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国家标准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编制说明一、 任务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文件要求,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承担编制适合我国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的国家标准任务,标准名称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组织、管理。本标准的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如下: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深圳中广核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二、 规范内容结构本标准为新编规范,是为了在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而制定的勘察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的岩土工程勘察,为处置场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分析评价提供基本数据输入。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条文、附录和条文说明,具体目次如下:1 总 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2 符 号3 基本规定4 岩土工程勘察各阶段任务与要求4.1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4.2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4.3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4.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4.5 工程建造阶段勘察5 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5.1 断 裂5.2 水文地质5.3 水文地球化学5.4 不良地质作用6 勘察方法6.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6.2 水文地质测绘与调查6.3 工程物探6.4 钻 探6.5 井探、槽探和洞探6.6 取 样6.7 原位测试6.8 水文地质试验7 室内试验7.1 一般规定7.2 物理力学试验7.3 地球化学试验8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8.1 一般规定8.2 岩土参数分析9 勘察成果报告编制9.1 一般规定9.2 文字部分9.3 图表及专题报告10 现场检验与监测10.1 一般规定10.2 地基基础的检验和监测10.3 不良地质作用的监测10.4 地下水观测附录A 岩土渗透性分级表附录B 工程物探方法的适用范围附录C 原位测试试验方法附录D 水文地质试验方法附录E 地球化学室内实验方法附录F 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与确定用表附录G 规范用词说明附录H 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三、 规范编制过程、依托工程和成果主编单位在2009年5月收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部门下发的文件后,与参编单位着手开展了规范编制工作,并于2010年1月在广州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主持召开了规范编制大纲审查会,会议明确了规范编制计划。截止2011年12月,主编和参编单位已完成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并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共召开编制组工作会议3次、规范集中编写讨论8次、召开工作例会8次、专家咨询6次、美国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调研与培训14天,调研处置场8个(中国3个、美国5个)、撰写专题报告4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SCI一篇、EI两篇,核心期刊3篇)、出版译著1本和工作月报6份、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规范编制过程、开展工作、依托工程及成果概要分别见下表:1) 表1:规范编制进程;2) 表2:规范集中编制和讨论统计表;3) 表3:主编单位工作例会统计表;4) 表4:规范国内依托工程和场地调研;5) 表5:放射性废物处置培训与国际会议统计表;6) 表6:美国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调研与培训成果表;7) 表7:专家咨询统计表;8) 表8:规范编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统计表。21欢迎下载21欢迎下载21欢迎下载。表1 规范编制进程表时 间内 容2009.6.1112主编单位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组织召开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会议。2009.612编写规范编制大纲、收资和调研。2010.1.29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在广州主持召开编制大纲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主编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深圳中广核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0.1.30主编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在广州召开编制组第1次工作会议,参编单位有深圳中广核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规范编制大纲。2010.212完成规范3个专题研究,提交3份专题报告,形成规范条文初稿。2010.12.2830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主办,参编单位深圳中广核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规范编制组第2次工作会议在东莞召开,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参加。讨论规范条文初稿。2011.110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和条文说明。2011.10.1214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主办,参编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规范编制组第3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深圳中广核设计有限公司参加。讨论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和条文说明。2011.1012修订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形成征求意见稿。2012.13公开征求意见。表2 规范集中编制和讨论统计表时 间人员及地点内 容2010.8.31-9.7程小久、汪华安、丁金伟、易树平、郑文棠,广东高明市编写专题报告:1)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常见处置形式研究专题报告;2)现行国内、国际、IAEA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研究专题报告;3)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专题研究专题报告。2010.10.13 -10.19程小久、汪华安、丁金伟、李学山、焦春茂、易树平、郑文棠,广东肇庆市各人分章节编写规范条文初稿。2010.11.19-11.30汪华安、张润明、何宝石、丁金伟、李学山、焦春茂、覃建波、易树平、郑文棠,肇庆市各人分章节编写规范条文初稿。2010.12.24-12.27程小久、汪华安、何宝石、丁金伟、李学山、焦春茂、覃建波、郑文棠、易树平,广东东莞市洪梅镇汇总和讨论参编单位意见,整理出共11条较为重大的修改意见,并逐条反映到规范条文中。2011.3.18-3.26汪华安、张润明、何宝石、丁金伟、李学山、焦春茂、覃建波、郑文棠、易树平,广东肇庆市各人分章节修订规范条文。2011.6.27-7.8程小久、汪华安、何宝石、丁金伟、李学山、焦春茂、郑文棠、易树平,广东新会市各人分章节修订规范条文,编写条文说明。续表2 规范集中编制和讨论统计表时 间人员及地点内 容2011.10.1-10.8汪华安、李学山、郑文棠、易树平,广州根据美国低中放废物处置技术培训和调研成果,逐条修改完善规范条文及条文说明。