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1_第1页
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1_第2页
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1_第3页
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1_第4页
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GPS测量原理及应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概述,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实际上是将卫星作为动态空间已知点,利用距离交会的原理确定接收机的三维位置。,5.1概述,被动式有源无线电定位技术利用距离交会的原理确定接收机的三维位置及钟差,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空间距离交会原理图,GPS测量原理及应用,1、GPS定位的各种常用的观测量,L1载波相位观测值L2载波相位观测值调制在L1上的C/A-code伪距调制在L2上的P-code伪距Dopple(多普勒)观测值(导航电文),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概述,GPS信号构成图,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概述,2、对卫星进行测距,有关各观测量及已知数据如下:r为已知的卫地矢量P为观测量(伪距)R为未知的测站点位矢量,接收机对跟踪的每一颗卫星进行测距,地心,Pij,Pj,ri,Rj,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概述,3.GPS定位的分类,按定位方式分为:单点定位(伪距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按接收机的运动状态分为:动态定位静态定位,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概述,5.1概述,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GPS测量原理及应用,3.GPS定位的分类,在定位观测时,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则称为动态定位;在定位观测时,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则称为静态定位。,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概述,3.GPS定位的分类,伪距定义:GPS接收机对测距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钟的误差、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C/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C/A码伪距,精度约为20-30米左右,对P码测得的伪距称为P码伪距,精度约为2-10米左右。,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2伪距测量,5.2伪距测量,单点定位解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距离后方交会问题卫星充当轨道上运动的控制点,观测值为测站至卫星的伪距(由时延值推算得到)由于接收机时钟与卫星钟存在同步误差所以要同步观测4颗卫星,解算四个未知参数:纬度,经度,高程h,钟差t,5.2.1伪距测量,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伪距观测值的计算,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借助于卫星发射的码信号量测并计算得到的接收机本身按同一公式复制码信号比较本机码信号及到达的码信号确定传播延迟的时间t传播延迟时间乘以光速就是距离观测值=Ct,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2伪距测量,(1)为什么要用码相关法来测定伪距利用码相关技术在自相关系数R()=max的情况下来确定信号的传播时间,实际上就是根据参加比对的n个码来共同确定传播时间。自相关系数最大就意味着从总体上讲这两组测距码已对得尽可能的齐了。在这种情况下测定的传播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用n个标志测定的信号传播时间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消除各种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测定精度。,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2.1伪距测量,(2)自相关系数的测定方法测定自相关系数R()的工作由接收机锁相环路中的相关器和积分器来完成。自相关系数R()可以用下式来表示:,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2伪距测量,5.2.1伪距测量,自相关原理,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自相关系数的测定方法,其测量原理如图:由接收机锁相环路中的相关器和积分器来完成,卫星,接收机(t-),相关器,积分器,时钟cp,码发生器(t+t),码移位控制(t+t-),(t),R(),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2.2伪距定位观测方程,考虑电离层、对流层、钟差影响有,伪距定位基本观测方程,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3载波相位测量,5.3.1载波相位观测值,发自卫星的电磁波信号:,信号量测精度优于波长的1/100载波波长(L1=19cm,L2=24cm)比C/A码波长(C/A=293m)短得多所以,GPS测量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获得比伪距(C/A码或P码)定位高得多的成果精度,L1载波,L2载波,C/A码,P-码,p=29.3m,L2=24cm,L1=19cm,C/A=293m,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3.2载波相位观测方程,载波相位基本观测方程:,考虑电离层、对流层、钟差影响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3.3整周未知数N0的确定(1/2),N(t0)=4,N(t0)=4,N(t0)=4,N(t0):未知的整周未知数(ti):相位差的小数部分接收机记录,绿色部分为整周计数接收机记录,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整周未知数N0的确定方法(2/2),伪距法将伪距观测值减去载波相位测量的实际观测值(化为以距离为单位)后即可得到N0。将整周未知数当作平差中的待定参数经典方法1)整数解短基线测量2)实数解长基线测量多普勒法(三差法)将相邻两个观测历元的载波相位相减,消去了整周未知数N0,从而直接解出坐标参数。常用来获得未知参数的初始值。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这种方法对某一置信区间所有整数组合一一进行平差,取估值的验后方差或方差和为最小的一组整周未知数作为整周未知数的最佳估值。进行短基线定位时,利用双频接收机只需观测一分钟便能成功地确定整周未知数。,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1/4),所有历元双差观测值组成的误差方程为:,经初始平差后,可以得到整周模糊度解的协因数阵QNN和单位权验后中误差m0,双差整周模糊度经过初始平差后得到的浮点解中误差mNi:,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上式中,tr,1-为显著水平为,自由度为r(双差浮点解平差中的多余观测数)的t分布密度函数的双尾分位值,当显著水平、自由度r确定以后,其值可从分布表中查得。设Ci为i的所有取值可能个数,则(n个整周模糊度),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2/4),由此,在一定置信水平1条件下,相应于任一整周模糊度的置信区间应为:,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3/4),将上述整周模糊度的各种可能组合依次作为固定值,代入法方程中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其验后单位权中误差。当这一计算过程全部完成后,取其验后单位权中误差最小的那一组未知测站近似坐标改正数为最后结果,由此模糊度也就求解出来了。这一过程称为相位模糊度的求解搜索过程。在这一处理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第一,如何判断整周未知数的最后取值是否可靠;第二,怎样才可能获得精确的整周未知数的最后取值。关于前者,可以引入整周模糊度搜索因子Ratio来判断。Ratio定义为验后方差的次最小值与验后方差的最小值之间的比值。即,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4/4),很显然,Ratio的值越大,求出的整周未知数越可靠。关于后者,要延长接收机的观测时间。当观测数据足够多时,初始平差后得到的验后方差就小,一方面减少了搜索整周未知数最佳值的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确定的情况下,整周模糊度的可能组合数的多少取决于初始平差后所得到的整周模糊度方差的大小和观测的卫星数。同时,整周模糊度的的可能组合数的多少却决定着完成模糊度搜索过程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