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_第1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_第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_第3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_第4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7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2目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4入学要求4学习年限4培养目标4职业范围4人才规格6专业(实训)课程7课程结构12指导性教学安排13专业教师任职资格16实训(实验)装备16、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21模具零件检测课程标准28模具机械基础课程标准32模具拆装课程标准37模具零件加工课程标准42、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冷冲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冲裁模具制造课程标准53弯曲模具制造课程标准59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制造课程标准643注塑成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70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75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85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行业及与模具产品相关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冷冲压与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模具品质管理、数控机床操作、冲压设备操作、注射成型设备操作及模具销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范围】序号专门化方向就业岗位职业资格(名称、等级、)颁证单位冷冲压模具设计CAD绘图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1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四级)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数控铣床操作成型磨床操作模具零件检测通用机床操作冷冲压模具装配与调试1冷冲压模具制造冲压设备操作2模具制造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5注塑成型模具设计CAD绘图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1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四级)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数控铣床操作成型磨床操作模具零件检测通用机床操作注塑成型模具装配与调试2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注射设备操作2模具制造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6【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模具生产与管理能力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的意识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识读与绘制模具零件图、装配图及使用CAD软件绘图的能力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基础能力零件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钳工基本操作技能通用机床的操作技能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及程序编制的能力数控铣床操作技能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能力模具零件检测评价能力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编制一般模具结构件的制造工艺规程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7【专业(实训)课程】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考核项目、要求参考学时1机械制图与CAD绘图主要教学内容正投影与三视图绘制;机械图样绘制;模具图样初识;CAD绘图(二维)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通过学习和训练,能读懂机械图样;能识读模具图纸及常用画法;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机械图样;会查阅公差配合表;会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技能考核项目识读、绘制机械图样识读、绘制模具图查阅公差配合表使用CAD软件绘图技能考核要求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四级)标准1562模具检测主要教学内容零件线性测量;零件二维测量;零件三维测量初识通过学习和训练,能使用常用量具检测零件;能操作光学投影仪检测零件;能使用工具显微镜检测零件;能解读三坐标测量仪检测报告技能考核项目选择零件检测方法使用常用量具、检测仪器检测零件解读三坐标测量仪检测报告技能考核要求具有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的相关能力423模具机械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常用机构初识;模具零件连接与配合;模具零件的刚度和强度认识通过学习和训练,了解模具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模具材料的热处理方法;了解常用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能选用模具零件的连接及配合方式;掌握模具有关零件刚、强度知识;会查阅相关技能考核项目识别模具材料选择模具零件热处理方法识别模具类型、结构与标准件选用模具零件连接方式568手册校核模具主要零件刚强度识别模具结构中常用传动机构技能考核要求掌握模具专门化方向中相关机械知识,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能力4模具拆装主要教学内容冷冲压模具拆装;冷冲压模具测绘;注塑成型模具拆装;注塑成型模具测绘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按安全操作规程与工艺规程拆装模具;会使用拆装工具;能识别模具类型、结构;能识别模具零件、标准件;能测绘模具零件;会标注零件尺寸;能绘制模具装配图技能考核项目拆装冷冲压模具拆装注塑成型模具测绘模具零件绘制模具装配图技能考核要求能独立拆装、测绘模具,具有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能力1045模具零件加工主要教学内容零件钳工加工;轴、孔类零件加工;平面类零件加工;型面类零件加工;型面类零件研磨加工初识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按操作规程使用加工设备;能读懂零件加工工艺文件;会钳工加工;会通用机床加工;会数控电加工机床加工;会数控铣床加工;会编制数控加工程序;了解研磨基本操作技能考核项目阅读零件加工工艺文件加工模具零件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技能考核要求能独立操作机床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具有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能力13周6冲裁模具制造主要教学内容冲裁模具设计;CAD绘图(二维图);冲裁模具零件加工;冲裁模具零件