,耕地面积为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5万亩。根据灌区统计资料,该县灌区用水调查对象的初始名录详细资料见表1,该县灌区分布详见示意图1。,表1某县灌区资料,实例,实例,(1)跨县灌区不论规模大小,一律选取为调查对象,因此跨县灌区G1选取为调查对象;(2)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灌溉面积1万亩的灌区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本县内符合条件的灌区有两个,灌区G2和G3选取为调查对象;,该县灌区调查对象确定过程如下:,(3)规模以下非跨县灌区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由县级普查机构确定,其中:地表水灌区:1520%=3,典型对象不低于3个,选取3个;地下水灌区:1020%=2,典型对象不低于2个,考虑到该类型灌区种植作物类型较多,而且地形和气候差异较大,因此适当增加典型灌区数,最终确定选取4个;混合水灌区:1620%=3.2,典型对象不低于4个,选取4个。,实例,实例,填报跨县灌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的详细情况,生成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Q302。,灌区调查对象选取结果,3、取用水指标的获取,跨县灌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确定为调查对象的灌区均需建立取用水台帐(T301),记录各月的取用水量,以便获取灌区的全年真实取用水量。,取水口和取水量,灌区取水量指灌区各取水口取用的水量,灌区的每个取水口均需填写灌区取水辅助台账表。,县外水,按县境外水源渠系向该县境内输水的分水口(以县界为取水口)水量统计。,从县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取水量按其水源取水口的水量统计。,从地下水含水层提取的取水量均按井口出水量统计。,取水量还应包括用于非农业用水的取水量,利用取水工程从河流、水库、湖泊上取水的灌区取水口取水量,可直接利用河湖开发治理普查的取水量成果。利用电动机、柴油机等动力机械抽取地下水的灌溉水井取水量,可直接利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取水量成果。其余取水口则应建立灌区取水辅助台账表,记录逐次取水量。,取水口和取水量,有计量设施的取水口,准确记录各月取水量(包括水量、流量、水位、取水时间等),并作为取水量统计的依据。无计量设施的取水口,应记录各月取水时间、取水用电量、灌溉面积等用于计算取水量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计算各月取水量。,用水计量点和用水量,渠灌:用水计量点指斗渠入水口。对控制灌溉面积过大的斗渠(大于2000亩),用水计量点可降至斗渠出水口(农渠进水口)。对直接从河道(渠道)、池塘取水到田间的小型泵站,按斗渠进水口处理。井灌:用水计量点指井口。对于井灌区或河网地区,如果存在井群或多个泵站同时协作取水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用水计量点,用水计量点和用水量,用水量计量,灌区取用水台帐表,灌区取水辅助台帐表,灌区用水辅助台帐表,实例,某灌区有24个斗渠进水口,其中斗5、斗9、斗15、斗20和斗21有计量设施。现以“斗20”为例,斗20灌溉面积800亩,种植作物为水稻,该斗渠进水口有计量设施,采用测水位,推算流量和水量的方法,2010年某次用水从5月10日10:00点整到5月13日16点整,历时78个小时,在用水过程中,测量了8次水位,详细记录如表所示。,实例,测水位,推算流量本次用水共记录8次水位,有4次为0.6米,4次为0.7米,其流量可以根据流量与水位的关系图获得(注意:水位测定的时间间隔尽量一致)。推算平均流量计算8个流量的算术平均值:平均流量=(0.300+0.375+0.375+0.300+0.300+0.375+0.375+0.300)/8=0.3375(m3/s)推算用水量本次用水时间=783600=280800(s)用水量=平均流量时间=0.3375280800=94770(m3)其中:89770m3用于浇灌水稻800亩,为耕地灌溉用水;5000m3用于供给纺织企业,为非农业用水。,本次用水的用水量(斗20)计算过程如下:,实例,该灌区5月份本次用水量(全部斗渠)汇总,有计量斗口用水量有计量斗口用水量=(斗5+斗9+斗15+斗20+斗21)用水量无计量斗口用水量无计量斗口用水量=其余19个斗口用水量合计用水量合计用水量合计=5个有计量斗口用水量+19个无计量斗口用水量,该灌区每次灌溉用水量采用上述同样方法计算,该灌区所获得的各月用水量结果直接填入台账表T301,4、调查表填报,所有跨县灌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和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均需填报灌区用水调查表(P303表)。