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5年高考大区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_第1页
天津市2015年高考大区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_第2页
天津市2015年高考大区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_第3页
天津市2015年高考大区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_第4页
天津市2015年高考大区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015天津南开一模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创立新的宗教派别,古今皆有,不能充分说明是“光照万物的太阳”,故A项错误;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成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故B项正确;“新的宗教观点”古今皆有,不能充分说明是“光照万物的太阳”,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可能破除了宗教迷信,只是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天津五区县一模3)“因信称义”的含义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在宗教改革中首先倡导该思想的是A天主教会B路德教派C加尔文派D英国国教【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天主教会不提倡材料中的信仰得救,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即人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传教士的作用,故B项正确;加尔文教认为信徒在日常一切行动中都对上帝负有责任,故C项错误;英国国教主张削弱教会,摆脱宗教的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天津河西一模4)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这里的“他”应是A苏格拉底B但丁C马丁路德D洛克【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因信称义)【解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题中宗教信仰无关,故A项错误;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但丁与题中宗教信仰无关,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让人们摆脱了外在的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自己通过阅读圣经与上帝沟通,“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推动了宗教的世俗化,故C项正确;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与题中宗教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天津河北二模4)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二人的相同点是A宣传文艺复兴的思想B通过宗教改革获得新生C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D复兴传统文化解放思想【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主张【解析】康有为和马丁路德都与“宣传文艺复兴”无关,故A项错误;康有为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而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故C项正确;都解放了思想,但“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与“复兴传统文化”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天津武清三模3)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A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C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D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考点】宗教改革;近代科学技术【解析】路德、加尔文借助宗教批判科学,贬低科学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可以反映出科学与宗教信仰是水火难相容,故B项正确;新教和天主教宗教都属于基督教派,但是在供奉圣像、仪式等方面有差异,故C项错误;宗教一直是一种信仰,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天津和平三模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B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当时反对帝制,主张共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团结的政治理念。C马丁路德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这是一突出贡献,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并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辛亥革命;宗教改革;电气技术的应用【解析】中国消费英国商品人均金额不到印度是因为自然经济的惯性,不能证明经济水平低于印度,故A项错误;五色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表达了一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故B项正确;“翻译”不等于“解释”,更不意味着“随意”,故C项错误;法拉第与赫兹的发现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天津和平二模13)(1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6分)【考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解析】(1)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时间、国度,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1416世纪、意大利,可以判断出是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开始;16世纪、德国可以判断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发生在德国,时间是16世纪;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是光荣革命。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意大利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德国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2分)英国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2分)8(2015天津河北一模12)(20分)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分)【考点】(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说明文艺复兴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而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个人主义”的内涵是指人文主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可以概括为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可以概括为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说明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这是文艺复兴的印记;根据材料二“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说明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这是文艺复兴的深化。第二小问意义,“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有利于人文主义;“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答案】(1)内涵人文主义。(2分)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4分)(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分)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2分)9(2015天津和平一模14)(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并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12分)【考点】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解析】信息通过图1以及注解“但丁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可获得信息即但丁主张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但丁是文艺复习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答文艺复兴。通过图2以及注解“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的新文学”可获得信息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回答新文化运动。通过对所获得的历史信息的回答,我们可以结合所学进行两个运动的对比,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答案】(1)信息图1是但丁主张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2分,或文艺复兴)图2是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分,或新文化运动)(2)相同点封建思想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4分)(3)不同点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世俗阶层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的结果;欧洲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制约;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意识逐渐觉醒。(2分)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阻碍;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2分)10(2015天津河东二模13)(20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6分)材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用的制度友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史乡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4分)【考点】(1)文艺复兴(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艺复兴【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和“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可知含义为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原因,要考虑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政治方面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思想文化方面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2)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据材料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可知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据材料二“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可知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第二小问相同命运,据材料二“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和“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答案】(1)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2分)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4分,任答2点即可)(2)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2分,任答1点即可)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2分)11(2015天津和平三模14)(18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5分)【考点】(1)文艺复兴【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来为自己壮胆”,结合所学,可以从天主教会神权统治、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可以古为今用等方面概括。