检测;冲裁模具装配;冲裁模具安装、调试技能考核项目设计冲裁模具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图2649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冲裁模具设计方法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会模具零件加工;能按图纸要求检测零件;会冲裁模具装配;能安装、调试冲裁模具加工与测量模具零件装配冲裁模具调试冲裁模具技能考核要求独立设计冲裁模具,小组协同制造冲裁模具,能完成冲裁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基本达到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7弯曲模具制造主要教学内容弯曲模具设计;CAD绘图(二维图);弯曲模具零件加工;弯曲模具零件检测;弯曲模装配;弯曲模具安装、调试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弯曲模具设计方法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会模具零件加工;能按图纸要求检测零件;会弯曲模具装配;能安装、调试弯曲模具技能考核项目设计弯曲模具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图加工与测量模具零件装配弯曲模具调试弯曲模具技能考核要求独立设计弯曲模具,小组协同制造弯曲模具,能完成弯曲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基本达到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1688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制造主要教学内容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设计;CAD绘图(二维图);落料冲孔复合模具零件加工;落料冲孔复合模具零件检测;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装配;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安装、调试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设计方法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会模具零件加工;能按图纸要求检测零件;会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装配;能安装、调试落料冲孔复合模具技能考核项目设计落料冲孔复合模具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图加工与测量模具零件装配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调试落料冲孔复合模具技能考核要求独立设计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小组协同制造落料冲11210孔复合模具,能完成落料冲孔复合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基本达到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9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主要教学内容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设计;CAD绘图(二维图);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零件加工;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零件检测;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装配;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安装与调试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方法;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会模具零件加工;能按图纸要求检测零件;会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能安装、调试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技能考核项目设计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图加工与测量模具零件装配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调试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技能考核要求独立设计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小组协同制造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能完成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基本达到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31210三板式注塑模具制造主要教学内容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设计;CAD绘图(二维);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零件加工;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零件检测;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装配;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安装与调试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方法;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会模具零件加工;能按图纸要求检测零件;会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能安装、调试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技能考核项目设计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图加工与测量模具零件装配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调试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技能考核要求独立设计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小组协同制造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能完成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基本达到模具制造12011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11斜导柱抽芯注塑模具制造主要教学内容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设计;CAD绘图(二维);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零件加工;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零件检测;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装配;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安装与调试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方法;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会模具零件加工;能按图纸要求检测零件;会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能安装