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毕业论文_第1页
水产养殖学毕业论文_第2页
水产养殖学毕业论文_第3页
水产养殖学毕业论文_第4页
水产养殖学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GPT、GOT活性的影响系别水产系专业水产养殖学年级2012级学号222012602043074姓名吴双指导教师向枭(副教授)成绩二O一六年三月目录任务书3文献综述4开题报告12正文15摘要15前言15材料与方法16结果与分析18讨论19结论20参考文献21致谢22指导教师评阅表23交叉评阅表243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GPT、GOT活性的影响系别、专业水产系、水产养殖学学生姓名吴双学号222012602043074指导教师姓名向枭(副教授)开题日期2015年月日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与要求本试验用单因子浓度梯度试验,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用不同水平的豆油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对大鳞副泥鳅幼鱼进行养殖试验,通过对各试验组中试验鱼的GPT、GOT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GPT、GOT的影响。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GPT、GOT的影响程度。得出不同大鳞副泥鳅对脂肪水平幼鱼GPT、GOT的影响的变化曲线。综合确定大鳞副泥鳅在脂肪水平幼鱼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添加水平。试验各环节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进行,试验必须认真负责,按照要求完成论文。进度安排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完成2014年10月2015年01月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及综述2015年02月2015年06月试验的准备2015年07月2015年09月进行试验2015年10月2016年02月整理并分析试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系意见年月日注1、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2、任务书必须在第七学期13周前下达给学4生。文献综述脂肪的营养价值及对鱼类免疫能力的影响吴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荣昌402460摘要脂肪在水产饲料中是重要的脂肪供给源,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鱼类的健康与生长。脂肪营养摄入量,能够影响白蛋白的调节功能及球蛋白的运输功能,从而改变鱼体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通过合成白蛋白来参与血液物质代谢和产生反馈机制来改变血液渗透压。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当肝细胞受到外来损伤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大,大量GPT和GOT渗入了血液,肝的GPT和GOT活性会明显下降,而血液中GPT和GOT活性升高。因此,转氨酶可作为脂肪对鱼类肝脏影响的指标,其在鱼类在鱼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尚少,现就对脂肪营养生理及其对鱼类免疫能力的影响做一综述。关键词水产饲料;脂肪;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脂肪是脂肪、油、类酯的总称,包括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蜡脂和许多其它种类的分子,脂肪这类复合物在水产饲料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饲料脂肪的含量和种类对养殖鱼的生长、饲料成本及成品鱼质量和健康都具有密切的联系。SEBAHATTINCTAL等1研究表明,脂肪可以给鱼类提供大量的能量,当脂肪摄入量不足时,鱼类就会分解蛋白质来为鱼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要的能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脂肪可以节约蛋白质的用量,从而降低饲料蛋白系数,节约养殖成本。同时,脂肪还能够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尤为重要,虽然高的脂肪含量可以加快鱼类的生长,但长期喂食高脂肪饲料会导致鱼类代谢紊乱,体内脂肪堆积,在某些鱼类中能够引起脂肪肝,最终因肝坏死或出血而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1鱼类脂肪的消化吸收鱼类日常摄食的脂肪脂肪以甘油三酯为主,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脂肪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FFA)和单酸甘油(2MG),与胆汁盐、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直径约10NM的混合微粒,当进入肠道后甘油和FFA就会从混合微粒中弥散出来,进入上皮细胞2。在肠上皮细胞内,碳原子数大于10的FFA会形成脂酸辅酶A的衍生物(FATTYACYLCOADERIVATIVES),与2MG一起参与再酯化过程,而碳原子数小于10的FFA会慢慢融入到血液,伴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5后再被装配成为脂蛋白的组成部分,参与脂肪转运3。肠上皮细胞中的再酯化过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甘油酸酯途径(MONOGLYCERIDEPATHWAY),于光滑内质网进行,合成甘油三酯,二、L甘油磷酸酯途径(LGLYCEROPHOSPHATEPATHWAY),于粗糙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进行,合成甘油三酯和磷脂4。