2011.10.15-12.31程小久、汪华安、张润明、何宝石、丁金伟、李学山、焦春茂、郑文棠、易树平,广州汇总参编单位意见,逐条修订规范,形成征求意见稿。表3 主编单位工作例会统计表时 间会 议单位、地点2010年08月25日第1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0年10月11日第2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0年11月15日第3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0年12月01日第4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1年01月27日第5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1年06月16日第6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1年08月26日第7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2012年01月12日第8次主编单位工作例会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表4 规范国内依托工程和场地调研工程地点内 容广东遥田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专题和环境水文地质专题勘察与评价。四川飞凤山处置场调研,收集处置场地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北龙处置场调研,收集、整理和分析论文报告等资料。表5 放射性废物处置培训与国际会议统计表时 间地 点内 容2009年11月30日-12月5日北京核工业地质研究院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培训,培训专家分别来自IAEA、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和中国,学习了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及管理体制,放射性核素运移及其数值模拟等。2011年09月19日-21日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西班牙La Coruna大学终身教授Javier Samper关于西班牙El Cabril低中放场地及处置场地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的讲座和交流。2011年10月21日-23日中国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同与会专家和学者就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和低、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2011年10月23日-27日日本大阪大学第19届世界核工程大会,就放射性废物处置的法规标准和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试验和模拟技术等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表6 美国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调研与培训成果表时 间地点培训/调研内容2011年8月28日-30日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饶林峰教授关于美国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现状和经验的讲座;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张可倪教授关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地地下水模型的讲座;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卢国平教授关于美国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经验、历史、规范、勘测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和总图布置以及Beatty、Ward Valley、Yucca Mountain等场地的专题内容系列讲座。2011年9月1日美国内华达州Beatty处置场现场调研美国第1个商业低中放废物处置场Beatty处置场的场址特性、勘察技术、核素运移原因。2011年9月1日美国内华达州Yucca Mountain高放处置库现场调研美国Yucca Mountain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场址特性。2011年9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Ward Valley处置场现场调研开展前期勘察工作,但未获执照申请许可的Ward Valley处置场的场址特性、勘察技术、选址失败的原因。2011年9月7日美国新墨西哥州WIPP深地质处置库现场调研美国唯一深地质处置库(也是中放废物处置库)WIPP盐岩处置库的场址特性、勘察技术、中放废物深埋处置技术。由WIPP场址首席科学家Roger Nilson培训。收集了大量资料。2011年9月8日美国德克萨斯州Andrew处置场现场调研美国目前唯一在建的成功运作的商业低中放处置场Andrew处置场的场址特性、勘察技术。由负责Andrew场址的WCS公司总经理Linda Beach培训,获得选址、勘察、环境影响评价和执照申请的全套资料。表7 专家咨询统计表时间/地点咨询专家咨询内容2009年12月31日(北京)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厂址室主任 常向东研究员国家核安全局 马成辉处长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中心废物室 吴浩主任中核集团清原公司 孙东辉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姜希文研究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驹院长规范编制大纲初稿。2011年03月-05月(北京)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 顾宝和勘察大师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田胜清教高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戴联筠教高规范条文初稿。2011年08月23-24日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郭择德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郑春苗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吴晓磊教授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姬国庆高级工程师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岩土工程的勘察体系。2011年12月30日(广州)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 常向东研究员中国放射性废物处置的规划和处置场地勘察应注意的基本问题。2012年1月10日(香港)香港大学 李焯芬 院士处置场勘察的关键因素及对本规范的建议。表8 规范编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统计表类别内容译著1本近地表陆地处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专题报告4份1.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常见处置形式研究专题报告;2现行国内、美国、IAEA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研究专题报告;3.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专题研究;4.美国低、中放废物处置调研报告。论文6篇1.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岩土渗透特性研究,水资源保护(核心,已发表);2放射性废物处置研究进展,地球学报(核心,已发表);3. Study On The Near Surface Disposal Of LILW In China,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 Osaka, Japan(EI,已发表);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nsport behavior for a potential disposal site of LILW in southern China,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EI, 已发表);5. 