、调试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技能考核项目设计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图加工与测量模具零件装配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调试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技能考核要求独立设计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小组协同制造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能完成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基本达到模具制造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11212【课程结构】语文专门化方向课程冷冲压模具制造冲裁模具制造弯曲模具制造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制造注塑成形模具制造二板式注塑成形模具制造三板式注塑成形模具制造机械制图与CAD绘图模具拆装模具机械基础模具加工技术模具零件检测多工位级进模具制造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德育职业生涯规划(选)体育其他课程选修课拉深模具技术热流道模具CAE模流分析特种注塑成型模具技术气体辅助成型技术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模具CAD/CAM压铸模具气动与液压人文教育模具特种材料13【指导性教学安排】1学年制教学指导方案各学期周数、学时数123456课程分类课程名称总学时1814/513/62010/1020语文206446数学206446英语206446信息技术基础1086德育90222职业生涯规划(选)362体育135333其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小计987机械制图10042机械制图与CAD绘图CAD564模具零件检测423模具机械基础564模具拆装1048钳工实训562周车工实训562周铣工实训281周成型磨工实训562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训562周数控电火花脉冲成型实训562周模具零件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实训482周其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小计714冲裁模具制造26411周专门化方向课程冷冲压模具制造弯曲模具制造1687周公共基础课程14复合模具制造1124周其它课程小计544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31213周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1205周斜导柱抽芯成型模具制造1124周其它课程注塑成型模具制造小计544职业资格培训考证1686周上岗实训60020周综合实训小计768选修课程400628合计34132930313028302学分制教学指导方案各学期周数、学时数123456课程分类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1814/513/62010/1020语文812844数学812844英语812844信息技术基础61086德育690222职业生涯规划(选)2362体育8135333其它课程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小计46753机械制图610042机械制图与CAD绘图CAD3564模具零件检测2423模具机械基础3564模具拆装61048钳工实训3562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模具车工实训3562周15铣工实训15281周成型磨工实训3562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训3562周数控电火花脉冲成型实训3562周零件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实训3482周其它课程小计395714职业技能培训考证91686周上岗实习3060020周综合实训小计39768冲裁模具制造15526411周弯曲模具制造101687周复合模具制造61124周其它课程冷冲压模具制造小计315544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1831213周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751205周斜导柱抽芯成型模具制造61124周其它课程限定选修课专门化方向课程注塑成型模具制造小计315544语文8136424数学8136424英语8136424其他课程12212416任意选修课小计3662016628合计19233992930303028说明1每学期周数栏中A/B,A表示理论与实训综合教学周数,B表示集中实训周数。2第一学期综合教学18周,入学教育一周,考试一周;第二学期综合教学14周,实训5周,考试一周;第三学期综合教学13周,实训6周,考试一周;第四学期一体化教学1620周,每周四天实训(合24学时),一天选修(合6学时);第五学期模具制造实训4周、职业资格培训考证6周、选修10周(每周28学时);第六学期上岗实习20周,按每周30学时计算。3关于教学指导方案的几点说明(1)本方案是为实施专业教学标准提出三年制教学安排的参考方案,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或四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2)本方案分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应按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执行。学分制方案中,上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以专业“够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选修部分可达到拓展部分要求,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多次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3)本方案为学校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留下了拓展空间,设立的其他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内涵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自主开发和选择。学生在修完专业核心课程之后,在学校的指导下,可根据成才愿望、特长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专门化方向。(4)学年制方案中,总学时合计3413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987学时,约占289;专业核心课714学时,约占209;专门化方向课544学时,约占159;上岗实训768学时约占225;选修课400学时,约占117。学分制方案中,总学分合计192,其中必修课1245学分,占648;选修课675学分,占352。必修课中公共基础课46学分,约占240;专业核心课、岗位实训785学分,约占409。选修课中,限定选修课315学分,约占164;任意选修课36学分,约占188。