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监测与_第1页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_第2页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_第3页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_第4页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成芳内容什么是多重耐药菌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OS)定义指对下列5类抗生素中的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5类抗生素均耐药称为泛耐药(PANDRUGRESISTANCEPDR)1、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2、碳青酶烯类;3、B内酰胺酶复合制剂;4、喹诺酮类;5、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多肽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多重耐药或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指一种微生物对三类(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类、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有耐药性,而不是同类中的三种药物。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SMDROS)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通常是对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MDRO(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通常指某个多重耐药菌,如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A(多重耐药酮绿假单胞菌)等。泛耐药菌(PRESISITENCE)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酮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2007年11月,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病菌”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一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感染者。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中国MRSA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自2010年8月11日柳月刀感染杂志披露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存在“超级细菌”NDM1以来,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超级耐药菌”的疫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8月11日,加拿大发现2例病例;8月13日,法国发现病例。10月4日台湾发现1例病例;截止到10月8日日本感染患者激增到53人,并且出现4例死亡病例。“超级细菌”疫情已经波及十余个国家。感染“超级细菌”的人数不断攀升、死亡病例不断增加。数月前,只在印度、英国小规模爆发的“超级细菌”疫情,目前已经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的态势。10月26日,我国发现3例“超级细菌感染病例超级细菌的“泛耐药性”与“流行性”病症当属“感染”而非“传染”威胁在于“耐药性”而非“致病力”源头是“发展中国家抗生素滥用”而非“印度新德里”抵御超级细菌重在“监测”而非“限产”“抗生素时代”遭遇挑战但不会结束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1、细菌靶位的变异;2、产生B内酰胺酶;3、膜通透性改变;4、细菌对抗菌药物的主动排外。耐药菌增加的原因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生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高龄患者高危手术免疫抑制剂应用插管或侵入性操作长期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应用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治疗费用高疗效不佳病死率高毒性可能增加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一)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二)减少或消除定植(三)阻断传播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药敏报告中MIC是指最低抑菌浓度,MBC是指最低杀菌浓度,它们是抗菌活性的重要指标,可比较药物药效强度。明确药物作用时间浓度依赖性有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时间依赖性的有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及时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以与其他同种感染或定植患者共居一室,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床边接触隔离(床间距须1M);2、在床牌或/和病历卡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3、接触该病人或其环境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4、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不同种病原体感染或定植病人隔离衣不能共用,非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每天用后装于黄色垃圾袋按医院要求统一清洗消毒;5、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必须把防护用品脱下,一次性用品及其它废弃物均放置于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垃圾统一处置锐器放置在锐器盒中;6、隔离解除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MDROS。接触隔离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关键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洗手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它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消毒措施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75酒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