论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问题,工程勘察,(核心,已录用);6. Assessment of site conditions for disposal of low- and intermediate-level radioactive wastes: 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SCI,已发表)。基金1项201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40005245)。工作月报6期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工作月报第1-6期。三、标准的国内外性能对比与分析目前国内没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标准,因此本标准可供借鉴的规范标准、国内处置案例及经验较少。规范编写需吸纳国外处置经验中较成熟的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我国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国情编写。具体地讲,本规范具有以下特色:(1)本规范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一致性。规范编写过程中,参照了大量IAEA的相关国际标准、技术要求和多个美国和西班牙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勘察报告。因此,规范要求的勘察内容和技术方法等体现了与国际最新标准要求以及实际工程案例的一致性,通过充分吸收国际上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来弥补目前国内处置经验不足的缺点,以指导规范的科学编写,最终实现处置场的正确勘察并确保处置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本规范结合我国国情编写,具有符合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特色。通过大量的收资分析、专题研究讨论、专家咨询以及对美国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实地调研,在总结国际上较成熟的低中放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的勘察阶段划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建造五个阶段,并规定了各阶段勘察内容和深度。上述勘察阶段的划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参考了国际经验和标准,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3) 本规范具有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场这一工程特点的针对性。不同于一般的工民建筑甚至是核电厂,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用于永久处置核行业产生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并要求在较长时期(300-500年)内能够将核素限制在处置场地范围之内。因此,与常规岩土工程勘察不同,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勘察重点发生了转变,除了需要满足常规岩土勘察的目的之外,其主要任务还在于查明核素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路径、过程和速度,即查明处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上世纪50-80年代,世界上核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等不适当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已为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如美国Hanford、Maxey Flats处置场地因选址勘察的疏漏导致了核素处置后的泄漏污染,为至今的修复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难题;另外,美国正在选址的Ward Valley因为水文地质勘察不仔细(沙漠降水蒸发和入渗调查不清)而使得整个审批程序陷入停滞。因此,处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既是选址、勘察和评价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输入条件。为避免重蹈处置场地核素释放污染的覆辙,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结合IAEA最新导则和国际上多个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的勘察报告,同时通过咨询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编写了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专题勘察,围绕“查明放射性核素运移条件”这一基本目的,明确了处置场地各阶段勘察的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内容、勘察深度和技术方法,并将地下水流和核素运移模型引入到场地勘察的分析评价之中,以综合分析和预测处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为选址、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4) 通过专家咨询、理论培训和对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调研,本规范对断裂的调查和勘察作了适当规定。断裂对处置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诱发地震对场址稳定性的影响;2)断裂所产生的地表错动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和3)断裂可能形成的核素渗漏通道对场址适宜性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建设程序和实际情况,断裂诱发地震的危险性评价由地震部门在地震安评专题中完成,而对断裂产生地表错动可能性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评价则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完成。为此,本规范在断裂勘察的编写中主要考虑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断裂对处置场场址稳定性的影响;2)断裂的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评价。四、 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1 关键参数、指标、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确定的说明。参照欧美发达国家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力求达到科学的勘察,正确地揭示处置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最终实现处置场地正确的选址、合理的设计和安全的环境影响评价。为达到上述目的,规范编制中作了些特殊的规定,需要特别说明的指标和参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规范条文中规定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处置场地“控制性勘探孔应揭露稳定地下水位并进入预设场坪标高以下100150m,当遇到透水层时应揭穿透水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的规定主要从查明地下水位和透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两大基本目的出发,参考了美国Texas州Andrew处置场地的勘探点深度而确定的;100150m的深度则是地下水在1个水力坡度下,在渗透系数为110-6cm/s的地质介质中渗流300500年的距离,因此需要查明预设场坪标高以下100150m范围内的岩土层的特征。(2) 渗透性分级:规范编制过程中,有勘察大师建议应当针对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的特殊性,重新编写岩土层的渗透性分级标准,而不能简单的参考或指向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或其它勘察规范中的分级标准。鉴于低、中等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地对控制核素运移到场外的特殊要求,如美国Andrew处置场地的渗透系数为110-9110-8cm/s,WIPP中放废物处置场地的渗透系数甚至小于110-11 cm/s,因此在规范编写中提高了岩土层渗透性分级标准(附录A)。