再酯化过程所重组的脂类物质将与脂蛋白结合,经由淋巴系统最终汇入血液循环。同样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机体需要的时候也会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和甘油释放进入血液。脂肪组织中因缺乏甘油激酶而不能使甘油分解,因此溶于水的甘油直接经血液运送至肝、肾和肠等组织,主要在肝脏中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甘油与三磷酸腺苷(ATP)作用生成3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可与脂肪酸生成甘油三酯,也可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作用下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然后随糖的分解途径进一步代谢或者进入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原或葡萄糖。FFA通过氧化生成乙酰COA和ATP,最终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这是细胞获得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5。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可以在动物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中进行,组织细胞获取脂肪酸既可以通过自身水解脂肪,也可以从血液中吸收。脂肪在鱼体内转运主要分外源性脂质转运和内源性脂质转运途径(图1)6。6图1外生及内生脂肪转运示意图FIG1ENDOGENOUSANDEXOGENOUSLIPIDTRANSPORTPATHWAYS内源性脂类或食物中脂类主要由脂蛋白脂酶负责将其转运到机体周边组织,然后脂蛋脂酶(LPL)降解这些组织内富含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CM和VLDL)。在外源性脂质转运途径中,脂蛋白中的TG经过LPL水解逐渐变小并最终转化为富含胆固醇酯及APOE等的CM残粒,这些残粒通过APOE受体途径被肝脏摄取,其中胆固醇以非酯化的形式排入胆汁或直接用于胆汁酸的合成。在内源性脂质转运途径中,肝脏在食物中胆固醇充足时,利用CM残粒中胆固醇合成VLDL。VLDL分泌进入血液会从高密度脂蛋白(HDL)获得APOCII并激活LPL,后者使其TG逐步水解,转变为中密度脂蛋白(IDL),其中大部分IDL会通过肝细胞膜的APOE受体途径被肝脏摄取,另外一部分IDL则在LPL的作用下进一步水解为LDL7。2鱼类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统称为鱼类三大能量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类有机物,也是鱼类饲料中最廉价的供能物质,同时在饲料的配制中也可以当做饲料粘合剂使用。脂肪在鱼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而言,脂肪对鱼类主要生理功能有21供能鱼类所需营养素中脂肪含能量最高,远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其产热效率是蛋白(2364KJ/G)的17倍,碳水化合物(1715KJ/G)的24倍。与陆生哺乳动物相似,鱼类体内脂肪也是主要通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供给机体需要,所有的脂肪酸都可以通过氧化作用产生能量。据测算每克脂肪在鱼体内氧化可释放出3762KJ的能量,所以说水产动物体脂是其机体的“燃料仓库”,在机体需要时可直接分解供能。脂肪组织不仅含水量低,而且占体积小,因此,储存脂肪是鱼类贮存能量用以抗寒的最好形式。此外,脂肪除了供应自身的热能外,还可以促进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其代谢能。22载体7维生素主要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A、D、E、K,这些维生素只有溶在脂肪中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当饲料脂肪不足和缺乏时不仅会影响鱼体的生长,而且还极易造成鱼体维生素缺乏症。23保护鱼体组织和细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它不仅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在各器官和神经中间能形成一定的保护层,避免其受到挤压、摩擦等机械伤害8。24提供EFA那些鱼体生长所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不足,只能从饵料中获取的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EFA)。从其化学组成看,EFA均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而在各种脂肪中,大多数只有在18碳以上的脂肪酸才具有两个或以上双键,通常定义18碳以上且具有2个或以上不饱和键的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主要有C1826、C1843、C2046、C2053、C2253、C2263等,其中20碳以上的PUFA为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不同的鱼类必需脂肪酸的需求也不一样,温水性鱼类对N3或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或两者的混合物需求多一些9;冷水性鱼类则更需要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海水鱼类所必需的脂肪酸被认为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与淡水鱼不同的是海水鱼类缺乏利用十八碳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研究发现,当鱼类缺乏EFA时会造成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和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综合症。