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寄宿制学生学习生活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在山区农村初中小学推行寄宿制,已经形成一股办学模式的主导潮流。2007年镇开始整合教育资源,对学校实行合理的调整布局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住进学校后,他(她)们在寄宿制学校里的读书生活情况如何,就成了众家长和社会关心的焦点。为此,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随市、镇关工委的领导们一起走进了镇所属的校园,采用听取汇报、走访家长、问卷学生、师生座谈、现场观察、随意发现等办法,历经20多天的调查,对山区农村的寄宿制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初步印象和基本了解。总的感觉是农村寄宿制可行,具有发展前景,但硬件和投入要相应增大,同时还要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一、山区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对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塑性空间。(1)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挖掘教育的自身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和财力,办出教育质量高的,令人民满意的好学校。团堡镇中小学经过三年的寄宿制办学,优秀教师的才华得到发挥使用,全镇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大上台阶,小学质量稳定上升,初中越办越红。2009年中考获得全市第一的位置,而在五年以前,团堡一直是居中或靠后的。(2)为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他们可以放心的找钱发财,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调查中,所到之处,几乎都有家长这么说“我们现在好了,学生交到学校有老师管理,我们安心打工,再不担心什么。”在长庆村,一个刚从浙江打工回来的家长说“听说学校搞寄宿制,我满赞成,我就是专门回来送学生去住校的,生活费一给,我又可以去安心挣钱。”团堡镇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不下千人,住宿制的确为这批农民成全了好事。同时打工的农民不仅富裕了自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生机。(3)学生集中住宿,增加了学校科学管理的机制和健全,增强了教师管理学生的能力。永兴学校的老师说“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开动脑筋,想办法给他们把孩子带好。在带孩子中我们的能力也无形的增强起来了。”各个住宿制学校,都有一套比较周密完整的学习生活制度,有健全的安全卫生责任制度,有相应的检查、督办、评比的科学办法。(4)住宿制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了他们的意志,促进良好的个性修养。各个住宿制学校,依据自己所处的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的不同,学生的生活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在处于集镇的团堡小学,学生就餐统一都是25元一餐,学生把生活费冲进“卡”里,刷卡就可以吃到煮熟的饭菜。而在地处偏远的永兴小学,学生就餐就要自己带粮食,自己淘米用碗蒸。菜也是自己带或花零钱买。学生集中在学校住,交往多,要学会谦让、礼貌、要自己打水洗脸洗脚,独生子女也得到了锻炼。有时遇到困难,学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合作、交往。住宿制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的确大有好处。金龟村的一个家长说“我那个孩子以往爱与别人打架,还和我顶嘴,住进学校半年后,性格变好了,周末回来他还给我倒洗脚水”(5)住宿制亲密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师生天天接触,时时和睦相处,自然感情加深。此项不多举例,可以想见。二、山区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对学校教师的工作力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小学生实行寄宿制,好处和优越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和了解到,由于小学生的寄宿制,给学校的硬件条件、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给小学教师的工作都带来相当沉重的压力。我们在所到的学校,都几乎听到老师一致性的反映“学生的吃饭,我们要去关照,学生睡觉,我们要去检查,学生的安全,我们要时刻挂心,学生有病,我们要送医院,几乎整天泡在住校的学生中,的确感到好累。”在山区农村小学的老师,每周担任的课程一般都在1921节,如果是教学点,几乎是一个人包班。备教改铺的教学就足够量。加上还要写读诗笔记。参加政治学习等,农村小学老师已经很丰富。以前学生不住校,老师只是学生在校时科学管理,早晚还可以稍微有松驰的时间,但是寄宿制一实行,老师就得从早到晚的照护学生了,当应付各种职能的“多面手,”可是工作量增加了,而教师的编制一点没有增加,老师的负担明显加重。一些学校把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比喻为“八大员”(1)本职业教员,天经地义的职责,背教改辅,质量保证。(2)生活管理员为寄宿生保存、支付生活费、冲饭卡、经管吃饭、指导做卫生、查寝室、晒衣被等学生的生活事宜,老师要随时过问;(3)安全保护员,学生在校安全,老师必须随时保护,一些学校还搞大门封闭制度,在楼道、操场等路段落实监管老师责任制,防止学生行走时发生不测,监管老师必须24小时留意;4学习督促员不少学生贪玩,老师要尽家长义务,要每天督促学生完成课外作业,还要对学困生额外辅导;5疾病救护员,学校没有卫生室,学生突发疾病,老师必须及时救护和送到医院,才好向家长交待;6矛盾排解员学生再团结再友好,有时难免发生纠纷和矛盾,这也需要教师去及时排解,不然会攘出大事;7心理疏导员学生遇到想不通的问题,遭到挫折打击时,往往赌气,造成情绪波动,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那么任课的老师或班主任就要去进行心理的疏导,让学生回到正常状态,不出意外。8家庭联系员老师要随时或定时于学生的家长家庭用电话联系,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发生紧急情况。老师要及时通知家长或临时监管人,配合学校教育。每个班主任都有一本厚厚的“家长联系册”,一个个学生的联系次数、联系事项都一律记载清楚。去年秋天的一个夜里,天突然暴发大雨,团堡小学的一间学生寝室突然进水,盖房的瓦也大漏,学生无法睡觉,班主任用电话一家一家的联系家长来接回家,一个班学生六十多个,足足联系了40分钟,耗去电话费几十元。