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doc_第1页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doc_第2页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 听记:(6分) 听短文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朗读录音两遍,笔答第1题至第3题。听第一遍时不要作记录,听第二遍时再答题。 1、十九世纪,人类科技知识增长一倍需要 年时间,而今则只需要 年时间,这一数据来源于 。 2工业发达国家1980年之后的15年间,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 个,而新的技术工种出现了 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什么说当今时代人们必须接受终身教育?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其中两条理由。 理由一: 理由二: 听记材料 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未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是择业与就业,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临近,知识的老化不断加快,新的专业领域不断出现,那种抱着一个职业厮守终身的现象将成为明日黄花。与之相适应,终身教育的观念开始“浮出水面”。 当今时代知识发生的变化是惊人的。专家们估计,在19世纪,人类科技知识增长一倍的需要50年时间,20世纪中叶只需要10年,而今则仅为3-5年。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增长。 与知识老化、产品换代加速相对应的是职业的更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在工业发达国家,1980-1995年,由于自动代技术的发展,8000多个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得不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必须积极推行“终身教育”。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的知识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学校中获得的,其余的80%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仅凭学校学习阶段所获取的基础知识已不足以应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因此,变传统学习为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已是一种必需。 参考答案: 1、50 3-5 专家们的估计 2、8000多 6000多 (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当今时代知识增长速度惊人 职业的更替更加迅速 仅凭学校所获取的知识已不能应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江泽民讲话指出: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 评分标准:第一题前两格各占0.5分,后一格占1分;写错别字不给分。第2题同上。第3题2分,答对一条得1分。意思对即可。第题只写“江泽民的讲话”也对。 二、 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4分)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 (A)加强 勉强 倔强 强制 (B)差遣 差役 出差 钦差 (C)恶习 恶毒 恶心 厌恶 (D)参观 参军 参与 参差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 (A) 刘胡兰面对铡刀视死如归,表现了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B) 由于管理不善,该厂能源消耗过大,原料浪废严重。 (C) 幸亏你的帮助,我才能如愿以偿,夺得冠军。 (D) 老师补置的作业必须及时完成。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D ) (A) 李先生来到会场的时候,报告厅已是座无虚席。 (B) 这件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C) 越是没有本领的人就越是自命不凡。 (D) 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 你要是他,也会作出这样的处理吗? (B) 为了阻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平时工作必须小心谨慎。 (C) 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 (D)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8、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外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要缩短工时,提高效率, 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 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A)既然 还 却 (B)即使 也 而 (C)如果 就 而 (D)因为 所以 更 9、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 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10、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的语句,啊恰当的一项是 -( C )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是 ,直到今天还震撼我们的心灵,激发趣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A) 广大人民却千古传诵着他这一首充满血泪的示儿诗以及其他许多爱国诗篇。 (B) 广大人民却永远铭记着他这一首充满血泪的示儿诗以及其他许多爱国诗篇。 (C) 他这一首充满血泪的示儿诗以及其他许多爱国诗篇,却为广大人民所千古传诵。 (D) 他这一首充满血泪的示儿诗却永远流传在人间,广大人民千古传诵着他的许多爱国诗篇。 11、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B ) 经过两年的努力, ,改变了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 (A) 我们把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全都克服了。 (B) 我们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C) 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 (D) 我们不是把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1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中国石拱桥说明文茅以升桥梁专家浙江人 (B)核舟记说明文苏东坡文学家北宋人 (C)故乡小说周树人思想家浙江人 (D)曹操煮酒论英雄小说施耐庵小说家明代人 (二)按提示用课文内容填空(每小题2分): 13、沁园春雪中虚写的景色是: 14、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艾青“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内容是: 15、汉乐府民歌悲歌中用反语修辞来表达思乡的痛苦的诗句是: 三、 阅读:(30分,21题4分,其余每题2分) (一)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朋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一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后墟。 16、上文采用了 顺序,介绍了 17、将“沙漠”、“沙粒”、“沙丘”、“沙丘链”按要领范围由大到小进行排列: 18、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主要: 全部: 19、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0、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 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那篮球在一楼体育教师的办公室里,门锁着。我双手攀住窗台,右脚跨上去,左脚再跨上去,再往屋里一跳,咚,稳稳地站在这间有篮球的屋子里了。我抱起篮球,翻身从窗口出去,奔向操场,十三四岁,跑起来要多快有多快。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个满头大汗,百折不挠,波澜壮阔,万马奔腾!我那高一甲班的女生成为一支很有团队精神的女篮。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让全体女篮队员到我家。那时的我们大都梳着两根辫子。我的头发最浓最密,两根长辫油亮粗壮。我拿起剪刀,喀嚓喀嚓地就剪自己的辫子。好了,我那最美丽的辫子都不要了,其他的那些辫子还有什么生存的理由?11个女生的22条辫子,铰了一地。 妈妈下班回家了:你的辫子呢?我说在五斗柜里。妈妈一看地上、沙发上全是青丝发迹,拿起扫把就扫地。妈妈没说一句责怪的话,也不阻拦我打球。本来我很可能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我又想当英文翻译,后来戏剧学院要我学表演,后来我不愿学表演不愿写剧本写上了报告文学。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不”。或许这样才有了我自由快活的天性和快活自由的文字? 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文学系读书时,隐瞒了我的篮球史。否则,如果同学鼓动我打球,我是禁不住这种诱惑的。有一次文学系与表演系篮球比赛,我正好走过,觉得这打的是什么球呀!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这一只球,这一个漂亮的句号,结束了我和篮球的情缘。 我把我的初恋,投进了篮球筐、装进了篮球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能够这样去爱的人,一定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后来再后来,或者说现在又现在,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 21、文中的“我的初恋”指的是 篮球 ,围绕这件事作者写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三件事: (1) 夏日是午爬进办公室拿来篮球在太阳下一个人打球。 (2) 为了打篮球带头剪去了美丽的长辫子。 (3) 读大学时看到别人在打球忍不住抢过就投篮。 22、作者把定作说成是“把一个个字投进稿子上的一个个格子”,联系全文,说说这样的好处。 生动形象地把条篮球与写作联系起来,使文意前后贯通。 23、说说句子“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用环境描写衬托出“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24、说说句子“这一只球,这一个漂亮的句号,结束了我和篮球的情缘”所用的修辞及表达作用。 比喻。形象地写出我从此远离少年时代的篮球运动,而投身于自己的学习与事业。 25、按示例摘录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进行简单的赏析。 示例: 摘录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个满头大汗,百折不挠,波澜壮阔,万马奔腾! 赏析极为形象地写出了“我”忘我投入地玩篮球的情形,其中“波澜壮阔,万马奔腾”两个词是活用,在此处写出了篮球运动的激烈、精彩,以及“我”的投入和衷爱。 摘录 赏析 (三)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26.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 C用人工的方法将生物胚胎融合而产生的后代 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 27.下列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利”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利”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利”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2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2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