25节约蛋白质脂肪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饲料中添加一定的脂肪可以替代等能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当饲料中可消化能较低时添加适宜脂肪可提高总消化能,减少了作为能量消耗掉的蛋白质含量,使更多的蛋白得以沉积,从而发挥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10。这种现象在肉食性鱼类中表现尤为明显,研究发现当虹鳟(ONCORHYNCHUSMYKISS)饲料中脂肪水平从10提高到1520,蛋白质可从48降到35而不影响虹鳟的生长,进而还发现在脂肪18蛋白质35时其蛋白质效率(PER)、净蛋白质利用率(NUP)都达到最佳11。对美洲鮎8(HYPOSTOMUSPLECOSTOMUS)进行研究后也发现,如果饲料脂肪由5提升到15,蛋白质需求可由40降至36,且日增重率提高了5,鱼体所需蛋白质降低1712。日本静冈水试在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饲料中添加油脂发现同等条件下可节约蛋白质175212。虽然有报道,饲料中添加2025的脂肪时,鲤鱼饲料蛋白质可由40减至303513,但杂食性鱼类脂肪节约蛋白质的效果没有肉食性鱼类明显,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类鱼对能量需求没有肉食性鱼类高,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足以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肉食性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比较差,以脂肪作为能源使蛋白质沉积的效果就比较明显。3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进展31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免疫能力的影响免疫酶活性能反映鱼类的抗病能力,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王爱民等14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SPP研究发现,饲料脂肪含量为173组饲料吉富罗非鱼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大,白蛋白浓度和白球比显著高于371组,血液中的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中胶体的渗透压,而球蛋白主要参与之类或脂溶性物质的运输以及机体免疫反应15,其机制可能是鱼油营养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参与血液物质代谢或产生反馈机制,从而改变血液渗透压,鱼体通过合成白蛋白来调节。当饲料脂肪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白蛋白和球蛋白都随脂肪水平提高而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脂肪营养摄入量,能够影响白蛋白的调节功能及球蛋白的运输功能,改变鱼体免疫能力。在人类血液中,甘油三酷的升降往往伴随着胆固醇的升降16,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甘油三醋和胆固醇浓度都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而提高,其中胆固醇浓度比甘油三醋更容易受饲料脂肪水平影响14。碱性磷酸酶和营养免疫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很低的,当有肝脏病或骨病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会显著升高17。从脂肪对血液甘油三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影响分析,当饲料中脂肪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吉富罗非鱼以上指标均有高于对照组14,说明高脂肪饲料对吉富罗非鱼的肝脏有一定破坏,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脂肪肝。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自由脂肪酸等。饲料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必须经过血液循环才能运送到其它组织器官,而鱼体内贮9存的脂肪也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作用才能被动用,因此,鱼体血液脂肪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鱼体脂肪代谢的状况18。EPA、DHA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起血液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含量的下降,而饱和脂肪酸则可以使血液中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含量提高19。杜震宇等20研究发现,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长期摄食高脂肪饲料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王爱民等14在吉富罗非鱼上的研究发现,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增加,这说明了在高脂肪饲料组的内源性脂肪转运更加积极;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有上升,这说明,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以影响到白蛋白和球蛋白的代谢,改变鱼体的免疫能力。32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进展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氨基酸转移到另一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酮酸。