有灌区管理机构的灌区,其用水调查表由灌区管理机构人员填报。没有灌区管理机构的灌区,其调查表由县级普查机构的普查员或普查员指定的灌区相关人员填报。跨县灌区调查表由县级普查机构与跨县灌区管理机构协商填报。,调查表填报步骤及说明,1.统计汇总台账表数据。尽量在填写调查表之前与灌区管理机构负责人沟通灌溉面积、取用水量等信息;2.填写调查表;3.调查表复核人一般为普查员;由普查员直接填报的调查表,复核人为普查指导员或其他普查员。审核人一般为普查指导员;复核人为普查指导员的调查表,审核人为普查机构指定的其他普查指导员。调查表必须由填报人、复核人和审核人签字认可。,4、调查表填报,灌区用水调查表,调查表填报说明,灌区基本信息,按照两部分组成填写,第一部分填写整个灌区的名称,第二部分填写该县名称。如海南省临高县在松涛灌区部分的名称填写为“松涛灌区临高县”。应与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中的名称一致。,按照灌区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本次以村为单元临时划分形成的灌区则以所在乡镇、村组名称作为灌区名称。应与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中的名称一致。,灌区代码,与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中的编码。,灌区所在地,一般填到乡(镇)名称为止;灌区跨多个乡(镇)的,可填到县(区、市、旗)名,而不填乡(镇)名。,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由普查机构填写。,是否跨县灌区,根据调查对象名录,如果该灌区为跨县灌区,在“是”前打“”,否则在“否”前打“”。,是否规模以上灌区,如果该灌区为非跨县灌区,则填写此项;根据调查对象名录,如果该灌区为规模以上灌区,在“是”前打“”,否则在“否”前打“”。,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填报说明,所在水资源三级区名称,所在地普查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采用的分区填写。,所在水资源三级区代码,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填报说明,灌区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定义及规定:指利用灌溉工程设施,2011年实际进行灌溉的耕地面积。在同一亩耕地上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一亩统计。灌区内同时拥有耕地和非耕地时,应逐项填写;填写灌区本县境内的耕地(包括水田和水浇地)灌溉和非耕地(林果、牧草、渔塘)灌溉/补水面积;如灌区专项普查中有该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统计,则该项应与其保持一致;灌溉面积以万亩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调查表填报说明,灌区2011年取水量,渠系引入县内灌区水,指县内灌区从主水源渠系分水口引入的水量,以分水口的计量数统计;,当地水库、塘坝水,指从本县水库和塘坝中引入灌区的水量。以水库、塘坝取水口计量数统计。,调查表填报说明,灌区从主水源渠系引入本县的水量、当地水源的取水量,应根据灌区取用水台账表(表T301)的数据填写。取水量以万m3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当地河流湖泊水,指直接从本县河流湖泊中引入灌区的水量。以河流湖泊取水口计量数统计。,地下水,指灌区以凿井方式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用于灌溉的水量。以井口计量数统计。,其他水,指灌区直接利用的上述水源以外的灌溉水,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和矿坑水等。,调查表填报说明,调查表填报说明,灌区2011年用水量填写整个灌区在本县境内的耕地灌溉用水量、非耕地灌溉用水量和非农业用水量(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应根据灌区取用水台账表(表T301)的数据填写。由灌区渠系供给的非农业用水量按其计量口统计。用水量以万m3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耕地灌溉用水,非耕地灌溉用水,非农业用水,指水田和水浇地的灌溉用水总量。水田的灌溉用水包括水田的泡田用水和洗盐用水。,指林果、牧草和渔塘等的灌溉/补水用水总量。渔塘补水指人工渔塘的补充用水,不包括天然河湖和水库的养殖用水。