【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实训(实验)装备】1金工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模具零件加工、模具机械基础等课程教学中技能实训,相关项目教学和岗17位培训说明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建议面积800M2左右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普通车床车削加工实训台202普通铣床铣削加工实训台103钳工操作台钳工加工实训张204台虎钳装夹工件只405台式钻床孔加工实训台56砂轮机刃磨刀具实训台67成型磨床磨削加工实训台108平面磨床加工、演示台19内、外园磨床加工、演示台110锯床加工、演示台111常用量具检测零件套若干模具制造工(四级)2模具装配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模具拆装、模具装配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300M2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钳工操作台张202台虎钳钳工加工实训只403冷冲压模具付404注塑成型模具模具拆装实训付405台式钻床孔加工实训台56砂轮机刃磨刀具实训台67研磨工具套若干8摇臂钻床加工、演示台1模具制造工(四级)189合模机模具调试演示台选配10常用量具检测零件套若干3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数控铣床、电火花脉冲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技能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300M2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数控铣床数控铣加工实训台52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加工实训台53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机电加工实训台54高速电火花小孔穿孔机电加工实训台15常用量具检测零件套若干模具制造工(四级)4CAD/CAM实训室功能适用于CAD绘图与CAD/CAM课程学习、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台422CAD软件CAD绘图节点403数控仿真加工软件数控仿真实训节点404CAD/CAM软件CAD/CAM实训节点405服务器数据存储台1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四级)5模具零件检测实训室功能适用于测量技术、模具零件检测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19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50M2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演示台12光学投影测量仪测量实训台23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实训台2模具制造工(四级)6冷冲压模具调试实训室功能冷冲压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50M2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曲柄压力机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台22红外线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套2模具制造工(四级)3自动送料装置自动送料套选配7注塑成型模具调试实训室功能注塑成型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200M2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注射成型机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台22模具温度控制器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台23塑料干燥箱模具安装与调试实训台14机械手自动生产演示台选配模具制造工(四级)205塑料粉碎机模具调试演示台选配8气动、液压实验室功能气动与液压传动实验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面积50M2序号设备名称用途单位基本配置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1气动传动实验台气动传动演示台12液压传动实验台液压传动演示台1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气动液压传动演示及回路设计节点4021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CAD绘图【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培养学生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识读、绘制模具图样的能力,具备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识读和绘制机械、模具图样的任务为线索,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包括识读、绘制模具图纸、查阅手册及图册、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识读、绘图等活动,构建空间投影规律、机械图样等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重点突出识读、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识读、绘制机械图样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密切结合专业能力要求,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交替的形式,实现学做一体。积极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媒体与学习机会,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识读、绘制模具图样方面的职业能力。建议课时156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机械、模具图样的识22读方法与绘制技巧,具备相关工作岗位中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达到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初、中级职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培养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能力目标能读懂机械图样能识读、绘制模具图纸能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机械图样会查阅公差配合表会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23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态度)活动设计参考课时1正投影与三视图绘制1具有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2)掌握线型的规定及画法(3)了解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2掌握投影法和点、线、面的投影关系(1)掌握正投影的方法(2)掌握三视图的画法(3)掌握点、线、面的投影关系3掌握基本体的投影规则(1)掌握平面立体的画法(2)掌握曲面立体的画法(3)掌握基本体截交线和相贯线画法4会组合体的视图表达与尺寸标注(1)组合体的视图表达(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5掌握轴测图的画法(1)了解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2)了解斜二测轴测图的画法活动一绘图基本技能训练讲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演示绘图的基本方法;讲解标准图纸;学生完成标准线型绘制与图纸尺寸标注训练;学生完成标准仿宋体练习活动二绘制三视图讲解正投影的方法、三视图的画法与点、线、面的投影关系;学生完成三视图绘制活动三基本体的画法训练演示和讲解基本体、截交线与相贯线画法;学生完成截交体与相贯体三视图的绘制活动四组合体的视图表达与尺寸标注训练演示和讲解组合体的视图表达和尺寸标注基本规则;学生完成组合体三视图绘制和尺寸标注训练活动五轴测图的画法训练演示和讲解正等测轴测图和斜二测轴测图的画法;学生完成轴测图绘制402机械图样绘制1掌握视图的表达方法(1)掌握视图的表达活动一视图表达训练演示和讲解视图、剖视图、剖面图及简化画法的4024(2)基本掌握剖视图的表达(3)基本掌握剖面图的表达(4)基本掌握简化画法的表达2会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