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小学书法-隶书漫谈-武蕾_第1页
合肥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小学书法-隶书漫谈-武蕾_第2页
合肥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小学书法-隶书漫谈-武蕾_第3页
合肥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小学书法-隶书漫谈-武蕾_第4页
合肥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骨干教师“送培送教”项目-小学书法-隶书漫谈-武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隶书漫谈,合肥师范学院武蕾,目录,第一节隶书概述,第二节隶书源流述要,第三节隶书临摹,余论,第一节隶书概述,隶书又称“佐书”、“分书”、“八分”等,继篆书之后出现,打破了篆书屈曲圆转的形体结构,变纵长为横势,笔画讲究波磔,具有标志性的蚕头燕尾,是一种颇具装饰意味的书体。,隶书出现的意义: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在中国书法笔法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文字发展史上,文字的简化与繁化作为对立的两方面始终不断刺激着书体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及语言渐趋精密,而各种事物的概念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进化,人事交往日趋频繁,导致了人们萌生在实践、交流中手段的简易化与迅捷化的愿望。因而,文字又出现了简化的趋势。,隶书是在战国秦国文字俗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称为“隶变”,这从秦至汉初简牍帛书中可以证明(如战国里耶秦简)。如果把秦隶与秦篆相比,我们会发现结构多有相合,而把秦隶与六国古文相比,情况则不同。崔瑗草书势说:“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可见,在文字单纯作为一门社会应用工具时,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文字结构的整体看,简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中国文字除了实用性外,还具有其“艺术”的一面。一方面,作为日常应用的文字,简化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出于审美的需要,“艺术化”的书写又要求文字外在表现上的丰富多变,繁化又被重新提出。因而,人们在书写实践中,在字的结构上走上简化之路,并努力避开实用与审美之间的对立,绕开结构而在笔法上加以丰富改变,以补结构简化而造成的审美上的损失,由篆书笔法的“一法”而为“多法”。这也说明了文字一旦与艺术沾边,其书写之繁则成为主动追求的趋势。,与小篆不同,隶书从根本上抛弃了象形,文字不再是“画”而是“写”出来,将圆转线条转换为方折笔画,以直笔代弧线;笔势则由缓缓的引笔变为短促奋笔。具体表现为:改变篆书用笔的粗细停匀,两端圆融,婉转流通,连接浑然而不漏痕迹的藏头护尾、笔笔中锋之法,代之以方圆、藏露、提按的丰富变化。,第二节隶书源流述要,一、隶书的产生隶书出现于战国中晚期,源于秦人对篆书俗写体的简化。早期隶书还残留着篆书母体的诸多行迹,不过它已经是一种初步挣脱象形束缚的新型书体。到西汉中期,隶书完全脱去篆意,意味着隶书的成熟和“隶变”的结束。成熟后的隶书,史称“汉隶”或“八分”;未完全脱去篆意的早期隶书,史称“古隶”或“秦隶”。,古隶代表作:青川木牍、云梦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里耶秦简、银雀山汉简、长沙马王堆帛书、阜阳双古堆汉简、五凤二年刻石、莱子侯刻石。,青川木牍(前309前307,战国晚期秦国墨迹,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云梦睡虎地秦简(1957年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11号墓出土),放马滩秦简(前239年,1986年甘肃天水出土),里耶秦简(前222前208年,2002年湖南湘西龙山出土),银雀山汉简(前179前141年,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长沙马王堆帛书(1973年出土),阜阳双古堆汉简(1977年出土,前165年之前书迹),五凤二年刻石(前56年),莱子侯刻石(公元5年),二、隶书的成熟西汉中期以后,隶书逐渐走向成熟。其特点是:体势方阔平整,横向取势;用笔逆入平出,主笔作蚕头燕尾,斜向左下的笔画多收笔上挑。最能体现八分特色与美感的是左右分展的体势与跌宕起伏的波磔。成熟期的隶书代表作,主要有简牍和石刻。,简牍有定县汉简(前55年,1973年河北定县出土)、居延汉简(前99110年,1930、1972、1976年先后在甘肃居延出土)。,石刻分为碑版、摩崖。研习隶书者所言之“汉碑”,主要指东汉时期的碑版摩崖,风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类:1、典雅秀丽、飘逸多姿。此类汉碑严谨平整,波磔明显,左右舒展,向背分明,提按多变,极富装饰性。