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作者简介,周密:(1232-1298?)字公瑾,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宋亡不仕。其词讲究音律,文词精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人称“二窗”。,瑶华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涌潮未来之前,钱塘江平静又浩瀚。但见江流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江潮初起时,东方天际处,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细雨声,极目望去远处显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那银线变得愈粗愈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作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地滚来。尔后,潮头临近,沧海横流,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刻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数米高的矗立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刹时间,潮峰从眼前呼啸闪过,向西而去。宋苏东坡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学习课文,解释字词:方其远出海门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皆披发文身虽席地不容闲人物略不相睹随波而逝,当。时年穷尽马在身上、脸上刺花纹或字允许一点,微沉没,消失,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2、并有乘骑弄旗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4、珠翠罗绮溢目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1、一会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2、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如踩在平地上一样。3、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之间一点儿也看不到。4、满眼都是带着首饰、穿着华丽衣服的人。5、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分析课文,1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在文中找出总述钱塘江壮观景色的一句话,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表达作者对雄壮大潮的激赏、赞叹之情。,吴中健儿以什么方式来显示自己高超的弄潮技艺?最后一段极力写观潮之盛况,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以观潮盛况映衬江潮的雄伟壮阔。手执红旗,在巨浪汹涌搏浪嬉戏,变幻各种身形,却不让红旗沾湿。,欣赏,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唐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欣赏,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谢谢,八月十五日看潮宋苏轼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