,指除上述灌溉用水以外的用水,包括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的总量。,调查表填报说明,调查表填报说明,数据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调查表的必填项目填报齐全,填报数据的计量单位和小数点符合规定要求;调查表中相关各方是否已按规定签字,联系电话号码是否正确;总灌溉面积=耕地灌溉面积+非耕地灌溉面积;用水量=耕地灌溉用水+非耕地灌溉用水+非农业用水;取水量=渠系引入县内灌区水+当地水库塘坝水+当地河流湖泊水+地下水+其他水;取水量用水量。,基本要求:,数据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单位:主要看有没有“万”字,调查表填报说明,数据合理性,灌区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单位为万亩不为亩;灌区2011年取水量和灌区2011年用水量单位为万m3不为m3。,耕地亩均用水量=耕地灌溉用水量/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取值范围:0-3000m3/亩。,5、审核、分析及汇总,各级普查机构的职责分工,县级普查机构逐一对调查表进行质量控制、合理性分析,包括完成调查表数据的登记、录入、分析、审核、反馈、上报和核查。地市级普查机构再次逐一对调查表进行质量控制、合理性分析,包括对调查表再次逐一进行分析、审核、反馈、上报和核查,并组织跨县(非跨地市)灌区管理机构汇总全灌区用水。省级普查机构主要负责调查表的数据分析和汇总工作,组织省内跨地市灌区管理机构汇总全灌区用水。流域普查机构和中央普查机构对省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汇总表进行审核分析,分析各省单位用水指标,评估各省的用水指标差异是否合理。汇总形成各省、各水资源一级区(各流域)、各水资源二级区、各水资源三级区协调一致的成果。,调查表审核,县普查机构,各调查对象的调查表上报后,县级普查机构需填报调查表中的编码、水资源三级区分区和代码、行政区划代码等,并需要对调查表逐一进行审核,分别评估调查数据填报的质量。然后用计算机登记、录入所有的调查表。,调查表审核,全面性审核:与调查对象名录表对比,是否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提交了调查表。完整性审核:针对提交的调查表,检查是否填写了全部必填项。异常性审核:调查表中的有些数据和实际明显不符,如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一般在03000m3/亩之间,如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可能是计量单位错误、小数点错误,则应认真核实台账表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修正。,审核内容,调查表审核,规范性审核:调查表中填报的数据应符合规定的类型。逻辑性审核:主要审核调查表中的表内、表间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要严格对照每张调查表后的主要指标审核关系,对每个指标认真审核。,审核内容,县级普查机构对存在问题的调查表进行反馈,由调查对象重新复核修改并上报。最后,将通过合理性检查和审核过的用水调查表报送地市级普查机构。,调查表审核,地市级普查机构,地市级普查机构收到跨县(非跨地市)灌区用水调查表后,应组织相应的灌区管理机构,对各县上报所属灌区的灌溉面积、渠系分水口引水量、灌溉用水量等指标进行汇总和复核,保证整个灌区的灌溉面积与各县上报面积之和的协调一致、以及灌区主水源的取水量与各县分水口引水之和及渠系输水损失协调一致,最后形成全灌区的用水汇总表(H301表)。建议在各县填报灌区调查表的过程中,应与灌区管理机构及时协调相关数据,确定各方认可的数据,降低协调和复核难度。,地市级普查机构收到县级上报的灌区用水调查表后,应再次按照上面的原则对调查表逐一进行审核。存在问题的调查表应反馈回县级普查机构,由县级普查机构进一步检查核实并重新上报。地市级普查机构将审核后的调查表上报省级普查机构。,跨县(非跨地市)灌区用水汇总,用水量的分析与汇总,省级普查机构,省级普查机构收到灌区用水调查表后,主要开展四个方面工作:,省级普查机构收到跨县(跨地市)灌区用水调查表后,应组织相应的灌区管理机构,对各县上报所属灌区的灌溉面积、渠系分水口引水量、灌溉用水量等指标进行汇总和复核,最后形成全灌区的用水汇总表(H301表)。建议在各县填报灌区调查表的过程中,应与灌区管理机构及时协调相关数据,确定各方认可的数据,降低协调和复核难度。,跨县(跨地市)灌区用水汇总,在农业灌溉用水的分析和汇总中,将跨县灌区和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的数据进行整合,统称为规模以上灌区。,耕地灌溉用水调查分析,耕地灌溉毛用水量,纯耕地灌区,灌区用水调查表中的取水量即为该灌区耕地灌溉的毛用水量。