以上的“八大员”现象表明,学生寄宿在学校,教师的负担明显加大,对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力度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一个教师承担有几个人的负荷。可是在安排教师编制时,上面还要死扣与学生数的比例,一个机动的都给不出。同时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根本没有什么提高,即使“活动”一点,也是从原本不多的“绩效工资”里给一点象征性考虑,削减另一些“稍差”教师的钱来加给突出的优秀者。可就是这样,为了学生寄宿,教师还是不计名利得咬牙承受着。在边远的永兴学校,我们与几个老师座谈,我们问一个年近50岁的张子玉老师“张老师,你说你一天这么紧张的繁忙,不觉苦吗”张老师摇摇头,苦笑着回答“寄宿制嘛,老师不这样做不行,这两年我们习惯了,不觉得有苦”在团堡初中,女老师蹇荣上午举行婚礼,晚上还要给寄宿的学生上课。今年暑假中团堡初中近20名教师,寻回奔走在绵延高山,指导留守孩子过好健康的假期。一个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说“学生在学校住学到的好习惯,如果暑假中不注意,一经不良环境的诱惑,学坏比学好简单得多,老师为了巩固教育效果,假期也不敢忽视。”三、山区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国家对学校的硬件建设及其不可小视的方面都要尽快加大投入。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团堡镇内的6所有学生寄宿的学校,除朱砂小学和团堡初中的校舍条件相对好一些外,其他包括团堡小学在内的学校,学生的就餐、住宿、活动等条件还相当简陋和缺乏。在长庆、金龟、永兴等小学,学生寝室狭窄,一间20多平方的寝室起码住2530个学生。寝室上方的天花板破烂,灰尘洒落,还有不安全因素。学校没有体育和文化设施欠缺,或者没有很好利用,学生吃饭在露天排场队,天热时晒一身汗,下雨淋一身湿,围在寝室或蹲在屋檐下吃。在长庆小学,近70个六年级学生挤在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教师上课,老师的讲台无法安置,只好把教案一类放到前排学生的课桌上,带班主任并任教语文的老师叫彭祖述,是个年进50岁的老教师,他无奈地对我们说“前些年新修教室时没有想到学生寄宿,认为高山学生不会多,教室设计小了,现在如果分班吧,又挤不出老师来任课,只好将就些过”今秋大洞小学因违反修改建的教室没有及时完工,学校只好请示上级推迟开学一周。我们发现,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最大的困难是师生用水问题,靠近集镇的团堡小学经常遭遇停水,师生蒸饭用水请人工到远处的水井里挑,有时请车运水,学生洗脸洗脚无法保证。在永兴、金龟、长庆等学校,用水都是用胶管从远处山里的引来,遇到连续天晴,根本无法保证,我们到永兴小学这天已是下午3点,得知还有几个老师在离学校几公里外的山里找水。听反映说。利川境内的其他农村小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问题。还有就是学生在校的吃饭问题也是棘手的事。我们这里农村经济还是没有摆脱贫困,学生每周在学校就餐至少13顿,按现行的最低标准每餐25元计算,一个学生每星期需要生活费325元,一个需要130元,半学期需要650元。数字看起来不大,其实有相当一些贫困家庭是负担不起的。因此有的学生就扣减自己的就餐顿数,有的2个人和吃一份饭。在永兴学校,学生自带粮食,自带菜或自由买菜,虽然家庭承担轻一点,但是在营养搭配、卫生等方面就无法保障。国家实行“补”贴政策,给寄宿的贫困学生每学年补充500元(初中750元)的生活费。但是上级按学生比例将名的分到学校。学校分到班级,虽然是通过村来公正评出享受对象,操作很阳光,落实很到位,但是贫困学生是有地域差别的,比如同样是贫困困生,靠近集镇的贫困生就比老高山的贫困生条件好,所以一味按学生数比例分配名的欠缺科学,许多真正的贫困生还是难享受到“补贴。”在对近百名学生的问卷中,学生主要反映的问题是“食堂饭菜少油盐,”“体育器材少,”“校舍破旧”“文艺生活不丰富”,“学校内没有保健医生,”“饮水不方便,”“乡村学校女老师缺少”等几个方面。还有农村学校各科教师不能配套,缺少音乐、体育、英语教师,教师年龄老化,平均在4452左右,但是分派的年轻教师大多不愿到偏远学校任教,再说在这些学校工作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优秀评选上也得不到优待,因此安心任教的只有年龄偏大的老教师了。综上所述,实行农村学校寄宿制是有远大前景的教育战略措施,对振兴民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绝对的好处。但是必须尽快加大对寄宿制学校校舍和用房的建设,对寄宿制学校的师资编制、软硬件设施要及时给予投入保证,特别要科学的解决好住校学生的饮水、就餐、医药保健、心理诊治等问题,真正达到方便农村学生入学,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目的。湖北利川团堡镇445420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天性发展面临危机学习交流20100808112348阅读14评论2字号大中小订阅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已程度不同的建立起了寄宿制学校,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小学如雨后春笋,势如劈竹。农村实行寄宿制办学,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地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和合理利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和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农村实行寄宿办学后,按规定儿童从6周岁开始离开父母和家庭到寄宿制学校读书,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这对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一改儿童的娇生依惯的不良习惯,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得以培养。寄宿制办学是我们国家近期内,甚至是未来学校办学的发展方向,这或许是一个无可争议和不容更改的现实。对此本无可厚非,更不能妄加菲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寄宿制办学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与孩子身心成长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教育教学辅助性、功能性的设施匮乏,以及教职工编制紧缺、管理理念和方式等因素的滞后,给孩子的天性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孩子们的天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学生一星期的时间全程住校,接受成人的管理。