如曹全碑、孔宙碑、史晨碑等。,曹全碑,孔宙碑,史晨碑,2、方健整饬、古朴雄强。此类碑刻,古拙质朴,宽博方正,波折平缓,线条中段饱满,结体方正,接近篆书,颇有古意。如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碑。,张迁碑,衡方碑,3、清腴遒劲、舒朗流利。此类碑刻线条瘦硬气清,似铁画银针,韵律丰富节奏感强;结体刚健,飘逸恣肆,气韵生动,如礼器碑、西岳华山庙碑等。,礼器碑,西岳华山庙碑,4、摩崖类。摩崖指在天然崖壁上所书刻文字。一般选择一片比较平直的石壁,必要时整修,在上面书刻。东汉摩崖石刻大多刻于最艰险处的断崖绝壁,以峭壁代替纸张,以典雅为恣肆,舍妍美取古朴,大气磅礴。著名的东汉摩崖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于在陕西略阳境)。,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东汉永平九年(66)刻,16行,行511字不等。石在陕西褒城(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石门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在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现藏汉中博物馆。,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栈道摩崖上。,郙阁颂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于在陕西略阳境,三、隶书的中衰东汉之后,书体发展迅速,隶书退出日常实用领域,多施于碑石,谓之“铭石书”,而禁碑政策的实施,导致碑刻锐减。曹魏隶书尚能沉厚,西晋隶书已变为瘦峭。东晋时,受新兴书体楷书的影响,人们更加淡忘了传统隶书的写法,石刻作品中隶、楷杂出的现象十分普遍。至唐代开元年间,出现了所谓“唐隶”新体,或瘦硬通神,颇具清整之致;或丰腴华美,不乏恢弘之气。但其单调雷同,平匀圆俗。唐代以后至明末,人们学习隶书主要依附于“晋隶”、“唐隶”一路。,大智禅师碑(唐史惟则),王兴之夫妇墓志(东晋),四、隶书的复兴受金石学的刺激与推动,清代隶书重现生机,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深入汉碑的隶书家,他们的出现,使清代成为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隶书黄金时期。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书家主要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对后来的隶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第三节隶书临摹,一、用笔特征1、方笔圆笔篆书用圆笔,隶书在圆笔基础上加入方笔,总之隶书用笔比篆书丰富,风格多样化。有的以圆为主,如曹全碑;有的以方为主,如张迁碑。总体要把握一个原则:方圆结合,不能专用方笔。2、逆入平出隶书起笔讲究逆锋入纸,收笔不回锋,以空势收住(部分撇画例外)。3、中实中虚隶书沿袭篆书笔法中实的特点,中段饱满,但在书写波挑时须两端发力,中段稍加提笔。4、转折处宜形方而笔圆隶书将篆书圆转笔画变为方折,宜形方而笔圆,这与魏碑和唐楷要有区别。5、波挑,二、隶书的基本笔画1、点点在隶书中形态丰富,态势多变。需注意:一点生动,两点向背,三点呼应,四点连贯,多点参差。,点的形态,点的组合,2、横隶书的横分平画、波画两种。波画一般为主笔,要注意“燕不双飞、蚕不二设”。平画大致有短平、长平、上弧、下弧、倾斜几种。平画又分为方笔、圆笔两类。波画的大致有长波、短波、隐波(弱化)几种。波画的要领:逆锋重起,提笔徐进,下按铺毫,驻笔简出。,平画,波画,波画的收尾,3、竖竖按其位置,可分为中间位置的竖和中竖之外的竖。中竖要求挺健有力。中竖之外的竖,作为字势的调节,态势多变,或起收有别,或长短有变,或直中有曲。若两竖并立,或相向,或相背,或相依,不可呆滞。,中竖,其他竖画,4、撇(1)短撇:或轻起重收,或重起轻收。(2)直撇:同上。(3)弯撇:注意依形换锋,起伏变化。(4)长撇:使转灵活,收笔或藏或露。,撇画的形态,5、捺捺与波横收笔同属“燕尾”,故与横画相通。捺分平捺、斜捺。起收笔或藏或露。行笔时要注意依形换锋。,捺的形态,捺的起收变化,6、折折处宜形方而笔圆,书写时忌顺腕圆转而使笔画油滑,要有借势换锋的技巧。折处有方折、斜折、圆折曲折几种。,折的形态,三、隶书结构特点1、横平竖直,静中寓动。,2、横向取势,收放有致。,3、因字立形,态势多变,4、点画迎让,参差错落,附:马士达先生论隶书,隶书的表现有它特殊的要求。第一,隶书的用笔,按照篆书的用笔方法去做,中锋行笔,逆锋涩进,如点,撇,捺,还有某些长的波画,要按隶书的形态去表达,其余的用锋,行笔都应该按小篆用笔的方法去做,才能显得雄浑厚重,显示充分的笔力来。第二,隶属的结构,“隶贵精而密”,就是说字的中宫部分收的比较紧,而且笔画相对均匀,不管是横画,竖画,斜笔。所有笔画组合的疏密关系应十分匀称,有点内收的意思,如果这样做了,再加上波画,捺画。跟有些带展势的笔画结合在一起,显的有收有放,收放有致,严正而生动。,再说隶属的基本书法精神,它的艺术气息必须十分古雅,以古拙为隶书的基本书法精神,古拙就是自然,质朴,赵孟頫曰“作隶须有拙笔乃古”,拙笔,就是对具体的笔画的刻画,用不着作精心的修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