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体内除赖氨酸、苏氨酸之外,其余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前者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转氨酶可按底物的不同分成3大类。LA氨基酸(酮酸转氨酶)、氨基酸(酮酸转氨酶)和D氨基酸转氨酶。转氨酶的辅基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两者在转氨基反应中可互相变换。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线粒体中的重要的氨基酸转氨酶,在机体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尤其以肝脏GPT和GOT含量丰富,参与氨基酸代谢21,22。GPT和GOT是目前发现的活性最高的2种转氨酶,其活性变化与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和坏死等密切相关。当肝细胞受到外来损伤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大,大量GPT和GOT渗入了血液,肝的GPT和GOT活性会明显下降,而血液中GPT和GOT活性升10高22,23。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能够加快尿素生成,减少氨基酸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毒害24。转氨酶活性越大,氨基酸转换作用越强,联合脱氨作用越易进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也越强,即转氨酶活性大小反映了氨基酸氧化代谢强度的大小。当饲料脂肪含量过高,将导致脂肪在鱼体肝脏、腹腔等处沉积,引起鱼类代谢紊乱和25,甚至导致脂肪肝的产生26,破坏肝细胞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肝的GPT和GOT活性会明显下降,血液中GPT和GOT活性升高。林仕梅等27对罗非鱼研究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增加,罗非鱼的肝胰脏GPT和GOT酶活性显著降低。因此,转氨酶可作为脂肪对鱼类肝脏影响的指标。参考文献1SEBAHATTINERGUNM,BETULGURO,ETALINFLUENEEOFULRAMEALONGROWTH,FEEDUTILIZATIONANDBODYEOMPOSITIONOFJUVENILENILETILAPIAORECHROMISNILOTIEUSSATTWOLEVELSOFDIETARYLIPIDJAQUAEULTLNT,2009173553612张卫东脂肪在水产词料中的应用J河南水产,2003,1(4)9103SHERIDANMALIPIDDYNAMICSINFISHASPECTSOFABSORPTIONT,DEPOSITIONANDMOBILIZATIONCOMPBIOCHEMPHYSIOL,1988,90B6796904IZQUIERDOMSSJ,ARANTZAMENDIL,ETALRECENTADVANCESINLIPIDNUTRITIONINFISHLARVAEFISHPHYSIOLBIOCHEM,2000,22971075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6赵巧娥,朱邦科,沈凡,等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7033573637陈文,陈代文,黄艳群脂蛋白脂酶LPL生理功能及特异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429308杨建梅,王安利,霍湘等鱼类利用脂肪节约蛋白的研究进展J水利渔业,2006174769WEBSTERCD,LIMCNUTRIENTREQUIREMENTSANDFEEDINGOFFMTISHFORAQUACULTURELONDONCABIPUBLISHING,2002,51110刘焕亮关于中国水产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AKEUCHITWT,OGINOCOPTIMUMRATIOOFPROTEINTOLIPIDINDIETSOFRAINBOWTROUTBULLETINOFTHEJAPANESESOCIETYOFSCIENTIFICFISHERIES1978,4668368812GARLINGDLWORDDPTERFCCF,ICTALURUSPUNCTATUSJOURNALOFNUTRITON1976,10691368137513AHMEDIKMDLROFIMCCMHMA,EFFECTSOFMERCURICCHLORIDEONTHEACTIVITIESOFBRAINENZYMESINAFRESHWATERTELEOSTOPHIOCEPHALUSCHANNAPUNCTATUSJARCHENVIRONCONTAMTOXICOL,1980,9442543014王爱民,韩光明,封功能,等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11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1,01808715GRISDALEHELLANDBSKDGIDM,ETALEFFECTSOFDIETARYPROTEINANDLIPIDLEVELSONGROWTH,PROTEINDIGESTIBILITY,FEEDUTILIZATIONANDBODYCOMPOSITIONOFATLANTICCODGADUSMORHUAJAQUACULTURE,2008,2831415616216尾崎久雄鱼类消化生理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何志谦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的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3,0218118418HIRAOKAYNH,MURACHISBLOODPROPERTIESOFRAINBOWTROUTINACUTEHEPATOTOXITYBYCARBONTETRACHLORIDEBULLETINOFTHEJAPANESESOCIETYOFFISHERIESOCEANOGRAPHY,1979,45452753219SPADYDKWLA,DIETSCHYJMREGULATIONOFPLASMALDLCHOLESTEROLLEVELSBYDIETARYCHOLESTEROLANDFATTYACIDSJANNUALREVIEWOFNUTRITION,1993震宇,刘永坚,,田丽霞,等草鱼摄食高脂饲料后血脂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777921赵维信,魏华,贾江,等镉对罗氏沼虾组织转氨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水产学报,1995,01212722郑永华,蒲富永汞对鲤鲫鱼组织转氨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01434723惠天朝,施明华,朱荫湄硒对罗非鱼慢性镉中毒肝抗氧化酶及转氨酶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0,0326426624赵杰,谷子林,崔青曼,等“克白克”对中国对虾体内琥珀酸脱氢酶、磷酸甘油三酯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2,03313225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6HALVERJEFISHNUTRI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27林仕梅,罗莉饲料脂肪水平和复合降脂因子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肝胰脏代谢、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061585159112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GPT、GOT活性的影响系别专业水产系水产养殖学年级2012级开题日期学号222012602043074姓名吴双指导教师向枭131本课题研究意义水产动物生长过程中,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来为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脂肪在鱼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饲料脂肪可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研究发现,当鱼类缺乏EFA时会造成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和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综合症。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鱼类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血液中的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中胶体的渗透压,而球蛋白主要参与之类或脂溶性物质的运输以及机体免疫反应。饲料脂肪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通过合成白蛋白来调节,参与血液物质代谢或产生反馈机制,从而改变血液渗透压。王爱民对吉富罗非鱼的研究发现当饲料脂肪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白蛋白和球蛋白都随脂肪水平提高而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脂肪营养摄入量,能够影响白蛋白的调节功能及球蛋白的运输功能,改变鱼体免疫能力。但饲料脂肪含量过高,将导致脂肪在鱼体肝脏、腹腔等处沉积,引起鱼类代谢紊乱和抗病力降低。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TRANSAMINASE)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氨基酸转移到另一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酮酸。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体内除赖氨酸、苏氨酸之外,其余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前者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14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等优点7。且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近年来,学者对大鳞副泥鳅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模式、繁殖、肌肉品质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本文拟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丰富其营养免疫生理学,为开发其配合饲料提供理论参考。2研究内容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6种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分别饲养大鳞副泥鳅60天。试验结束后分别在各试验组中随机取20尾大鳞副泥鳅,用50MG/L的MS222溶液麻醉,解剖并取分离出其肝胰脏,先用预冷的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重,然后按重量体积比为19加入预冷的生理盐水,再用玻璃匀浆器匀浆(在冰盘上低温操作)再以4000R/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定转氨酶酶活性。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饲料脂肪水平与大鳞副泥鳅肝胰脏转氨酶的活性的关系。