,非纯耕地灌区,取水量并非全部用于农田灌溉,有部分用于林果灌溉、牧草灌溉、渔塘补水、非农业用水等。按灌区用水调查表中耕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从总取水量中采用相同比例估算用于耕地灌溉的取水量。,耕地灌溉净用水量,定义,指灌区斗渠进水口实际引入耕地的水量,应直接采用灌区用水调查表中的数据。,耕地灌溉单位面积毛用水量=农田灌溉毛用水量/农田实灌面积耕地灌溉单位面积净用水量=农田灌溉净用水量/农田实灌面积,耕地灌溉用水调查分析,指标合理性分析,耕地灌溉用水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水资源条件、取水水源类型、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管理水平等,可参考当地发布的用水定额分析其亩均用水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耕地亩均用水量大致范围:水田亩均用水量上限为3000m3,水浇地亩均用水量一般在800m3以下。,对于偏离合理范围较大的灌区应进行重点分析和检查核实,对于完全不合理且无法核实的灌区可以舍弃。,非耕地灌溉用水调查分析,非耕地灌溉毛用水量,对于纯林果、牧草、或渔塘灌区来说,灌区用水调查表中的取水量即为该灌区的毛用水量。对于综合灌区来说,非耕地灌溉用水的毛用水量可按灌区用水调查表(P303表)中相应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从总取水量中采用相同比例估算。,非耕地灌溉净用水量指灌区斗渠进水口(井口)实际用于非耕地灌溉或补水的水量,应直接采用灌区用水调查表(P303表)中的非耕地灌溉用水量数据。,非耕地灌溉净用水量,非耕地灌溉用水量,非耕地灌溉单位面积毛用水量=非耕地灌溉毛用水量/非耕地实灌面积非耕地灌溉单位面积净用水量=非耕地灌溉净用水量/非耕地实灌面积,耕地灌溉用水调查分析,指标合理性分析,对于偏离合理范围较大的灌区应进行重点分析和检查核实,对于完全不合理且无法核实的灌区可以舍弃。,影响因素:水资源条件、取水水源类型、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管理水平等,可参考当地发布的用水定额分析其亩均用水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灌区用水分析表,农业灌溉用水量汇总,农业灌溉用水量由规模以上灌区(跨县灌区和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用水量和规模以下灌区用水量组成。规模以上灌区2011年的实际灌溉/补水面积、毛用水量和净用水量均应直接采用灌区用水调查综合分析表(F303)的成果。规模以下灌区2011年用水量按下式计算:,规模以下耕地(非耕地)毛用水量=规模以下耕地(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典型灌区耕地(非耕地)灌溉的单位面积毛用水量规模以下耕地(非耕地)净用水量=规模以下耕地(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典型灌区耕地(非耕地)灌溉的单位面积净用水量规模以下耕地(非耕地)的实际灌溉面积=全县耕地(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规模以上灌区耕地(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农业灌溉用水量汇总,全县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和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应采用经济社会指标统计表(表10-1)成果。规模以下耕地(非耕地)灌区的单位面积用水量应主要参考灌区用水调查综合分析表(表F303)中规模以下灌区的成果,也可结合灌溉作物组成、灌溉方式、灌区规模的因素略作调整确定。按照以上方法,分别计算规模以下耕地灌溉和非耕地灌溉的用水量,将之与规模以上耕地灌溉和非耕地灌溉的用水量汇总,得出全县、全省2011年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填写全省农业灌溉用水汇总表H303,将其与相关成果比较分析,同时对全省单位面积用水量与当地执行的用水定额比较分析,检查本次成果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成果应核实和调整。,省农业灌水用水汇总表,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农业用水,第二部分:畜禽养殖用水,提纲,工作流程,调查指标的获取,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表填报,数据分析及汇总,摸清我国各地和各流域畜禽养殖用水状况。