孩子远离父母和家庭,接触父母家庭、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很少。丰富多彩的家庭亲情生活,纯朴的社会的风俗,妙趣横生的大自然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得不到及时补偿、品味和感受,这对幼小眷恋亲情,喜闻乐见,天生活泼烂漫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尤其是一年级新生起始学期,孩子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幼小的孩子,由于一时间戛然的缺少了父母们那种本能的贴身触肤般地亲情搂抱式的呵护,缺失亲情,过早的承受着各种压力。使得孩子们思母恋娘的心理非常强。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表现出害怕、孤独、不善表达的自闭倾向。他们想念亲人,想念家庭,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有些儿童甚至无病呻吟,装病扮痛为自己想家回家找通路,呈现出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导致一些儿童的行为失范,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地障耐。二、学校生活的单一化,给孩子的天性发展造成了桎梏。寄宿制办学,虽然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优化,但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办学资金紧张,学生活动特别单一。具体表现为1由于缺乏必备的教学辅助设备。在课堂教学上,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层次浅显,必要的教学辅助性情景设置显得苍白,在唤起学生思维和激发兴趣上手段单一。2、在课程设置上,基本能够开全课程,但音体美等学科学生认为是黄金课的教师紧缺。有的虽师资尚可,但苦于设备及活动资料的匮乏,其效果不佳。这对生性十足的孩子来说又是一大憾事。3、在活动方面,为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展示他们个性发展的功能性场所尚属空白。一些激活孩子思维,开阔孩子视野,激活孩子生命的功能性场所和资源紧缺。诸如读书资料、读书室、书画琴房、微机室,心理咨询室、洗浴室等等。学生一天的时间,从早到晚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虽挖空心思地百般调剂,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几乎成了学习的机器,面对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四位一体的活动区间,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创新型的社会里,学生接受外界大千世界的信息较少,信息渠道不畅,这对好奇好动喜闻乐见的孩子来说又是缺失。三、对孩子管理和评价过于成人化,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上,为了规范起见,往往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管理学生,显得苛刻。容易一把尺子量到底,尽其能的让孩子按一个标准去做。这固然保证了学校各方面的秩序的规范有序,但与此同时,孩子们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天性被压抑了,使得小学生一个个成了“听话,董事,守规矩”的“小大人”。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孩子的个性思维发展,势必给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一种循规蹈矩的定势。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发展,更谈不上改变社会。这种不适应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过于追求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有悖于时代创新精神的要求。四、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年龄小,人群密度大,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的安全隐患加大了。从安全上考虑,各方面的管理更加谨小慎微,在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工作束缚了手脚,必要的有价值的活动开展的不彻底,甚至不敢开展。活动放不开手脚,限制和束缚了孩子的发展。五、学生饮食方面,存在着营养单一,与孩子的身体发展所需不和谐的现状。限于当地经济条件及政策的问题,收缴学生的伙食费用低下,加之学校资金紧张,在这个讲究健康,讲究营养的社会,明知正处在长身体的孩子们,不能得到必须而合理的营养配餐而爱莫能能住,这是潜滋暗涨的一个自然危机。六、寄宿制学校编制紧张,教师的工作负荷大,心理压力过重。尤其班主任教师,处处身先士卒,比比率先垂范。宿舍,食堂、餐厅等等的管理几乎都需要他们的协助管理,有时弄得食之不得下咽。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率低下,加之教学质量的压力,再加之来自家长方面的,农村地区一般来讲家长素质不高,他们往往将自己孩子学习成长的一切责任都推向学校和教师。特别是随着家长外出打工的增多,很多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教师心理压力如负泰山,岌岌可危。试想一个精神不健康的教师,焉能打造出一群活泼可爱,精神焕发的孩子。七、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不开化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上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导致学生天性危机的几种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不是天性论的守护神,更不是天性论的杀手,但面对孩子的天性问题,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生命获得幸福,给孩子创造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爱。