3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31技术路线购买饲料原料制作不同饲料脂肪梯度的饲料暂养鱼7天用制作的配合饲料饲养鱼60D取6条鱼为一组,取鱼体、肠、胃、肝,解剖、装袋、密封试验指标测定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毕业论文完成论文1532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大鳞副泥鳅饲料适宜脂肪含量配置一系列脂肪梯度的试验饲料养殖大鳞副泥鳅60D样品的采集及指标的测定(试剂盒)数据处理(EXCEL2007和SPSS190)及分析33研究进度2014220144查阅相关资料2014420145配置饲料2014520147饲养大鳞副泥鳅2014720148采样,GPT和GOT酶活性测定20153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015420156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0158201512撰写并修改论文,写出答辩稿20163提交论文,参加答辩4导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5系意见系(盖章)年月日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系检查。16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GPT、GOT活性的影响吴双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大鳞副泥鳅幼鱼初始均质量(015001)G1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脂肪含量为648的试验组达到最大,分别为3822U/MG和3022U/MG;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可知,GPT和GOT取得最大值时脂肪水平分别为597和512。说明一定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转氨酶的活性,本试验条件下,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512597。关键词大鳞副泥鳅;脂肪水平;GPT;GOTEFFECTSOFDIETARYLIPIDLEVELSONTRANSAMINASEOFJUVENILEPARAMISGURNUSDABRYANUSWUSHUANGDEPARTMENTOFFISHERIES,SOUTHWESTUNIVERSITY,RONGCHANG,CHONGQING402460,CHINAABSTRACTTHISEXPERIMENTWASAIMED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DIETARYLIPIDLEVELONTRANSAMINASEOFJUVENILEPARAMISGURNUSDABRYANUSSIXDIETSWEREFORMULATEDBYCONTAINING250,449,648,847,1046,AND1245LIPIDLEVELEACHDIETWASFEDTOTRIPLICATEGROUPSOF90FISHWITHANINITIALBODYWEIGHTOF015001GFOR60DTHERESULTSSHOWEDTHATWITHTHEINCREASINGOFDIETARYLIPIDLEVELS,ALANINEAMINOTRANSFERASEGPTANDASPARTATETRANSAMINASEGOTSHOWEDATRENDOFFIRSTINCREASEDANDTHENDECREASED,ANDBOTHGPTANDGOTREACHEDTHEMAXIMUM3822U/MGAND3022U/MGAT648DIETARYLIPIDLEVELBYQUADRATICREGRESSION,DIETARYLIPIDLEVELSWERE597AND512WHENTHEGPT,GOTOFJUVENILEPARAMISGURNUSDABRYANUSOPTIMALRESULTSOFABOVESHOWEDTHATSUITABLEDIETARYLIPIDLEVELSCANIMPROVEITSTRANSAMINASEOFPARAMISGURNUSDABRYANUSWESUGGESTTHATTHEOPTIMALDIETARYLIPIDLEVELFORJUVENILEPARAMISGURNUSDABRYANUSIS512TO597INOUREXPERIMENTKEYWORDSPARAMISGURNUSDABRYANUSLIPIDLEVELSGPTGOT前言众所周知,脂肪是水产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高密度精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采用以高脂肪提供能量来节约蛋白质的策略,进而达到降低氮、磷排放,保护养殖水环境的目的。但当饲料中脂肪水平超过需求量时,会导致17脂肪鱼体肝脏中的沉积增加,甚至会出现脂肪肝1。当鱼类肝脏病变时如脂肪肝,由于肝组织的损伤,导致肝细胞破坏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致使肝细胞中的酶渗入血液,使血液中的酶活性增加1。肝脏是鱼类的重要器官,在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具有特殊功能。朱秋凤2对肉鸡的研究发现,大豆磷脂能显著降低其血清GPT酶活性,增加其肝脏GPT活性,但对GOT活性无显著影响。王媛等3用高效氯氰菊酯暴露鲫鱼,血浆GPT和GOT的活性升高。SASTRY等4用氯化汞处理翠鳢后,血浆GPT和GOT活性升高。陈玉春5在饲料中添加5种中草药饲养鲤鱼发现,中草药能显著提高鲤鱼GPT和GOT的活性。李晓岑6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干粉可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中GPT和GOT活性。贾宝贤7对小鼠研究发现,525MG/KG的天麻粉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GPT。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转氨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毒性物质和保健药品及中草药上,关于饲料脂肪对其的影响研究报道还较少。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等优点8。且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9,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本文以大鳞副泥鳅以研究对象,拟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其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丰富其营养免疫生理学,为开发其配合饲料提供理论参考。