1)了解零件图的内容(2)会零件图的图样绘制(3)会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了解零件图的技术要求3能测绘零件(1)了解零件测量的方法(2)能绘制零件图4会绘制标准件与常用件(1)掌握螺纹及螺纹连接件绘制方法(2)了解直齿圆柱齿轮的表达(3)掌握键与销的连接绘制方法(4)了解滚动轴承与弹簧的表达5会查阅公差配合表(1)了解机械零件配合种类与特性(2)掌握公差配合表的查阅方法(3)会标注尺寸公差6会装配图识读及绘制(1)了解装配图的内容(2)掌握装配图表达与绘制的方法(3)了解装配图的尺寸标注(4)了解技术要求7了解第三角投影规则(1)了解第三角投影规则(2)能认识简单第三角投影图表达方法;指导学生选择视图的表达方式,完成给定零件的视图绘制活动二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讲解零件图的表达要求及内容;演示零件图的绘制及尺寸标注;学生完成零件图绘制活动三测绘零件指导学生测量实物零件;完成零件图绘制;学生自检;教师点评活动四绘制标准件讲解标准件功能与画法;学生完成标准件绘制活动五查阅公差配合表讲解机械零件的配合;指导学生查阅公差配合表;完成图纸尺寸公差标注活动六识读及绘制装配图讲解装配图的图样表达与绘制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活动七介绍第三角投影视图讲解与演示第三角投影规则;认识第三角投影图;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角投影视图与第三角投影视图的特点253模具图样初识1了解模具零件图绘制方法(1)了解模具零件图表达方式(2)了解模具零件图的绘制方法2了解模具零件技术要求(1)了解模具零件尺寸公差要求(2)了解模具零件形位公差要求(3)了解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4)了解模具零件热处理技术要求3了解模具零件图的标注(1)了解模具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特点(2)会标注模具零件图尺寸(3)掌握模具零件图样技术要求4了解模具装配图的表达方式(1)了解模具装配图的表达方式(2)了解模具装配图的识读内容(3)了解模具装配图的基本绘制方法活动一绘制模具零件图观察模具工作零件;解读模具零件图样的特殊画法;学生完成模具零件图样绘制活动二识读模具零件图样参观模具车间并观察模具与产品;讲解模具零件图样技术要求;学生识读模具零件图样活动三标注模具零件图尺寸讲解模具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完成模具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活动四识读与绘制模具装配图讲解模具装配图的识读方法与模具装配图绘制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装配图绘制204CAD绘图(二维)1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概念及操作(1)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及CAD软件的安装(1)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2)会用CAD软件的相关命令绘制平面图形2会创建、调用标准图样格式(1)会用CAD软件进行初始设置(2)会用CAD软件创建标准图样格式(3)会调用标准图样格式3会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活动一操作CAD软件演示和讲解CAD软件功能;学生完成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绘制基本线与平面图形活动二创建和调用标准图样格式演示与讲解CAD软件的初始设置;学生完成标准图样格式创建和调用活动三绘制零件图零件图的绘制和尺寸标注实例讲解;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学生完成零件图绘制与尺寸标注活动四调用图库标准件5626(1)会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图形(2)会用CAD软件标注零件图尺寸4会调用图库标准件(1)会用CAD软件创建标准件图库(2)会调用图库标准件5能用CAD软件绘制装配图(1)了解CAD软件绘制装配图的方法(2)能用CAD软件绘制装配图演示与讲解CAD软件图库标准件创建和调用实例;学生完成图库标准件调用活动五绘制装配图演示讲解装配图绘制实例;学生识读并完成装配图绘制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建议(1)在行业专家对模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融合模具制造工(四级)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形式设计教材,精选机械、模具零件图与装配图,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机械、模具图样表达的特点,逐步培养识图与绘图能力,提高学习实效(4)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表达要精炼、准确、科学(5)依据上海市模具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先进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6)教材应体现我国最新颁布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严谨治学的作风(2)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注重教学实效(3)创设专业岗位工作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多媒体教27学与模型实物相结合,以识读与绘制技能的培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4)选用典型机械和模具零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技能,掌握CAD软件的使用(5)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43教学评价建议(1)建立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竞赛、阶段测验、师生互动等手段,加强考核,引导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2)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3)充分肯定并正确引导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引进先进模具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扩大学生视野(2)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换,缩短工作岗位磨合期5其他说明本课程标准也可用于相关专业教学、培训等参考28模具零件检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零件检测【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模具零件检测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准备。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组织授课内容,在完成模具零件线性测量、二维测量、三维测量等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模具检测知识与技能结构,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结构以模具零件检测项目为学习活动载体,采取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工学结合、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实现学做一体。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融合模具制造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学习单元和课程内容。