坚持让孩子从教室中走出来,从校园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得到母爱般的亲情呵护和绚丽多姿的生活空间,满足孩子们天性发展的需求,保证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让农村寄宿制学校走向科学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农村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维护策略研究作者系统管理员2009113由ADMIN编辑阅读730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朱立佳摘要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了萧山各农村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维护策略进行实地实施。通过前后比较分析探寻有效的维护策略。关键词农村学校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策略1文献综述11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成为近几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认为1,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此外,许多学者认为2,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果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基本状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方面。虽然调查结果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但仍有相当多的资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如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方168所城乡中小学的1191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3。郭晋武、汤迪高等人(2000)的调查发现高校教师中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越占总数的1520左右4。2002年广州市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被测试的教师中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并有较高的嫉妒情绪、焦虑情绪5。在我国香港,教师职业被视为高压力职业,仅次于警察,排名第二6。在我国内地,许多学者都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在情绪耗竭维度上还比较严重。刘晓明、邵海燕的研究7显示中小学教师己经产生了工作倦怠问题,虽然问题不严重,但己具有相当的普遍性。2001年新华网杭州消息8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到职业压力太大,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对教学的热爱程度。在被调查的教师当中,有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有508的教师表示如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选择终身做教关于教师压力源国内学者也做过一些研究,如朱丛书等人采用因素分析进行关于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的主要原因有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以及职业期望等6个因素9。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探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种压力程颇高的职业,我国青年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压力,不同类别得到教师压力感有所不同,压力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普遍学校教师压力感比重点学校压力感强,乡村教师的压力感比县(市)教师压力感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10。但是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我国的实证研究较少,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分析或一般经验的总结上,没有实践的支持,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方面更是如此。2研究过程21研究对象以萧山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作为被试,样本成分兼顾性别、城乡、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教龄、学历、家庭结构、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主科与副科、领导与一般教师等方面,试图从中发现教师心理健康的分异规律性。集中测试与分散测试相结合,并有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力求真实、客观、全面。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率为874。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被式在各变量上的分布情况变量类型人数百分数()性别男女总计1972404374508549210000年龄2029303940岁以上总计2341277643753552906173910000婚姻状况未婚已婚总计933444372128787210000学历大专本科或本科以上总计1602774373661633910000教龄0561516年以上总计1712155143739134920116710000职务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人员总计13227035437302161788011000022研究工具221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是基于MASLACH等人的工作倦怠问卷教师版(MBIES),用以描述与教师工作有关的情绪情感。问卷包含情绪耗竭(EE),去个性化(DP)和个人成就感低落(PA)3个维度,共22题,其中EE包含9个题项(1、2、3、6、8、13、14、16、20题);DP包含5个题项(5、10、11、15、22题);PA包含8个题项(4、7、9、12、17、18、19、21题)。