【答案】(1)含义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2分)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等。(3分)12(2015天津河西三模14)(14分)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6分)【考点】(2)文艺复兴但丁思想主张【解析】(2)从材料二“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可知原因是中世纪的意大利、德意志等欧洲国家普遍存在分裂割据、罗马教权强大等问题,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阻碍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结合但丁生活时代的经济状况,可知原因是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故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可知原因是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幸福,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答案】(2)原因中世纪的意大利、德意志等欧洲国家普遍存在分裂割据、罗马教权强大等问题,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阻碍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幸福,具有人文主义思想。(6分)启蒙运动1(2015天津武清三模4)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了构建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故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天津南开二模5)“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段话评论的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智者运动就是古希腊的智者为适应民主政治和社会时尚等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并通过教授、思辨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人民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与材料信息“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天津南开三模4)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最准确最全面的是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考点】启蒙运动【解析】“神赋予的自由”,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思想,没有涉及平等思想,故A项错误;“人,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其中“人”的自由重点是人权即天赋人权,故B项正确;“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真神信仰只是比喻,与信仰自由无关,故C项错误;独立自主与“神赋予给人的自由”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天津津南一模4)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受担最轻,在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材料反映了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5(2015天津和平二模13)(1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0分)【考点】(2)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启蒙运动【解析】(2)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民主政治;材料二“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说明城市化加快;“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说明生产力极大提高;“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说明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说明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再结合工业革命时期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来说明。【答案】(2)经济生产力极大提高(2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2分)文化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2分)社会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2分)生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分)6(2015天津河西二模14)(16分)走近历史人物,深刻把握他们所处的时代,看到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意境深远的意思)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材料三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8分)【考点】(2)启蒙运动卢梭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解析】(2)第一小问“本质区别”,结合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可以总结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是封建传统民本思想。第二小问“概括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卢梭的主张进行评价即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否定了专制王权,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答案】(2)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2分)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2分)评价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否定了专制王权,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7(2015天津津南一模12)反腐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中国反腐任重道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行政伦理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的发挥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但它一旦与法律结合,则既能够继续发挥其内在约束的功能,又能够获得有效的外部保障。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于激励。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从而打破原有的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并有利于铲除政府官员谋求自利的温床。(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的反腐措施有哪些(3分)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3分)【考点】(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监察制;启蒙运动【解析】(3)第一小问措施,由材料三“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于激励。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概括出西方国家反腐的措施;第二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三内容,结合启蒙思想,寻找两者的切合点。【答案】(3)措施财产公开;高薪养廉;权力制衡;公共监督;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3分,任答三点即可)。思想法治、人民主权、分权与制衡。(3分)8(2015天津红桥一模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了解中国的主要来源。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和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考点】(2)启蒙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来源,据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说明其来源主要是古代经典和传教士的介绍、研究;第二小问不同,霍尔巴赫主要是肯定,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主要是否定,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归纳。【答案】(2)来源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传教士的介绍、研究。(2分)不同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4分)影响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分)9(2015天津河北一模12)(20分)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2分)【考点】(3)启蒙运动(4)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影响【解析】(3)根据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根据材料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说明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根据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说明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4)可以从思想解放、民主进程、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3)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6分)(4)影响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0(2015天津河西一模12)(22分)注重法治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因而立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国家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没有比法更高的权力。这一切就是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涵义。用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贵族为标志的封建特权,是资产阶级法学兴起时的核心要求。刘宗绪世界近代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涵义。并说明资产阶级法学兴起时的核心要求。(5分)【考点】(3)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法治观念【解析】(3)第一小问主要涵义,依据材料三中关键信息“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