结合国内试验和测试技术的精度,本规范规定当岩土层的渗透系数K1.210-7 cm/s时,其渗透性为微,此时在一个水力坡度条件下核素对流300年的距离(d)仅约10 m, 完全不可能产生核素运移到场地外的情况。以此类推,岩土层的渗透性不断增强,当K 1.210-3 cm/s时,核素在一个水力坡度条件下对流300年的距离为d 110 km, 岩土层已不宜用于低中放废物的处置,故将岩土层的渗透性定位强。(3) 水文地质条件分级:水文地质条件是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勘察和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选址、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处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级是场地勘察的重要综合性成果,对场址的最终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范第5.2.1条第5款从从处置场地貌类型、地质特征、包气带特征、处置层渗透性、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及岩土层的吸附能力等方面将预选处置场地的适宜性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类。分类标准主要参考了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GB 9132中关于场址要求的相关规定。(4) 试验和测试:规范编写中,除常规的野外和室内试验以外,还对弥散试验和吸附试验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中弥散实验(第6.8.5条和7.3.3条)主要用于获取溶质在处置场地下水系统内的弥散系数,实验基本要求则参考了水文地质经典教材地下水动力学中的相关规定;岩土层的化学特性和吸附试验(第7.3节)则是为了查明其对核素的吸附能力,试验方法和要求主要参考了近地表处置设施选址(IAEA,1994)、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要求(IAEA,1999)和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partition coefficient, Kd, values: Volume I, II and III(EPA,1999)中的相关规定。2 对标准中有争议问题的协调和取得共识的说明。(1) 关于勘测阶段划分的争议问题说明: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有专家提出可按照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GB 9132、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的选址HJ/T 23、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HAD 401/05及IAEA相关规定,将勘察阶段划分为规划选址阶段、区域调查阶段、场址特性评价阶段和场址确定阶段,这样的划分方法虽能与前述规范或标准相协调一致,但与我国的建设基本程序程序不协调,也与处置场设计阶段不匹配,目前我国的建设基本程序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阶段;另一方面,现有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如飞凤山、遥田处置场地的勘察也是按照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来划分的,且国内目前的所有勘察规范也是按照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建造来划分的。因此,为了与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及相关规范协调一致,本规范也将勘察阶段划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建造五个阶段。(2) 断裂勘察章节中有争议的问题说明:断裂勘察章节中有争议的问题及其取得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断裂与地震均是影响处置场稳定的重要因素,本规范大纲审查会所提交的章节目录中,断裂所在章节的目录为断裂与地震,由于国内建设程序对地震的安全性评价一般由地震部门完成,在几次编制组会议及专家咨询时,参编单位和部分专家均提出在本规范中应重点关注断裂问题而将地震问题删除,经编制组讨论最终选择将本章节中对地震的问题删除。借鉴欧美多个处置场(如美国Maxey Flats 核素沿断裂破碎带而运移出场外导致重大污染事故;西班牙El Cabril场地对断裂和裂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勘察和数值模拟;美国Beatty处置场西南部下伏导水性良好的断裂破碎带等)勘察的失败和成功经验,本规范对断裂勘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断裂所产生的地表错动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断裂的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对处置场适宜性的影响。(3) 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章节中有争议的问题的说明:1处置场岩土层渗透性分级问题。在规范初稿征求专家意见的过程中,有勘察大师提出应该重新进行渗透性分级。为此,主编单位草拟了一份分级标准,并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编制组会议讨论,确定了以岩土层的渗透性进行分级,并参考国外处置场经验和结合国内的试验技术进行分级,考虑到处置场岩土介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限制核素谁水流的流动,因此分级的标准较一般的岩土工程勘察渗透性分级稍高,详见条文附录A。2水文地质条件分级问题。规范初稿讨论的时候,有的参编单位提出没有必要进行处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级,但通过充分讨论之后,认为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分别存在不同场地的比选和场地的最终适宜性问题,水文地质条件的分级具有重大的指示意义,因此最终建议保留水文地质条件的分级条文(5.2.1条)。但是,更新后的分级标准弱化了原来条文中关于数字方面的量化规定,而是着重于定性的规定。另外,有的专家指出关于岩土层的吸附特性不应当用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级,但是考虑到水文地球化学也是水文地质的一部分,同时也不宜根据岩土的吸附能力单独分级,因此,讨论的结果是最终采纳将岩土层的吸附特性作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级标准之一。3水流模型分析问题。针对规范初稿,有的专家提出应当将水流模型单独编写一节或一个附件,但是通过各参边单位讨论后,认为目前编写还不宜过细,毕竟不是指导操作的技术手册,因此最终确定仍然采用条款的形式对地下水流的模型分析作原则性规定(见5.2.3条第4款和5.2.4条第4款)。4水文地球化学专题(5.3节)的合并问题。有的参编单位提出不单独成节,而是整合到水文地质(5.2节)或水文地质试验(6.8节)和室内试验(7.3节)之中。针对上述意见,规范编写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仍然保留水文地球化学专题章节(5.3节),原因有二:a)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工程特性决定了在勘察过程中需查明核素在处置场地内的运移条件。因此,需要将“水文地球化学”一节的大部分内容保留,以更好地解决勘察问题,为处置场选址、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b)规范大纲通过了第一次专家评审会议的审查,因此应尊重各评审专家的意见而予以保留。5规范编写中的如下5项条款保留与否问题的说明: 5.3.3条第2款第6项:水流模型分析影响放射性核素溶解/沉淀和吸附/解吸及阳离子交换的化学过程和条件; 5.3.3条第2款第7项:分析处置场地下水年龄及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形成作用和演化机理; 5.3.3条第2款第8项:评价处置场地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对核素的阻滞能力。 5.3.3条第5款: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地球化学勘察应布置地下水水化学长期观测工作。可根据环评需要,定期在地下水位观测井中采取水样测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5.3.3条第6款: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地球化学勘察应开展溶质运移模拟工作,并符合下列原则。