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练习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练习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练习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练习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教育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填空题1空气是( ),具有( )等性质。2空气可以被( ),压缩空气有 (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 );但是空气( ),水( ),空气比水( )等。二、实验回答1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在用力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3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 ;热空气会( ),冷空气会( )。2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3空气总是在( )的,流动的空气就是( )。4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 ),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 )。( )补充到( )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5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 )。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 )的热气球。二、实验回答1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2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空气中有什么一、填空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 )、( )和少量的( )、( )等。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 )。5(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 );二氧化碳( ),能( )。二、实验回答1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2怎样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填空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了。2(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3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 )和( )。4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 )、( )、( )等。5森林有( )、( )、( )、( )等美誉。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第二单元 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2( )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 )。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 ),水烧开时的温度是(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 ),不要碰到容器的(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 )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 )保持水平。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二、回答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2. 热的传递一、填空1热总是从( )处向( )处传递。2( )、( )、( )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热在( )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4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 ),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5不靠( )、( )或( )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 )的方式传递的。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 )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 )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 )斜向盖灭火焰。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 )来实现的。二、设计实验1.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3.加热和冷却一、填空1糖受热会熔化成( ),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2( )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 )的固体。( )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 )状态。3绝大多数物体(受 )时,体积会( );( )时,体积会( ),这种现象叫做( )。4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做成的。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 )、( )。二、实验回答1铜球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4. 吸热和散热一、填空1不同物质具有的( )性能不同。2水和沙子相比,( )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散热也( )。二、实验回答1在做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杂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4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填空1 ( )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 )变成的。3( )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的( ),这种现象叫( )。4水蒸气遇( )后,又从( )变成( ),这种现象叫( )。5水的蒸发快慢与( )、( )和( )有关。二、判断并改错。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1. 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 )产生的。2我们可以通过( )、( )、( )、( )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 )、( )、( )、( )、( )等。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发现尺子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发现豆子在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发现盐粒在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 2. 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 )、( )、( )或( )中传播。2声音是以( )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 )( )( )( )( ) ( ) 大脑2( )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二、回答:1你听过哪些不舒服的声音?3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4我们能为减少噪声做些什么?5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4.不同的声音一、填空声音的强弱叫( );声音的高低叫( )。二、实验回答1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2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3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的声音有什么差别?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一、填空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二、实验回答: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要检验的营养方法现象淀粉滴碘酒会变蓝脂肪在纸上压纸上会留下油迹2怎样搭配食物一、填空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二、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早餐我的配餐原则:午餐我的配餐原则:晚餐我的配餐原则:3食物的消化一、写出人体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二、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倒立吃东西时,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三、你知道哪些好的饮食习惯?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填空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2.( )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3.( )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4.食用色素是一种( ),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5.( )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二、举例加工食品: 天然食品:三、怎样注重食品安全?第五单元 排序和分类一、填空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 )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2( )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3( )就是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