,1、工作流程,1、工作流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指标获取,调查表填报,调查表审核,数据分析及汇总,(台账建设),(县普查机构),(县、地级市普查机构),(省、流域、中央普查机构),畜禽养殖用水通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调查获得。,2、调查对象确定,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通过收集农业部门资料、污染源普查资料和养殖场实地调查等方式完成。如果养殖场只养殖一种(大牲畜、小牲畜或家禽)畜禽,可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适用规模表直接确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如养殖场同时养殖多种畜禽,可按照大牲畜:小牲畜:家禽=1:5:150的比例统一折算为小牲畜后确定其规模。填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单位名称、单位代码、不同类别的畜禽数量等信息,生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对象名录表Q303。,组织机构、名录获取及调查对象确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对象名录表,实例,某养殖场养殖了22头牛、45匹马、51头驴三种牲畜,这三种牲畜全部属于大牲畜,三种牲畜的总数为118100,该养殖场为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实例,某个养殖场养殖了10头牛、20只羊、50头猪、1550只鸡、1250只鸭,其中大牲畜10头(牛)、小牲畜70只/头(羊和猪)、家禽2800只(鸡和鸭),则需要将其按大牲畜:小牲畜:家禽=1:5:150的比例统一折算为小牲畜进行比较:大牲畜:105=50小牲畜家禽:2800/1505=93.3小牲畜折算后的小牲畜总数为:50+70+93.3=213.3500,该养殖场不属于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3、用水指标的获取,提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对象名录表(表Q303)中规模化养殖场名录,这些畜禽养殖场均需建立用水记录表,记录各月的畜禽种类、存栏数和用水量,填写畜禽养殖用水记录表。,每月的存栏数指每月月底的存栏数,全年的存栏数指每月存栏数的平均值。用水量需根据养殖场有无水表计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有水表计量的年用水量等于年末和年初的水表读数差值,建议每月读取水表一次;无水表计量的用水量可通过每月至少连续3天的平均日取水量推算各月用水量,汇总计算年用水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记录表,4、调查表填报,调查表填报步骤及说明,1.统计记录表数据。2.填报基本情况。填写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代码、编码、单位所在地详细地址等。3.填报2011年存栏数及用水量。存栏数指全年养殖的大牲畜、小牲畜和家禽的存栏数,根据畜禽养殖场用水记录表中各种畜禽的全年数填写。用水量需根据畜禽养殖场用水记录表中大牲畜、小牲畜和家禽的全年用水量填写。,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需填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调查表(P304表)。本表由畜禽养殖场填报,普查员要对表格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有填报内容的调查表都必须由填表人、单位负责人和普查员签字认可,并注明填表日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调查表,基本情况,调查表填报说明,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按工商部门登记或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单位代码,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填报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在填写单位代码时,除填写其所属单位的法人代码外,还应在括号内方格中填写二级单位代码(系2位码),此码由上级单位统一编制。