对于上述内容,有的编委认为是水文地球化学调查时应该开展的工作,应该调查清楚以便于处置场地的选址评价并为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因为针对同一个处置场地,不可能由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再重新去采样和试验分析等重复性工作;而有的编委则认为上述内容完全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应该列入本规范之中。讨论结果认为,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属于处置场地的自然属性,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的工程特点决定了在处置场设计和建设之前应予以查明,水文地球化学的勘察结果和分析评价可为处置场的选址和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所获得的参数可同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输入条件,因此有必要保留上述条款。另一方面,国内外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表明,岩土工程已经发展成为能够解决涵盖常规岩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性环境岩土工程,国内岩土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已经具备完成上述各条款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因此可在征求意见稿中保留上述各条款,一方面是维持规范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则可在征求更多意见的基础上再汇总修改。(4) 取样和室内试验章节中有争议的问题的说明:关于岩、土试样的质量和尺寸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参编单位建议对渗透、变形、强度、弥散系数等重要参数的试验项目应取级样。主编单位认为变形和强度参数采用级样是共识,而渗透系数和弥散系数是污染物运移模拟的关键输入参数,测试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放射性元素在运营期的扩散距离,即关系到项目的可行性,扰动会影响土样孔隙和裂隙分布,所以渗透弥散试验也要求取级样。3 对尚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或意见及处理办法。所有参编单位对征求意见稿无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五、 标准参考的文献资料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4)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7)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03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10)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11)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 913312)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HAD 401/0413)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HAD 401/0514)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GB 913215)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GB 1192816)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岩洞处置规定GB 1360017) 核电厂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技术规定GB 1458918)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的选址HJT 23 19)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准则 非岩洞型处置20)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设施设计准则 岩洞型处置EJ 1109.221)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8部分:放射性废物管理GB/T 4960.822) 放射性废物分类一般安全导则,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编号:GSG-1,2010-1-20.(Classification of Radioactive Waste General Safety Guide. 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GSG-1 Date of Issue: Wednesday,20 January,2010)23)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安全评估安全导则,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编号:WS-G-1.1. 1999-9-23.(Safety Assessment for Near Surface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Safety Guide 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WS-G-1.1 Date of Issue: Thursday,23 September,1999)24)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编号:WS-R-1. 1999-7-21.(Near Surface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Safety Requirements 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WS-R-1 Date of Issue: Monday,21 June,1999)25) 近地表处置设施选址,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丛书。编号:111-G-3.1. 1994-12-01.(Siting of Near Surface Disposal Facilities IAEA Safety Series No.111-G-3.1 Date of Issue: Thursday,01 December,1994)26) 近地表放射性废物处置,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草案,DS3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作物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应用方案
- 堤防排水系统建设方案
- 2025春季九江银行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R-1485-di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鞍山联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 2025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聘(7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新冠疫情消毒试题及答案
- 淘宝客服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非事业编制护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金土华维可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9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GB/T 43586-2023聚烯烃冷拉伸套管膜
- 矩阵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课件
- 拆除废旧电缆桥架施工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酒店营销与数字化实务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二年级应用题大全800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应用题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19575-2004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 《管理沟通实务(第四版)》课件第一章 沟通与管理沟通
- 【实验报告】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