建议课时42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模具零件检测的一般流程,掌握相关量具理论知识及零件检测操作技能,能解读检测报告,达到模具制造工(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应能力,培养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技能。29职业能力目标能使用常用量具检测零件能操作光学投影仪检测零件能使用工具显微镜检测零件能解读三坐标检测报告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态度)活动设计参考课时1零件线性测量1了解线性测量的常识(1)能选用线性量具(2)会使用线性量具(3)掌握线性量具的调整与维护方法2掌握模具零件的线性测量方法(1)会外径及内径的测量(2)会角度及锥度的测量(3)会位置误差的测量3掌握零件线性检测的评价方法(1)会填写零件线性检测报告(2)会识读零件线性检测报告(3)会评价零件线性检测结果活动一质检现场参观参观企业质检部门;讲解质检工作流程;学生完成活动小结活动二线性测量常识介绍常用线性量具的规格、使用、调整及保养知识;讲解检测操作规范;学生完成常用线性量具的调整及保养活动三线性测量线性零件测量方法介绍;讲解常用量具的选择;学生分组测量模具零件长度、角度、锥度、平行度、同轴度活动四零件评价介绍检测报告的格式及书写方法;学生填写检测结果27302零件二维测量1了解二维测量的基本常识(1)了解二维测量使用范围(2)了解光学投影仪使用方法(3)了解工具显微镜使用方法2掌握模具零件的二维测量方法(1)会操作光学投影仪(2)会操作工具显微镜(3)掌握模具零件的二维测量技能3掌握零件二维测量的评价方法(1)会填写零件二维测量检测报告(2)会识读零件二维测量检测报告(3)会评价零件二维测量检测结果活动一二维测量演示二维测量工作过程;讲解光学投影仪及工具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活动二二维测量操作分组操作光学投影仪、工具显微镜检测模具零件活动三检测评价讲解检测报告的格式及书写方法;学生填写检测结果123零件三维测量初识1了解三坐标测量仪的基本使用方法(1)了解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范围(2)三坐标测量仪的基本构成2了解三坐标测量仪检测步骤(1)熟悉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过程(2)会解读三坐标测量仪检测报告活动一介绍三维测量演示三坐标测量仪工作过程;解读检测报告3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建议(1)在行业专家对模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模具制造工(四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形式设计教材及教学活动,按本课程标准,精选典型模具零件,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模具零件尺寸与形状特点,着重动手能力培养,以便于提高学习实效31(4)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表达要精炼、准确、科学(5)依据上海市模具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岗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6)教材应反映模具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严谨治学的作风(2)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注重教学实效(3)创设专业岗位工作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4)选用典型模具零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具备模具零件检测的基本技能(5)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43教学评价建议(1)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竞赛、阶段测验、师生互动等手段,加强考核(2)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3)根据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4)充分肯定并正确引导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引进先进模具检测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扩大学生视野(2)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换,缩短工作岗位磨合期(3)充分使用公共开放式实训中心的资源325其他说明本课程标准可供相关专业教学、培训等参考模具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岗位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了解机械机构及金属材料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为学生今后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作前期准备。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结构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常用机械机构及气压与液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为线索,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手册查阅、实验实训方式,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有机整合、循序渐进,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并融合模具制造工(四级)职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学习单元和课程内容。建议课时56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机械基础知识,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相关项目,达到职业标准的相应能力;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能力目标了解模具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模具材料的热处理方法能根据不同模具选择不同的模具材料,能识别模具类型、结构33能正确选用模具零件的连接方式能正确选用模具用标准件能正确校核模具主要零件的刚强度能识别常用的机构了解气压与液压传动在模具结构中的应用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态度)活动设计参考课时1模具材料及热处理1、了解模具材料常识(1)了解模具材料的分类(2)了解模具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3)了解材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2、选用冷冲压模具材料(1)了解冷冲压模具选材要求(2)了解冷冲压模具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3)了解冷冲压模具常用材料硬度测试3、选用注塑成型模具材料(1)了解注塑成型模具选材要求(2)了解注塑成型模具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3)了解注塑成型模具常用材料硬度测试4、了解模具表面处理技术(1)了解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技术(2)了解注塑成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活动一模具材料认识参观材料研究所或模具企业;讲解模具材料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识别模具材料种类活动二模具材料选用讲解模具材料手册查阅方法;学生查阅手册;操作硬度测试仪;完成材料硬度测试报告活动三模具材料热处理介绍