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姓氏称谓,一、姓氏称谓,(一)姓和氏的区别1.姓是表示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同一家族的标志,是一种族号。姓用来区别不同的家族,百世而不变。最古老的姓:姜、姬、嬴、嫦、嫫、姞。氏是姓的分支,用来区别一家族子孙的不同支系,一传而变也。2.姓是旧有的族号,氏是后起的族号。3.姓用来“别婚姻”,“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氏用来“明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汉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通谓之姓,发展到今天,姓和氏已完全融为一体。,先秦如何称呼妇女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前加以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出嫁以后,在姓氏前加上所出自国的国名齐姜晋姬秦嬴在姓氏前加上国君或卿大夫的姓棠姜(棠公之妻)赵姬(赵衰之妻)(3)死后,在姓上冠以本人或者配偶的谥号:武姜(郑武公妻)敬嬴(鲁文公妃),(二)姓氏的来源,以氏为姓:姬、姒s、姜、任rn、姚等以国名为姓:齐、楚、赵、魏、宋、郑、吴、秦等以邑名为姓:苏、糜以官职为姓:司马、司空、司徒、帅、尉。以职业为姓:陶、卜、乐、屠以谥号为姓:文、武以图腾为姓:龙、牛、马、羊、熊、鹿、骆、鱼等以居地为姓:东门、西门、南宫、池、桥、井等以祖先的字或名为姓:林、孔、高阳以天干地支为姓:甲、乙、丙、丁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三)姓氏的演变与发展,帝王赐姓避讳改姓因祸改姓少数民族改姓。,二、名和字,名是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字由名而生,一般是对名字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互为表里。字最早见于周代。别号:名和字是由长辈所定,号由本人自娶。代称:地望、官爵、排行、祀号。合称: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用的特称。,(一)名,小名(乳名、奶名)阿瞒、溪狗、寄奴、石三伢子仅用于家族内部,偶尔也流行于亲戚或熟友之间。大名(学名、官名)纪昀、毛泽东,(2)名的字数,三代、秦时代取名以单名为主:孔丘、孟轲、庄周西汉,仍以单名为主,但双名开始流行:司马相如、霍去病、董仲舒西汉末年,王莽复古改制,“双名之禁”: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六朝后,双名又开始流行: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3)取名方法,(1)以字辈命名汉末开以行辈命名之风,明清时更以族谱辈次命名,且达到高蜂。双名取一字;单名取偏旁,(2)长幼顺序命名名中含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伯夷、叔齐,(3)五行命名宋开始,以“五行相生”说来表示行辈的命名法。如闰土,(4)出生时间命名,(5)地名命名,(6)出生情形命名,(7)生理特征命名,(8)数字命名宋元时,以父母年龄合计数或出生时祖父年龄命名。,朱重八,(10)祝愿命名,(11)诗句命名钱谦益:“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僧道名的使用,道教不抛弃象征宗法血缘的东西,所以道号可以和姓连在一起称呼。丘处机、王重阳僧人抛弃一切象征宗法血缘的东西,故只有法名而无姓。陈玄奘、沙悟净、鲁智深,(二)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1)同义互训班固字孟坚褚遂良字登善2)反义相对晏殊字同叔韩愈字退之3)近义联想屈原字原,由平而原苏轼字子瞻,倚轼而望,4)同类相及孔鲤字伯鱼孟轲字子舆5)古语活用赵云字子龙引周易“云从龙,风从虎”6)名与字的字形结构相互关联赵佶字吉人刘侗字同人,(一)古人的称谓,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称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屈原,司马迁司马子长,陶渊明陶元亮,李白李太白,杜甫杜子美,韩愈韩退之,柳宗元柳子厚,欧阳修欧阳永叔,司马光司马君实,苏轼苏子瞻,苏辙苏子由。,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李白青莲居士苏轼东坡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杜甫少陵野老王安石半山袁枚随园老人辛弃疾稼轩,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陶渊明:靖节征士,欧阳修:欧阳文忠公,王安石:王文公,范仲淹:范文正公,王翱:王忠肃公,左光斗:左忠毅公,史可法:史忠烈公,林则徐:林文忠公,奸臣秦桧:缪丑,是一种“恶谥”。,5.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杨诚斋(斋名为诚斋)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斋名为惜抱轩)蒲松龄聊斋先生;(斋名为聊斋)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室名为饮冰室)谭嗣同谭壮飞(斋名为壮飞楼)。,6.称籍贯,孟浩然孟襄阳;张九龄张曲江;柳宗元柳河东;王安石王临川;汤显祖汤临川;顾炎武顾亭林;康有为康南海;袁世凯袁项城。,7.称官名,贾谊贾太傅;阮籍阮步兵;嵇康嵇中散;王羲之王右军;王维王右丞;白居易白司马;刘禹锡刘宾客;柳永柳屯田;苏轼苏学士;孙讨虏孙权;文天祥文少保;颜真卿颜太师;杜甫杜拾遗,杜工部。,8.称爵名,诸葛亮武侯;谢灵运谢康乐;魏徵魏郑公;郭子仪郭汾阳;王安石王荆公;司马光司马温公;9.称郡望韩愈韩昌黎;苏轼赵郡苏轼、苏赵郡10.称官地刘备刘豫州;贾谊贾长沙;孔融孔北海;陶渊明陶彭泽;骆宾王骆临海;岑参岑嘉州;韦应物韦苏州;柳宗元柳柳州;贾岛贾长江。,11.“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1)愚,鄙,敝,卑,窃,臣,仆。(2)帝王的自谦词: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5)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小子,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12.古代女子的称谓。,(一)自称1.老年妇女:老身2.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3.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4.寡居太后自称:哀家5.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6.未婚女子自称奴家7.已婚女子称妾,(二)对女子的称谓,1.“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2.“女士”指的是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3.“女流”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4.“女郎”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5.“巾帼”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6.“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7“裙钗”泛指女性8“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9“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10“扫眉才女”指有文采的女子。