1材料和方法11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以鱼粉、豆粕等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以次粉和纤维素平衡饲料配方调节能量水平。分别添加0、2、4、6、8、10豆油设计出6种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饲料原料经粉碎后过60目筛,按照配比称重并混合均匀后将粉料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基础试验饲料组成见表1。表1基础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干物质)TAB1FORMULATIONANDPROXIMATECOMPOSITIONSOFBASALDIETSDRYMATTER豆油添加水平/SOYBEANOILSUPPLEMENTALLEVEL/项目ITEMS024681018原料INGREDIENTS鱼粉FISHMEAL242424242424豆粕SOYBEANMEAL202020202020菜粕RAPESEEDMEAL101010101010花生粕PEANUTMEAL777777次粉WHEATMIDDLING2822161040豆油SOYBEANOIL0246810纤维素CELLULOSE048121618麸皮BRAN757575757575磷酸二氢钙CAH2PO42151515151515预混料PREMIX111111DL蛋氨酸DLMET050505050505L赖氨酸LLYS050505050505营养水平NUTRIENTLEVELS水分MOISTURE105610211037109810351064粗蛋白质CRUDEPROTEIN362936293628362736273626粗脂肪CRUDELIPID25044964884710461245灰分ASH576548561577534526总能/(MJ/KG)GROSSENERGY148914671471144214381457注复合预混料为每1KG饲料提供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维生素C200MG;维生素A30000IU;维生素E600MG;维生素D325000IU;维生素B150MG,维生素B260MG;维生素K100MG;烟酸100MG;维生素B640MG;维生素BL202MG泛酸钙120MG;叶酸20MG;生物素7MG;肌醇250MG;CUSO45H2O720G;MNSO4H2O516G,FESO47H2O1220GZNSO47H2O1556G;NASEO3210G;KI658G。NOTESTHECOMPOUNDPREMIXPROVIDESVITAMINANDMINERALFORAKILOGRAMOFDIETSVC200MG,VA30000IU,VE600MG,VD325000IU,VB150MG,VB260MG,VK100MG,NICOTINICACID100MG,VB640MG,VBL202MG,CALCIUMPANTOTHENATE120MG,FOLICACID20MG,BIOTIN7MG,INOSITOL250MG,CUSO45H2O720G,MNSO4H2O516G,FESO47H2O1220G,NASEO3210G,ZNSO47H2O1556G,KI658G12试验鱼及饲养管理试验鱼购自荣昌祥光泥鳅养殖场,为同一批繁殖的幼鱼。购回后先用3的食盐水消毒后于暂养池(暂养池尺寸12M05M08M)中暂养7D,选择健康、19无伤病,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6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并分别放入18个水泥池中(12M05M08M),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不同的6种试验饲料,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0700,1200,1700)。整个试验持续60D。养殖期间,每天于17001900用曝气后的自来水换水1/3。每日监测水质、水温、试验鱼的死亡数量和摄食行为等。养殖期间水温25290,PH7075,溶氧60MG/L。13取样及粗酶液的制备试验结束后,停食24H,分别在各试验组中随机取20尾大鳞副泥鳅,用50MG/L的MS222溶液麻醉,解剖并取分离出其肝胰脏,参照叶元土等10的方法制备肝胰脏粗酶液。先用预冷的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重,然后按重量体积比为19加入预冷的生理盐水,再用玻璃匀浆器匀浆(在冰盘上低温操作)再以4000R/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定酶活性如有未能及时测定的样品应及时放入冰箱4保存。14指标测定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测定。GOT和GPT的活性单位定义为每毫克组织蛋白与基质在37下作用60MIN,生成1MOL丙酮酸所需要的酶。15数据处理方法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试验数据采用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中ONEWAYANOVA进行方差分析,若组间差异显著,再用DUNCAN氏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2结果与分析由表2可知,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较显著。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脂肪含量为648的试验组达到最大,分别为3822U/MG和3022U/MG;GPT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GOT除与饲料脂肪含量为449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以二次曲线来拟合饲料脂肪含量与GPT、GOT的关系(见图12)。通过回归可知,GPT的回归方程为Y03815X22045582X19575(R07737),则GPT的最大时脂肪水平为597;GOT的回归方程为Y03311X233889X20147R08801,则GOT最大时脂肪水平为512。