讲解模具材料常用热处理作用与方法活动四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介绍讲解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及表面处理方法12342模具常用机构初识1、了解常用机构的类型(1)了解杠杆机构与平面连杆机构(2)了解摩擦机构(3)了解斜面摩擦与楔块传动机构(4)了解凸轮、棘轮机构(5)了解槽轮机构与其他间歇机构2、了解常用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1)了解摩擦与摩擦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2)了解间歇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3)了解斜导柱、斜滑块、齿轮齿条抽芯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3、了解气压、液压传动系统在模具中的应用(1)了解气动、液压抽芯机构的构成与构件(2)了解气动、液压抽芯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活动一常用机构认识讲解、演示常用机构的工作过程活动二常用机构应用观察模具工作过程;讲解常用机械机构在模具中的应用活动三气压、液压传动介绍观察模具工作过程;讲解、演示模具中气动、液压传动装置163模具零件连接与配合1、掌握模具零件的连接与固定方式(1)掌握模具零、部件的连接方法(2)掌握模具零、部件的固定方法2、会正确选用标准件(1)了解标准件的分类(2)掌握标准件选用原则3、会选用模具零件的配合方式(1)了解零件常用配合形式(2)能选用模具零件配合方式活动一连接模具零、部件讲解零、部件连接、固定形式与作用;学生拆装组合件活动二标准件选用讲解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及选用原则;学生识别标准件活动三选择零件配合方式讲解零件配合形式与特征;学生完成模具零件配合20354模具零件的刚度和强度认识1、了解模具有关零件刚度和强度概念(1)了解模具零件强度校核方法(2)了解模具零件刚度校核方法2、了解工作零件失效形式(1)了解模具工作零件失效现象(2)了解防止模具零件失效的措施活动一零件刚度和强度介绍讲解与演示零件强度、刚度概念;观察工作零件的失效形式8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建议(1)在行业专家对模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模具制造工(四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形式设计教材,加强实践内容,选用典型模具结构。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按照模具机械基础的特点,结合实际,突出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表达要精炼、准确、科学(5)依据上海市模具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教材应体现先进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6)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及严谨治学的作风(2)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注重教学实效(3)创设专业岗位工作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多媒体教学与模具实物相结合,以提高本工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36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4)加强实验和参观,增加感性认识,采用挂图、多媒体、仿真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直观和生动性(5)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发展趋势(6)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43教学评价建议(1)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竞赛、阶段测验、师生互动等手段,加强考核(2)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3)根据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4)充分肯定并正确引导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引进先进模具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扩大学生视野(2)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换,缩短工作岗位磨合期充分使用公共开放式实训中心的资源5其他说明本课程也可供数控、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参考37模具拆装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拆装【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学生从事模具制造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通过学生拆装、测绘模具,初步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准备。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通过拆装、测绘模具,使学生对模具基本结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学一体课程模式。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选择典型结构模具,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通过拆装、测绘活动,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以典型的冷冲压模具及注塑成型模具为案例,以拆装、测绘任务作为学习活动载体,通过校内实训、案例分析、以点带面等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充分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模具拆装、测绘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建议课时104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拆装、测绘的基本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8职业能力目标能按安全操作规程与工艺规程拆装模具会使用拆装工具能识别模具类型、结构能识别模具零件、标准件能测绘模具零件会标注零件尺寸能绘制模具装配图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态度)活动设计参考课时1冷冲压模具拆装1能按安全操作规程与工艺规程拆装模具(1)掌握模具拆装安全知识(2)掌握模具拆装操作规程(3)掌握模具拆装工艺规程2会使用拆装工具拆装冷冲压模具(1)会识别拆装工具(2)掌握冲裁模具的拆装步骤(3)掌握弯曲与复合模具的拆装步骤3能识别冷冲压模具类型、结构(1)识读冷冲压模具类型(2)掌握冲裁模具结构(3)识读弯曲与复合结构4能识别冷冲压模具零件、标准件(1)会识别冷冲压模具工作零件(2)会识别冷冲压模具结构零件(3)会识别冷冲压模具标准零件活动一模具拆装安全操作规程与工艺规程的讲解讲解模具拆装过程及操作规范,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操作规程与工艺规程活动二拆装模具讲解冷冲压模具典型结构;演示拆装模具工作过程;学生分组拆装冲裁、弯曲与复合模;冷冲压模具零件、标准件的识别20392冷冲压模具测绘1会测量冷冲压模具(1)会使用测量工具(2)掌握模具工作零件测量方法(3)掌握模具结构零件测量方法2会绘制冷冲压模具零件图(1)会绘制冲裁模具工作零件(2)会绘制冲裁模具结构零件(3)会绘制弯曲与复合模具的工作零件(4)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