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貌美女子。15.美丽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16.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17古代贵妇人的称谓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13.“敬称”“尊称”,表示尊敬客气,用于称呼他人,(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人。(8)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14.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古代厨师)师说中的“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柳敬亭传中的“优孟”(古代优伶),(二)特殊称谓,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4.年龄称谓,度: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牙牙:指开始学话的孩子。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童龀chn: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九龄:为9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幼学、外傅之年:儿童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年华”)。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志学之年:指15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指30岁。半老徐娘:女子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杖家之年:指50岁。六九年:即54岁。杖乡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指60岁高龄、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耆q艾:指六十岁的人还历寿:61岁的寿辰。,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指70岁。喜寿:指77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中寿:指80岁以上。伞寿:80岁寿辰。米寿:指88岁。上寿:指90岁以上。白寿:指99岁。期颐之年:指100岁。茶寿:指108岁。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斑白、黄发、皓首、久寿、眉寿、万寿,大寿、高寿、遐龄等指得是长寿老人。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5、帝王称号,国号:即国家的名称。年号:开国或继嗣君主即位时,为了区别前代皇帝而确立的纪年称号。尊号:皇帝生前接受含有尊崇赞美之词的称号。谥号:帝王、诸侯、卿大夫、权贵大臣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给予的一种评判性称号。庙号:已故帝王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1)年号年号是开国或继嗣君主即位时,为了区别于前代皇帝而确立的纪年称号。从汉武帝开始设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封、元狩、元鼎。,2)尊号帝王、帝后生前接受含有尊崇、赞美的称号。始于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臣(李斯)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唐玄宗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慈禧的尊号:慈禧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慈禧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少数特殊人物有尊号:,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3)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已,名生于人。”“经天纬地曰文,威强睿德曰武,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周穆王齐桓公孝文帝孝景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明太祖洪武帝清世祖顺治帝明成祖永乐帝清圣祖康熙帝明神宗万历帝清世宗雍正帝明思宗崇祯帝清高宗乾隆帝,4)庙号已故帝王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最早见于商,但是直到西汉景帝才正式使用庙号。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唐玄宗宋徽宗明成祖,注意事项,庙号通常加在谥号前面刘邦太祖高皇帝死后称呼哨遍高祖还乡: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帝王称号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使用重点,从周代到隋代:古人对帝王都以谥号相称周武王、汉武帝、隋炀帝从唐代开始:对帝王主要称庙号唐太宗、唐玄宗、宋神宗、宋徽宗明清时期:对帝王一般称年号康熙帝、乾隆帝、嘉庆帝,(二)无需避讳的几种情况,1.讳名不讳姓,君前无私讳2.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3.诗书不讳,临文不讳4.庙中不讳,凡祭不讳5.已祧不讳,大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层住房施工安全协议书4篇
- 外聘专家聘用合同范本
- 私人木工施工合同范本
- 房地产配套工程施工合作合同6篇
- 苏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皮肌炎的试题及答案
- 焊工考证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建设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学试卷试题及答案
- 按摩师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名校协作体(G12)2025年9月2026届高三返校联考物理(含答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c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秋季中小学第一学期升旗仪式22周校长演讲稿:第1周 烽火记忆照前路秋风为序启新程
- 污水厂工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秋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科学护肤知识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5年黑龙江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
- 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2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