,调查表填报说明,单位所在地,指普查对象生产场所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要求填写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按本二级单位所在地址填写。,调查表填报说明,编码,普查机构填写。与调查对象名录表编码一致。,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由普查机构严格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填写。,所在水资源三级区名称,所在地普查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采用的分区填写。,所在水资源三级区代码,调查表填报说明,存栏数及用水量,调查表填报说明,指2011年养殖场各月存栏数的平均值。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等,小牲畜包括猪、羊等,家禽包括鸡、鸭、鹅等。,存栏数,指养殖场2011年取用的水量,包括自来水及其他水源的水量。用水量以m3为单位,保留整数。,年用水量,调查表填报说明,数据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调查表的必填项目填报齐全,填报数据的计量单位和小数点符合规定要求;调查表中相关各方是否已按规定签字,联系电话号码是否正确。,基本要求:,单位:,存栏数单位为“头”、“匹”、“只”用水量为“m3”,5、审核、分析及汇总,各级普查机构的职责分工,县级普查机构逐一对调查表进行质量控制、合理性分析,包括完成调查表数据的登记、录入、分析、审核、反馈、上报和核查。地市级普查机构再次逐一对调查表进行质量控制、合理性分析,包括对调查表再次逐一进行分析、审核、反馈、上报和核查。省级普查机构主要负责调查表的数据分析和汇总工作。流域普查机构和中央普查机构对省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汇总表进行审核分析,分析各省单位用水指标,评估各省的用水指标差异是否合理。汇总形成各省、各水资源一级区(各流域)、各水资源二级区、各水资源三级区协调一致的成果。,调查表审核,县级普查机构,各调查对象的调查表上报后,县级普查机构需填报调查表中的编码、水资源三级区分区和代码、行政区划代码等,并需要对调查表逐一进行审核,分别评估调查数据填报的质量。然后用计算机登记、录入所有的调查表。,全面性审核;完整性审核;异常性审核;规范性审核;逻辑性审核。(同灌区用水调查表审核),县级普查机构对存在问题的调查表进行反馈,由调查对象重新复核修改并上报。最后,将通过合理性检查和审核过的用水调查表报送地市级普查机构。,调查表审核,地市级普查机构,地市级普查机构收到县级上报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调查表后,应再次按照上面的原则对调查表逐一进行审核。存在问题的调查表应反馈回县级普查机构,由县级普查机构进一步检查核实并重新上报。最后,将通过合理性检查和审核过的用水调查表报送省级普查机构。,用水量的分析与汇总,省级普查机构,省级普查机构收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调查表后,应开展以下工作:,规模化畜禽养殖用水分析畜禽养殖用水汇总,省级普查机构应对逐个养殖场的畜禽及家禽日均用水量进行分析,参考当地发布的用水定额分析其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偏离合理范围较大的养殖场应进行重点分析和检查核实,对于完全不合理且无法核实的可以舍弃。,规模化畜禽养殖用水分析,规模养殖场用水调查分析表,用水量的分析与汇总,畜禽养殖用水汇总,畜禽用水量按下式计算:畜禽用水量(万m3)=畜禽数量(万头)畜禽日用水量(L/天头)365/1000,畜禽数量应采用经济社会指标统计表(表10-1)成果,畜禽日用水量应参考规模养殖场用水调查分析表(F304)成果确定,计算得出各县畜禽用水量,汇总后填写全省畜禽用水汇总表H304。,注意:汇总时家禽的数量、日用水量和家禽总用水量应直接采用F304表的成果,不统计分散饲养的家禽用水量。,省畜禽用水汇总表,回顾,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Q302),调查指标获取,调查表填报,调查表审核,数据分析及汇总,(县、地级市普查机构),(省、流域、中央普查机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对象名录表(Q303),灌区取用水台账表(T301),养殖场用水记录表,灌区用水调查表(P30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调查表(P304),调查对象确定,跨县灌区用水汇总表(H301)、农业灌溉用水调查分析表(F303)和全省灌溉用水汇总表(H303),跨县灌区用水汇总表(H301),规模养殖场用水调查分析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