表2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U/MG)N3TAB2EFFECTSOFDIETARYLIPIDLEVELSONTRANSAMINASEOFPARAMISGURNUSDABRYANUSN3饲料脂肪水平()2544964884710461245谷丙转氨酶(GPT2844139B3022107B3822270C2967235B2167141A1933000A谷草转氨酶GOT2556051B2922217C3022039C2575035B1483071A1334094A图1饲料脂肪水平与谷丙转氨酶的关系图2饲料脂肪水平与谷草转氨酶的关系FIG1RELATIONSHIPBETWEENGLUTAMICPROPYLICFIG2RELATIONSHIPBETWEENGLUTAMICOXAOLACETICTRANSAMINASEANDDIETARYLIPIDLEVELSTRANSAMINASEANDDIETARYLIPIDLEVELS3讨论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内,它们的作用是催化氨基酸的氨基与酮基互换,这是机体内中间代谢的重要酶反应。转氨酶的种类很多,其中以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力最强,也最为重要。同时,GPT和GOT也是肝细胞受损最灵敏指标之一,即使非常小的剂量,也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11。因此,血清GOT和GPT活力的增减可以反映机体中毒或病理变化。GPT绝大部分位于细胞浆,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主要位于线粒体,少部分位于细胞浆,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XMAX597XMAX51221之间的转氨作用。当肝细胞膜受损导致其通透性增加时,细胞浆内的GPT首先释放到血液中当线粒体膜受到损伤后,GOT也会随之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浆中2种酶活性的变化也是不同的,GOT的释放迟于GPT,但是血浆中GOT活性的变化和GPT是同步的,均可指示肝细胞损伤12。本试验中,当饲料脂肪低于847时,GPT和GOT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适宜脂肪可发挥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减少了作为能量消耗掉的蛋白质含量,使更多的外源蛋白通过转氨酶的转氨作用在体内得以沉积13,促使转氨酶活性的升高。章龙珍14对点篮子鱼SIGANUSGUTTATUS研究发现,当饲料脂肪水平低于1068时,其血清GPT和GO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肝胰脏GPT和GO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张春暖等15对梭鱼(MUGILSOIUYBASILEWSKY)、王朝明等16对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窦兵帅17对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的研究均发现适宜的饲料脂肪可提高鱼类肝胰脏GPT和GOT活性。但石桂城18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NILOTICUS研究发现,饲料油脂添加水平从0到12,其肝胰脏GPT和GOT活性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与本研究结果相悖。可能是因为鱼的品种、生长阶段和脂肪水平范围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当饲料脂肪高于847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GPT和GOT活性显著降低。饲料中脂肪水平超过需求量时,会导致鱼体的脂肪沉积增加,会导致大量脂肪在鱼肝细胞内堆积,导致肝细胞体积变大,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严重时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产生脂肪肝19。致使肝细胞内大量的GPT和GOT渗透进入血清,导致肝胰脏内GPT和GOT活性降低,血清内GPT和GOT活性升高。章龙珍14对点篮子鱼研究发现,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068时,其肝胰脏GPT和GO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向枭等20对白甲鱼ONYCHOSTOMASIMUS、赵巧娥等21对鳡(ELOPICHTHYSBAMBUSA)、林仕梅等22对罗非鱼OREOCHROMISSPP和蒋步国23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的研究均发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其肝胰脏GPT和GOT活性逐渐降低,血清GPT和GOT活性逐渐升高。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以上观点,说明饲料脂肪过高,会引起鱼类肝脏发生病变,甚至产生22脂肪肝。4小结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能显著影响大鳞副泥鳅肝胰脏转氨酶的活性,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时,其肝胰脏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通过二次方程回归可知,当饲料脂肪水平为512597时,其肝胰脏转氨酶活性最大。参考文献1HALVERJEFISHNUTRI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20031852122朱秋凤,黄进,杨丹丹,等大豆磷脂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8,0547513王媛,熊丽,杨康健,等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对鲫鱼血清谷丙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