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12环境保护.doc_第1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12环境保护.doc_第2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12环境保护.doc_第3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12环境保护.doc_第4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12环境保护.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建议用时:40分钟)1(2016吉林四调)室内空气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行为,其中有害物主要包括甲醛、苯、氨、放射性氡等。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2年有43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实际上已成为人类面对的最大环境杀手。下图是2011年长江流域典型城市室内空气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超标状况的调查统计图。请简述上海和重庆室内空气中VOCs超标状况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生活提出几点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解析:读图,结合图例分析,上海和重庆的差异是:上海甲醛和二甲苯超标率高于重庆,而苯和甲苯超标率低于重庆。防治措施可从控制污染源,室内净化,室内与室外通风交换空气等方面回答。答案:差异:上海甲醛和二甲苯超标率高于重庆,而苯和甲苯超标率低于重庆。措施:控制污染源;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室内空气净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2016龙岩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01252111】2016年初,江苏某学校迁入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专家调查发现新址附近新开挖地块曾经是化工厂旧址,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与学生疾病直接相关。(1)简析学校附近有污染的地块引发学生疾病的主要途径 。 (2)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害更大,请说出其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开挖地块使污染物到达表层,可能使污染物通过空气、水、蚊虫等途径进入学生身体。第(2)题,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不易觉察和清除;土壤污染物通过物质循环会进入大气、水及生物等,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且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答案:(1)开挖地块,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刺激学生皮肤(或被学生吸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造成水体污染,有害物质为蚊虫吸收(或附着),蚊虫把污染物传播给学生。(2)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污染物附着在土壤中难以被清除(污染物在土壤中扩散、净化速度比在大气中或在水中慢);(土壤中污染物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农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3(2015海南高考)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1示意某区植被分布,图2为灌丛沙堆景观。图1图2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解析:灌丛早期具有固沙作用,一旦遭受破坏,可成为流动沙丘,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其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植被,二是固定沙源。答案: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4(2016衡水4月联考)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3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解析: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5(2016佛山市质检)近期报道:南方某地区村民砍光山上低矮植被,大规模种植桉树纯林,45年就砍伐收成,有人担忧这种短轮伐期经营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桉树原产自澳大利亚,需水肥量大,被冠以“抽水机”、“吸肥器”之称。分析大规模种植桉树对该地环境的潜在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解析:大规模种植桉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治理措施可以从调整树种种植结构、注意砍伐和培育相结合、增加农民环境意识、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回答。答案:危害:种植单一桉树纯林,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桉树消耗土壤肥力多,导致土地退化;桉树吸取大量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措施:引导和鼓励村民种植本土树种,调整树种种植结构(或恢复天然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注意砍伐和培育相结合,避免成片砍伐;采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控制种植规模(或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农民环境意识);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6(2016皖南八校二模)“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温、光照强度等都会对藻类的水华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据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安徽省巢湖市饮用水源地周边连日来出现明显蓝藻集聚。安徽省环保厅已两次发出蓝藻水华红色预警,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分析7、8月份巢湖“水华”现象严重的原因。解析:7、8月份,巢湖受伏旱天气影响,高温少雨。正值盛夏时期,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期间流入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所以水华现象严重。答案:受伏旱影响,7、8月份高温少雨,盛夏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流入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7(2016河南九校一模)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长约450千米,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洼地区,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治理措施。答案: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8(2016洛阳三模)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成为长久的“疤痕”(如下图)。借鉴国外经验,废弃矿坑的身份转换,往往与新鲜的创意密不可分。 【导学号:01252112】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解析: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可从对耕地影响、产生污染、加剧灾害及影响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分析。废弃矿坑综合利用,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