本研究选用的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记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222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31教师群体承受较大压力但职业态度呈积极取向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及对事物的态度是良好心境、健康心理、成熟应付方式的关键。为了解教师职业生涯中压力的主观感受、职业态度与自我评价状况,我们进行了有关的主观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在压力感受方面自感承受中度压力的教师占被试总数的3094,感到承受较大压力的教师占6271,完全没有的只占635。在压力的负面影响方面,8835的教师认为压力对自己有中度以上的负面影响。认为压力对自己完全没有负面影响的占1165。在职业态度方面,对教师职业比较认同、喜欢,在工作中能够尽力做好的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9433,其中能够全力以赴的占到3664。表2全体教职员工压力主观感受统计表完全没有中度较大项目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压力感觉3163515130943066271负面影响5511652795911138292432教师面临多层面的压力源,工作、家庭压力较为突出我们采用开放式问题调查教师的压力源,归纳如下表3教师压力源命名及解释序号命名教师压力源1社会压力社会对教师职业过高的期望以及对教师职业不理解及认知偏差而产生的压力。如家长对学校及教师过高的期望、教师收入偏低产生的不公平感等。2学校压力指学校工作带给教师的有关压力。如学校竞争上岗的聘任制、合同制、学校的领导作风、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教师的影响。3工作压力是指由教师工作所衍生的职业压力,如定岗定编后工作量增加,学生的成绩与升学压力,教师知识、技能的老化、来自于学生以及课程改革、教材更新等方面的压力4需求压力是指来自于教师个人需求与发展方面的压力。如提高学历、晋升职称、进修提高、科研成果、实现自我价值等。5家庭压力主要指教师自己与家庭成员的身心状况、情感状况以及相互支持不良而产生的压力。如子女教育、婚姻关系、身体状况、住房、疾病、医疗以及家庭意外事件所面对的压力。6人际压力是指教师在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存在问题而产生的压力。4维护策略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主要的压力源,在了解现阶段各所农村学校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以后,根据结果设计并采取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各项策略。41开展多层次培训工作,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往由于观念、时间等条件限制,学校无暇顾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整理情绪,面对教育中大量的应激源,老师出现急躁、焦虑等不能自控的情绪反应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转变观念,实现“观念先行、意识到位,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我们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不同主题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充电、加油、提高的平台。如班主任培训班、新任教师培训班、心理辅导员培训班等。在培训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咨询模拟、主题研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自助学习、互助活动、观摩录像、书面考核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应用、系统讲授与操作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教师能够自觉修正观念、转变行为,参与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中来。42实行教育性心理干预通过教师填写心理健康检测表、讲座、传发小报等形式,使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了解自我的需要和防御机制、分享感受、领悟自我、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43开设“教师成长小组”系列活动成长小组是在团体情境下对组员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成长小组可以充分培养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信任感,加之上述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促进个人成长、发展与适应,发挥个人潜能方面功效十分明显。为使广大教师得到专业、有效能的帮助,通过征文活动、讲座、科研等方式大力普及宣传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有关知识。为了达到既定的团体辅导目标,我们在团体中开创、确立并始终维持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通过共情、关怀、尊重真诚地帮助每一位教师。从成员遴选到签订承诺书再到共同探索,组员们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提供成长经验,求得理解、支持、指导,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将好的行为拓展到生活中。为了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我们围绕教师的特点以及课题目标设计了多项活动。表4教师成长小组部分活动活动名称活动主旨两人组介绍、心灵按摩、介绍他人减轻焦虑、活跃气氛、促进表达与交流、相互结识信任之旅、双指抬人体验助人、受助,增加对他人的接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生命线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评估、了解过去、现在、展望未来自画像强化自我意识、发现内心需求、促进自觉人际关系中的我全面认识自我我的原生家庭、我的支持系统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处理未完成症结、了解并回馈他人之爱我生命中的重要五项体察情感、承受失去之痛,学会珍惜工作与生活的困惑寻求支持、处理压力、自我调整通过丰富、深入的小组活动,组员们彼此熟识、坦诚交流、抒发感受、反思自我、汲取建议、学习经验,在彼此接纳、尊重、平等、和谐、信任的氛围中,不断成长。44实施特需教师个别辅导计划在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进行教育性和预防性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教师由于家庭、性格等因素,所表现出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需要更恰当和更适宜的辅导。针对教师的特殊问题,进行了个别教师的心理辅导活动,除进行个别咨询外还通过聊天等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发挥同事朋友的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鼓励、指导等。5结论51目前,各农村学校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方面。52各策略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3通过此次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6参考文献1竺辉2003年过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4,26(3)2225,2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55563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报告J辽宁教育,2000,(9)23244郭晋武,汤迪高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5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82846王广中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1292947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53558曾玲娟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教育导刊,2004,(2)79819朱丛书,申继亮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505410陈华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及工作压力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2754411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L,8084、调查结果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二)焦虑方面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三)冷漠、孤僻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表明,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四)羞怯、胆怯、羞涩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五)交往情感闭锁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六)攻击性强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统计分析表明自觉性较差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不够果断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坚韧性不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自制性不强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八)竞争意识不强。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十)不良情绪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四、成因分析从调查统计和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而且,农村小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初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在内家庭松在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从而导致学生需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六)教师的影响。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五、对策研究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近1/5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主要心理障碍是强迫症状、躯体化、饮食与睡眠、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其中发生率在4以上的因子有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该结论也与国内许多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很多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使人的自信心下降,工作的紧张性增加,工作满意感下降。还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多数对个人在工作中的角色不清楚,因此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使躯体健康下降,饮食睡眠不好,抑郁增加。同时,工作中的人际冲突也会使工作满意感下降,强迫是工作及生活紧张导致心理压力的一种反映,教师普遍责任心强、工作强度大,常常为了工作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这显然不利于心理健康。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导致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的原因可能有一是社会转型期道德伦理等的新旧交替,使社会行为标准出现了暂时失范现象,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及教育学生的必要性,使他们对这一现象体验得更深刻;二是大幅度的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在学历、现代教学方法与技术、知识更新等方面要有全面的发展,使得教师很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三是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家庭负担重;四是教师渴望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社会对教师这一群体的期望值太高,家长、学校、社会的压力,使得教师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五是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衡量标准的单一化(仅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使得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六是教师的娱乐时间很少,得不到有效的放松等。2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女教师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尤其是住房改革和医疗制度的改革,对于传统意义上担负养家糊口职责的男教师,冲击力远远大于女教师;另外,工资待遇低、住房紧张、经济困难这些生活事件很容易带入家庭,从而引起家庭矛盾,而男性又通常被认为是有责任改变现状的角色,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对男教师的影响无疑比女教师要大得多。34049岁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这说明体力心力的自然消耗、知识技能的相对滞后,会使中年教师感到不适。另外,人到中年子女成长不利,父母年迈多病,家庭住房等,都会增加一些忧虑和实际负担。并且这些教师的教龄大都在20年以上,长期单调刻板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出现情感冷漠和身体虚弱。强迫症状较突出可能与教师职业特点有关。作为教师,往往追求完美的人格,把教育作用绝对化,不给自己留有余地,无形中容易损伤自己的心理健康。已有研究表明,4049岁年龄段教师,主要担心的是子女问题、健康问题和住房问题,大多数学校目前都实行竞聘上岗的举措,这给教师的生存带来了压力。并且,40一49岁的教师正处于生活事件多发阶段。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越多,尤其是负面生活事件,则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多。四、调查结论1农村教师心理趋于健康。本研究的367名中小学教师在躯体化、焦虑因子上得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精神症状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一致,其余7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其中躯体化得分呈极显著性,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趋于健康。2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女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相比在敌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上呈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上呈极显著性的差异。3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其中4049岁年段教师心理障碍多于其他年龄段教师,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程度不一。4存在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健康困惑的教师人数比例低于其他同类研究。低于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的抽样结果(5123)的3297;低于刘霄对中西部地区教师的调查结果(25)的674。5对不同群体教师心理健康的特征研究结论亦不一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教师研究的结果是“从心理有问题教师的分布上看,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而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另据刘霄对中西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结论“中西部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成人常模;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男教师;40岁以上教师躯体症状、强迫症状问题较突出;40岁以下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问题较突出”。而我们研究的结论恰与国家课题组的结论相反从心理有问题教师的分布上看,中学教师多于小学教师,男教师多于女教师。与刘霄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男教师”结论例外)。6重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与教育。在新课改实施中要想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重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与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2025年
- 防汛相关知识培训
- Unit 1 A New Start Developing ideas 课件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 网络科技行业发展报告与前景
- 健康养生产品运营方案
- 最有可信度的房产买卖合同4篇
- 关于2025公路工程施工合同2篇
-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洞察及研究
-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
- 部队依法治军课件
-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
- 驾校教练员培训课件
- 冠寓公寓运营管理手册
- 人工智能 第2版 课件 AI12类脑智能
- 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案
- 民谣酒馆项目融资计划书
- 新概念张云生讲解的笔记
- 大班数学《年妈妈的故事》课件
- 知情同意书模板(新闻采访)
- 混凝土防渗墙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